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經注(中信國學大典)
- 張偉國 饒宗頤
- 706字
- 2019-01-04 06:40:30
皮氏縣、龍門山、龍門口
【】注?河水又南,洛水自獵山枝分東派
,東南注于河。昔魏文侯筑館洛陰,指謂是水也。
經 又南過皮氏縣西。
注 皮氏縣,王莽之延平也,故城在龍門東南,不得延徑皮氏,方屆龍門也
。
經 又南出龍門口,汾水從東來注之。
注 昔者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謂龍門矣。《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粡V八十步,巖際鐫跡,遺功尚存。岸上并有廟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滅,不可復識,一碑是太和中立
。《竹書紀年》:『晉昭公元年,河赤于龍門三里』;『梁惠成王四年
,河水赤于龍門三日』。京房《易妖占》曰
:『河水赤,下民恨?!?/p>
譯文
河水又往南流,洛水從獵山往東分出水道,向東南流,注入大河。昔日魏文侯在洛水北岸建筑宮館,指的就是這條水道。
又往南流,經過皮氏縣西面。
皮氏縣,王莽時稱為延平,故城在龍門東南面,(河水)不可能繞道先經過皮氏縣,再到達龍門。
又往南流,出龍門口,汾水從東面而來注入。
昔日大禹在積石山疏導黃河,在梁山打開缺口,相傳就是在這地方。亦即《尚書》所說的龍門?!段和恋赜洝氛f:“梁山北面有龍門山,大禹所開鑿,貫通孟津河口?!遍煱耸?,巖壁上刻有大禹治水的事跡,他遺留的功績仍然保存。岸上又有廟祠,祠前有石碑三座,其中兩碑文字已經磨滅,不可以辨識;另一石碑是太和年間所立?!吨駮o年》記:“晉昭公元年,河水在龍門變成紅色,綿延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在龍門變成紅色,連續三日”。京房《易妖占》說:“河水變成紅色,老百姓有怨恨。”
賞析與點評
黃河流經壺口和孟門之后,會合從東面而來的汾河(汾水),會合處的對岸(西岸)是龍門山,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通了龍門山,把河水引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