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譯序(2)
- 獵人筆記(經典譯林)
- 屠格涅夫
- 4015字
- 2017-06-08 10:29:12
然而,書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作家從前人沒有接觸過的角度去發現農民生活的新的方面,那就是去表現農民的才干、創造力、優良品性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深受別林斯基重視和贊揚的第一篇特寫《霍里和卡利內奇》率先為讀者提供了兩個別開生面的農民形象。一個叫霍里,為人精明、務實,有進取心和自信,他憑自己的勤勞和才智,為自己創建了較為獨立富裕的生活。他思想開放,求知欲強,對國外的社會民生都感興趣。他使人想起了彼得大帝,他也體現出俄羅斯人的精神特征:“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剛強”,“勇敢地面對未來”。另一個是與他性格迥異的卡利內奇。這是個頗具天賦和豐富內心世界的農民。他不像霍里那樣務實,不善于安排個人生活。他是個理想派、浪漫派一類的人,熱情而好幻想,愛好大自然。他有多種特長:養蜂、治病、念咒語、識天時,又能彈會唱,還識得字。他很尊重霍里,霍里也很喜歡他,他倆之間洋溢著友誼的“溫情”:他有時給霍里獻上一束草莓,霍里很欣賞他的歌喉,有時與他一起動情地唱起傷感的歌。有時他們也互相逗趣,友好地爭論。這是作家為俄羅斯農民唱出的第一首贊歌,并為全書定下了主旋律。誠然,作家是在向世人宣告:在俄羅斯農民的身上“蘊藏著并成熟著偉大事業的未來的萌芽,偉大的民族發展的萌芽”!
《美麗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揚》中的卡西揚也是一個令人喜愛的農民形象。他身體矮小瘦弱,不善于干活,可他充滿著生命的活力。他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顯得那么靈活、自在、愜意,確像是個大自然的寵兒。他能與各種鳥兒對歌、爭鳴,能利用野草為人治病。他頭腦聰明,善于思考,平常沉默寡言,但一旦打開話匣子,便滔滔不絕,活像個哲學家,說出一套套絕非一般農民所能說得出的哲理。他愛大自然中的一切生靈,認為一切飛禽走獸都有權享受自己的生命,有權活盡自己的天年。射獵它們是罪過的。他認為人類有自己吃喝的東西,那就是上帝所恩賜的糧食和水,還有祖宗傳下來的家禽家畜。他自己卻喜歡去捕捉夜鶯,但他不是為了殺害它、食用它,而是讓它為人們開心快樂。他說魚是可以捕食的,因為魚的血“是冷的,不是活的”。他認為做人“必須正直,這是最要緊的”。他感到“人間無公道”,他打算去“尋找真理”!在這里作家是何等熱情地贊嘆農民的純真和善良,贊嘆他們的道德力量。
《歌手》更像是一首贊歌,它既直接地贊美山溝里的農民歌手雅可夫的藝術天賦,同時也間接地贊美歌手身邊那群農人的音樂鑒賞力。作家借獵人之口說,這位農民的歌聲“蘊有真摯深沉的情感、青春的氣息、力量、甜美,以及一種淡淡的哀愁”,說那歌聲里跳躍著“一顆俄羅斯正義的熾熱靈魂”,它緊緊地“抓住人們的心,直接扣動俄羅斯人的心弦”。接著作家描寫了在場聽眾的反應作為印證。你看,獵人的心弦被“扣動”了,“涌上了熱淚”,酒館老板娘禁不住“發出低沉的、壓抑的哭聲”,老成持重的老板感動得“垂下了頭”,眨巴眼壓制著內心的激動而“扭過頭去”,笨瓜“深深動情了,笨相地張著嘴巴,呆呆地站著”,穿破長袍的莊稼人“在角落里低聲抽泣”,那沉著冷靜的“怪老爺”也“涌出大顆的淚珠”,連雅可夫的競賽對手包工頭都聽得“發愣”了。作家似乎在告訴人們:在俄羅斯農民中不僅有藝術天才,更有廣大的能夠欣賞藝術美的群眾??墒亲骷矣衷诤竺婷鑼懥艘环钊恕昂懿挥淇斓摹碑嬅妫憩F了這群農人醉酒后使人懊喪的丑態。這無疑是要發人深思:農奴制下的現實生活無情地扭曲了這些具有才華和美好心靈的農人,他們理應有一種文明的、適合于他們美好心靈的生活!
屠格涅夫還以相當的篇幅描繪了女性的農民,如聰明美麗的渴求愛情和自由而又勇于作自我犧牲的馬特列娜(《彼·彼·卡拉塔葉夫》),純真、溫柔而又癡情的阿庫麗娜(《幽會》)。特別是在《枯萎了的女人》中,作家以整章篇幅深情而細膩地刻畫了盧克麗婭的形象。盧克麗婭原先是一個能歌善舞、笑聲朗朗的美麗姑娘,曾是眾多小伙子愛慕的對象??墒撬髞聿恍业貜母吲_階上重重摔了下來,由于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而癱瘓,枯萎了,成了一具“活尸首”,雖然她外形的美喪失了,可是她那心靈的美反顯得更為動人:她是那樣堅強地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她竟能以女英雄貞德的精神鼓舞自己。在長期的僵臥狀態中仍表現出她對生命、對大自然的熱愛;她不去抱怨個人的不幸,很能體諒別人,還惦記著農民兄弟的貧苦。從這些章節中我們已可發現,屠格涅夫確是一位描寫女性心靈美的高手,這些描寫也為全書增添了不少詩趣。
作家在這部書中也沒有忽略對農民后生的刻畫。在開篇中他就為讀者勾勒了幾個小霍里的畫像,他們看起來是那樣健康、開朗、富于幽默感,它給人以這樣的印象:這些小霍里將比老霍里更強,他們更有能力去開拓自己的未來。在《別任草地》中專門描寫了五個天真稚氣的農家孩子。作家把他們置于暮色籠罩下的草地的背景里,似乎是有意烘托他們的純真和可愛。然而他們畢竟是些窮孩子,小小年紀便分擔著生活的擔子,顯然他們是沒有機會上學,接受科學的教育的,他們受到的是民間的神話傳說的熏陶。他們講的傳說故事里都帶有恐怖凄涼的色彩,這反映了現實生活的苦痛已在孩子們心靈上留下了陰影,作家對他們傾注了深深的同情。在對勇敢的帕夫路沙的熱情贊嘆里,更表現了作者對農民后生的希望和信心。
屠格涅夫的這些人物形象都是以現實生活中人物為原型的,而非憑概念隨心所欲“創造”的,他的筆法是“誠摯而公正”的,對地主沒有惡意丑化,對農民也沒有任意美化,都能準確地抓住這兩類人物性格的本質特征。作者也沒有就這些人物做出直接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是留給讀者自己去作的。
再來談一下書中的風景描寫吧。
如果說《獵人筆記》中獵人的形象是貫穿全書各篇的形象,那么,俄羅斯中部的大自然景色也可說是貫穿全書的第二形象,它與前者一樣,成為統一全書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它也為全書平添了詩情畫意。
屠格涅夫極擅長描寫自然風景。日月星辰、天空白云、晨光暮靄、雨露風霜等自然現象以及自然界中的湖光山色、樹林原野、香花野草、禽獸蟲魚,在他的神奇畫筆下無不顯得詩趣盎然,情味無窮。難怪托爾斯泰贊嘆他的風景描寫說:“只要他描上三筆兩筆,自然景物就會冒出芬芳”。
風景描寫在此書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時是標示故事發生時環境氣氛和時間地點,有時烘托或反襯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時對情節的發展或結局起著象征作用。比如《幽會》中那位純真少女阿庫麗娜在樹林中等待情郎前來幽會的時候,那樹林中的景色也顯得那么歡快,“到處灑滿陽光,透過那些歡騰嬉鬧的樹葉,看得見淺藍色的天空,它仿佛在閃閃發亮……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特殊的干爽的新鮮氣息,令人心曠神怡,精神煥發”,這顯然是少女此時心境的外投。待到那個薄情郎冷淡地拋下她而離去的時候,這位少女異常地傷心、失望,此時林中的景色亦隨之大變,那陽光“似乎也變淡了,變冷了”,那些“蜷曲的小樹葉急急地飛騰起來”,一只烏鴉在上空“時斷時續地啼喊著”……一切都標志著“冬天的凄涼可怕的景象似乎已在悄然逼近了”。由此也可看到,屠格涅夫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不是冷漠的、純客觀的,而是融入了主觀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濃濃的情感色彩,達到情景的交融。所以書中的景色描寫便成了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當然,在《獵人筆記》中我們不但可看到屠格涅夫長于寫景,而且也可看到他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的非凡功力。這里我們不妨順便稍談一下他在刻畫人物方面的幾個特點:
一、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細節。例如《總管》中的侍仆菲多爾因一點小過失(忘了給主人熱酒),主人佩諾奇金便低聲下令要懲罰他,這一細節即深刻地暴露了這位地主對待下人的冷酷無情。又如佩諾奇金去他的田莊,全村的莊稼人頓時惶惶不安,連孩子都嚇得往屋里跑,母雞也嚇得往大門底下鉆。這細節也有力地烘托出這位地主在莊稼人心目中的印象。
二、善于運用鮮明的對比手法,例如在開篇便以兩個聰明可愛的農民霍里和卡利內奇同那個平庸可笑的地主波盧特金作了強烈對比,一下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兩個農民之間也進行細致的對比,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在地主與地主之間也作對比(如《兩地主》中兩個地主的不同表現)。而且在同一人物身上也進行表里的對比,如佩諾奇金的溫文爾雅的風度與他冷酷殘暴的內心的對比等等。
三、善于運用動物形象去比喻人物的性格。例如把那個膽小窩囊、一見到上司便渾身發抖的涅多皮尤斯金比喻成“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鳥”;把希格雷縣的哈姆萊特那位有心靈創傷的妻子比喻為“被貓抓傷了的可憐的黃雀”等等。有時干脆把這類比喻直接變成人物的綽號,例如,把那個懦弱渺小的老奴仆庫濟馬稱為“小樹枝”(即蘇喬克),把那個沉默、孤獨而又堅強的護林人福馬稱為“孤狼”,把那個性格好動而不安分的卡西揚稱為“跳蚤”等等。這些手法使作家在刻畫人物性格時節約了大量筆墨,同時又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屠格涅夫又是一位語言大師,他創作中的語言總是顯得那么的簡潔、明快、清新、優美,讀起來確實是一種美的享受。列寧就非常欣賞這位作家的語言,列寧在提到幾位俄羅斯語言大師的名字時,首先便提到了他。
屠格涅夫不止一次地表明自己是一個現實主義作家,他把“準確而有力地再現真實”視為自己的“莫大幸?!?。托爾斯泰也稱贊屠格涅夫創作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它的“真實性”。讀了《獵人筆記》,你就可感到:全書的內容都是俄羅斯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地道的俄羅斯的東西,每一篇都散發著俄羅斯泥土的芳香。
但是屠格涅夫并不滿足于描寫生活的真實。在他看來,“把生活提高到理想”才是藝術家的崇高使命。然而所謂提高不是人為的隨便拔高,不是把現實生活加以任意的美化,而是要求作家從現實生活中的理想事物方面去提煉自己的材料。換言之,就是要從生活的散文中看到生活的詩意。法國作家德·沃蓋說:屠格涅夫的才華“正好表現于保持現實和理想之間的驚人的勻稱,每個細節都停留在現實主義的領域……而整個說來卻飄浮在理想的領域。”法國作家莫洛亞更干脆地稱屠格涅夫的現實主義為“詩意的現實主義”。我想,用這個詞來評價《獵人筆記》的創作風格也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