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本草綱目》教你對癥吃五谷雜糧(1)
- 《本草綱目》對癥養生飲食宜忌大全
- 張俊莉
- 4899字
- 2016-11-23 09:38:07
民以食為天,五谷雜糧是我們日常飲食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常用的有二十多種,各有各的脾性,如果運用得當,就會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小麥——營養豐富能治病
《本草綱目》載,小麥“味甘,性寒,無毒”。
【營養價值】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稱,它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在糧食作物中的總產量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玉米。
小麥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其所含鉀、鈣、鎂、鐵、錳等礦物質都比大米高,硒的含量比大米高15倍,還含有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等。它所含碳水化合物約占75%,蛋白質約占10%,是補充熱量和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此外,小麥胚芽里所含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E也非常豐富。
小麥不僅是供人營養的食物,也是供人治病的藥物?!侗静菰傩隆钒研←湹墓δ軞w納為四種:養心,益腎,活血,健脾。《醫林纂要》又概括了小麥的四大用途:除煩,止血,利尿,潤燥。對于更年期婦女,食用未精制的面粉還能緩解更年期綜合征。
現代醫學發現,進食全麥可降低血液循環中的雌激素的含量,從而起到防治乳腺癌的功效。同時,小麥粉(面粉)還具有很好的嫩膚、除皺、祛斑等功效。
【飲食宜忌】
1.小麥適宜因心血不足而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困乏、喜悲傷者食用;患有腳氣病及末梢神經炎者亦宜食小麥,均以全麥食品為佳。
2.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小麥,否則可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3.小麥中含有少量的天然二氮類物質,肝病患者食用后容易造成神志不清、嗜睡、木僵或昏迷等癥狀,所以肝病患者不宜多吃小麥。
4.腸胃不好、胃酸過多的人吃全麥面包時不要過量,因為面包中的酵母被消化后容易產生胃酸。
5.小麥遇陰雨天遭受赤霉菌的感染易發赤霉病,赤霉菌毒性較強,因此不宜食用。
【健康食譜】
拔絲蘋果
原料:蘋果2個,面粉400克,白砂糖250克,水淀粉100克,色拉油適量
制法:1.將蘋果去核、去皮,切成1厘米見方的塊,先用水淀粉滾拌,再粘上干面粉,反復滾粘2遍。
2.置鍋上火,加油燒至七成熟,下入蘋果塊,炸至金黃色時撈出控油。
3.鍋內留底油,加入白砂糖熬至黏稠狀,下入蘋果塊快速顛翻,使糖汁裹勻蘋果,裝盤即可。
點評:此菜甜糯可口,有緩解神經緊張的作用。
小麥什錦粥
原料:小麥50克,桂圓肉15克,大棗5枚,糯米100克,白砂糖10克
制法:1.將小麥洗凈,用熱水泡漲,入鍋中煮熟后取汁;糯米淘洗干凈;大棗洗凈去核;桂圓肉切碎。
2.鍋內放入淘洗干凈的糯米、洗凈去核的大棗、切碎的桂圓肉和小麥汁,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成稀粥,熟后加入白砂糖即可。
點評:健腦益智,調養心神,適用于氣血不足、婦女煩熱失眠、自汗、盜汗等癥。
小麥雞血粥
原料:小麥150克,鮮雞血1碗,米酒100毫升
制法:1.將鮮雞血用米酒調和拌勻,備用。
2.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小麥加入水煮,再將拌勻的米酒和雞血放入小麥粥中煮熟即可。
點評:養心益腎,對氣虛型子宮出血者尤其適合。
小麥大棗竹絲雞湯
原料:竹絲雞肉500克,小麥90克,大棗12枚,百合60克,桂圓肉15克
制法:1.將竹絲雞洗凈,斬件;小麥、大棗(去核)、百合、桂圓肉洗凈。
2.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煲1小時,調味供用。晚餐溫熱服食。
點評:清心安神,養肝緩急,用于心陰不足之失眠。
粳米——世間第一補
《本草綱目》載,粳米“性平,味甘,無毒”。
【營養價值】
粳米是由稻子的子實脫殼而成。粳米是我國人民特別是南方居民的主食。
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
素B2、煙酸、維生素C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熱量。
粳米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種類比較完全,人體容易消化吸收,但賴氨酸含量較少,而糙米中的無機鹽、膳食纖維、維生素E、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含量都比精米高。
中醫認為,粳米性味甘平,具有健脾養胃、補血益氣、益精強志、補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良好功效。
【飲食宜忌】
1.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2.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
3.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較多,多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
5.粳米可防過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入血液,故能防止一些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
6.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粳米,適宜一切體虛之人、高熱之人、久病初愈、婦女產后、老年人、嬰幼兒消化力減弱者;奶水不足時,媽媽也可用米湯來輔助喂養嬰兒。
7.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喝粳米粥,因為粳米粥消化吸收得快,血糖也會隨之升高。炒米飯香燥,內熱盛者不宜食。
【健康食譜】
肉丁豌豆飯
原料:粳米250克,嫩豌豆150克,咸肉丁50克,熟豬油25克,精鹽適量
制法:1.粳米淘洗干凈,瀝水3小時左右;嫩豌豆沖洗干凈。
2.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冒煙時,下咸肉丁翻炒幾下,倒入豌豆煸炒1分鐘,加精鹽和水(以漫過粳米二指為度),加蓋煮開后,倒入淘好的粳米,用鍋鏟沿鍋邊輕輕攪動。
3.此時鍋中的水被粳米吸收而逐漸減少,攪動的速度要隨之加快,同時火力要適當減小,待米與水融合時將飯攤平,用粗竹筷在飯中扎幾個孔,便于蒸汽上升,以防米飯夾生,再蓋上鍋蓋燜煮至鍋中蒸汽急速外冒時,轉用微火繼續燜15分鐘左右即可。
點評:軟糯滑潤,香肥鮮美,含有豐富的營養。
羊肉粥
原料:鮮羊肉250克,粳米100克,蔥、姜、食鹽適量
制法:將羊肉洗凈、切片,與粳米、蔥、姜、食鹽一起熬粥,至羊肉熟爛即可。
點評:補氣,養血,止痛。適用于氣血虧虛引起的痛經。
什錦炒飯
原料:米飯150克,蝦仁、熟雞肉、火腿各5克,冬筍、豌豆、水發海參、熟白肉各10克,精鹽、花生油各適量
制法:1.將蝦仁、海參、白肉、雞肉、火腿、冬筍均切成小丁。
2.炒勺內放入花生油,加入精鹽,燒熱后將各種配料放入,煸炒片刻,倒入米飯,反復煸炒至米飯松散,有香味時,盛入碗內即成。
點評:此飯色澤美觀,米飯香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
大麥——健脾消食
《本草綱目》載,大麥“味苦咸涼,有清熱水、和胃寬腸之功效”。
【營養價值】
大麥是有稃大麥和裸大麥的總稱,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種仁。一般有稃大麥又稱皮大麥,其特征是稃殼和籽粒粘連;裸大麥的稃殼和籽粒分離,稱“裸麥”,青藏高原稱青稞,長江流域稱元麥,華北稱米麥等。
大麥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類及糖類,在大麥胚芽中的維生素B1的含量比小麥更多,因此對幼兒、老人、維生素B1缺乏者或是預防腳氣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大麥對腹瀉、燙傷、水腫患者都有益,也適合胃氣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與產后乳房脹痛者食用。大麥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不僅可刺激腸胃蠕動,達到通便作用,還可抑制腸內致癌物質產生,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另外,其富含的鈣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起著良好的作用。
【飲食宜忌】
1.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適合高血壓患者及脾胃氣虛、倦怠無力之人食用。
2.消化不良者和遺尿患者忌多食。
3.大麥有較強的回乳作用,適宜于欲斷乳的婦女食用。
4.大麥不適宜與白蘿卜一起食用,因為大麥是補氣的,與白蘿卜的藥效相沖突。
【健康食譜】
麥仁雞肉粥
原料:大麥仁750克,面粉500克,母雞1只,蔥花、生姜末各8 克,精鹽6克,醋、麻油各4毫升,胡椒粉2克,雞蛋1個,味精、肉桂、大料各1克
制法:1.將母雞洗凈,入沸水鍋內汆一會兒,倒出血水,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裝有肉桂、大料的紗布袋,煮燉至肉爛離骨,撈出將雞肉撕成絲;把雞蛋煎成蛋皮,切絲。
2.將麥仁去雜洗凈,放入另一鍋內,煮至開花,然后倒入雞湯鍋內,燒沸。
3.將面粉調成稀糊,慢慢調入雞湯鍋內,用勺不斷攪動,待燒沸后調入精鹽,即成麥仁粥。
4.把雞絲、蛋皮絲放入碗內,盛入麥仁粥,撒上蔥花、生姜末、味精、胡椒粉、醋、香油即成。
點評:此粥具有補益脾胃、補氣益血的作用。
大麥玉米碎粥
原料:大麥、玉米碎各300克,花生米100克,話梅10克,冰糖15克
制法:1.將大麥洗凈,浸泡2小時;玉米碎洗凈,浸泡30分鐘;花生米洗凈;話梅去核,切末。
2.鍋放火上,加清水、大麥大火煮開,改小火煮40分鐘,放玉米碎粒、花生米,煮開后改小火,煮到大麥開花黏稠,放冰糖,再煮10分鐘。
3.撒話梅,煮5分鐘即可。
點評:此粥具有益肺寧心、調中和胃、防治癌癥的功效。適用于高脂血癥、冠心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骨質疏松癥等。
大麥羊肉面片
原料:大麥面、羊肉各150克,草果1個,黃豆粉100克,生姜8 克,胡椒粉2克,精鹽5克,味精1克
制法:1.將羊肉、草果洗凈;生姜洗凈,拍破備用;將大麥面、黃豆粉加水揉成面團,再搟成面片備用。
2.羊肉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沸后轉用小火煮至肉熟,撈出羊肉,放入面片、草果,煮熟后放入羊肉,再加胡椒粉、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點評:補虛益氣、溫中暖陽、化瘀活血,適用于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前列腺炎、陽痿、早泄等病癥。
黑米——滋陰補腎抗衰老
《本草綱目》載,黑米“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
【營養價值】
黑米,亦稱黑貢米,西漢“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發現這種奇米,把它獻給漢武帝,漢武帝食后贊口“神米”,從此被歷代皇帝所享用。黑米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比較高,被認為是稻米中的珍品。
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現代醫學已證實,用它入藥,對頭昏、貧血、白發、眼疾等療效甚佳。黑米的顏色之所以與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為它外部的皮層中含有花青素類色素,這種色素本身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
國內外研究表明,米的顏色越深,則表皮色素的抗衰老效果越強,黑米色素的作用在各種顏色的米中是最強的。此外,這種色素中還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是白米的5倍之多,對預防動脈硬化有很大的作用。
【飲食宜忌】
1.黑米的米粒外部有一層堅韌的種皮包裹,不易煮爛,因此,黑米應先浸泡一夜再煮。一般人都可食用,少年白發者、產婦、貧血者等可多吃。
2.黑米粥若不煮爛,不僅大多數營養素不能溶出,而且多食后易引起急性腸胃炎。
3.黑米黏性較大,不易消化,幼兒、老人或胃腸不好的人不宜多吃。
【健康食譜】
黑米赤小豆飯
原料:黑米250克,赤小豆100克,紅糖6克
制法:1.將黑米、赤小豆洗凈,用清水浸泡12小時。
2.把黑米、赤小豆放入鍋內,加少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加入紅糖調味,再用文火燜成米飯即可食用。
點評:大補氣血,滋陰益腎,抗衰健身,是中老年人養生滋補品。
黑米八寶飯
原料:黑米1000克,青梅、瓜條、葡萄干、瓜子仁、青紅絲、核桃仁、大棗各20克,熟蓮子100克,豆沙餡120克,水淀粉25克,桂花醬15克,豬油50克,白砂糖250克
制法:1.將黑米洗凈,放入盤中,加水上籠蒸熟成水飯,然后加入白砂糖,拌勻。
2.取碗將青梅、瓜條、葡萄干、瓜子仁、青紅絲、核桃仁、大棗及蓮子拌上豬油,在碗底擺成各種圖案,加一層黑米飯,在中間放15克豆沙餡,再蓋上黑米飯,壓實,共做8碗,上籠蒸20分鐘。
3.用炒鍋上旺火,加入清水、白砂糖、桂花醬燒開,用水淀粉
勾芡。
4.取出蒸好的八寶飯,扣于8個平盤中,澆上制好的桂花糖汁即成。
點評:此品具有補腎養血、美容護膚之功效。
黑米粥
原料:黨參15克,山楂10克,黑米100克
制法:1.將黨參洗凈、切片;山楂洗凈,去核切片;黑米淘洗干凈。
2.把黑米放鍋內,加入山楂、黨參,加水800毫升。
3.把鍋置武火燒沸,文火煮55分鐘即成。
點評:補氣血,降血壓。
山藥——補充陽氣
《本草綱目》載,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營養價值】
山藥又名山芋。性甘,平,無毒。山藥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此外,還含有皂苷、膽堿、黏液質、淀粉酶、碘、精氨酸等。春季食用,可防止肝氣過旺傷脾,亦能補腎益精,使人體元陽之氣充沛,增強免疫力。
山藥因含有較多的淀粉,煮熟后可代替糧食食用?,F在民間流傳有許多以山藥為主的驗方,其中應用最廣的是山藥粥,即用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砂糖和蒸熟搗爛的山藥泥攪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