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果沒有信仰,就把跑步當成信仰。

遠方的目標在一點點臨近,

我不再理睬外界的紛擾,

只專注于自己的每一點提高、

每一刻成長,

外界的一切已不能羈絆我的腳步,

我全身心地沉迷在生活饋贈的美好體驗中,

在人生旅途中畫出了一道道漂亮的軌跡。

作者簡介

毛大慶

優客工場(中國)創始人,萬科集團前高級副總裁。他通過跑步治愈了抑郁癥。現在的毛大慶是狂熱的馬拉松愛好者,無論多忙,他都會抽時間參加全世界各地馬拉松比賽。他還積極推廣馬拉松運動,2015年成立“毛線團”公益跑團。

跑步治愈了我的抑郁癥,跑步解救了我,跑步改變了我的人生。我經常說,如果沒有信仰,就把跑步當成信仰。跑步是一件可以持續進行的事情,不是羽毛球、高爾夫球可以取代的,尤其馬拉松更是哲學性的東西。人到了一定時候要問問能不能征服自己,這比征服他人、征服對手、征服世界來得更難。

跑馬拉松現在是我最熱衷的事,很多事情可以不做,但是馬拉松我是肯定不會放棄的。當我開始跑步,在圍繞周身的陣陣微風中洗濯與陶醉時,身心蕪雜倦怠便全部卸下了,剩下的只有快樂和放松,那種愉悅真是我在做其他事情時從沒體會過的。在身體慢慢適應了奔跑后,心里也不再有劇烈的迷惑,我終于理解了馬拉松的終極奧義——它讓我卸下那些日常的包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獲得獨屬我的那一份奔跑的快感。遠方的目標在一點點臨近,我不再理睬外界的紛擾,只專注于自己的每一點提高、每一刻成長,外界的一切已不能羈絆我的腳步,我全身心地沉迷在生活饋贈的美好體驗中,在人生旅途中畫出了一道道漂亮的軌跡。

除了能從跑步中獲得某種“禪宗”修行的意味,不得不慚愧地說,我跑步的原因有些功利。2012年,因為巨大的工作壓力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別人眼中樂觀積極的我,居然患上嚴重的抑郁癥,恐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這種性格不像是會得抑郁癥的。崔永元看上去也不太像是會得抑郁癥的,我專門和他交流過,后來也找過大夫,醫生說的種種都證實我確實得了抑郁癥,還不那么輕。醫生給我開了一口袋藥,那些藥盒上寫的功能挺嚇人的,都是治療幻覺呀,恍惚啊……在將吃沒吃這些藥的時候,我認識了田老師,田老師就忽悠我,開始跑步。

田老師和萬科結緣已久,從王石爬山開始。我知道田老師名字很久了,但是沒見過這個人。第一次見,介紹人說這是管理咨詢顧問,是跑馬拉松的老同志。開始說管理咨詢顧問,沒當回事,一說跑馬拉松的,我嚇壞了,心中安慰自己跟我沒啥關系。

聽說田老師來給我們講跑步,我從來沒想過要跑步,心想該上哪講哪講去,把他弄來干嗎?這時田老師已經進來了,就在辦公室門口,我雙手抱拳,失敬失敬!那會兒跑步跟我沒啥關系,我正抑郁呢。

后來郁亮逼著我們跑,不跑不行啊,總經理不跑,別人會有意見。萬科形式主義得厲害,總裁要跑,誰敢不跑?組織大家跑!別笑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帶來許多好的東西。我得帶頭去跑,可我跑不動啊,為了應景,就找幾個小孩陪著總裁跑;我不愿意跑啊,他們一跑,我就躲廁所里了,等他們跑回來,我再溜出來。

一來二去,我覺得這事想辦法也躲不開。田老師就說,這跑步你跑跑試試,我心說我跑步就從來沒及格過。我心里煩,天天都要跑項目、喝大酒、拿地。最初也是被田老師強行拽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步。

現在跟大家談這件事情,關鍵是想說人很多時候不太認得清自己,也看不見自己另外存在的很多面,很多時候沉浸在一個非常窄的格局里,關于公司啊,獎金啊,拿地啊,房地產啊,政府調控啊等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中。

在我跑步之后,感覺很輕快。慢慢地,我真的開始跑馬拉松了。

在我跑步之后,這些感覺一下都沒了,現在我想這些事情的時候,感覺很輕松。慢慢地,我真的開始跑馬拉松了。

2013年5月12日,當地時間下午2點13分,我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因為在一周后,萬科的郁亮成功登頂珠峰,完成了他3年來的夢想。而這一天,我在布拉格,順利完成人生第一個全程42.195公里的國際馬拉松。在前一年此時,我絕對想不到自己能有這樣的“壯舉”,甚至從未考慮將跑完馬拉松全程列入我的人生夢想。是一群跑友和伙伴讓我愛上了這項考驗耐力的運動。在這一年中,不管是工作日傍晚夕陽西下的朝陽公園,還是周六、周日迎著第一縷陽光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步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而42.195公里的距離,也隨著內啡肽帶來的一次次快感,悄然成為我的目標。

終于,在這座米蘭·昆德拉的曠世之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描繪的浪漫之都,在這座承載著波希米亞厚重歷史的文化名城,在這座林立著巴洛克風格與哥特式建筑的千塔之堡,我實現了自己的一個極其特別的夢想。回憶起那個難忘的過程,最感人的不是完成比賽,而是我們同路的6個跑者間的相互鼓勵。我特別感謝北京的知名跑者宋滿麗大姐,正是她的全程助跑,讓我在漫長的5個小時中不用再忍受寂寞的煎熬,可以靜下心來慢慢感受;也正是她一路上的專業指導,使我更好地調整節奏,更合理地分配體力,更加自如地應對跑步過程中心理和身體上的問題。在接近終點1公里的時候,她看我體力尚可,便開始鼓勵我不用管她,可以沖刺到終點。我疑惑地問她為什么不一起沖刺呢,這時她才跟我道出實情——原來她路上有些中暑,在35公里處我休整喝水的時候她就躲在一旁吐了,為了不影響我的情緒,她堅持陪著我跑……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滿滿的感動,感動一路相伴,使我從未想過停歇與放棄,過程中短暫的痛苦成了我最寶貴的財富;感動善意隱瞞,讓我在臨近終點的關鍵時刻心無旁騖;感動全程鼓勵,讓我用堅持與追逐,在靜靜流淌的伏爾塔瓦河河畔完成一次全新的超越。終點撞線的時候,沒有預期中的精疲力竭,我覺得我還能跑個幾公里。回過頭看,真正堅持下來,依靠的決不僅僅是體力。

對跑者來說,首馬是最難忘的,但在我定下“六大滿貫”的目標后,大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意思,一般的馬拉松我還真看不上,但是那次與女兒的北極馬拉松之旅,讓我知道了,居然還有這么有趣的馬拉松!

來到北極,我想到的卻是自己的經歷。2015年初,我做了人生中一個重要決定,就是離開萬科,重新創業。看著茫茫雪原,帶著所有紀錄片中得來的幻想,我找到了愛上馬拉松的原因,一次又一次不同環境下的挑戰成了伴隨我飛逝的人生最好的伴侶,同時我也很清楚,這是沒有回頭路的狀態了,創業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雖然原來的工作圈子匯聚著許許多多優秀的人,和他們交流的時候,我總能感受到知識和智慧,著實令人很享受。但是慢慢地我也發現世界變得越來越小,甚至覺得我們這么一群人交流的就是整個世界了。當我跳了出來開始創業之后,我覺得世界又變得廣闊無垠了。仔細想想,不是世界變小了,而是自己看世界的視角變窄了。以前在房地產行業工作的時候,每天就是拿地、設計、預算這些事,我自信可以干一輩子,而且可以干得很好。但現在,每天我身邊都圍繞著一幫非常有趣好玩的人,他們有著我從沒有過的想法,做著我從沒有做過的事情。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讓我每天都去了解最新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眼界。現在這個時代發展得太快了,你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甩在后面,再也追不上了,你也就止步在那里了。我感覺緊跟時代的過程,就是豐富自己生活內容的過程。每天我都被一群有最新思維的人圍繞著,自然我的生活內容也跟著豐富起來。

寒冷的風吹過,像綿細的針,刺穿衣服,刺入身體,讓我感到由內而外的戰栗,我原來還在北極。

挑戰北極的念頭來自于嘉2014年挑戰“北極熊”成功后的記述。2014年10月25—26日,在北極圈的格陵蘭島,零下數十攝氏度的極寒之地,CCTV5主持人于嘉第一天參加半程馬拉松,第二天參加全程馬拉松,順利完賽,成為首批跑完北極圈馬拉松贏得北極熊獎牌的中國人。用腳步丈量天地的盡頭,成為我階段性的、朝思暮想的追求,但又時常覺得它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于嘉2014年完賽后,對這一賽事有這樣的描述:“對于大家提起北極所產生的美好印象——極光、北極熊、因紐特人冰屋……幾乎統統沒有,這里有的,就是1992年美軍撤出島時遺留的軍事基地,還有一條全世界獨一無二、以路況泥濘惡劣而著稱的試車道,以及在這里舉行的北極熊挑戰杯馬拉松賽。之所以說是挑戰杯而不是普通比賽,其一是因為環境之艱難:從起點開始最初的7公里,是奔跑在萬年冰蓋上,打滑度之高,必須佩著冰爪方可奔跑起來;跑出冰蓋后,是綿延不絕的雪坡,而且風雪會突然襲來毫無征兆。如前所說,這里曾經是測試汽車輪胎最大承受極限的地方。其二便是這挑戰杯最為殘酷之處,比賽連續舉行兩天,第一天為半程馬拉松,第二天為全程馬拉松,在這兩場比賽規定時間內連續完賽方可獲得北極熊獎牌。所以雖然此項比賽已成功舉辦13次,但獲得北極熊獎牌的總人數不足任何一次正規山地馬拉松完賽者的一半。而在2014年之前,沒有任何中國人乃至亞洲人完成北極熊挑戰杯拿到獎牌……”于嘉及其余5名中國人在2014年10月成為這個賽事最早出現的亞洲和中國面孔。

我,循著他們的腳步,也來到了這里。

2015年10月24日,我在早上烏黑的夜色下走出酒店,坐上由卡車改裝的大巴,車載著裹得看不出面貌的一堆人向40公里外的起點駛去。一個小時過去了,天邊露出魚肚白,車子停在一個山坡上,我透過車窗看到不遠處的冰川泛出幽藍的光。

兩根竹竿支著“START”標志,大家凍得連蹦帶跳。下車不到5分鐘,迎面走過來一個穿著海豹皮胖得如同北極熊的人,用大喇叭招呼大家迅速集合,比賽還有5分鐘開始。緊接著,走過來一個拿著獵槍身形依然如同北極熊的人,向天開了一槍,比賽就這樣開始了。

跑到41公里處的山頂,望著康克魯斯瓦格機場周邊唯一一個有人煙的、我們住的、也是終點所在的小村子,有一種從外星回到地球的感覺。離終點800米的時候,我超過一名澳大利亞選手,互相擊掌后我向村子沖去。我女兒和先期到達的隊友們在村口歡呼,伙伴們把國旗遞給我,我和女兒拉著國旗沖過了終點并擁抱在一起。

42公里,838米爬升,27次起伏。最后,我的心里就一句話:終于活著回來啦!

第二天,我又陪著女兒完成了她人生的第一個半馬。

2015年的北極圈馬拉松,共25個國家171名跑者參加挑戰,71人摘得“北極熊”獎(男49,女22)。代表團中,英國人數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包括我在內的8個人獲得“北極熊”獎。至此,中國人獲得這一獎項的人數增加為12人。

離開格陵蘭的早上,我一個人走在旅舍外的雪地上,任停頓的大腦寂靜得如同四周的環境,心里給女兒寫下一段話:陪你跑一場人生的馬拉松,需并肩同步,不作讓責,跑來從容但不縱容,信任卻不放任,嚴謹但不嚴苛。

這次與女兒一起跑北極圈馬拉松,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這跟我后來完成“六大滿貫”時的喜悅截然不同,但都在我的馬拉松生涯中留下了最好的痕跡。

更幸運的是,來跑北極圈馬拉松,我找到了創業和跑步的交集,讓我能更加堅定地投入創業,也更加無畏地調整自己參加更多的馬拉松賽事。

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生活與美學》中所言:“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所以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很高級的美學藝術。喜歡的電影可以看了又看,喜歡的歌曲可以單曲循環,但是每一個人生命中的每一分鐘,每一種經歷都是不可復制的,就是因為不能重新再來,所以生活才那么有魅力,人也更應該去想辦法放棄那些沉重、枯燥的內容。生活也是一門藝術,既要努力奮斗,勇猛精進,也要有閑云野鶴般的恬淡心境。疏密有致,張弛有度,在生命有限的時間去玩兒一些更有趣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通過跑馬拉松和創業,我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現在大家都叫我“慶慶哥”,我非常喜歡這個稱呼。每天接觸著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我也被那種朝氣感染,也變得年輕了。現在,我已經完成將近50次全程馬拉松,優客工場(UrWork)也已經成立一年多,我的內心很充實。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充滿能量,這是生活給我最好的饋贈,而將自己的生活打造得豐富而精彩,就是對生活藝術最好的踐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宁县| 彰武县| 长垣县| 新密市| 开远市| 景谷| 梨树县| 赣榆县| 婺源县| 惠安县| 津市市| 南漳县| 湖口县| 乐陵市| 垣曲县| 大竹县| 乌兰浩特市| 息烽县| 博兴县| 稷山县| 淮阳县| 鹤壁市| 儋州市| 赤峰市| 仲巴县| 杨浦区| 饶平县| 张家口市| 泾川县| 淮阳县| 万盛区| 本溪| 和田县| 资溪县| 河池市| 基隆市| 青河县| 库车县| 加查县| 遵义市| 遵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