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
- 馬東出品 馬薇薇 黃執中 周玄毅等
- 1436字
- 2019-01-04 11:09:02
引言
這個時代要怎樣好好說話
2016年6月,馬東領銜《奇葩說》智囊團,推出線上音頻課程《好好說話》。在中國最大的音頻平臺上,這款現象級產品,迅速躍居付費內容銷量榜首。
個中原因,作為主創的《奇葩說》“金句女王”馬薇薇,做了最為精準的總結:“因為我們教的東西,大學沒有,人生必修。”
一直以來,我們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又以說話的方式被考核,這很尷尬。我們所學的東西無不以表達為指向,他人對我們的看法也幾乎都以表達為依據,可是作為最直接表達方式的說話,卻始終處于極其邊緣的地位,這也很尷尬。
尷尬之所在,正是機會所在。況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較于出身、機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質,我們最能控制的其實就是說話這件小事。以說話為切入點,可以給自己的人生開啟一個遼闊的新世界。那么多年輕人被《好好說話》節目吸引,這本身就是明證。
問題是,“好好說話”應該怎么學?傳統的教法,是讓我們從“好好做人”自然達至“好好說話”。想法是好的,只是現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無法僅憑溫情和善意來實現。高度競爭的復雜人際關系、快節奏的學習和工作環境,要求我們掌握更加智慧、更有銳氣、更強調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的“好好說話”之道。
所以,本書要告訴你的方法是:從錯誤中學,從場景中學;以分析的心態學,以通融的智慧學。
關鍵詞1:錯誤
常被人詬病的“不會說話”,比如緊張怯場和言語沖撞,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也容易改正。而大多數的說話問題之所以會成為問題,恰恰就是因為很難被意識到。能聽出問題的人,大多都是“老油條”,打個哈哈、給個軟釘子也就是了,不會因此跟我們抬杠;而聽不出問題在哪里的人,會本能地覺得不爽,跟我們斗氣,給我們穿小鞋,卻讓我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本來只是說話的錯,最后變成我這個人不好,豈不冤枉?所以,學會“好好說話”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工作和生活中那些隱而未現的誤區。本書對于說話問題的相關分析,幾乎都是從誤區著手,正是基于這個原因。
關鍵詞2:場景
學說話就像習武,一方面,練套路只是為了加強肌肉記憶,所有的運用都要在具體場景中進行;另一方面,只停留在直覺反應層面的技巧又太過狹隘,換一個場景就完全失效。簡言之,說話要在場景中學,但是停留在既定場景,又很容易東施效顰。傳統的口才教育,也存在這種理論與實踐的斷層。
因此,本書的具體案例教學會按照這樣的節奏進行:第一,圍繞具體場景來講原則;第二,把一個場景中提煉出的原則,落實到新的場景中去。所以你會看到,情侶溝通的技巧,同樣可以用在商務談判中;說服的基本原則,對演講也同樣有效。使讀者舉一反三地落實到自己生活中的其他場景,是本書教學方法的精髓。
關鍵詞3:分析
評估狀況,是“好好說話”的題眼。可是,像“審時度勢”“有眼力見兒”之類的說法太過模糊,無法幫助我們客觀評價說話的局勢。所以,除了啟迪和悟性這類老生常談的智慧之外,我們還要教給你一套有關話語權力關系的可視化分析方法——語際關系圖。這種簡單易用的圖像化技巧,能幫你做一個心里有譜、說話靠譜的人。
關鍵詞4:通融
和健身一樣,說話能力也是以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行分項訓練的。有側重點、有全局觀,才是通融的學習方式。溝通、說服、談判、演講、辯論,構成了我們的“五維話術體系”,五維俱全,就能在任何場景下“好好說話”。五個領域之間的聯系和轉換,是掌握好好說話之道的鑰匙。
總之,在這本書里,我們會發現過去沒有覺察的誤區,掌握過去不曾了解的方法,以全新的視角看待熟悉的場景,從更高的維度破解說話的迷局。
來,和我們一起,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