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不老藥只是傳說,吃對才能健康長壽(5)

青少年階段不僅是長身體的重要階段,而且還是腦力勞動緊張的學習時期,大腦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來修補。所以,青少年應供給充足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奶類、瘦肉、魚、大豆等屬于優質蛋白質的食品。這類食物中還含有大腦必需的卵磷質,是滋補大腦、增強青少年智力的好食品。除供給足夠的蛋白質食品外,青少年愛運動,熱能消耗多,更應注意補充碳水化合物。人體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是米、面,因此,主食保證吃足,并應注意補充蔬菜水果等含糖較高的食品。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給和貯存熱量,并可滋潤皮膚使體型豐滿,所以,青少年每日攝入一定數量的脂肪,對生長發育及健美有益。另外,我國青少年鈣的攝入量有偏低趨勢,因此,應注意從食物中加以補充。經常選擇富含鈣質的牛奶及奶制品、豆類、海產品,可預防此期鈣質的攝入不足,有利于身高和體形的發育。

中年人的飲食原則

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中年是重要的生命階段。為了延緩衰老過程,增強抵抗疾病能力,中年人必須注意飲食保健,重視飲食科學性、合理性。首先,應保證蛋白質的需要量。中年人每日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可占總熱量的12%~15%,有條件者可攝入100 克左右的蛋白質最理想。因此,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肉、蛋、魚、禽、乳、豆類等應該多吃。

其次,應保證攝入充足的維生素。中年人為適應機體需要應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煙酸和葉酸。營養學家提倡中年人每天飲食要具備四種食物,即糧食類、果菜類、肉豆類和奶類,這樣,不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無機鹽、纖維素能滿足機體需要,而且各種維生素也基本能滿足需求。

最后,中年人由于機體對鈣的吸收率降低,因此要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豆類、奶類、骨頭湯、蝦皮等。還應適當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因為食鹽過量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及腎臟病均有密切關系。同時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攝入量也是必要的。中年人由于活動量減少,容易造成熱量過剩,產生肥胖以及誘發動脈硬化、肥胖癥、糖尿病等。

老年人的飲食原則

人進入老年期,生理功能減退,消化功能減退,咀嚼能力不強,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老年人的營養選擇和膳食調配,應根據機體組織和代謝功能的特點來安排。首先,蛋白質是老年人必需的營養素,因為老年人的體內代謝過程是以分解代謝為主,這類代謝就需要豐富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質的消耗。豆類、魚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對預防心血管疾患也有一定作用,可以多吃;動物的內臟如肝、腎、心、腦以及蛋黃,因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對老年人健康不利,故不宜多吃。特別是身體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其次,為了降低脂肪攝取量,預防老年人心血管疾患,動物性脂肪如豬油、酥油等應少吃。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玉米油等,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是有益的,可以適當吃一些。

最后,一些鮮嫩的綠葉蔬菜、瓜果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可增強老年人的機體抵抗力,促進食欲,應該多吃。但是,由于老年人牙齒松動、脫落,咀嚼力較弱,消化腺分泌機能減退等的變化,在烹調和加工時,可制成果汁、菜泥等食用。

另外,老年人容易發生鈣代謝的負平衡,甚至出現骨骼脫鈣、骨質疏松以及骨折等現象,因此,老年人膳食中增加含高鈣的食品(如豆類),是很有必要的。

腦力勞動者的飲食原則

腦力勞動者一般肌肉活動少,主要從事腦力活動,食物的選擇除了應滿足一般的生理活動需要外,還要保證大腦的營養,以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人腦主要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氧化供給能量,足夠的血糖供給才能保證大腦復雜功能的完成,富含糖類的食物有大米、面粉、玉米、小米、蜂蜜等。腦細胞的代謝過程需要大量優質蛋白質來補充更新,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較高,能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作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原料有肉類、禽類、魚類等動物性食物原料,以及植物性食物原料。此外,緊張的大腦神經活動還需要補充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和煙酸。故腦力勞動者應多吃動物肝臟、魚子油、牛奶、各種植物油、鮮棗、草莓、柑橘、山楂、豆類、花生等食物。

體力勞動者的飲食原則

體力勞動是以肌肉、骨骼的活動為主的全身性勞動,其特征是消耗能量多,體內物質代謝旺盛。因此,提供充足的熱量是體力勞動者飲食的最重要原則。人體內的熱能來源于糧食和其他食物。如飯量增加了,自然會獲得較高的熱量。但是,若要使飯量增加,就必須講究烹調方法,增加飯菜花樣,使人提高食欲。主食可以粗細糧搭配,品種多樣,如水餃、包子、餛飩、面條、饅頭、糖餅、肉卷、大米紅豆飯、小米綠豆粥等,使人吃不厭,增大食量。為獲得較高的熱量,不僅主食的烹調方法要多,副食的烹調也要十分講究,即色、香、味、形俱佳。因菜肴的滋味好才能下飯,提高主食量。另外,體力勞動者還要多吃一些發熱量高的食物,如各種肉類、蛋類、脂肪和糖類等。

體力勞動者的另一個特點,是經常接觸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如化學毒物、有害粉塵和煙霧、高頻電磁電離輻射、高溫、高壓、低壓以及其他有害因素。為了抵消或降低有害因素的危害和影響,除了供給蛋白質、熱量外,還要比一般人多供給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特別要適當多吃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例如,夏天從事高溫作業的人,容易出汗,導致體內維生素C、B族維生素以及某些礦物質損失過多,造成體內缺乏或營養比例失調。針對這個特點,對高溫作業工人則要著重補充一些維生素C、B族維生素和食鹽。再如研究證明,維生素C對于防止鉛、汞等重金屬的危害有一定效果,蛋白質可以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物質的耐受性和抵抗能力,所以從事鉛、汞等重金屬作業者,每天要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C,增加一些蛋白質。一般來說,每天可多吃100~150毫克維生素C和15~20克蛋白質。

不同季節的飲食原則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填飽肚子”早已成為“老皇歷”,目前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怎樣通過飲食來進行養生。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不同季節的氣候對人體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只有順應四時陰陽消長,科學合理地調配飲食品種,才能補益人體的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達到調治疾病、強身健體、長壽安康之目的。

春季飲食的基本原則

春季萬物生長,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戶外活動逐漸增加,所需營養素相對較多,故一定要注意食物品種的多樣化,以防營養素的缺乏。早春氣溫仍較低,宜多食高熱量的食物,可選擇糯米制品、黃豆、核桃、芝麻等食物,以便及時補充能量物質。春寒會加速體內蛋白質的分解,導致抵抗力下降而易致感冒等疾病,故應增加雞蛋、蝦、魚肉、牛肉、雞肉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這些食物中富含一種叫蛋氨酸的物質,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抗寒能力的作用,幫助人體抵御料峭的春寒。

春天氣溫逐漸增高,溫暖濕潤的氣候最適宜病菌的繁殖。為增強抵抗病菌入侵的能力,要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礦物質的食物,如小白菜、土豆、青椒、番茄、胡蘿卜、芹菜、菠菜等蔬菜及蘆柑、橘子等柑橘類水果。除此之外,可多食用菌類,如黑木耳、蘑菇、香菇、銀耳等。現代研究認為,這些食用菌不僅味道鮮美,且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因此,食用菌也是春天里的天然保健品。

夏季飲食的基本原則

夏季,人體的維生素代謝加快,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維生素增加,尤其以維生素C排出量增大為代表。所以,在夏季,人體的維生素需要量比其他季節要高出1倍以上,維生素B1、維生素C及維生素A、維生素E等對提高人體的耐熱能力和體力有一定的作用。蔬菜、瓜果類食物富含這些維生素,因而在夏季要多食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冬瓜、絲瓜、南瓜、菜瓜、西瓜、番茄、嫩藕、綠豆芽、茄子、莧菜、楊梅等,它們還具有清熱去暑的功效。此外,還要多食含B族維生素的谷物類,如豆類、動物的肝臟、蛋乳類、瘦肉類等。夏季高溫,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肌酐和汗氮,易引起負氮平衡。因此,在夏季,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較其他季節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必須達到100克左右,其中以魚、肉、蛋、奶和豆制品為好。在夏季高溫的環境中,人體要排出大量的汗液,其中含有較多的鈉與鉀,因而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和無機鹽。水的補充最好是量少多飲,這樣可使排汗量減慢,從而減少水分的蒸發。汗液中除含有鈉、鉀外,還含有鈣、鐵、銅、鋅、硫、磷、錳、鉻等,缺少它們,同樣能引起機體新陳代謝和酸堿平衡的紊亂,從而影響人的耐熱能力,使人容易中暑。所以,在夏季要多補充一些湯水和富含無機鹽的食物,如豆漿、皮蛋淡菜粥、莼菜湯、蠶豆粥、銀耳湯、酸梅湯、醪糟、百合粥、冬瓜湯、西瓜皮湯、綠豆湯等,因它們都屬涼血清暑之物,食后既能生津止渴、清熱解暑、清胃潤腸、化痰、涼血,又能保養身體。

人在一年四季中都應當進食一些苦味的食物,夏季尤其要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可保證人體不受有害物質的侵害。而且,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堿類物質具有消炎退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和利尿的功效,如在夏季多食些苦瓜、苦菜、啤酒、咖啡、茶水、可可等食物,不僅能增強食欲、利胃健脾,而且可以清心除燥、提神醒腦、消炎袪暑。

秋季飲食的基本原則

秋天天氣干燥,容易出現口干唇焦的秋燥癥。養陰可以生津止渴,而益氣可以溫養肺氣,鼓舞人的陽氣。因此,秋天我們應多吃百合、銀耳、山藥、蓮子、藕、梨、枸杞等滋陰潤燥的食物。

秋天應少吃辛味食物,因為辛味是肺的本味,二者同氣相求,都屬于燥金。如果我們在秋天里再多吃辛味食物,就會使肺氣太盛。而酸入肝,肝屬木,根據中醫五行相生相克原則,如果肺氣太盛,肺金就會損傷肝木,此時多吃一些酸味食物,如蘋果、橄欖、石榴、柚子、葡萄等及一些性味甘平、甘涼的蔬菜如卷心菜、菠菜、茭白、莼菜等,可滋養肝木。

秋天里吃一些甘味食物可以養脾,脾旺了,肺氣就足了。甘味食物還有生津的功效,而咸味食物則易使人出現口渴之象。因此,秋季還應當多吃一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這樣可以起健脾、益胃、潤肺的作用。

秋天的空氣濕度小,風力大,人體的汗液也蒸發得較快,所以,皮膚也易干燥,特別是人體的大部分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也會隨著人體汗液的排出而蒸發掉,因此,在秋季應重視水分和維生素的補充與攝取,要多吃一些水分含量較多的水果和水溶性維生素含量較多的食物,如蘋果、葡萄、楊桃、檸檬、柚子、梨、蘿卜、荸薺、番茄、桃子、桂圓、白果、百合等。

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

嚴冬季節,寒氣逼人,由于機體抵抗力降低,抗寒能力減弱,很多人一進入冬季就會出現血液循環不良、軀體畏寒怕冷、四肢手腳不溫等問題。為了抵御風寒,冬季在膳食調配上,最好的辦法就是食補。應適當多攝入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雞鴨肉、雞蛋、魚、牛奶、豆類及其制品等。因為膳食中的這些營養素能夠產生熱量,可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北方黃綠色蔬菜較少,容易發生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缺乏癥,應注意多吃一些如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含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C較多的蔬菜,而不應單以大白菜作為唯一的蔬菜。

冬季水果以易于貯存的蘋果為主,但蘋果含維生素C較少,應有意地多吃些橘類和山楂,以補充維生素的不足。因此入冬之后光照減少,容易引起鈣質缺乏,因此在冬季勿忘補鈣,豆類、菠菜、牛奶、花生、蝦皮、牡蠣、蛤蜊等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鈣。

冬季氣候干燥,容易導致唇干舌燥,又特別容易引起咳嗽。這時的飲食原則應以潤為主,可吃一些煲老糖水(用凍水放入陳皮、冰糖煲約兩小時即成)、川貝燉蘋果、紅蘿卜馬蹄水等。另外,冬天應適當吃酸味食物,如橘子、烏梅、山楂等,因為冬季尿多,酸味食物有收斂作用,能收縮小便、斂汗、止瀉、澀精,冬天適當食酸味能收縮小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义乌市| 乌鲁木齐市| 瑞丽市| 临江市| 灵寿县| 贡觉县| 霍邱县| 青川县| 类乌齐县| 尤溪县| 临夏县| 青冈县| 丹寨县| 北安市| 丹凤县| 永康市| 天长市| 东海县| 河南省| 荔波县| 青川县| 澜沧| 桦川县| 德惠市| 乐亭县| 西吉县| 桃江县| 揭东县| 黄龙县| 南江县| 宣城市| 航空| 会宁县| 龙里县| 许昌县| 武城县| 五原县| 宿松县| 宜良县| 南京市|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