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經注(中信國學大典)
- 張偉國 饒宗頤
- 800字
- 2019-01-04 06:40:30
夏陽城、子夏廟、司馬遷墓
【】注 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水出西北梁山,東南流徑漢陽太守殷濟精廬南,俗謂之子夏廟。陶水又南徑高門南,蓋層阜墮缺,故流高門之稱矣。又東南徑華池南。池方三百六十步,在夏陽城西北四里許。故司馬遷《碑文》云:『高門華池,在茲夏陽。』今高門東去華池三里。溪水又東南徑夏陽縣故城南。服虔曰:『夏陽,虢邑也
,在太陽東三十里
。』又歷高陽宮北,又東南徑司馬子長墓北
。墓前有廟,廟前有碑。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太史公自敘》曰:『遷生于龍門。』是其墳墟所在矣。溪水東南流入河。昔魏文侯與吳起浮河而下,美河山之固,即于此也。
譯文
河水又往南流,右方會合陶渠水。陶渠水發源于西北方的梁山,向東南流,經過漢陽太守殷濟的精廬南面,民間稱之為子夏廟。陶水又向南流,經過高門的南面,由于這里有層層疊起的高坡,中間忽然崩陷,形成缺口,因此得稱高門。陶渠水又向東南流,經過華池南面,池方圓三百六十步,在夏陽城西北方四里左右。因此司馬遷《碑文》說:“高門華池,在夏陽這里。”現今高門在華池以東三里處。溪水又往東南流,經過夏陽縣故城南面,服虔說:“夏陽,虢國的城邑,在大陽東面三十里。”又經過高陽宮北面,又往東南流,經過司馬子長(漢太史公司馬遷)墓北面。墓前有祠廟,廟前面有碑。西晉永嘉四年(三一〇),漢陽太守殷濟到這里瞻仰遺文,欽佩他的功業和德行,于是為他建造石室,立石碑,筑圍場。《太史公自敘》說:“我出生于龍門。”這里是他的墳墓所在地。溪水往東南流,注入大河。昔日魏文侯與吳起順大河漂流而下,贊美河山的險固壯麗,就是這里。
賞析與點評
黃河右岸龍門山一帶,是戰國初期魏、秦兩國角力的前線,有不少魏國的遺跡。龍門山附近的陜西省韓城市(漢朝為左馮翊夏陽縣)芝川鎮,是漢太史公司馬遷的家鄉,因此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敘》中說:“遷生龍門。”時至今日,司馬遷祠仍然屹立在黃河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