
此刻并未知曉,未來會有多好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此刻并未知曉,未來會有多好
我叫王宇昆,一九九六年出生于黃河入海口,似乎因為自己是雙魚座的緣故,所以至今生活過的每一處土地,都與大海、島嶼有關。出生在山東半島,大學本科在廈門就讀,又在愛爾蘭讀研。
三年前從廈門大學本科畢業時,除了學生的身份,還有一個標簽就是寫作者。十三歲開始在雜志上發表文章,如今已經出版了幾本書,有長篇小說,有短篇小說集,也有隨筆集。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是從新概念比賽中走出的青年作者。后來又參加過郭敬明旗下雜志《最小說》舉辦的TN(文學之新全國新人選拔賽),《小說繪》的MKT,也曾拿過香港青年文學獎,等等。遺憾的是,依舊沒搞出什么名堂來,默默無聞地在做一個小透明。
如果我是一個讀者,看到這些頭銜,其實心里也會有點煩,會想:這人怎么這么喜歡賣弄自己啊。
但說實在的,之所以講這些,只是想展示自己作為“95后”的一點不同之處,并不是在借機炫耀自己有多厲害。
上高中的時候,看過星盤,解讀說自己特別適合文學藝術這條道路,于是信以為真,仿佛找到了枯燥學業之外的人生志趣。那個時候,喜歡給雜志投稿,而文章多是青春期的無病呻吟,漸入佳境后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賽。
因為從小是乖孩子的人設,寫東西成了我青春期唯一可以盡情做自己的出口。于是,開始寫各種人的各種生活,我會把發表的文章整理在一個文檔里。高中畢業的時候,發表的文章字數差不多快八十萬字了。
其實父母一直都不是很支持我寫東西,他們希望我去學拉丁舞、學畫畫,將來做個老師或者考個公務員。
高三的時候,我爸發現我在偷偷碼字,那時候還在用臺式電腦,我爸會過來直接把電腦的總電源給我關掉,有時候辛辛苦苦寫了幾千字的文章,來不及保存就全不見了。
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拿了獎后,我爸媽才對我寫作這件事有所改觀。
十七歲,我成功考上了廈大。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十七歲就上大一了,是不是比別人上學早,其實是因為我在小學的時候跳了一級。
剛進廈大的時候,還一臉稚嫩,卻總想做個和中學時不一樣的自己。除學習以外,我特別熱衷于到處奔波,去感受社會和世界的溫度。
大一開始,去參加了一些比賽。十七歲這一年,見識了一些知名作家的厲害,參加了一些電視節目,有幸成為饒雪漫公司的簽約作者。
那時候,特別渴望被關注,希望這世界能夠停一停,看自己一眼。也因此特別執著于證明自己。
現在回想一下,覺得也值了,一個少年,如果自己不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怎么能碰到機會。
十七歲那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我減肥成功,體測的時候,跑進前三的感覺真的很棒。這些似乎只屬于瘦子的感受,我也終于可以體會了。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我嘗到了自律的甜頭。
到這里,一切似乎都可以順著青春小說里男主一路順風的劇情走下去,可緊接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又讓我好長一段時間墜入谷底。
大二那年,我跟經紀公司解約了,當初被許諾的美好愿景一瞬落空。我曾經把很多的期望都寄托在這件事上,也為之傾注了很多的努力,但最后還是沒能按照我設想的發展下去。
剛簽約公司那陣子,我特別高興,與父母分享了這一喜訊。簽約,意味著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一定會得到回報。而他們臉上的笑容,則讓我覺得分外踏實。
所以解約這件事成為事實之后,我并沒有告訴他們,而是一人承擔下這些難過。
有句老話:老天爺為你關上一扇門,就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事實確實如此。解約后沒多久,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投資,于是便在廈門擁有了一個文創工作室,主要是負責做文創策劃、創意周邊類的工作。
剛起步,又沒什么工作經驗,所以穩妥起見,團隊的成員也不多,基本上都是靠我一人單打獨斗。
還好,當時的老板特別信任我,有事沒事就會跟我聊天,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年輕人不要害怕失敗,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果然,我失敗了,在某一天,這間小小的工作室宣布倒閉。
很久之后,再想起來這件事,依然記憶猶新。
那時我讀大二,臨近下學期的期末考試。宣布倒閉之后,我把合作方最后的尾款全部給了老板。雖是尾款,但與倒閉帶來的損失相比,杯水車薪。
那天晚上,老板請我吃了頓飯,他說:“你請客吧,吃完這頓飯,你就不欠我什么了。”
我苦笑了一下,去結了賬,近一千塊。我不是心疼這點錢,而是對于當時的我來說,確實不是一筆小數目,而與我給他帶來的損失相比,不多。
后來有一次跟一個前輩聊天時,對方跟我說了一句話。
他說,這個世界本無虧欠,欠下的總歸要還,只是有些希望跟期待,一旦付出了就再也還不清了。
所以,每當再回憶起自己搞砸工作室的那段經歷,都會覺得于心有愧,也從不跟人提起。
辜負一個人的希望,這種感覺不好受。
因為同樣被辜負過,所以懂得。
失望攢多了,人會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徹底跌入谷底自此一蹶不振;而另一個是,拐個彎,重新再來。
大三的時候,我開始去找各種實習機會,從游戲公司媒介到教育公司版權經紀,又從傳媒公司活動策劃到影視公司劇本助理……
幸運的是,那時候專業的課程不多,所以才能有機會去往各地,積攢那些人生經驗,也得以見識到了不同的風景。
在北京,感受過望京地鐵站洪水猛獸般的人流。
在上海,看到過清早拿著包子奔跑著的年輕人。
在橫店,聽過同房間的武行講他的逐夢故事。
……
這一切的一切,讓我逐漸明白,關于失敗這件事,我太過于苛責自己了。哪個年輕人沒有受過挫呢?誰又能說自己一路走來當真一帆風順?在反復質問為什么贏的不是自己之前,請先問問自己,為什么堅持下來的那個人不是你。
在橫店跟組待過一段時間,正是因為在那里見識到了自己從未觸碰過了解過的人生,后來在看爾冬升導演的《我是路人甲》時,被感動得一塌糊涂。
我終于開始醒悟,不是全世界跟我過不去,也不是我太倒霉,這一切的一切只說明一件事,我所經歷得還不夠多,見識得也確實太少。
后來,每次堅持不住、內心動搖的時候,總會想起在橫店的那段時光。
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在為夢想而努力的人,而自己只是摔倒一次、被翻一次白眼,就找借口退縮。
這樣的我,真的很沒出息。
因為自己邁進了影視行業,在行進的過程中,也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志向,將來想要做跟這個有關的職業。
越努力越幸運,是有道理的。那段時間,我的幾部小說順利賣出了影視版權。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將來有天會出現在熒幕上,特別高興。
在我看來,這大概是給寫故事的人最大的安全感了吧。
新媒體開始興起之時,我也開始做自己的公眾號了,雖然起步有些晚,但依舊很努力地在堅持。
堅持寫作,堅持分享自己的觀點,堅持記錄自己看到的人生故事,希望能以此,來安撫或是激勵那些略略有些迷茫的同齡人。
或許,成長路上難免會產生想要放棄的時刻,但每當我想要放棄寫作的時候,總會想起大學上文學概論課時論及作家天賦的那一章。
雖然不能說自己有多么天賦異稟,但既然都堅持了這么多年,來路已遠,為了不辜負上天賜予的那一點點稟賦,我必須咬牙堅持下去。
辜負期望的感覺不好受,辜負自己的感覺會更難過。
所以,我希望,得緣看到這篇文字的每一個小小人兒,無論什么時候,在決定放棄之前,請一定要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我叫王宇昆。現在的我,二十出頭,還算努力,希望自己一直能夠保持少年時的那一點固執和努力。
最后,以這段話,作為這本書的開始:
此刻并未知曉,未來會有多好。愿你想要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