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籌革命:互聯網創業與融資實戰
- 雕爺 戴賽鷹 王軍 黃天
- 1111字
- 2019-01-04 11:02:40
社會關系的重構:
互聯網金融時代,眾籌改變商業與生活
眾籌是一個新鮮的概念,然而眾籌的思想卻并不陌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湊份子”。近幾年來,隨著各類眾籌平臺紛紛涌現,眾籌開始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對社會關系、生產模式、銷售模式與消費模式等社會鏈條進行不斷的優化與重組,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現階段,我國的眾籌主要有股權式、會籍式、產品式三種類型,每一種類型都有自己的特點。

中國眾籌的3種類型
股權式眾籌
股權眾籌就是以股權的形式對眾籌項目投資,如果投資的項目獲得成功,創業企業上市后投資人可能會獲得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
相較于會籍式和產品式眾籌,股權式眾籌投入的資金相對較少,所以風險小,同時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也是眾多類型中收益最大的,因此,股權式眾籌受到了最多的關注,也最為盛行,是對現有風險投資的一種升級與優化。

風險投資的3個類別
現有的風險投資主要有天使投資、VC投資和PE投資三個類別。
(1)天使投資是風險最大的投資,因為它投資的都是處于種子期或者初創期的企業,有的甚至只是一個想法,日后能不能成功很難說,然而,也正是因為介入時間最早,所以投資的企業一旦成功,投資方獲得的收益也比其他兩種高。天使投資的投資額度較低,一般在百萬元到千萬元人民幣之間。
(2)VC是風險投資的簡稱,投資對象是處于發展期的企業,這個時期的企業已經有了成型的模式和較好的發展空間,日后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VC的風險比天使投資要小一些。VC的投資額度動輒千萬美元,比天使投資高很多。另外,VC還有一個獨特的特點,就是投資過程分為好幾輪,根據企業當時具體的估值情況確定每一輪的投資金額。
(3)PE投資是大型的股權性投資,投資對象集中在Pre-IPO項目,即企業上市之前,企業上市之后就可以獲取高額利潤。PE投資的額度高達上億元人民幣甚至是上億美元,具體金額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而不同。
以上三個類別中,眾籌與天使投資的運營模式最為相似,可以看作是對天使投資的升級與優化。眾籌同樣投資于企業的初創期,很多都只是一個想法,但是在眾籌模式下,每一個項目的投資風險都由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來一起承擔,分散到每一個投資人身上的風險就小了很多,當然,企業成功后回報的利潤也由所有的投資人共享。
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對聚美優品的投資,是我國投資史上的經典案例。2010年,聚美優品剛剛創立,獲得了徐小平18萬美元天使投資,2011年,聚美優品完成了總額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其中有20萬美元來自于徐小平的追投,至此,徐小平總共擁有了聚美優品8.8%的股份。
2014年,聚美優品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以每股27.25美元的開盤價計算,聚美優品市值達到38.7億美元,此時,徐小平以總共38萬美元的投資成功斬獲了3.4億美元,回報率超過800倍,換算成人民幣即投資了200多萬元得到了接近20億元的收益,這就是風險投資的魅力。如果徐小平的這筆天使投資換成眾籌模式,比如將這200萬元分攤給50個投資人,即每人4萬元,4年之后每人得到的回報就是4000萬元。
當然,聚美優品只是一個成功的個案,在眾多的天使、風投項目中,失敗的案例總比成功的案例多得多,但一個成功的項目就能夠把所有的投入都賺回來,超高的回報率造就了資本市場的瘋狂,催生了大批的天使投資人,繁榮了中國的創投市場。但是由于投資人門檻很高,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僅僅局限于身家豐厚的少數人群,而股權式眾籌的出現,將每個人的投資門檻大大拉低,使全民投資成為可能。
當然,股權眾籌也并非沒有限制,每個項目的股東總數不能超過200人,如果是有限公司,則股東總數不能超過50人,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監管也在不斷地完善,一切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會籍式眾籌
會籍式眾籌就是同一個圈子的人共同出資做一件大家想做的事情,比如開一個咖啡廳或者會所,前幾年的創業咖啡廳熱潮就是會籍式眾籌的表現,其中由許單單牽頭創辦的3W創業咖啡名氣很大,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創投平臺。
2011年,互聯網分析師許單單向互聯網創業和投資圈募集資金創辦3W咖啡,每個人出資6萬元即可成為咖啡廳的股東。很快,3W咖啡匯集了一大幫知名投資人、創業者、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引領了中國眾籌式創業咖啡的流行,當時,幾乎每個城市都出現了眾籌式的3W咖啡。3W很快以創業咖啡為契機,將品牌衍生到了創業孵化器等領域。3W咖啡為股東帶來的回報不僅僅是分紅,更多的是圈子和人際關系價值。
到2014年,眾籌項目由咖啡館蔓延到了更多的行業,眾籌咖啡館、眾籌會所、眾籌茶館、眾籌農莊等各行各業的眾籌項目不斷涌現。因為眾籌項目的股東都是源于共同的價值觀或者共同的興趣而聚集在一起,所以這種眾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搭建一個圈子平臺,大家因為一個項目產生了交集,同時可以把各自的資源在圈子中相互共享,從而產生比項目本身更大的價值。
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會知道,賣咖啡一定是虧損的,開咖啡廳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尋找咖啡之外的價值,咖啡廳只是一個線下溝通的場所,通過眾籌咖啡廳,分布于各行各業的每個股東之間都建立了直接的聯系,而這些都是每個人在創業路上不可或缺的人際關系資源。每個人都可能擁有別人需要的資源,通過眾籌,這些原本處于分散狀態的資源能夠聚合在一起,散發出新的活力。
雖然眾籌咖啡在各大城市卷起了一股風潮,但是幾乎所有的眾籌咖啡館都未實現盈利,主要由于在創業前期計劃不周全,后期會出現一些經營或管理上的問題。很多人眾籌咖啡館,只是覺得這種方式最簡單,卻沒有想好如何運營,再加上專業知識的缺乏,生于眾籌,死于管理,幾乎是必然的。
以東莞很多人咖啡館為例,2012年由141個股東通過眾籌模式創辦的這家咖啡館,經歷了一年多的喧囂爭論和迂回嘗試之后,在2013年進入了無人經營管理的困境,無奈之下貼出了轉讓啟示,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歸根結底源于管理不善。
創業之初,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股東真的是想要好好運營這個咖啡館,秉著公平民主的原則,這個咖啡館采取了“輪班制”運營,由幾個董事輪流負責咖啡館當月所有的經營、管理事宜。但是每個董事的管理風格不同,誰都希望把咖啡館按照自己的鳳格經營下去,公平民主的輪班制導致了不停的爭吵、妥協和夾雜著疲憊的無奈。
在競爭激烈的餐飲誤樂領域,咖啡館的存活本來就不容易,即便是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來經營,都不一定能夠盈利,何況這家咖啡館的董事都沒有專業背景,還輪流管理。當所有的股東都把精力放在經營咖啡館的細節上面時,眾籌咖啡館就失去了原本的人際關系價值。
比起項目本身,眾籌的價值更在于每一個股東組成的圈子,在于為所有的參與者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而在項目本身,如果所有的股東都參與實際運營,那么堅持民主一定會失敗,反而需要相對的獨裁才可能成功。參與眾籌需要的是身份的代入感和一定程度的參與感,而不是對項目的運營全部親身參與。
會籍眾籌并不是只有股東式這一種類型,還有一種會員式的會籍眾籌,也是很多人湊份子一起做一件事,不同的是在股東式眾籌中,所有投資人都是股東身份,而后者的出資人得到的是會員身份,享受一定的會員權利,這類眾籌模式以黑馬運動會為典型代表。
2014年2月底,創業家創始人牛文文發布了一條微博,聲稱要搞一場有3000名創業者參加的“黑馬運動會”,之后這條微博得到了熱烈的回應,一個月后,3000名各行各業的創始人在北京舉行了一場世紀大聯歡。每人繳納了3000元的費用,成為黑馬會的會員,因為黑馬會這個媒介,原本互不相識的黑馬們結成了彼此相連的關系,在將來的創業道路上可以互相幫助,資源共享。
產品式眾籌
產品式眾籌是我國眾籌行業最普遍的模式,就是項目發起人為一個創新型的產品發起眾籌,當這個產品生產出來或者上市之后,作為回報,投資人會獲得這個產品,在產品的定制與研發過程中,投資人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參與,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產品式眾籌可以算作某種產品的C2B預售定制。

眾籌首頁
眾籌網、追夢網、點名時間等主流的眾籌平臺項目一般都是產品式眾籌,一個有夢想的創業者在眾籌平臺上展示產品的思路,對此感興趣的會員就會提前付費,出資支持這些人的夢想,幫助他們把產品從想象變成現實,并且參與具體產品的定制過程,也就是說,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的設計開發環節,將消費與生產連接在一起。
消費者與生產者原本是沒有聯系的,每一件商品從生產者手中流出,都要經過運輸、代理銷售、零售平合銷售等一系列中間環節,最后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而眾籌的出現讓消費者在產品投入生產之前,也就是設計研發的環節,就直接與生產者產生了聯系,繞開了中間環節,直接完成了消費的閉環。
除了眾籌網站之外,產品式眾籌還存在于電商平臺中,比如,農產品的C2B預售式購買就是非常典型的產品式眾籌,在這種模式下,水果還在果樹上的時候就開始售賣,水果成熟以后再寄送給預付費的會員。這樣一來,農戶可以在產品上市之前就鎖定銷量,從而針對這部分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采摘和服務,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第一時間就可以吃到物美價廉的農場直銷水果,同時體驗了原生態水果從成長到運送的全過程,雙方都得到了極大的價值,真正實現了雙贏。
眾籌對社會關系的重組
在我國,每個人都是相互獨立的個體,但同時每個人又都處于不同的社會圈子,人與人之間總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關系聯系在一起,比如親人、同學、朋友、同事、客戶、戰友、老鄉、創業合伙人等。
借助各種各樣的圈子,每個人都擁有了一些別人可能沒有的資源,而借助這些資源,人們可以更順利地發展自己的事業,比如子承父業,承接了家族的資源;大學同學會,嫁接了校友的資源;老鄉等區域性商會,借助了鄉親的資源等。
正因如此,企業家們才會努力的混進各種各樣的圏子,不斷擴大自己的交際圏,因為圏子就是一種重要的人際關系資源,混進的圏子越多,可能獲得的資源就越多,當然,獲得資源的多少還要看個人能力的高低以及付出的多少。
眾籌的出現,相當于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關系,即眾籌合伙人,隨著眾籌的不斷繁榮發展,眾籌合伙人的圈子也將不斷擴大,甚至創造出一個大合伙人時代。眾籌合伙人是一種全新的商業關系,這種關系介于創業合伙人與商界合作伙伴之間,因為有利益的糾葛,所以說這種關系比商界中的商會、朋友等關系更緊密,同時又比多人合伙創業關系冷淡,因而可以相對避免因為利益的關系而分道揚鑣的情況。
當一群人由于某個眾籌項目的關系而聯系到一起,那么項目發起人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人背后的資源,來幫助自己推動這個項目更好更快地發展,而資助這個項目的投資人,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在這個過程中追尋相應的靈感,而不是親自操作這個項目的具體運營。
對每一個參與者來說,這個眾籌項目相當于一個小成本的試錯實驗。比如,某個人想要開辦一家咖啡館,但是苦于沒有這個行業的經驗,擔心咖啡館會經營失敗,這種情況下,參與一個眾籌咖啡館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樣既可以獲得開設咖啡館的相關經驗,又大大降低了自己的試錯成本。通過參與眾籌項目而獲得的實戰經驗,其價值要遠遠大于后期的物質回報,即使項目失敗,損失掉的成本也不多,完全可以當作交學費了。
眾籌合伙人的出現,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激活原本已經沉淀的人際關系資源,有效提高資源的使用率,而眾籌合伙人的群體約束機制,也大大加強了群體對每個合伙人的監督,因而降低了可能發生的道德風險,同時,把所有人放到一個開放積極的大環境中,能夠放大每一個成功對其他人的積極影響,有助于刺激更多人奮發圖強。
當然,這樣的前提是大部分的合伙人能夠相互認可、志同道合,這樣才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放大效果,否則,合伙人很容易在一些細節里內耗,不進反退。
總之,眾籌合伙人這種新的關系有助于引導中國商業走向更加開放、務實、抱團發展的方向。大合伙人時代的到來,會讓資源更加豐富,從而使創業更容易獲得成功,這就是眾籌對社會關系的重組與貢獻。
眾籌對生產模式、銷售模式和消費模式的改變
生產與消費環節原本是沒有任何聯系的,即便是有,也局限于某種產品的自產自銷,比如服裝商穿著自己生產的服裝,農場從業人員食用農場自產的青菜等。當然,這種情況并不普遍,畢竟每個人生產的產品品類非常有限,大部分產品都要從他人處購買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對于每天消費的產品,我們都只是使用它們,并不了解它們從何而來。
而當眾籌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后,人們可以把閑散的資金投入各個眾籌項目,成為這些項目的眾籌合伙人,這樣既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參與項目的具體運作,又可以隨時監督項目的進展程度,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建議,在產品正式面世之后,還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具體的產品,體驗到它的優缺好壞。
這樣一來,眾籌項目的參與者既不會耽誤自己本職工作的發展,獲得了具體的產品,還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參與感與主人翁身份,滿足了一定程度的精神需求,同時擁有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何樂而不為呢?
在整個眾籌項目的過程中,參與者同時擁有了多重的身份,既是投資的股東,又是這個項目的第一批消費者,同時還是這個產品的銷售者,不但率先體驗產品,還向自己的交際圈子主動推廣,使項目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如果眾籌發展到全民眾籌的程度,毎個人都是眾籌的參與者,都參與投資多個項目,比如拿一萬元投資咖啡廳,一萬元投資飯店,一萬元投資服裝廠,一萬元投資農場,一萬元投資房地產等。最后,衣食住行全都可以依靠自己的產業來解決,生產與消費自給自足。
眾籌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還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每個參與者都在不斷的摸索中前行,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所有的付出都將產生價值,眾籌模式將會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完善,等到眾籌模式發展到成熟的階段,眾籌將擴散到各行各業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