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一代明君,開創大唐盛世(1)

相煎何太急,玄武門哀歌

唐高祖即位之后,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之中,數李世民的功勞最大,立的戰功也最多。李世民門下,文有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號稱十八學士;武有秦叔寶、程咬金等勇猛戰將。李建成只是因為身為長子才取得了太子之位,他知道自己的威信和能力比不上弟弟李世民,心里既妒忌又恐慌,就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排擠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經常在父親的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心。李世民在平定東都之后,有李淵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要隋宮里的珍寶,被李世民拒絕了。于是,這些寵妃們懷恨在心,在唐高祖李淵面前說太子李建成的好話,說秦王的不好。李淵聽信了寵妃的話,和次子李世民的關系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在唐王朝建立后又多次立功,李建成和李元吉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恨得牙根癢癢,千方百計想辦法要斬草除根,害死李世民。李建成邀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盡管李世民知道身為太子的哥哥并不喜歡他,但是畢竟血脈相連,所以不想把關系鬧得那么僵,于是欣然赴約,兄弟二人一起把酒言歡。但是幾盅酒下肚之后,他忽然感到肚子一陣劇烈的疼痛。于是急忙叫手下把他扶回家里,他躺在床榻之上不斷翻滾,疼痛卻一陣比一陣厲害,強烈的惡心和劇烈的咳嗽后,竟然嘔出一口鮮血來。李世民恍然大悟,知道是李建成在酒里下了毒,想要毒害自己,還好手下人及時去請來了醫生,給李世民診脈服藥后,調理了多日,終于慢慢好了起來。

李建成和李元吉見沒有害死李世民,又開始想其他辦法,他們怕李世民手下的猛將多,如果真的動起手來,自己占不到一點便宜,就想先把這些猛將收買過來。李建成利用自己的太子身份,只要有調兵遣將的機會,就把李世民和部將調開,他把李世民的得力干將程咬金調任到康州當刺史,想讓他離開親王府,但是程咬金故意拖延時間,沒有前去赴任。后來,李建成又派人給秦王手下的尉遲敬德送信,信中說想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送去了一整車的金銀珠寶。尉遲敬德對李建成的使者說:“請你轉告太子,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我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是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有什么用呢?”他說完這番話便把一車的金銀珠寶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李建成被拒絕后,氣急敗壞地想要除掉尉遲敬德。當天夜里,李元吉派了個刺客偷偷溜進尉遲敬德的家去行刺。尉遲敬德多年行軍,見多識廣,早就料到李建成他們不會放過自己。于是在心里多加警惕,一到晚上就故意把大門敞開。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刺客隔著窗戶偷看,發現尉遲敬德斜靠在床上,身邊放著長矛。刺客本來就知道他一身好武藝,而且勇敢善戰,心中畏懼,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溜了回去。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突厥進犯中原,突厥南下的消息傳來,李元吉趁機向李淵進言,聲稱愿意領兵攻打突厥,但是希望調用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心腹。此舉若是成功,無異于折斷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其實早在兩年前,李世民就率領李元吉等人阻擊突厥,當時李世民親臨突厥陣前,指責他們違背約定南侵,隨后趁著連日的陰雨天氣,算準突厥的兵馬疲頓,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于是夜襲突厥大營,打了一個漂亮仗,攆走了突厥大軍。然而從平定劉黑闥的第一次起義后,李世民除了五隴阪之戰外,無論是統一江南,還是二平劉黑闥,都沒有再立功。所以他也在這次攻打突厥中主動請戰,但是李淵不想派他去,李世民知道父親不想讓他功勞太高,威脅太子的地位,造成內亂,心中不禁大失所望。有人把太子他們打算把秦王府的將士調開以后,狠下毒手的秘密計劃報告給了李世民,他感到形勢十分緊急,連忙去找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這兩個人都勸李世民要先發制人。李世民長嘆一口氣說:“雖然我已經知道了他們想要加害于我的計劃,但是兄弟之間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我還是等他們先動了手,再來對付他們。”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聽了之后都著急起來,說:“現在已經火燒眉毛,如果您再不下定決心動手,那我們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著送死。”李世民看部下十分堅決,只好下了決心。

當天夜里,李世民進宮向父親李淵告發此事,說太子跟李元吉如何謀害于他。李淵聽后大怒,答應等到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親自查問此事。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領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等李建成和李元吉進宮。沒過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方向來了,他們到玄武門邊的時候,覺得周圍的氣氛有些反常,心中犯了疑,便調轉馬頭,想要回去。這時,李世民從玄武門里騎著馬沖了出來,高聲喊叫:“等一等,先不要走。”李元吉轉過身來,看到李世民追了過來,抽出身邊的弓箭,想要射死他,但是心中慌張,手哆嗦得連弓弦都拉不開。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箭,李建成中箭后,摔下馬,吐血而亡。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沖了出來,射出一箭,把李元吉也射死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說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和秦王府的士兵打了起來。李世民一面指揮著將士拼命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即刻進宮。李淵此時正在皇宮里等著三個兒子來朝見,只見尉遲敬德急匆匆地沖進宮來,稟報說:“陛下,太子和齊王發動了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所以特地派我來保駕。”李淵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宰相蕭瑀等人說:“陛下,李建成和李元吉本來就沒有什么功勞,他們妒忌秦王功績赫赫,所以施用奸計,想要加害于秦王,現在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了,這是好事啊。”見木已成舟,李淵想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宣布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三天后,他立李世民為太子,讓他掌握朝廷大權。過了兩個月,李淵讓位于李世民,自己做上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后,就是后來的一代明君唐太宗。

勵精圖治,書寫貞觀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因為曾經親眼目睹了隋朝的興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告誡自己要吸取隋朝亡國的經驗和教訓,糾正前朝的弊端,調整統治政策,使百姓休養生息,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國家的經濟。一度達到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為唐太宗李世民當時的年號是“貞觀”,所以被稱為“貞觀之治”。

李世民十分愛惜人才,在初期的時候招攬了房玄齡、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后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忠直廉潔之士,其他的如李勣、李靖等,可謂是一代名將。此外,李世民亦在選賢任能的時候,不計出身、不問恩怨。他采用了李建成舊部魏征、尉遲恭等,魏征當過道士,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舊臣,向太子提議過殺害李世民;尉遲恭當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得到重用。李世民鼓勵臣子直諫,魏征前后諫事二百余件,直陳其過,魏征死后,李世民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鏡矣。”除了愛惜人才,李世民還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他認為只有選用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他曾先后五次頒布求賢詔令,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范圍和人數,使得貞觀年間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

前朝一直實行“三省六部制”,但是到了李世民統治時期,三省的職權劃分開始顯露出分權原則,也就是中書省發布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唐太宗規定自己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來潮和心情不好的時候做出不慎重的決定。他派李靖等人作為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吏治,親自挑選刺史等地方官。他還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在中書省值班,以便隨時召見,提高了政府的效率,一時間政治清明,基本沒有貪污的官吏,官員一心為公,各安本份,濫用職權的現象降到了歷史最低點。最為可貴的是,李世民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警告貪污現象,而是以身作則,鏟除貪污賴以滋生的土壤。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注重法治,他說:“國家的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而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所以一切都要以法為準。”李世民讓臣下按寬簡原則修訂法律,制定出《貞觀律》,減輕刑罰。貞觀律制定出來后,李世民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嚴明和穩定,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盡管執法時鐵面無私,但在量刑時他又反復思考,他說:“人死不能復生,所以執法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由于李世民的良苦用心,貞觀年間的法治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人更少。死刑犯被準許回家辦理后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就死,這些囚犯全部信守承諾回來了,沒有一個人逃亡。

李世民十分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他從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很偉大,因此非常重視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經常對朝臣和子孫說:“百姓就像水,國君就像船,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在即位之初,李世民下令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他十分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由于常年征戰,李世民患上了氣疾,不適合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為了不征發徭役,所以一直沒有修建新的宮殿,在隋朝的舊宮殿里住了很久。李世民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獎勵墾荒,使農民可以安心生產,耕作有時,衣食有余,安居樂業。李世民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他曾遣散宮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貢。隋末唐初天下大亂,田園荒蕪,百姓流離。李世民招撫流亡者回鄉,授田給予耕作。關中連年災荒,他開倉賑濟災民,拿出御府金帛,為災民贖回賣出的子女。

“重農抑商”一直是抑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商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相當低,商人的地位也比種田人要低好幾個等級。唐太宗李世民不但不歧視商業,還給予了許多便利的條件。在他的倡導下,新興的商業城市如同雨后春筍般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了。當時世界有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大唐帝國的領土上。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揚州、益州、西北的沙州、涼州等。唐朝的強盛使得國家的開放程度很高,陸上、海上的絲綢之路貿易興盛,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成為聯系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這條商業通道在大唐帝國時達到了最高的使用價值,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于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

作為一個愛書之人,李世民組織文人儒士修訂諸經正義和史籍,讓孔穎達等人修訂《五經正義》,統一南北經學。又設立了國史館,由宰相監修前朝國史。在京設立弘文館,征集到圖書兩萬余卷。重建地方州縣學校,擴充京師的國子監,聘請名儒出任老師,學生有上萬人,除了本國的學生,唐朝的學校還接受高句麗、高昌、新羅、吐蕃、日本等地的學生來華求學,使得唐代的學術文化傳播四方。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在政治上加強對西域等地區的管轄,在外交上加強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在軍事上積極平定四夷,在民族關系上很好地對待少數民族。貞觀年間,唐代版圖空前遼闊,當時的領土東臨於海、西逾蔥嶺、北逾漠北、南至南海,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

尊號天可汗,四海皆臣服

貞觀年間,是唐朝開疆拓土最為猛烈的時期,也是大獲全勝的時期,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用兵的勝利,奠定了大唐江山三百年的基業。

唐朝初期,北方的突厥國還很強大,時常出兵南下騷擾。貞觀元年,東突厥的可汗趁著李世民即位之初,率領十萬大軍進犯。李世民當時正全力消滅地方的割據勢力,對突厥的進軍采取守勢。不過,對方太過猖獗,完全不把唐朝放在眼里,他也認識到自己不能退縮。李世民召集軍隊,親自帶兵出長安城,來到突厥的兵營。突厥的可汗在營中聽說唐朝天子來了,立即騎馬出營。李世民見突厥可汗出來了,就指責他違背約定。唐軍陸續到來,一時旌旗蔽野,突厥可汗面有懼色。李世民揮揮手讓軍隊退下布陣,獨自留下來同突厥可汗對話。蕭瑀擔心唐太宗輕敵,就在馬前勸諫,要他回去。李世民對蕭瑀說:“突厥之所以敢傾國而來,是覺得我們內部不穩,沒有力量抵御他們,如果我們示弱,敵人就會縱兵進攻,我們就處于劣勢了,所以我想先發制人,以表示對他們毫不畏懼,讓軍隊在周圍布陣,表示我們決心決一死戰,現在我獨自一人前去跟他談判,他肯定會心生疑惑,不敢肆意妄為,制服突厥,在此一舉,你不信就等著看吧。”果然,突厥可汗向李世民請和,兩人在河邊殺了白馬,歃血為盟。唐朝贈給突厥金帛,突厥可汗贈給唐朝駿馬三千匹、羊萬只,并答應不再進犯唐朝,然后帶著兵回去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鄄城县| 亳州市| 彭州市| 开江县| 灌云县| 晋州市| 沅陵县| 苏尼特右旗| 大埔区| 咸丰县| 镇宁| 海宁市| 莱阳市| 长阳| 樟树市| 柘荣县| 河池市| 蒙自县| 香港| 清流县| 云南省| 新疆| 陆河县| 台南市| 道真| 蒙自县| 天门市| 漾濞| 三台县| 色达县| 建始县| 武隆县| 邹平县| 杨浦区| 香河县| 盐源县| 丽水市| 南和县| 托里县| 松潘县| 杨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