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談失敗:成功經驗不能信,失敗經驗更有價值(2)

4.一個人的成長往往是在逆境中

史玉柱作為一個從逆境中爬起來的“巨人”,他是最有發言權的,他說:“我覺得應該對逆境有個客觀的認識,因為它有積極的一面。這個逆境,一般人認為它是個壞事,的確總的來說是個壞事,但是它的確有積極的一面。”史玉柱一次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談道:“一個人的成長,并不是順的時候成長,人是在逆境中成長的。順的時候他是在吃逆境時候的老本,這不是說大家順的時候一定要往逆境中走。人的成長最快的時候。真正成長的時候往往都是在逆境中,像我們的幾個偉人,他們都經歷過很多磨難、很多逆境。你看鄧小平三起三落,每一次再起來的時候都比前一次走得更高。”

很多企業家都說東山再起后的史玉柱“變了”,與之前的氣質大不同,變得更加灑脫睿智,更加樂觀隨性一些,在企業管理上更進一步。巨人集團曾經的失敗并不是什么壞事。史玉柱在那次失敗中成長了太多,他個人性格成長了,對企業、商業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逆境是一個人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經歷,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種動力。逆境就像一塊試金石,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人生如同登山,越往上坡越陡,空氣也越稀薄,但當你真正站在了山頂上的時候就會看見最美的風景。

抗日戰爭爆發后,年幼的李嘉誠隨家人來到香港生活,沒多久父親便病死了。李嘉誠美好的童年隨著父親的去世一去不復返,年幼的他擔負起了養家的重任。面對人生的磨難,面對惡劣的環境,李嘉誠望著未來的目光有些迷茫。盡管自己才十幾歲,但已經有了遠超同齡人的堅韌,自此李嘉誠走上了自己的創業道路。

璞玉沒有經過打磨之前只是一塊石頭;寶劍沒有經過淬煉以前只是一塊玩鐵。沒有經歷過風雨的人,永遠都只是生長在溫室里的花朵,雖然嬌艷美麗,卻經不起風霜。困難雖然是阻擋成功之路的絆腳石,同時也是助推成功的踏板。經歷過重重苦難考驗的人,才能磨煉出頑強的意志,才能有勇氣面對更大的困難,才能在成功之后,依然保持警惕,不至于讓成功來得快,去得也快。

逆境是一筆財富,它會使得我們堅強起來,擺脫安逸的環境,我們才能在逆境中逐漸成長。成功永遠與苦難和困難并存。我們要知道河蚌能孕育出珍珠也是要經歷沙粒入體的痛苦的。沒有經歷過困難的成功就像是沒有打好地基的樓房,建得越高,越容易坍塌。

新東方的掌門人俞敏洪說過這樣的話:“北大踹了我一腳,當時我充滿了怨恨,現在充滿了感激。”俞敏洪說:“如果一直混下去,現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

1985年,俞敏洪從北大畢業后留校任教,后來由于在外做培訓惹怒了學校,當時北大給了他個處分。他覺得待下去沒有意思,只好選擇了離開,那是1991年,他即將邁向人生而立之年。

我們所經歷的磨難坎坷,不要白白地流血流汗,要讓這血和汗流得有價值。也就是說要在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把自己的能力提升上去,并且要學會總結經驗,逐漸墊起自己的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逆境的成長對于每一個人都是有意義的,不曾經歷逆境便相當于溫室里的植物,挪到戶外后成活率會比較低。當身處逆境的時候,不妨帶著一種挑戰逆境的心態,去接受它,讓它幫助我們成長,當你真正在逆境中幾經沉浮后,就會發現自己真的成長了許多。

5.逆境中做事比較冷靜

史玉柱說:“在逆境過程中做事往往是比較冷靜的,而在成功的時候,說是要頭腦不發熱,但我估計做到是很難的。我覺得絕大部分人在成功的時候頭腦不發熱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經歷幾個周期之后才有可能做到。”

史玉柱當年在巨人集團獲得巨大成功后,用網絡用詞說應該叫有些“飄飄然”了,史玉柱說:“腦黃金做好了以后,我覺得做一個產品、做一個企業能成功,我做其他的也能成功……最后覺得藥也能做,后來我們就收購了藥廠,包括在安徽買了藥廠,也制了十幾種藥,最后這十幾種藥都失敗了。我們本來以為其他的自己也能做,比如做服裝,又做了化妝品,當時還成立事業部,事業部下面還設工廠。當時傳銷還不違法,還成立一個傳銷部,所以搞了一大堆,實際上最后全失敗了。”他指揮巨人集團涉足十幾個行業,每天都開工生產新的產品,根本就看不到潛在的危機已經到來,最終引發了巨人大廈的倒塌,把史玉柱從天上打到了地上。

史玉柱略帶自嘲也略帶警告地說:“在成功的時候,頭腦特別容易發熱,但是在逆境的時候,自己不熟悉的通通都不想了,這個時候做事比較冷靜。所以逆境還是有逆境的好處。”這是史玉柱在經歷了慘痛失敗后的經驗教訓,凝結了他沉痛的反思。史玉柱說得沒錯,人很容易在成功的時候頭腦發熱,總是需要逆境來“敲打敲打”,清醒一下頭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逆境并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人避免下一次更大的危機。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作“逆商”,簡單來說就是當個人或組織面對逆境時,以其獨特的方式對逆境產生的不同反應,高逆商的人在面對逆境時從不退縮,他們會把逆境當作自己向前沖的“墊腳石”,即使在極端困難的時期,他們仍會干勁十足,直到收獲成功。

逆境讓人看清自己,在逆境中你會反復思考自己是如何陷入逆境的,當吹捧你的人離你而去,體會到了世間冷暖,思想才會更加成熟。逆境讓你看清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逆境是好事,可以幫助人成長。

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古滋·維塔是古巴人,40年前他隨全家人離開古巴來到美國,當時他身上只帶了40美元,加上100張可口可樂的股票。而40年后的這個人,竟然能夠領導可口可樂公司,讓這家公司股票的價值在他退休的時候增長了30倍!維塔講過一句話:“一個人即使走到絕境,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抱著必勝的決心,仍然還有成功的可能。”

世界球王貝利喜得貴子,有記者祝賀說:“你的兒子長得多壯實,將來一定會成為像你一樣的體育明星。”球王立刻不假思索地回答:“獅子要是不餓的話,是不會去捕獵的。我的兒子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球星,因為他現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時候是很貧窮的。”

“自古雄才多磨難”,正是這常人無法忍受的磨難,是人生逆境造就了天才。做企業也是如此,當一個企業家帶領企業創下佳績時,媒體的吹捧、巨額的盈利都會使企業家“頭腦發熱”,仿佛以自己現在的能力做什么都能做好,便開始大踏步地“前進”。

正如《菜根譚》中所說:居逆境中,周身皆針貶藥石,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時,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糜骨而不知。久處順境的人很容易產生惰性,而人在身陷逆境時,資源匱乏,精神壓抑,成功欲望迫切,改變的決心才會日益旺盛,因此常常能夠取得在順境中難以取得的巨大成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逆境才是檢驗企業家是否真正有能力的試金石,沒經歷過逆境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沒經歷過逆境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當逆境來襲,應當冷靜下來思考。讓自己冷靜下來,東山再起并不是沒有可能。

6.要有不服輸的勁頭

史玉柱這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輸了,他遭遇過重大的失敗,但是在那種情況下他也沒覺得自己再也翻不了身了,他想的是如何重新建立巨人集團,最終他成功了。史玉柱對自己的失敗做了深刻的反省:“人在順利的時候、成功的時候就是勝不驕;在失敗的時候就不要輕易服輸。你有不服輸的這股勁頭,再難的關都能過。所以我建議創業者在這個時候能堅強一點,沒有過不去的坎,當然也不是靠睡大頭覺睡過去的。”

現在沒有人敢說史玉柱是失敗者,盡管他的巨人集團曾經因經營不善破產,史玉柱負債累累,但是他重新站起來了。

海明威說過:“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當你認輸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徹底失敗了,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因為你開始從心里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在意志上變得薄弱。

日本銷售大師原一平曾在年輕的時候吃不飽飯,每天睡公園長椅,依舊精神飽滿地推銷產品,后來他說:“這不是有沒有飯吃的問題,而是我心中有一團火在燃燒著,這一團永不服輸的火在身體內作怪的緣故。”這就是不服輸的勁頭在支撐,可以讓一個人堅持他的追求,即使經歷多次失敗,依然能夠重頭再來,直到達到目標。

1995年,馬云創辦中國黃頁,由于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賬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云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零做到了幾百萬。在盈利之后迫于壓力放棄黃頁,身邊的人勸馬云還是趕緊回去當老師,馬云不干,他帶著團隊來到北京,待了一年多,十幾個人在長城上唱《真心英雄》,唱著唱著就流出了眼淚。馬云說:“我們回杭州!”

1999年3月,馬云正式辭去公職,后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云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成立了阿里巴巴。為了推廣阿里巴巴,馬云坐飛機全世界跑,不停地給人演講,有時候臺下就三四個人,他也要給對方講解。馬云為阿里巴巴拉風投找投資,又歷經互聯網寒冬,拼的就是不服輸的勁頭,他就不信自己不能成功。38歲離開學校的鐵飯碗開始,馬云沉浮十年,最終把阿里巴巴推廣到國際上。

太多的人在成功的門前放棄,他們的意志薄弱,自以為不能成功,于是便放棄了。有時候,你再堅持一下,或許就可能觸摸到成功。每個創業者都不會一帆風順,一路上會有許多風風雨雨艱難險阻,很多時候會讓你看不到希望,陰霾籠罩著你的目光。這個時候創業者要提醒自己:“既然已經走到了這里那就應該繼續向前走,因為就此放棄就永遠不會成功,而且還吃了很多苦;但是堅持就有可能成功,苦就沒有白吃。”創業者要學會用這種自我激勵來支撐自己前行,半途而廢永遠只會讓人一事無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如皋市| 涪陵区| 阳东县| 洛浦县| 宁河县| 丰城市| 睢宁县| 肥西县| 宁陕县| 大港区| 平湖市| 武平县| 东明县| 罗田县| 平南县| 化德县| 新民市| 山阴县| 剑阁县| 乐业县| 襄樊市| 东宁县| 澳门| 柘城县| 会同县| 富阳市| 冀州市| 小金县| 淮安市| 旬阳县| 邳州市| 六枝特区| 尼玛县| 阿拉善左旗| 郁南县| 怀安县| 县级市| 中超| 定州市| 崇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