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逐鹿中原,天朝初建的歷史博弈(4)

唐高祖時期另一位執掌大權的人物就是蕭瑀,他是南朝梁明帝蕭巋的第七個兒子。蕭瑀從小就善于學習和書寫,為人剛正不阿。西梁滅亡后跟隨姐姐蕭皇后進入長安。蕭瑀的妻子是獨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所以李淵和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當年兩人同在隋朝做官時交情也很好。在李世民帶兵進攻薛舉的時候,蕭瑀和妻子獨孤氏設了家宴款待他。席間,李世民恭敬地對蕭瑀說:“姑姑、姑父,侄兒這里有我父王寫的一封信,他想請姑姑和姑父一起去商議朝政。”蕭瑀看完信對李世民說:“表兄這么信任我,我怎敢違命。”所以家宴一結束,他就寫信派人騎著快馬送往長安,說自己隨后就到,接著立刻收拾好行囊,啟程去見李淵。李淵見到蕭瑀夫婦十分高興,設宴款待,封蕭瑀為光祿大夫。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擬了一份政令交給蕭瑀承辦,但是蕭瑀看完之后發現其中有幾處考慮不周,就暫壓了下來沒有發布。按朝中的規定:皇帝下達的命令在執行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不妥之處,臣子應該向上奏明,加以改正。所以,蕭瑀的做法是符合規定的。但是唐高祖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心中很不高興,責問他為何不按時發布政令。蕭瑀慷慨陳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淵聽后也只好說:“你能如此用心,我還有什么好擔憂的呢?”

封德彝是唐朝的宰相,出身于渤海封氏,江都之變后,他投靠宇文化及,任內史令,宇文化及兵敗后,封德彝投降于唐朝。一開始,李淵認為封德彝是隋朝的舊臣,諂媚而且不忠,不想接納他。但是封德彝進獻了秘策,李淵心中大悅,任命他為內史舍人,不久又升任為內史侍郎,慢慢地獲得了唐高祖的信任。封德彝隨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王世充的時候,兩軍相持不下,李淵見狀有了撤軍的想法,封德彝奉命回朝,為唐高祖分析形勢:“王世充的領土雖然大,但是相互牽制不聽調遣,真正聽命于他的只有洛陽一地,現在他已經無路可退、命在旦夕了,如果現在撤軍,敵軍勢力就有機會壯大,日后很難再鏟除掉了,不如趁現在,一鼓作氣,攻破敵軍。”李淵聽后同意繼續進軍,果然李世民平定了洛陽,凱旋而歸。李淵大喜道:“當初發兵東征群臣都表示反對,只有秦王請求出征,封德彝也贊同,如果不是他們的堅持,又怎能大獲全勝。”于是封封德彝為平原縣公,兼任天策府司馬。后來突厥入侵,遣使求親。李淵向群臣征詢意見,群臣大都主張和親,但是封德彝說:“突厥的這種行為是瞧不起大唐王朝,認為我們不敢應戰,應該打敗他們再言和,這樣才能恩威并施,否則他們會覺得我們好欺負,以后還會再來提更過分的要求。”李淵因此決定出兵攻打突厥。

陳叔達也是唐高祖李淵曾經重用的一位賢才,他是陳宣帝的第十七個兒子,不僅長相出眾,還十分有才學,十幾歲的時候就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時,攻打絳郡,陳叔達獻城投降,李淵攻破長安后,擁立楊侑為帝,自任大丞相,陳叔達被授為丞相。李淵稱帝建唐后,任命陳叔達為黃門侍郎,后來又被封為江國公。陳叔達言語明暢而有條理,在滿朝官員中十分矚目。有一次,唐高祖宴請群臣,酒席上有一盤葡萄,陳叔達拿起葡萄卻沒有吃。唐高祖問他:“愛卿,你為何不吃,是不愛吃葡萄嗎?”陳叔達回答:“我的母親患有口干的毛病,她想吃葡萄卻吃不到,我想把這葡萄拿回家給我的母親吃。”李淵聽了以后感動得留下了眼淚,他對陳叔達說:“你的母親還健在,你可以把葡萄帶回去給他吃,我的母親已經不在了,我想送都不能送了。”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加劇了,他們多次在父親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想要陷害李世民。李淵信以為真,打算懲治李世民。陳叔達聽說后向唐高祖進言:“秦王有功,不可以廢黜啊,而且他性格十分剛烈,如果懲罰他,怕他會承受不住內心的憤怒,氣郁而生疾,要是他因此生病了,陛下后悔都來不及,所以還望您能三思。”李淵聽后消了氣,于是就打消了懲罰李世民的想法。同年六月,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陳叔達向唐高祖進言說:“建成和元吉并沒有參與建業大計,沒有功勛,他們一直都嫉妒秦王的威望,既然現在秦王四海歸心,陛下如果能立他為太子,一定會對國家發展有幫助的。”李淵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便立李世民為皇太子。

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如果要說哪個人的功勛可以和秦王李世民媲美,那就是河間郡王李孝恭。李孝恭是隋朝大將軍李安的兒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隋朝末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攻克長安后,讓李孝恭領兵出巡巴蜀地區。他不負眾望,接連拿下了三十余州,隨后攻打朱粲,大破其陣,俘獲了很多敵軍。李孝恭的將士都說:“朱粲是窮兇極惡之人,他的部下也都殺人越貨、無惡不作,將他們全部殺掉吧。”李孝恭卻說:“如今很多城池都在敵人的管轄范圍內,如果抓到敵人就殺,那以后還有誰愿意歸降于我們呢?”所以就讓部下將俘虜全都赦罪釋放。這件事傳了出去,各地相繼歸附。在李孝恭任信州總管的第二年,他還帶兵攻打了蕭銑,立下赫赫戰功,因此升任為荊州大總管。后來又率軍攻打輔公祏,用了一年的時間將江南平定,官拜揚州大都督,后又歷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王位紛爭,太上皇的嘆息

李淵不是一個平庸之輩,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一位深謀遠慮、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李淵當上皇帝之后,全面地繼承了隋朝制度的優點,頒布均田制和租庸調制,重建府兵制,為唐代的刑律、兵制、土地和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個生機勃勃的王朝初具規模。然而,像許多英雄豪杰一樣,李淵再老謀深算,能帶兵平天下卻難斷家務事,管不住自己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而自相殘殺。

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在反隋建唐的過程中,李世民到處征戰,功業超過了李建成。可是,身為次子,李世民無法繼承皇位,心中不免會覺得有些不甘。李建成也深知,盡管自己已經當上了太子,但是弟弟李世民是自己太子地位的最大威脅。于是,兄弟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繼承權爭奪的斗爭。

可怕的是,他們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各自擁有自己的集團。李世民的政治軍事集團有大約五十人,許多都是隋末唐初的杰出人物,比如杜如晦、候君集、柴紹、羅士信、長孫無忌、李靖、尉遲敬德等。太子李建成的集團里有魏征、馮立、謝叔方、薛萬徹等人才。

李淵沒有立功勞最大的李世民為太子,引起了議論的聲音。其實,李淵不立李世民為太子有一層不方便說出口的原因。當年,隋文帝廢長立幼,楊廣被封為晉王,就是因為平陳有功,勢力慢慢變大。因為他出色的表現,隋文帝便廢掉太子楊勇,讓小兒子楊廣取而代之,但是最后卻釀成了滅國的悲劇。所以盡管現在李世民功勛赫赫,有勇有謀,但是誰又敢保證他一直是這樣,以后會不會成為隋煬帝那樣的皇帝?李淵一想到自己可能會落得隋文帝的下場時,就汗毛倒豎。這也是李淵堅持要立長不立幼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去皇帝的身份,李淵也是一位父親,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骨肉們爭來斗去、互相殘殺,他怎能坐視不管。于是李淵采取了一些方法試圖去緩和兒子們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他讓李建成和李世民脫離直接的接觸,甚至一度想把東都洛陽送給李世民以平息這場兄弟之間的爭斗。可是李淵轉念一想,如果把李世民放到洛陽,無異于放虎歸山,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有可能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中。于是他不得不一面安撫李世民,一面穩住太子李建成。但這些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無法完全彌補他們之間的裂痕。最重要的是,李淵對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態度搖擺不定,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指連心,失掉哪根手指都會帶來鉆心的疼痛。

為了讓李建成盡快熟悉國家大事,李淵每次上朝,都會讓李建成坐在自己身邊,和群臣一起討論各種問題,遇到不太重要的問題,就讓李建成全權處理,又讓禮部尚書和民部尚書擔任太子的老師,幫助李建成出謀劃策、決斷各種問題,可謂用心良苦。但是李建成不喜歡學習詩文策論,對處理政務也不上心,整天無節制地喝酒,和宮里的美女們嬉戲玩耍,把兩位竭心盡力想輔佐自己的老師不放在眼里,把他們的規勸當作耳旁風。兩位老師發現孺子不可教也,先后告病辭去職務離開了。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見木已成舟,就立了李世民為太子。同年八月,已經六十一歲的李淵宣布退位,讓位于李世民。從此李淵成為了太上皇,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以開國之君的身份成為太上皇,歷史上恐怕只有李淵一個人。李淵手中的權力就這樣交了出去,與其說是交出去的,不如說是被兒子搶走的,所以李淵心里肯定不舒服,但這也是他不得已的選擇,是他在面臨突發事件時及時認清形勢的一種表現,避免了更大的政治危機的發生,不失為是一種明智之舉和萬全之策。

其實,這樣一種結果在之前也不是沒有端倪的。在李淵剛當上皇帝沒多久的時候,他看到全國局勢大致平穩,心中開始放松了警惕,沉溺在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的享樂中,他幾乎一天到晚都被眾多嬪妃包圍著。李淵覺得自己這一輩子穩坐皇位,所以兒子們爭奪太子之位就讓他們去爭好了,誰還沒有一點夢想呢?所以他就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間做個和事佬,其他事情基本上都交給老宰相裴寂處理,自己只顧享受生命、享受生活。李淵曾不止一次地和眾多嬪妃擺駕到裴寂的府上,一起喝酒、吃飯、閑聊。有一次,李淵在和裴寂喝酒的時候,頗為感慨地說:“公為臺司,我為太上,逍遙一代,豈不快哉!”沒想到,三年以后李淵當初的一句笑言竟然變成了現實。

李淵當上太上皇以后,自知朝中大權已經被李世民掌控,于是每天心灰意懶,不再參與政事。平時他總是待在自己的宮中,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酒會,幾乎哪兒也不去,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盛夏時節,李世民時常會外出避暑,李淵也不愿意跟隨同去,總是以自己年事過高、身體欠安為理由推脫。李世民對父親李淵的享樂要求盡量滿足,看父親每天并不快樂,就準備在長安城的東北方向修建一座宮殿,作為李淵的養老享樂之地。李淵知道李世民還算是個孝順的孩子,心里很領情,也樂得過太上皇的日子。這樣,既減少了宮廷的斗爭,也讓李世民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李淵度過了九年這樣的太上皇生活。貞觀九年(635年),李淵因病駕崩,享年七十一歲。李淵臨終前要求自己的后事一切從簡,不要鋪張浪費。李世民本來打算按照漢高祖劉邦長陵的制度為父親修建陵園,但是由于事情太過倉促,工期比較緊張,所以在房玄齡的提議下改為按照漢光武帝原陵的制度來修建,把九丈的封土改為六丈。李淵死后的謚號是“太武皇帝”,廟號是“高祖”,安葬于獻陵。唐高祖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輝煌也好,無奈也好,留下的也只是一聲嘆息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清市| 宁波市| 枝江市| 金阳县| 北票市| 渑池县| 西畴县| 唐海县| 哈巴河县| 延边| 临武县| 夏邑县| 上饶县| 永州市| 阳江市| 加查县| 武强县| 建水县| 宜昌市| 岳西县| 巨鹿县| 苏尼特右旗| 潜山县| 高碑店市| 额尔古纳市| 阿拉善左旗| 翁源县| 望江县| 交口县| 汨罗市| 肃宁县| 蓝山县| 清苑县| 汝阳县| 武城县| 佛坪县| 邵阳市| 闵行区| 札达县| 扎鲁特旗|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