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夏陽城、子夏廟、司馬遷墓

【】 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水出西北梁山,東南流徑漢陽太守殷濟精廬南,俗謂之子夏廟子夏:孔子弟子。。陶水又南徑高門南,蓋層阜墮缺,故流高門之稱矣。又東南徑華池南。池方三百六十步,在夏陽城西北四里許。故司馬遷《碑文》云:『高門華池,在茲夏陽。』今高門東去華池三里。溪水又東南徑夏陽縣故城南。服虔曰:『夏陽,虢邑也虢(ɡuó):西周封國,為周太王后裔虢仲、虢叔封國,原本在關中寶雞一帶,隨周王東遷,分為兩國,西虢在陜(今三門峽),東虢在檜(今鄭州),二虢國君世代為周天子卿士,其后鄭國強大,鄭莊公與虢公爭權,鄭滅東虢,而西虢衰落,其后被晉國所滅。晉滅虢過程中,發生著名的“假虞滅虢”(或“假途滅虢”)典故。虢國后人,改以郭為氏,因此郭姓族譜,俱以虢仲、虢叔為祖先。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學家在三門峽黃河岸邊,發現大量虢國貴族墓,出土數以千計精美青銅器及車馬坑,現建有“虢國博物館”。,在太陽東三十里太陽:又名大陽。。』又歷高陽宮北,又東南徑司馬子長墓北司馬子長墓:現存,在今陜西省韓城市南芝川鎮黃河岸上,俗名“太史祠”。。墓前有廟,廟前有碑。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太史公自敘》曰:『遷生于龍門。』是其墳墟所在矣。溪水東南流入河。昔魏文侯與吳起浮河而下,美河山之固,即于此也。

譯文

河水又往南流,右方會合陶渠水。陶渠水發源于西北方的梁山,向東南流,經過漢陽太守殷濟的精廬南面,民間稱之為子夏廟。陶水又向南流,經過高門的南面,由于這里有層層疊起的高坡,中間忽然崩陷,形成缺口,因此得稱高門。陶渠水又向東南流,經過華池南面,池方圓三百六十步,在夏陽城西北方四里左右。因此司馬遷《碑文》說:“高門華池,在夏陽這里。”現今高門在華池以東三里處。溪水又往東南流,經過夏陽縣故城南面,服虔說:“夏陽,虢國的城邑,在大陽東面三十里。”又經過高陽宮北面,又往東南流,經過司馬子長(漢太史公司馬遷)墓北面。墓前有祠廟,廟前面有碑。西晉永嘉四年(三一〇),漢陽太守殷濟到這里瞻仰遺文,欽佩他的功業和德行,于是為他建造石室,立石碑,筑圍場。《太史公自敘》說:“我出生于龍門。”這里是他的墳墓所在地。溪水往東南流,注入大河。昔日魏文侯與吳起順大河漂流而下,贊美河山的險固壯麗,就是這里。

賞析與點評

黃河右岸龍門山一帶,是戰國初期魏、秦兩國角力的前線,有不少魏國的遺跡。龍門山附近的陜西省韓城市(漢朝為左馮翊夏陽縣)芝川鎮,是漢太史公司馬遷的家鄉,因此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敘》中說:“遷生龍門。”時至今日,司馬遷祠仍然屹立在黃河岸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裕县| 夏河县| 唐海县| 平昌县| 土默特左旗| 饶平县| 聂荣县| 克东县| 平遥县| 定襄县| 丰原市| 巴彦县| 灵丘县| 怀安县| 环江| 沛县| 时尚| 库尔勒市| 安塞县| 特克斯县| 定南县| 饶阳县| 聂拉木县| 诸城市| 赤峰市| 共和县| 江西省| 天祝| 全州县| 深水埗区| 凭祥市| 温宿县| 青田县| 阿拉善左旗| 新野县| 新宾| 无棣县| 吴旗县| 平定县| 集安市|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