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談失敗:成功經驗不能信,失敗經驗更有價值(1)
- 史玉柱的資本
- 李志朝
- 4736字
- 2017-04-25 16:09:43
1.人在成功的時候是學不到東西的
談失敗時史玉柱這樣說:“作為曾經失敗過,至少有過失敗經歷的人,應該經常從里面學點東西。人在成功的時候是學不到東西的,人在順境的時候,在成功的時候,沉不下心來,總結的東西自然是很虛的東西。只有在失敗的時候,總結的教訓才是深刻的,才是真的。”
巨人集團曾經在20世紀90年代開展過一次轟轟烈烈的“三大戰役”,當時史玉柱推出的腦黃金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導致整個團隊上下過分地看好保健品市場,他們一口氣又推出了12種保健品,結果全部以失敗告終。
與此同時,巨人大廈的資金鏈開始斷裂,最終爛尾。史玉柱的巨人帝國遭遇嚴重危機,他從人生的最高處跌落到最低谷,個人負債上億,簡直是致命的。那一段日子史玉柱確實每天滿面愁容,然而他突然想通了,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該吃吃該喝喝,還長了十斤肉,在他看來,既然已經到了如此逆境,那么空自窘迫也是無用的,倒不如放下姿態,放松心情,好好地琢磨下一步該怎么辦。單說這份心態,便是同時期的許多企業家所難以比擬的。
于是人們在后面看到的便是橫空出世的腦白金成為了全國銷量第一的保健品,并且蟬聯這一寶座十余年。史玉柱表示:“對過去成功的經驗再好好總結總結,尤其是對失敗的教訓,夜深人靜的時候仔細想一想。想一想對你有很大收獲,比你看書更有用。”
失敗往往是慘痛的,很多人在這慘痛之中失去了意志,而真正渴望成功的人會在失敗中總結最直觀的經驗教訓。史玉柱讓人尊敬之處就在于此,他的巨人集團的成功前所未有,他遭遇的失敗也是前所未有,然而這次失敗成了史玉柱下一次騰飛的墊腳石,他把那幾年如何成功以及如何走向失敗分析得頭頭是道,很多東西都成了他日后經商的重要思想,這一切皆源于那次失敗。
誰都有失敗的時候,難得的是要有遭遇失敗后迅速振作起來的能力,人在成功的時候很容易過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周圍的人不再對你說苦口良言,相反還要不斷地慫恿你前進,一不小心就踏入了深淵。
當你處于低谷時,你會經歷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你會見到最真實的人,你會以前所未有的視角來審視自己,清晰地看到自己在過去所犯下的愚蠢的錯誤,你會意識到一些失敗是必然的。與史玉柱是好友的馬云也遭遇過失敗,那是在1995年,馬云和妻子與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元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杭州海博網絡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其后不到三年時間,他們利用該網站賺到了500萬元。
1996年年初,馬云決定將中國黃頁與杭州電信進行合資。當時,有了資金支持的中國黃頁業務擴展大大加快,到了1996年年底,中國黃頁不但實現了盈利而且營業額突破了700萬。可是馬云發現,自己只占了公司兩個決策權,而對方有五個,有什么話一說出來必然會被對方否定,這讓馬云氣憤不已,這時他才明白一個道理:“因為競爭不過你,才與你合資,合資的目的是先把你買過來再滅掉。”這是馬云早先犯下的最大的錯誤,也讓馬云看到了市場競爭殘酷的一面,從那以后,馬云用阿里巴巴東山再起,并把阿里巴巴帶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馬云始終都把決策權抓在自己和企業高層的手里,外來的大股東永遠都不擁有任何決策權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失敗比成功更有價值,失敗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成熟,進而迎接更好的成功。
人在成功時總是站在高處,看的是遠方,看不清腳下,只顧著往前走,意識不到路已經走偏了。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著低姿態,時刻掉過頭來審視自己來時的路,你會發現自己并未在最高處,只是在半山腰,還需要更加努力,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這樣你才能繼續成長,不斷地向上走。
2.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為什么容易失敗
1997年1月18日,那天很冷。史玉柱正在召開一場名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內部會議。當天下午4點多,一份重要文件轉給了史玉柱。第一頁紙的標題是一篇《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圍》的報道,文字涉及“巨人集團資產已被法院查封”“集團本部職工三個月未發工資”等方面的內容。這是壓在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史玉柱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四個字——“天亡我也”,他合上本子后繼續開會。
時間再往前推移五年,M-6403漢卡銷售量居全國同類產品之首,獲純利1000萬元。巨人公司更名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注冊資金1.19億元,年底,公司純獲利3500萬元,年發展速度提高500%。
1993年1—3月,黨和國家領導人楊尚昆、李鵬、田紀云、李鐵映先后到巨人集團視察。李鵬給巨人的題詞是:“青年科技人才是國家的脊梁。”1993年1月,巨人集團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成立了8家全資子公司。8月又開發出一批新產品。9月,史玉柱榮獲廣東優秀科技企業家稱號。1994年6月,史玉柱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同月,江澤民視察巨人集團,并用巨人中文手寫電腦題詞:“中國人就應該成為巨人。”
當成功的時候,你就會對自己有高估的預判,會被大好的形勢蒙蔽雙眼。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最得意的時候,會有最大的不幸光臨。”這世上有很多人,并不是被失敗打敗的,而是被勝利擊垮的。因為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往往會被勝利或榮耀沖昏了頭腦而失去應有的冷靜。這時,即使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或是災難即將來臨,得意者卻有可能全然不覺,從而讓自己遭受打擊或面臨更大的災難。要知道這世間沒有永遠的勝利者。一個人也不可能事事占得先機,得意時更需淡定面對。
開過車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寬闊的大道,開車時越容易出問題。因為道路太平坦,視野太開闊,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經驗的設計師在設計高速公路時,都會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設計一些彎道。微軟的比爾·蓋茨深知微軟已經在全球站穩腳跟,但是還不到志得意滿的時候,所以他總是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海爾的張瑞敏也說過類似的話:“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形勢一片大好往往讓人忘記危機,甚至對一些小錯誤視而不見,正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小錯誤正是大潰敗的開始。真正的企業家不會因為“形勢大好”就放松警惕,他們會時時刻刻緊盯自己走過的路,不會為些許成績沾沾自喜,而是保持冷靜的頭腦,遠離失敗的深淵。
電商凡客曾經在中國風靡一時,尤其在垂直電商領域幾乎做到了業內第一的位置。凡客出身“貴族”,在雷軍和陳年的努力運作下,經過7輪融資,總額超5.3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聯創策源、IDG資本等,最高估值高達50億美元。“凡客體”也曾火爆于各大媒體、微博,然而在繁榮過后,凡客依然還是一件襯衫。在凡客飛速發展的階段,凡客的員工數以萬計,隨著高管離職、公司內斗消耗,如今剩下300余人,凡客的輝煌盛景不再讓人唏噓不已。凡客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不乏對形勢判斷失誤以及停滯不前的錯誤,凡客以為即將“承包”全國青年的襯衫,其實并沒有,繁榮是虛假的,消費者是善變的,他們轉換一個品牌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凡客遲遲不能拿出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或者服務,衰敗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實,“形勢一片大好”往往只是一廂情愿的判斷,市場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當中,如果因為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便開始對自己做過高的判斷,那么下一步很容易就“踏空崴腳”,所以在所謂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最應該提高警惕,時刻做好對危機的應急處理準備,同時還要不執著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路是可以變的,很多人失敗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走的道路帶來了成功,便一直在走,殊不知市場早就發生了變化。
王之渙有一句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個人如果身處一個階段的成功,千萬不要在此停留止步,覺得這一刻的成功值得享受。如果你再往上走,就會發現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實微不足道,上面還有更好的風景在等著你。
3.失敗時的總結才是深刻的
2015年,史玉柱擔任國內首檔創業脫口秀的講師,他第一時間分享的就是“別人成功的經驗不能信,失敗的經驗更有價值”。他在現場穿著外界最為熟悉的“史玉柱服裝”:大紅色的上衣,白色干凈的褲子,剃得只剩幾毫米的頭發,腳上穿的是一雙幾十元的美邦白球鞋,他一直在履行給美邦董事長周成建“幾年內穿美邦鞋子”的承諾。史玉柱對大家充滿勸誡地說道:“中國有句老話,失敗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了之后,總結了教訓是真實的、有意義的,能夠讓人提高的。”史玉柱詳細地講述了自己失敗的經過,又講了他是如何思索失敗的。
有人說史玉柱的厲害之處在于他善于總結,他善于總結消費者的心理,他善于總結員工的心理,他善于總結游戲玩家的心理,他還善于總結失敗的道理。諸葛亮說:“善敗者不亡。”并不是說善于失敗的人很厲害,是說善于利用失敗的人“不亡”,只有善于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才能使下一次前行更加穩固。
任何一家企業無論是創立之初,還是已經立足全球,都會有錯誤的產生,錯誤一般來說都是因為決策者的判斷失誤,導致了企業在不恰當的時候做了不恰當的決定,給企業帶來了或大或小的損失。這樣的錯誤就是最負盛名的企業家也會犯。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犯不犯錯,而是在于敢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進行彌補,進行反思和借鑒。
有些企業家認為自己的動機、戰略、計劃方案本身都沒有什么問題,就算有問題,也只是一些小問題,沒有必要浪費太多的時間去思考。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很多錯誤并不是瞬間就顯現出來,而是會潛伏在企業里慢慢擴大,最后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正是這個道理。
錯誤是企業下次不會再犯的基礎,錯誤是不斷改進的借鑒,重視錯誤的企業往往能從這些錯誤里不斷吸取經驗,鍛煉企業在商界大風浪里站穩的品質。犯了一個錯誤就相當于踩了一顆釘子,釘子扎人很疼,被扎之后要做的就是不能被白扎,要記住這次為什么會踩釘子,要總結下次如何才能不踩。
只要做事,失敗就不可避免,但是善于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失敗的概率會更小。美國著名企業家道彌爾特別喜歡收購瀕臨倒閉的企業,并讓它們起死回生,記者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回答得十分巧妙:“別人經營失敗了,接過來就容易找到它失敗的原因,只要把造成失敗的缺點和失誤找出來,并加以糾正,就會得到轉機,也就會重新賺錢。這比自己從頭干起要省力得多。”因此,保羅·道彌爾被同行們稱為企業界“神奇的巫師”。
2012中國(深圳)電子商務發展論壇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其中,“1號店”董事長于剛就企業怎樣面對發展做出了一番講話。
于剛認為,做企業首先不要怕犯錯,因為所有新的方法新的模式都有成功的概率,都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好的做法恐怕很多已經被做過,我們去嘗試一些新的做法,可能很大程度都會失敗。所以我們要有容錯的心態。
對此,于剛還舉了一個例子特別說明:“在1號店上線之前,我們在沒有做市場調查和嘗試的情況下,籌備了3個月的時間做了一本非常精美的300多頁的目錄,一次印出了10萬多本,一百多萬砸進去。但后來的結果是,這種推廣效果非常不好,1號店早期都是一些低單價的快消品,這種目錄形式,價格不能動態改變,于是我們很果斷地停掉了。又比如,之前我們做了很多海報,通過地鐵站、小區發放,當時每次一發海報,訂單就上去,一停,訂單就減少,后來,我們忍痛停止這種海報的方法。我們發現,這些不是電子商務的做法,于是逼著自己去創新,去找適合電子商務的推廣方法,從而發掘出后來成功的案例。”
當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被問起成功的“訣竅”時,他說:“最初我憑著熱情和經驗去管理企業,沒有成功;后來,我讀了上百本如何管理企業的書,按照書上的道理去做,也沒有成功;最后,我專心研究了我企業的特點,并總結以往失敗的經驗教訓,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管理企業的方法,終于取得了成功。”
史玉柱把自己對于巨人集團失敗的思考每一條都寫在了本子上,史玉柱也詳細講過那些思考,那本子上的全部內容我們依然無從得知,但是想必每一條都是史玉柱帶著沉重的心情總結出來的吧,慘痛的教訓讓史玉柱真正地成為了一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