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jīng)哲學大智慧
- 楊力
- 515字
- 2019-01-04 18:50:49
導論篇
《易經(jīng)》哲學智慧三大瑰寶
第一,辯證哲學。
第二,預測哲學。
第三,象數(shù)哲學。
一、《易經(jīng)》辯證哲學
1.《易經(jīng)》的陰陽辯證哲理
《易經(jīng)》陰陽辯證哲理的名言是:“一陰一陽之謂道?!?/p>
就是說天下萬事萬物都是互依互制的關系,這句名言提出了中國最早的矛盾法則,是最早的兩分法,是中國古代辯證思維的源頭。我把這句名言哲理稱為東方的相對論。如圖:

《易經(jīng)》陰陽哲理開創(chuàng)了中華陰陽文化,奠定了中國文化的特色。
陰陽哲理,決定了要用一分為二的思想看待事物。
2.《易經(jīng)》變易哲理
《易經(jīng)》有一句名言是: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是中國古代辯證法活的靈魂。《易經(jīng)》認為,天下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著和發(fā)展著的,不是僵死的,固定不變的。
變易哲理在于啟示人們要用活的發(fā)展的眼光看事物,變易是《易經(jīng)》活的靈魂。
3.《易經(jīng)》的實有哲理
《易經(jīng)》以生命的產(chǎn)生為主題,強調(diào)了世界是物質的,是“實有的”而非“虛無的”,從而揭示了實有世界觀。就是說萬物,包括人都來自于宇宙運動,來自于陰陽氣化,是實有的,而非虛無的。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陰陽合德,剛柔有體。
這句名言,我把它譽為天下第一生化方程式,即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實有的,其偉大意義在于“實有”決定了世界觀的積極性。

《黃帝內(nèi)經(jīng)》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實有的”先進性在于,啟示了人們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