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3)

為了促成獨孤皇后廢掉太子的決心,楊廣又使用了誣陷兄長的手段。一次,太子入朝后,他在返回揚州前,入宮面辭皇后。他首先“哽咽流涕”地敘說了“一辭階闥,無由侍奉,拜見之期,杳然未日”的惜別之情,引得母親潸然淚下,然后別有用心地說道:“兒臣雖然愚笨不敏,但經常信守手足之道。也不知兒臣犯了什么罪,竟惹得太子不喜歡。他總是滿腹怒氣,想要加害兒臣。兒臣無日不擔心他在母后面前進讒使壞,或者在兒臣的酒食中下毒。因此,兒臣終日憂心忡忡,只恐有一天會陷于絕境。”

獨孤皇后聽了勃然大怒,說道:“太子越來越讓人無法忍受。我給他娶了元家女,希望她成為他的得力助手,為他奠定基業,他卻尋花問柳,一心寵愛出身下賤的阿云,讓她生了好幾個孩子。元妃本來無病,突然就死去了,肯定是他派人下毒,才使元妃死亡。到此地步,我也未曾追根究底,為什么他又對你打這個主意?我在尚且如此,我死以后,還不把你當魚肉吃了?每每我想到東宮沒有正妃,皇上千秋萬歲之后,你們兄弟幾個向阿云跪拜問候,那該是多么大的痛苦啊!”楊廣聽后拜伏在地,嗚咽不止,皇后也悲痛得肝腸寸斷。

特別是有一天,楊勇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帶著一行穿著華麗的宮女出去游玩。恰巧被他的父親看見了。楊堅想:“身為太子,其排場比父親還闊氣,這小子是不是想奪位呀!”權臣楊素也看不慣楊勇,認為他太驕橫了。

楊素進宮見獨孤皇后,婉轉地說:“晉王楊廣孝悌恭儉,像他父親一樣。”用這話來揣摩皇后的心態。其實皇后早就不喜歡楊勇了,也想立楊廣為太子,她說:“你的話很對,晉王孝敬友愛,比太子要好得多。”楊素趁機添油加醋說楊勇驕橫不成器。皇后明白他的意思,讓他輔助皇帝進行廢立太子之事。

楊堅派楊素觀察楊勇的行為,楊素說:“楊勇懷恨在心,恐怕要發生變故,希望陛下防備。”楊堅聽了他的報告,對楊勇更加猜忌了。獨孤皇后也暗中派人搜羅楊勇的罪證,向楊堅進言,形勢對楊勇日益不利。楊素也公開詆毀楊勇,宣揚楊勇的過失。同時,因看不慣楊勇的奢侈,楊勇的屬下姬威也出來向皇帝說楊勇非常驕橫,大量營造宮殿,又命令女巫占卜吉兇,說:“皇帝的忌期在開皇十八年,這個期限快到了。”等誣陷之詞。楊素還找出東宮的珍奇古玩陳列在宮廷里,作為太子的罪證。

楊堅終于改立楊廣為太子。張揚的人容易招致災禍。楊勇就是過于張揚,讓小人有機可乘,失去了當皇帝的機會。

搶過上司的風頭,掉下自己的人頭

有一個國王生性愛揮霍,生活中充滿著奢華的宴會、漂亮的女人等奢靡之事。一天,他的財政大臣決定策劃一場前所未有、十分盛大的宴會來討國王的歡心。

最顯赫的貴族以及最偉大的學者,都參加了這場為國王準備的宴會。劇作家甚至還為這次的盛會寫了一個劇本,并在晚宴時粉墨登場表演。宴會以奢華的七道主菜揭幕,還有他們從未嘗過的東方食物及其他創新的菜式。一道道佳肴伴隨著財政大臣為了向國王致敬而聘人制作的音樂紛紛上桌。

宴會之后,眾嘉賓一起參觀財政大臣特意修建的別墅庭園和噴泉。財政大臣本人陪伴著國王走過排列布置別致的灌木叢和花壇間,觀看煙火和戲劇表演。宴會一直進行到深夜,賓主盡歡,人人都認為這是他們見過的最令人贊嘆的盛事。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國王便下令逮捕了財政大臣。三個月后,這名財政大臣被控竊占國家財富罪——事實上,他被指控的罪行全部都得到過國王的許可。最后財政大臣被送上了斷頭臺。

因為國王傲慢自負,他希望自己永遠是眾人注目的焦點,無法容許任何人在豪奢揮霍方面凌駕在他之上,財政大臣當然更是萬萬不能搶過國王的風頭。

每個人都有不安全感。當你在世人面前展現自己、顯露才華時很自然地會激起各式各樣的怨恨及忌妒,這是可以想到的,你不可能一輩子都在擔憂別人瑣碎的感受。然而,對于位居你上頭的人,你必須采取不同的對待方式。如果想要獲得生活和工作上的成功,搶過上司的風頭或許是最嚴重的錯誤。

一定要記住:永遠讓你的上司感覺到他比你優越。在你渴望取悅他們、令他們印象深刻的同時,不要太過火地展現你的才華,否則可能達到反效果——激起他的畏懼和不安。

古代如此,現今的社會依然如此,每個人都必須服從掌握你經濟來源的上司,所以你不能讓上司感到不安,你必須給予他榮耀,不可以蓋過上司的風采。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地位是理所當然的,也千萬不要讓任何榮寵沖昏了頭。了解到搶過上司風頭的危險后,你可以利用圓滑做人的智慧轉化這條法則,讓它對你更適用。

如果你比上司聰慧,就要表現出相反的樣子,讓他顯得比你聰明干練。你可以故作天真,使表面上看來你更需要他的經驗,有時還可以故意犯一些無傷大雅的錯誤。

如果你的點子比上司的想法更富于創意,盡可能以公開的姿態將這些點子劃歸他的名下,讓大家都看清楚,你的建議不過是他的意見的回音。如果你的機智勝過他們,那么你扮演小丑的角色也無妨,但要記住,與你相比別讓他顯得一板一眼很無趣。

必要時,也可以降低你的幽默感,找出方法讓上司看起來才是散播歡笑、鼓舞士氣的人。如果你天生就是人緣好、慷慨大度,小心不要成為遮蔽他光芒的那片烏云。因為看起來他必須是每個人圍著轉的太陽,散發著權力與光輝,是眾人矚目的核心。

放下身段更能抬高身價

女王變妻子,生活更幸福

古語云:低不夠高,高可就低。英國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與其丈夫相親相愛,感情和諧。但是維多利亞女王乃是一國之主,成天忙于公務,出入于各種社交場合,而她的丈夫阿爾伯特卻和她相反,對政治不太關心,對社交活動也沒有多大的興趣,因此兩人有時也鬧些別扭。

有一天,維多利亞女王去參加社交活動,而阿爾伯特并沒有去。直到深夜,女王才回到寢宮,只見房門緊閉著。女王走上前去敲門。

房內的阿爾伯特問:“誰?”

女王回答:“我是女王。”

門沒有開,女王再次敲門。

房內的阿爾伯特又問:“誰呀?”

女王回答:“維多利亞。”

門還是沒開。女王徘徊了半晌,又上前敲門。

房內的阿爾伯特仍然問:“誰呀?”

女王溫柔地回答:“你的妻子。”

這時,門開了,丈夫阿爾伯特伸出熱情的雙手把女王拉了進去。

作為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一開始就知道敲門的人是自己的妻子,他的幾次發問其實是明知故問。為什么維多利亞前兩次敲門都遭到了拒絕,叫不開門,而最后一次丈夫開了門并熱情有加呢?這是由于女王的心理狀態沒有隨著交際的環境、對象的變化而加以調整,她的語言和她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嚴重的沖突而造成了失誤。

第一次女王上前敲門并回答說“我是女王”,她這種自稱是在維護自己的尊嚴,這樣的態度應該在宮殿上運用才適合,這表明交際雙方的關系是君臣關系。而現在是在寢宮之中,面對的是丈夫,所以她這樣回答顯得態度高傲,咄咄逼人,沒有滿足作為丈夫的阿爾伯特的自尊心理,因而沒有叫開門。

第二次敲門女王的回答是“維多利亞”,應該承認第二次回答比第一次回答語調有所變化,但是“維多利亞”這個自稱是中性的,似乎只是一個冷冰冰的代號,沒有體現出作為妻子角色的感情色彩,因而效果也不好,喚不起丈夫的親切之感,故而也沒叫開門。

第三次敲門女王回答說“你的妻子”,體現了作為“妻子”的角色意識,傳達出妻子特有的溫柔和強烈的感情色彩,她的心態適應了具體的場合和對象,把交際雙方的角色做了明顯的定位,極大地滿足了阿爾伯特的自尊心,于是先前的不愉快一掃而光,不僅敲開了房門,也敲開了阿爾伯特的心扉。

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特定的場合,時刻都在扮演著某種特定的角色。因此每當與人交往時,不僅在傳遞信息,而且還包含并規定了表達者與接受者雙方的角色關系,人們期待你說出的話符合角色規范。我們常常聽人說,某某人今天說話有失體統,往往是指他所說的話有悖于人們所期待的角色規范。這樣交際的效果當然不會好。

然而這種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場合的變化和交際對象的變化,角色也有可能轉換。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安德列耶娃說:“實際上每個個體所擔任的(角色)不止是一個,而是幾個社會角色,他可能是會計、父親、工會會員、混合足球隊隊員。有些角色在人出生時就已確定(例如:是女人或者男人),另一些角色是在生活過程中獲得的。”

同一對象在不同的環境里往往表現為不同的角色,彼此的關系也就會跟著變化,這種變化往往通過說話表示出來,不然就會發生角色錯位。同樣是維多利亞,在宮殿上是女王,回到寢宮就是妻子,她的語言形式隨著角色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做這種調整,就會造成交際對象的不解、不快和不認同。所以,人們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不斷轉換的身份。“處身京畿地,感受皇家風”、“涉足異域土,甘當行路人”。

人的一生就是這樣:每一次角色的轉換都應該恰得其位和心甘情愿,處高可自得其樂,自怡其心;處低可抬他人之尊,成他人之美,因而也可得他人之提攜、他人之善待和他人之感激。

給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一美元小費

在一個既臟又亂的候車室里,靠門的座位上坐著一個滿臉疲憊的老人,身上的塵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路。列車進站,開始檢票了,老人不緊不慢地站起來,準備往檢票口走去。

突然,候車室外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個很大的箱子,顯然也要趕這班列車,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個老人,沖他大喊:“喂,老頭,你給我提一下箱子,我一會兒給你小費。”那個老人想都沒想,拎過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檢票口走去。

他們剛剛檢票上車,火車就開動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慶幸地說:“還真多虧你,不然我非誤車不可。”說著,她掏出一美元遞給那個老人,老人微笑地接過。這時,列車長走了過來:“洛克菲勒先生,您好,歡迎您乘坐本次列車,請問我能為您做點什么嗎?”

“謝謝,不用了,我只是剛剛進行了一個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總部。”老人客氣地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驚叫起來,“上帝啊,我竟讓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一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干什么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費退給她。

“太太,您不必道歉,您根本沒有做錯什么。”洛克菲勒微笑著說,“這一美元是我掙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鄭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種身居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的人;真正的大人物,從來都是和平常人站在一起的人。

瑪格麗特·杜魯門在寫她父親杜魯門總統的傳記時,也曾多次提到她父親低調做人的感人故事:

“父親不愿意用他辦公桌上的鈴聲下命令來傳喚人,十次有九次都是他自己到助手的辦公室去,在偶爾傳喚別人的時候,他都會到他的橡樹廳門口去接……”

“父親在處理白宮日常事務時,總是這樣體貼別人,一點也不以尊者自居。他之所以能夠使周圍的人對他忠心耿耿,其真正的原因也在于此。”

上司平易近人,員工效率過人

一個人想成就大事就要善于凝聚人心,讓與之相關的人心甘情愿地幫助自己和追隨自己。而凝聚人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到平易近人。

漢朝時有一個叫劉寬的人,為人寬厚仁慈。他在南陽當太守時,部下或老百姓若是做錯了事,他只是讓差役用蒲鞭責打,表示羞辱,此舉深得人心。

劉寬的夫人為了試探他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仁厚,便讓婢女在他和屬下集體辦公的時候捧出肉湯,裝作不小心的樣子把肉湯潑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會把婢女責打一頓,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而劉寬不僅沒發脾氣,反而問婢女:“肉湯有沒有燙著你的手?”由此足見劉寬為人寬容,他的度量確實超乎一般人。

還有一次,有人曾經錯認了為他駕車的牛,硬說為劉寬駕車的牛是他的。要是換了別人,不將那人拿到官府去治罪,也要狠揍他一頓不可,可劉寬什么也沒說,就叫車夫把牛解下給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來,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還給劉寬,并向他賠禮道歉,而劉寬非但沒責備那人,反而好言安慰了他一番。

這就是有理讓三分的做法。劉寬的度量真可謂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贏得了人心。

人往往有一種逆反心理,越是強硬的命令,越是不愿意服從。然而,同樣是上司的命令,如果用“拜托”這句話來轉換彼此的身份,人的逆反心理便會減小,常常不會感覺出這是命令。

在禮讓中,語言是一種重要的手段,使得工作崗位人際關系惡化的一種語言可以說是那些“職務語言”。這是什么樣的語言呢?

比如上司把部屬叫到桌旁:“喂!聽說你不聽經理的命令。”怎么聽也是上司的口吻。又如,“這是經理的命令”或“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過是個普通職員”等等。不用說就知道,這種“職務語言”很容易招致職員們的反抗心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乌拉特后旗| 泸水县| 齐河县| 罗定市| 柯坪县| 盘山县| 兴和县| 翁源县| 印江| 喀喇沁旗| 乌审旗| 左贡县| 西和县| 涞源县| 包头市| 本溪| 嘉峪关市| 新邵县| 温州市| 承德县| 丽江市| 沁阳市| 如皋市| 离岛区| 定西市| 仁寿县| 郴州市| 衡阳县| 怀远县| 石渠县| 深州市| 盘山县| 祁东县| 宜都市| 甘泉县| 徐闻县| 渭南市| 云梦县| 蓬莱市|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