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下卷):中國革命內部的革命(1966-1982年)作者名: (美)R.麥克法夸爾 費正清編 李殿昌校訂本章字數: 41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8:56:58
第四章 毛的接班人問題和毛主義的終結
引言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規劃中國未來的一種嘗試,它的方法是改造中國人民的本性,以實現“一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對象是“那些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這些所謂的蘇聯式的修正主義分子,用剝削階級腐朽思想腐蝕群眾,以達到復辟資本主義的目的。通過進行一場針對這些當權派的階級斗爭,群眾將會實現自身的解放。通過教育、文學、藝術等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接受毛澤東思想,中國人民將自覺地形成對資產階級思想污染的抵御力。
毛澤東的目標是使中國成為一個雖然貧窮但卻保持社會主義純潔性的,更加平均主義、更少特權、更加集體主義、更少官僚主義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所有人像一個人那樣工作著。他們并非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是因為心里有根指南針——毛澤東思想——指引著他們奔向真正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
“文化大革命”的目標是要解決:毛澤東之后,中國向何處去?而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解決:毛澤東之后,誰接班?假如那些所謂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如國家主席劉少奇)接了這位主席的班,那么中國就會“改變顏色”。因此,中國不僅要有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指導,還必須“培養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在“文化大革命”的大風大浪中,新的領導人將會在斗爭中產生,并經受鍛煉,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毛澤東式的社會主義有朝一日將在他們手中大放異彩。
在過渡期間,毛澤東不得不清洗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層,安排一個他能夠絕對信任會堅持他的路線,并繼續傳下去的新的接班人。因此,他進行了本書第二章“中國在危機中”所描述的黨內斗爭和清洗。1969年春天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標志著毛澤東在這場斗爭中的勝利,大會按照他的指示,通過了他個人選定的接班人——國防部長林彪。但是,這又導致了一個新的謎一樣的難題:毛澤東之后,哪一種政治力量掌權?是由業已混亂一團、大批黨員已遭迫害的黨統治中國,還是由同樣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在三年“文化大革命”中逐漸崛起、成為國家控制者的另一種力量——軍隊來統治中國?這是一個與億萬中國人關系重大、極端重要的結構性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極少數領導人之間以斗爭方式解決的。他們在自己的家里謀劃,在中央會議上交鋒,以這個派別或那個集團在斗爭中失敗,最終形成了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