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藝術史
- (英)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
- 789字
- 2019-04-24 11:18:03
第五章 三國六朝藝術
從漢代覆亡到唐朝崛起之前的大約400年間,中國如同現在的歐洲一樣,經歷了一段政治、社會和思想大變革時期。在581年隋朝重新統一之前,中國出現了30多個王朝和小國。220年東漢王朝覆滅之后,中國進入三國時代;265年司馬氏篡奪魏國政權自立,最終在280年統一了三國,建立西晉王朝。圖5.1騎馬人物就是這個蒙昧時代的代表。匈奴和鮮卑一直在北部邊境上虎視眈眈地注視著中原的內戰,不斷衰敗的帝國不時遭受蹂躪。300年前后,兩支內訌的王室成員同時暗通匈奴,匈奴迅速挺進中國。311年,匈奴攻陷洛陽,屠殺了大約兩萬居民,囚禁了西晉皇帝。匈奴繼續前進,攻陷長安。當長安陷落后,西晉王朝不得不倉皇逃往今南京。據稱江南大族收容了兩百萬身無分文的難民,盡管王朝更迭,大族卻牢牢控制了大權,也成為這個時期學術和藝術的最主要贊助人。

圖5.1 騎馬人物陶俑,高23.5厘米,出自湖南長沙晉墓,現藏于湖南省博物館。
并不是只有匈奴和鮮卑趁中原的衰敗侵犯其北境,在拓跋氏興起之前,大約有16個蠻夷國家在這里崛起和覆滅。439年,拓跋氏統一了華北,定都山西北部的大同,放棄了原有的游牧生活而改用漢俗,其漢化政策徹底到鮮卑語最終被禁用。與此同時,他們積極地防御更野蠻的部落對其北境的侵擾,拓跋氏的鐵騎一度遠涉塔里木盆地庫車一帶,通往中亞的商路因此得以重新開通。
侵略使中國分裂成為兩個政權兩種文化。華北淪陷于游牧人之手,成千上萬的難民南渡,南京成為“自由中國”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東南亞和印度的商人和佛教徒也匯集于此。然而,這個地區也充滿了動蕩,大量藝術珍藏因此被毀。
在南北最終統一之前,劉宋、南齊、梁和陳四個王朝定都南京。儒學秩序被貶抑,佛教寺廟和僧侶集團得以迅速成長,特別是在梁武帝時期(502—549),佛教尤其流行,構成了對國家政治和經濟穩定的威脅。隨著儒家官僚系統的崩潰,門閥勢力對政治和藝術施加了強烈的影響,甚至在王朝覆滅之后,這種影響都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