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敵戰計(2)

公元199 年六月,官渡之戰打響了,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曹操在官渡之戰后聲名大振,而袁紹就不一樣了,自從軍隊被打敗之后,袁紹發病吐血,在公元202 年夏季五月的時候死去。但袁紹的兒子和女婿仍握有重兵。小兒子袁尚接替他的官職,長子袁譚自稱車騎將軍,駐扎在黎陽。

秋季九月,曹操發兵征討他們,連續交戰,袁譚、袁尚屢次戰敗退卻,堅守黎陽城。城堅難攻,曹操暫時放棄攻城。時間到了公元203 年,曹操打算采用各個擊破的辦法,一舉消滅袁氏的殘余勢力。 當曹操首先進攻占據黎陽的袁紹長子袁譚時,袁譚在抵擋不住的情況下火速向袁紹幼子袁尚求助。二袁合兵,加上城堅難攻,相持數日,仍然毫無進展。曹操無奈之下,轉而南征荊州的劉表。袁氏兩兄弟見曹操撤兵而去,便開始了爭奪繼承權的內訌,并大打出手。袁譚兵敗,逃到平原,被袁尚團團圍住,攻打甚緊,袁譚只好向曹操求援。

曹操采用了荀攸的計策:為了平定北方,選擇先與袁譚聯姻。終于在公元204 年8 月掃清了袁尚的勢力。公元205 年,又消滅了袁譚,一下子擁有了冀州全境。從此曹操在北方再無后顧之憂。

第九計 隔岸觀火

【原典】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①。暴戾恣睢②,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③。

【注釋】

①陽、陰:指敵我雙方兩種勢力。乖:分崩離析。待:等待。逆:混亂、暴亂。全句意為:敵方眾叛親離,混亂一團,我方應靜觀其變待其發生大的變亂。

②暴戾:橫暴兇殘、窮兇極惡。恣?。号肯嘁?、反目仇殺。

③順以動豫,豫順以動:采取順應的態度,不逼迫敵人,讓其內部自相殘殺,我方順勢取利。即陰陽相應,天地之間任你縱橫,何況建諸侯國、出兵打仗呢?語出《易經·豫》卦。豫,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坤下震上)?!对ヘ浴返摹跺琛忿o說“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币饧丛ヘ缘囊馑际琼槙r而動,正因為豫卦之意是順時而動,所以天地就能隨和其意,做事就順當自然。

【譯文】

敵人內部矛盾趨于激化和表面化,秩序混亂。我方表面上回避敵人的暴亂,暗地里則等待其內部爭斗的發生。等敵人反目成仇,勢必自取滅亡,不攻自破,我方順其自然,必有所得。這是豫卦的原理:能夠順應時機而行動,就會有好的結果。

【簡析】

此計正是運用本卦順時以動的哲理,坐觀敵人的內部惡變,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順其變,“坐山觀虎斗”,最后讓敵人自殘自殺,時機一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舉成功。

“隔岸觀火”之計在運用上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首先坐觀敵方因內部沖突而出現自相攻擊和殘殺的混亂局面,然后選擇有利的時機,對敵實施毀滅性的打擊;二是坐待敵人內部出現矛盾,利用其一方消滅另一方,然后再消滅或收服剩下的一方。

雖然是乘敵人遭遇天災、內亂,或內憂外患交加的困境之際,給以打擊,從而撈取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好處,但是這種招法,用不好就會惹火上身,以至自焚。

如果一個國家或一個集團遭遇天災或內亂之火,而它的整體力量又沒有在火中燒光,來自外部的打擊,就會使國家或集團內部的矛盾勢力結成一個整體,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抵抗與反擊打劫者,消滅打劫者。

因此,如果要打擊并消滅敵人,不能盲目地趁火打劫,要先袖手觀望,看火勢發展,等待火勢蔓延,從內部燒垮敵人的有生力量,坐收漁利,這才是隔岸觀火的精髓。

另外,運用本計謀必須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要有“火”可觀,即敵方內部發生混亂;二是要有“岸”可隔,因為在無“岸”的情況下必然會引火燒身。而“觀火”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主要的方式有:袖手旁觀、靜而暗觀、退而遠觀、順而動觀。

【戰例】

韓琦中立解尷尬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身邊人為一件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你夾在中間,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的情況。怎么辦呢?宋代的韓琦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

韓琦曾經同范仲淹一道提倡實行新政,北宋時他長期擔任宰相職務,在戰場上是位英勇殺敵的將軍。抵御西夏時,曾有“軍中有一韓,敵人聽了就膽寒”的威名。而在為人處世上,他同樣能做到隱忍不發,成熟練達。

有一年,他與同僚王拱辰、葉定基等人在開封府主持科舉考試,王、葉二人經常為考生試卷的好壞爭得面紅耳赤,韓琦生性好靜,并不惱火,只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坐在桌前專心判卷。

沒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王拱辰見自己同姓葉的都吵成這樣了,韓琦卻能心安地坐著當什么事也沒有發生,心中很是生氣,便跑過來對韓琦嚷道:“我說你在這里練習氣度呢?”

韓琦聽了這帶刺的話,不但不生氣,反而趕緊好言好語地賠不是說:“實在對不起,我剛才沒聽,不知你們在爭論什么事?。 ?

同處一室,二人大聲爭吵,韓琦不可能沒聽到。但是當二人都吵得不可開交時,你該向著哪一方?你無論向著誰,另一方都會很不高興的。這不,韓琦本想置身事外,裝著什么都沒聽到,沒想到王拱辰已經跳出來向他吹胡子瞪眼了。

而讓人欽佩的是,韓琦竟然反過來給沒事找事者賠不是。這樣一來,王拱辰再沒什么話可說了。當下正吵得面紅耳赤的二人都覺得再吵下去沒什么意思,也便不再做聲了。事后,大家一點火氣都沒有了,韓琦又耐心地做了二人的工作,很容易就把事情解決了。

歷史上,人們評價韓琦時,說他“器量過人,生性淳樸厚道,不計較疙疙瘩瘩一類的小事……不管什么情況下,他都能做到泰然處之,不被別的事物牽著走”。在這一件事上,韓琦又是怎樣泰然處之的呢?

那就是保持中立。沒錯,當處于這種夾縫之中,左右不是時,保持中立,隔岸觀火,是此時最好的防身策略。

秦王賜劍白起

戰國后期,秦將武安君白起在長平一戰,全殲趙軍四十萬,趙國國內一片恐慌。白起乘勝連下趙國十七城,直逼趙國國都邯鄲,趙國指日可破。趙國情勢危急,平原君的門客蘇代向趙王獻計,愿意冒險赴秦,以救燃眉。趙王與群臣商議,決定依計而行。

蘇代帶著厚禮到咸陽拜見應侯范雎,對范雎說:“武安君這次長平一戰,威風凜凜,現在又直逼邯鄲,他可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頭號功臣。我可為您擔心呀!您現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將來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這個人不好相處啊。”

蘇代巧舌如簧,說得應侯沉默不語。過了好一會兒,才問蘇代有何對策。蘇代說:“趙國已很衰弱,不在話下,何不勸秦王暫時同意議和。這樣可以剝奪武安君的兵權,您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

范雎立即面奏秦王?!扒乇鴦诳嗳站?,需要修整,不如暫時宣諭息兵,允許趙國割地求和?!鼻赝豕煌狻=Y果,趙國獻出六城,兩國罷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師,心中不快,后來知道是應侯范雎的建議,也無可奈何。

兩年后,秦王又發兵攻趙,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萬大軍前往。這時趙國已起用老將廉頗,設防甚嚴,秦軍久攻不下。秦王大怒,決定讓白起掛帥出征。

白起說:“趙國統帥廉頗,精通戰略,不是當年的趙括可比;再說,兩國已經議和,現在進攻,會失信于諸侯。所以,這次出兵,恐難取勝。”

秦王又派范雎去動員白起,兩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裝病不答應。

秦王說:“除了白起,難道秦國無將了嗎?”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鄲,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掛帥,白起偽稱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職,趕出咸陽。

這時范雎對秦王說:“白起心懷怨恨,如果讓他跑到別的國家去,肯定是秦國的禍害?!?

秦王一聽,急派人賜劍白起,令其自刎。可憐,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的白起,落到這個下場。

當白起圍邯鄲時,秦國國內本無“火”,可是蘇代點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國內亂,文武失和。趙國隔岸觀火,使自己免遭滅亡。

火燒赤壁

公元208年,諸葛亮說服了東吳的孫權,與劉備結成聯盟,共同對抗來犯的曹操。

當時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在長江以北扎下大營,東吳都督周瑜則率領吳軍在長江以南駐扎下來。兩軍駐地對岸有一座高聳入云的石山突入江濱,上刻“赤壁”兩個大字。曹操對周瑜的這場大戰就被稱為“赤壁之戰”。

周瑜用連環計,使不習慣水戰的曹操上了當。

曹操把所有的戰船在長江上三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手下的步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圖卻是借東南風,火燒曹操那些連在一起的戰船。

戰事開始之前,周瑜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占風。接著諸葛亮回到劉備身邊,并和劉備一起登上樊山觀望長江中的火攻大戰。他們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觀察遠處孫權、周瑜同自己的死敵曹操大戰的情況,并利用東吳赤壁大戰的勝利,火中取栗,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

第十計 笑里藏刀

【原典】

信而安之①,陰以圖之②,備而后動,勿使有變③。剛中柔外也④。

【注釋】

①信:使相信。安:使安然,不生疑心。信而安之:讓對方深信不疑,安定身心。

②陰:暗地里。圖:圖謀。陰以圖之:暗地里對其有所圖謀。

③備:這里指充分準備。變:發生意外的變化。

④剛中柔外:表面軟弱,內里卻強硬。

【譯文】

讓對方相信自己,并使其麻痹松懈,我方則暗中策劃,充分準備,一有機會,立即動手,不要引發對方的意外變故。這就是內藏殺機、外示柔和的謀略。

【簡析】

該計策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用廣泛,而且可以無師自通。笑容本是人類一種美好的表情,俗話說拳頭不打笑臉人,笑里藏刀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百試不爽的計謀就是因為他擊中了人性中最常見的弱點。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表面和氣,內心陰險狡猾的兩面派。它的同義詞是“口蜜腹劍”、“兩面三刀”、“陽奉陰違”等。玩弄奸計的人,往往是口甜如蜜,心如毒蝎。表面上笑口常開,暗地里磨刀霍霍。

因此,此計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特征進行理解:首先是口蜜腹劍。即嘴里說的話比蜜還甜,心里卻藏著一把殺人的利劍,時刻準備趁對方不備時下手。其次是假裝柔弱和順從。表面上對敵人謙恭和善、溫柔順從、心悅誠服,骨子里卻陰毒無比,心懷異志。

運用此計的關鍵在于一個“笑”字。

笑必須自然真實,掌握好分寸,才能使敵人產生信任而安定身心。如果笑得做作,笑得過火,反而會適得其反,引起對方的警覺。

運用這一謀略的人,笑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曲意求和,有的阿諛奉承,有的故意示弱。無論何種方法,“笑”的最終目的是“藏刀”。不論何時何地,“刀”要盡可能隱藏得深,一旦暴露,就很容易被敵人識破。而“刀”終是要殺敵的,可以明出,也可以暗出。但一定要迅速果斷,干凈利落,這樣“笑”才不是浪費。

【戰例】

公孫鞅修書占吳

戰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

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苦心經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苦苦思索攻城之計。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有過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馬上修書一封,主動與公子行套近乎,說道:雖然我們倆各為其主,但考慮到我們以前的交情,還是兩國罷兵,訂立和約為好。

念舊之情,溢于言表,他還建議約定時間會談議和大事。信送出后,公孫鞅擺出主動撤兵的姿態,命令秦軍前鋒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罷來信,又見秦軍退兵,非常高興,馬上回信約定會談日期。

公孫鞅見公子行已鉆入了圈套,暗中在會談之地設下埋伏。

會談那天,公子行帶了三百名隨從到達約定地點,見公孫鞅帶的隨從更少,而且全部沒帶兵器,更加相信對方的誠意。

會談氣氛十分融洽,兩人重敘昔日友情,表達雙方交好的誠意。公孫鞅還擺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興沖沖入席,還未坐定,忽聽一聲號令,伏兵從四面包圍過來,公子行和三百隨從反應不及,全部被擒。

公孫鞅利用被俘的隨從,騙開吳城城門,占領吳城。魏國只得割讓西河一帶,向秦求和。秦國用公孫鞅笑里藏刀計輕取崤山一帶。

姬光用計

吳公子姬光對吳王僚即吳國王位十分不滿,雖然表面上對吳王僚畢恭畢敬、唯命是從,但心里卻無時不在凱覦王位。

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姬光見他勇猛俠氣、智勇雙全,便把他納為知己。伍子胥又將他的朋友——吳國勇士專諸推薦給姬光,姬光器重之。三人密謀:待時機成熟,就刺殺僚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县| 印江| 舞钢市| 思南县| 怀化市| 定西市| 多伦县| 扎赉特旗| 宜君县| 兴安盟| 湖口县| 康保县| 怀集县| 彰化县| 宁城县| 平利县| 临汾市| 保德县| 双江| 乌海市| 临城县| 伊春市| 盘锦市| 郎溪县| 越西县| 岑溪市| 南宁市| 九江市| 临潭县| 英德市| 吉安市| 新民市| 长白| 萨迦县| 云南省| 佛山市| 海安县| 商南县| 苏尼特右旗| 句容市|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