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潛能篇(1)

持久不變的并不是財富,而是人的性格。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但是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但丁(意大利)

沒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試過以后才知道。

——歌德(德)

多數人都擁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機會,都有可能做到未曾夢想的事情。

——戴爾·卡耐基(美)

每個人都可以讓世界變得不同,應該嘗試。

——約翰·肯尼迪(美)

Part1:個性訓練

世界因我而精彩

發現真實的自己

個性——發現自我,掌握命運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命的奇跡只能由自己來創造,在物競天擇的大環境里,要想更好地主宰自己的命運,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個性,這是最基本的一步。

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有的人腰纏萬貫,有的人窮困潦倒,有的人名聞天下,有的人卻默默無聞,平凡一生。是什么決定了這一切呢?難道是冥冥之中命運作出的安排嗎?當然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你的個性。你的個性決定了你怎樣生活,也就決定了你成功與否。

個性對生命的影響,主要因為個性決定了你是否有創新精神,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我們每個人在經歷了不同的時代、事件及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培養后,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性格品質。而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中,為了發展需要,個人還可能在個性上進行有意識的改造,通過自我學習、自我培養,向自己認為良好的個性方面發展。它的好壞、優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整體素質,決定著一個人能否取得可觀的成就。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個性的缺陷不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抑制與完善,不進行有意識的“性格改造”,那么,失敗的個性沉淀下來,趨于定型,就會給自己的生活、工作等帶來失誤,甚至因此走向失敗的人生。

小說《三國演義》清晰地顯示了個人性格品質上的缺陷同勝敗之間的關系。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外寬內忌,用人疑之”,結果兵敗官渡;呂布有勇無謀,白門樓束手就縛;周瑜氣量窄小,結果三氣而死;關云長性格驕傲,“大意失荊州”;張飛生性魯莽,被部下范疆、張達砍下頭顱;司馬懿多疑,被諸葛亮空城計所迷惑……的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用“個性是天生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來原諒自己或寬恕自己,都是不對的,因為個人性格品質的形成,不僅與先天有關,而且是同后天的修煉分不開的,并且個性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個人生活閱歷的加深、思想的成熟、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具體情況而改變的。正如法國唯物主義思想家霍爾巴赫所說的:人的個性,不過是周圍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的產物,而且是隨著各種環境和社會實踐的改變而不斷改變的。所以說,個性,歸根結底是個人生活、自我教育和不斷修煉的產物。因此,注重自己個性方面的修養有助于我們每個人塑造成功的個性,以更好地開拓我們自己生活的道路,開辟我們自己事業的天地,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不同個性的人對待同樣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面對半杯子水有人會看到充滿的那部分,說已經有半杯水了;而有些人會看到未充滿的那部分,說還有半杯待充滿。

實際上生命的幸福與困厄,不在于降臨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感受的強度如何。幸福快樂完全由我們自己來創造,我們自身具備的人格,所具備的一切特質是人的幸福與快樂最根本和直接的因素。人格因素的影響是不可消除的,其他因素都是間接的,所以它們的影響力可以消除。這就說明了為什么人的根深蒂固的嫉妒心理難以消除,不僅如此,人們還常小心翼翼地掩飾自己的嫉妒心。

在我們所經歷的人生中,意識、素質總占據著一個經久不變的地位。一切其他的影響都依賴機遇。機遇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變幻莫測;惟獨個性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里不停地工作。所以亞里士多德說:“持久不變的并不是財富而是人的性格。”我們對完全來自外界的厄運還可以容忍,但由自己的個性導致的苦難卻無法承受:命運可以改變,個性卻難改變。但是一些良好的人的品性,如高貴的天性、精明的頭腦、樂觀的氣質、爽朗的精神、健康完全的體魄,簡而言之,是幸福的第一要素。要想讓自己的生命變得精彩,讓自己的生活充滿笑聲,就得珍視這些良好的品性。

一雙慧眼看自己

有句古語,叫做“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人心難測。知人難,為人知更難。而要知己,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之說。

然而,一個人要想認識自己,又談何容易?一輩子不認識自己而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還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于不認識自己,不能充分理解今天這個社會的情況,而受不得一點點挫折、打擊,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終日在哀聲嘆氣、無所事事中把時光輕易地放走。

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但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做人的一個最起碼要求。

對于有些人來說,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只有自己不知道。由于難得有一個真實的參照系來評估自己,所以,我們往往能夠很自信地干傻事。

請你先好好地認識自己吧!你也許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記不住如此多的外文單詞,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面卻有著自己的專長,能知人善任、排難解憂,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也許你的理化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卻是能手;也許你連一張椅子都畫不好,但你卻有一副動人的好嗓子。也許……所以做人,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長處,如果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認真地做下去,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認識你自己,就好像你多了一雙睿智的眼睛。

古人早就說過:“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在你認識了自己之后,你才能自信起來,堅定起來,成為有韌性有戰斗力的強者。

認識你自己,充實你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哀嘆: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成功

要獲得成功,應該追求真實。莫將目光避開真實。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從看透欺騙和蒙蔽起步的。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一種看穿現實的本領,只不過這種本領如果一直不用就會鈍化,久而久之還會完全喪失。

我們應該永遠追求真實,努力使自己正視真實,而不能蒙騙自己。歪曲事實而到手的成功,即便可以算得上是成功,歸根結底也不過是偶然的、短命的。真正的成功之路是回避不了真實與現實的。盡管那可能是一條荊棘叢生之路,你也只能在事實的土壤上摸索前進。因為通往成功的光明之頂,非此別無他途。

人應該是由真實、誠實和正直三大支柱而支撐的。那些已經獲得成功的先驅者,無不遵從這三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每件事、每個行動,應該常問自己:“這是事實嗎?這是他(我)認真的想法嗎?”如果你能挺著胸膛說“是”,如果你能得到“不錯,那想法是認真的”的評價,那么你的認識可以說多半是對的。任何目標都靠積極行動才能達到,行動的結果完全取決于你。只有始終看清真實,成功的道路才會向前延續。

不管你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中,要成為一個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健全之人,真實是超過一切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了解真實,承受真實,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一個善于識別真實的人,必定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很敏感。不僅明了自己,也能看透別人正需要什么和正追求什么。

成功是一種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我們所余下的時間不是還相當多嗎?但是,也不要忘記,時間的鐘擺一秒鐘也不會停歇。勝利的女神從不把微笑賜給那些拱手奉送時間的人。世上沒有可供任意揮霍的時間。

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對自己的關愛,從不去問“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在人生這個舞臺上,正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要探討認識自己的問題。這里所說的認識并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于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我們不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們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中的身外之物。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贊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作惟一。那些將身外之物當作惟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后,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里去,于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

可見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極大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人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須有個十分清晰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保持做人的本色

現代社會是快節奏的。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行色匆匆,似乎有永遠做不完的事,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如果你走上前去,隨意問一個從你身旁擦肩而過的行人:你活在你真實的生命里嗎?對方給你的也許是一臉的茫然。在商品經濟大潮裹挾之下,許多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當儒雅的學者離開大學講堂到潮起潮落的商海里去搏擊時,當富于激情的詩人丟下自己的筆沉浸于股市行情的跌宕起伏時,你不禁要問:他們快樂嗎?他們有自己的歸屬感嗎?當他向你呈上綴著一大堆頭銜的名片時,你是羨慕他的成就,還是遺憾他的缺失?

一位作家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到一所寺廟里去吃了一次齋飯。席間,他問僧人寺廟的齋飯為何這般清淡?為什么不多放一些佐料?為什么不把油鹽放重一些呢?那位老僧指著桌上的一盤青菜笑著說:世上人人都吃青菜,可是又有幾個人品嘗出青菜的味道。要想品出青菜的味道,只要將其洗凈放在清水里煮便可,這樣我們吸取的才是青菜真正本色的營養。而世人席間所吃的青菜,看似做法講究,五味調和,味道鮮美,其實,他們嘗的不過是佐料的味道而已,滿意的不過是廚師精湛的技術而已,至于青菜的味道和營養,他們并沒有品嘗到。

老僧的一席話,道出了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所疏忽和遺忘的本色。是啊!在如今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人人為了保護自己,都刻意地給自己加點“佐料”,粉飾自身。雖然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需要,然而,正因為人人都戴著面具,我們正漸漸地失去做人真實的一面,很難體會到真實給我們帶來的美。

真實是保持做人本色的本真體現,做人就應該講究真實。真實是難得之美。當我們與自己內心和諧一致的時候,當我們與同樣真誠直率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真實的。真實就像循環的能量一樣幫助我們充滿活力。在兒童故事《棉絨兔子》里,玩具兔子問道:“什么是真實?”“真實就是自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玩具皮馬給它解釋說。

除去面具,回想你覺得自己“真實”的時刻。想一想你有哪些尖利的、脆弱的,或者需要小心保存的地方。你是不是很容易發火、受驚或者期望別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事?改變這些行為的一個辦法是把它們說出來。我們不一定要做完人;相反,承認自己的不足可以使我們更加真實,也更容易建立親密關系。

保持做人的本色,就是不要丟掉自己真實的一面,用真實的一面去體察,你就能夠透過膚淺的表象,看到一個人的實質。

隨著自己變得越來越真實,我們看到表面之下的靈魂,不再擔心年齡、外表和日漸稀疏的頭發。這個時候,我們看到了精神的美。

一個人最為看重的幸福和成功只能從自己生命的本色里去獲得。富翁看重金子,而本分的莊稼人卻看重腳下那片拴緊他們靈魂的土地,因為他們深信“泥土里面有黃金”。

失去本色的人生是灰色的、無光澤的人生,做人,就應該保持自己的本色。

開發成功者的氣質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但是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古人云,“道之以德”,“德者得也”。就是告訴我們,要以道德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得到人生的樂趣、生命的精彩。“德”,無聲、無形,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和“道”緊緊相連,無時無刻不在控制和影響著我們的言行和生活。“小勝在智,大勝靠德”。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成功者,在道德上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可以從道德品格上找到答案,沒有一個人可以超越其道德品格的限制而行事。高尚的品德勝過強大的武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邵东县| 察哈| 特克斯县| 通城县| 思茅市| 务川| 顺义区| 彰武县| 上蔡县| 大冶市| 郁南县| 治县。| 临澧县| 望城县| 南和县| 黔西县| 资兴市| 同江市| 元氏县| 美姑县| 文登市| 昌黎县| 京山县| 金溪县| 光山县| 临夏县| 陆川县| 昂仁县| 高安市| 吉安市| 铅山县| 沅江市| 贺州市| 潼关县| 乌拉特前旗| 中方县| 沐川县| 剑阁县| 永德县|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