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藝術史
  • (英)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 964字
  • 2019-04-24 11:18:02

日用和墓葬陶器

兩漢陶器在質量上差異巨大,從不上釉的粗糙土器到高溫燒制的帶釉陶器均有發現。大部分隨葬品都是粗質陶器,上面施加一層鉛釉。鉛釉在潮濕的土壤中極易氧化而形成一種銀綠色光澤,可以說這是漢代陶器最誘人之處。鉛釉技術在漢代之前已為地中海地區居民所掌握,如果漢代鉛釉陶器技術不是獨立發明的話,那很有可能是在前1世紀通過中亞傳入華北,然后進一步向南、東、西方向傳播的。鉛釉陶器中最精致的是用來裝盛谷物和酒的陶壺(圖4.45)。它們的形態簡單而粗壯,為了模仿青銅器,表面施加了一層精致的薄釉,并且以浮雕的饕餮形象為鋪首,陶器肩部的刻畫線紋和幾何紋飾更增加了形態之美。有時,這種陶器會裝飾一個水平紋飾帶,紋飾帶上用浮雕手法描繪山中狩獵場景(圖4.46)。真實和想像的動物環繞追逐,這種場景和見于漢代宮廷中蓬萊仙山的表演完全一樣。這些描繪了崇山峻嶺的浮雕可能保留了漢代帛畫卷軸的設計。

圖4.45 墨綠釉貼片飾陶壺,高40.5厘米,漢代,現藏于堪薩斯城納爾遜—阿金斯美術館。

圖4.46 陶壺貼片飾山中狩獵圖局部,漢代,線圖據Nils Palmgren,Selected Chinese Antiquiti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Gustav Adolf, Crown Prince of Sweden,239a復制。

浙江的若干中心地點生產一種含有長石、質地優良、獨具特色的陶器。這是宋代青瓷的淵源,陶坯堅硬,薄釉顏色從灰到橄欖綠和棕不等(圖4.47)。它常常被稱為越窯,因為其典型遺址在紹興九巖一帶,當地的古地名就是越州。近年窯址新發現數量劇增,本書僅提及若干,命名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但在中國陶瓷專家沒有提出新的命名系統之前,讀者們不宜過于果決地放棄約定俗成的窯口詞匯。參見Yukata Mino and Patricia Wilson,An Index to Chinese Kiln Ssites from the Six Dynasties to the Prensent(Toronto,1973)。更為晚近的彩色插圖本有Catalogue of the Exhibition of Ceramic Finds from Ancient Kilns in China(Hong Kong,1981)。近年來,中國研究者將越窯用于特指10世紀吳越宮廷中制作的青瓷,而在此之前的所有瓷器都被稱為“舊越”,或簡單地說“青瓷”。然而,這種翻譯是誤導的,因為有些越窯瓷器很難說是綠色的,而且也不是真正的瓷器。因此,本書中越窯泛指所有在宋之前浙江出產的青瓷。

圖4.47 越窯壺,3世紀,現藏于香港李氏收藏(Leon Lee Collection)。

至遲在2世紀,九巖就開始燒造陶器,杭州以北德清的瓷窯可能年代稍晚。兩地陶窯的產品以發現于南京一帶的紀年墓葬的瓷器為例,多半模仿青銅器,甚至連提環和饕餮圖案都仿制下來。有的青瓷在釉下模印幾何形或菱形紋飾,這是存在于中原和南方的一種古老傳統的孑遺。這種傳統不僅向北傳播,也向南傳播至南海、中南半島和東南亞島嶼一帶。最終,以色澤豐富、光亮的釉質為特色的真正的瓷器出現了。九巖陶窯可能在6世紀停用,此后,越地青瓷傳統在浙江的其他地區得以延續和發揚,特別是在余姚縣上林湖周邊的陶瓷業中心,近年來,這個地區共發現了多達20處越窯窯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东方市| 苍山县| 石屏县| 米林县| 巧家县| 长葛市| 潞城市| 武乡县| 玉田县| 灵石县| 福安市| 临泽县| 盐边县| 凯里市| 密云县| 孟津县| 江都市| 进贤县| 新乐市| 南华县| 陇南市| 阿图什市| 兴隆县| 丁青县| 辽宁省| 民勤县| 海晏县| 兴安县| 潢川县| 额尔古纳市| 宜阳县| 交城县| 华坪县| 府谷县| 安顺市| 红安县| 土默特左旗| 澳门| 青海省|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