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準備問題:我們是否已為建立人際關系做好準備?(3)

喜劇演員杰克·帕爾(Jack Parr)自嘲說:“回首往昔,生活就像障礙大賽,而自己就是最大的障礙?!彪m然是玩笑話,但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他的話卻是事實。在“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麻煩制造者’”上,彼得·羅斯可不是獨行俠。我有這樣的問題,你也有。假如要把對自己的問題負責的人抓來揍一頓,我們可能幾個星期都爬不起來。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樂于對照鏡子、自我反省,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缺點和問題。

大學畢業幾年后,和一位老同學共進午餐。和我一樣,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小教堂做牧師。吃飯時,他談到他們教堂的會眾。他說,教堂董事會里的某個人是瘋子,委員會會議上某個人有毛病,在做輔導時又碰上個傻子,和他們在一起,簡直令人頭疼。

在談到第五個難相處的人時,我開始生氣了。我想,如果不欣賞或者不尊重他們,如何能帶領他們?

“佛瑞德,想知道為什么你的教堂里有這么多‘傻子’‘瘋子’嗎?”我問。

他放下叉子,表現出很大興趣:“當然,我很想知道?!?

“因為你是他們當中最大的‘傻子’‘瘋子’?!?

他張口結舌。

或許接下來的一小時,關系很尷尬,因為佛瑞德對我的解釋并不感興趣。但對旁觀者來說,再清楚不過了,佛瑞德就是問題本身!此后不久,他就離開那家教堂,轉到了另一家。沒過多久,他又認為新教會也到處都是“瘋子”“傻子”和“有毛病的人”。

約翰遜維爾食品公司的CEO拉爾夫·斯泰爾(Ralph Stayer)承認:“(直覺上)我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并不斷反思。很多情況下,自己就是問題本身。自己的心態、愿景、期望,成為邁向成功的最大障礙?!比绻幌氤蔀樽约鹤畲蟮臄橙?,你必須坦誠地面對自己。

首先必須改變的人是自己——自我提升。

開辦演講和撰寫書籍的一大危險就是,每個人都會把你當作對所講述的東西無所不精的專家。千萬不要相信這一點。和你一樣,我仍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際關系技巧和領導力。本書中的很多原則我做得還不夠,所以我也在不斷自我提升,而且,我會一直如此。如果哪天我自認為不再需要成長,那我就有麻煩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窖里,11世紀英國國教主教的墓碑上鐫刻著以下文字: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天馬行空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自己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于是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后,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方初次領悟:最初我要改變的僅僅應該是我自己。

若作為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

有了家人的幫助,我興許能讓國家走上改革之路。

然后誰知道,這改革之風,不會吹遍世界各個國度?

那些深陷人際關系困境中的人,習慣于從別人,而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根源。但我們永遠都必須先從自己入手,樂意改變自己的不足。評論家薩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說:“有些人對人性知之甚少,他們不從自己的性格、脾氣改起,而是希望改變其他事物來尋求快樂。這種毫無結果的努力不僅空耗生命,而且加重了悲傷?!?

能夠改變的第一個人是自己——自我責任(Self-Responsibility)。

在《領導團隊17法則》(The 17 Indisputable Laws of Teamwork)一書中,我提到了“意義法則”(Law of Significance):“單靠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成就大事業。”我真的相信,僅靠單個人的努力,成就不了什么豐功偉業。當然,我承認,任何大事業都始于某個人的愿景。這個人不僅擁有愿景,而且有責任把愿景傳遞給每個團隊成員。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想與眾不同,就必須為自己負起責任來。

照照鏡子吧

多年以前,我到新西蘭辦一個研討會,住在克賴斯特徹奇的一家旅館。一天晚上,口渴難耐,于是到處尋找可樂售貨機。正當一無所獲時,看到一扇標有“員工專用”的門,于是打算進去看看能否找個人幫忙。里面沒有工作人員,也沒有飲水機,但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就在拉門準備走到大堂的時候,我發現門上鑲了一面大鏡子,上面寫著一句話:“照照鏡子吧,這就是顧客眼中的你?!辟e館的管理人員提醒員工們,要圓滿完成任務,需要先審視自己。

這同樣適用于我們。精神治療師謝爾登·柯普(Sheldon Kopp)認為:“所有重大的戰役都始于自我。”當自我檢省時,就會發現這些戰爭是什么。我們通常面臨兩種選擇。

第一種人,前去看醫生,發現有嚴重的健康問題,醫生拿出他的X光片,建議他做一個既痛苦又昂貴的手術,該人問:“哦,但是,如果只是修改一下X光片,收多少錢呢?”

第二種人,停止抱怨別人,檢省自我,努力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如果你想擁有更好的人際關系,那就停下來,照照鏡子,開始改變你自己。

—討論問題—

1.如果你問家人、朋友和同事,自己哪種行為和習慣弊多于利,他們將如何作答?(如果有勇氣,不妨真的問一問。)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了你的人際關系?

2.如何按照鏡子法則做自我反???在我們的文化環境中,人們是否能“吾日三省吾身”?解釋你的答案。何時、何地、多長時間、多頻繁審視你的性格,檢討你的習慣和批判你的行為?在這方面,你如何改進?

3.你如何評價自己?列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偟膩碚f,你生命中經歷的成功多還是挫折多?你對未來作何期望?你的過去會給將來造成多大影響?

4.當前“自我價值”潮流的一大遺患就是,無視品格和績效,它鼓勵人們一味高估自我。為什么以事實為基礎建立自我形象至關重要?如何才能戒驕戒躁又滿懷信心?

5.你需要在哪方面獲得長足進步?你是如何擔負起這一責任的?你在這方面的提升計劃是什么?你是否決定投入資源,列入行動日程?如果還沒有,為什么?如何在這方面提升?

‖痛苦法則‖

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會傷害他人,也容易被傷害

“做你自己”是你能給某些人的最糟糕的建議。

捫心自問:我是否傷害了別人,或者太容易被人傷害?

我的新筆友

在職業生涯的早期,我接受邀請領導一個教會。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而且所在的小鎮環境怡人。對瑪格麗特和我來說,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

初來乍到才10天,我就收到了一位叫湯姆的教友寄來的信。打開一看,立刻發現原來是我來教會第一個星期天講道的打印稿。這令我既感驚訝,又受寵若驚,竟然有人花時間把我的話一字不落地整理出來。我仔細閱讀,滿紙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評論。湯姆用紅筆標出其中每個語法錯誤,糾正了每個講錯的字,并指出了他認為與事實不符的地方。

這讓我很奇怪,但不怎么擔心。我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也意識到有時會說錯話。我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所以不會自尋煩惱。但緊接著下一周,我又收到一封湯姆的信,仍是對我上周日講演的文稿抄錄,并用紅筆將其中的錯誤一一標記。我想我應該見見湯姆,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讓這位老兄不厭其煩樂此不疲。

接下來的一個周日,講完道后,我請同事指給我哪位是湯姆。我走到他身邊,伸出手說:“您好!我是約翰·麥克斯維爾。”

湯姆只是盯著我看,然后說道:“您好!牧師。”看得出來,他并沒有打算和我握手。然后,他轉過身走開了。

不用說,你猜,幾天后,我的信箱收到了什么?又一封湯姆的來信。我開始將這些來信稱之為“情書”。我每周都能收到這樣中肯的批評。你猜我收到這樣的“情書”共有多長時間?整整7年!在這期間,他從不主動和我握手。我一直試圖接近他,但他好像不太愿意和我有什么關系。只有一個共同話題,使他愿意和我說說話——我的孩子是領養的,他的也是,他愿意和我談論這些事。不過,他還是不冷不熱的。

真相

一天,我和一位資深牧師共進午餐。我跟他提起湯姆,提起每周一封的“情書”,以及總也不能贏得湯姆“芳心”的苦惱。牧師朋友看著我,說:“你知道,約翰,有受害者心理的人會傷害別人。”這句話使我恍然大悟?!盁o論何時,某些人說了傷人的話,或做了傷人的事,”他繼續說,“你都需要透過表面,找出其中的原因?!?

從那以后,我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湯姆,并開始尋找湯姆痛苦的原因,也試圖再次接近湯姆。終于有一天,我試圖與之溝通時,他道出了個中原委。他說:“千萬不能相信牧師?!焙髞砦也胖溃瑴吩鴵文辰烫玫墓芾砦瘑T會成員,受到當時牧師的不公正對待。從那時起,他就斷定牧師沒有一個好東西,都不值得信任。

弄清楚問題所在,就能對癥下藥,去贏得湯姆的信任了。經過一番艱苦努力,在我離開蘭開斯特市就任另一教會領導職位時,湯姆終于放棄了對我的不信任。我們成了朋友,他不僅樂意同我握手,而且還會給我最熱烈的擁抱。從那以后,他再也不給我寫“情書”了。

有些痛苦并不能帶來收獲

切實領悟痛苦法則的內涵,將有助于與他人相處,你需要牢記以下4個事實:

1.很多人正在遭受傷害

無須心理治療師的指點,我們就能看到,今日社會很多人都在遭受創痛。專欄作家安·蘭德斯斷言,現在每四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身心失衡。(她還說,我們應該看看身邊最親密的三個朋友,如果他們看上去心理正常,那你就是那個不正常的)。

當然,人們易受傷害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19世紀,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就將人類比喻為在寒冷冬夜蜷縮在一起的豪豬:

外面天氣越來越冷,我們靠得越來越近互相取暖;但是我們靠得越近,身上的硬毛刺痛對方越甚。在這個地球孤獨的冬夜里,我們不得不互相遠離,獨自流浪,最終凍死在孤獨無援中。

叔本華是一位極度的悲觀主義者。與他不同,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希望。當然,同時我們也不能對人類抱有過于天真的幻想,很多人正在舐舔自己內心深處的創痛。

2.有受害者心理的人經常傷害他人

德國詩人赫爾曼·黑塞(Herman Hesse)寫道:“如果你憎惡一個人,說明令你憎惡的那些特質在你身上也有。我們身上沒有的特質,不會困擾我們?!蔽屹澩挠^點。那些受傷的人發動攻擊時,恰恰是他們對內在發生事情的回應,而非對外在的回應。他們感覺或者相信其內在存在著負面的東西。問題在于,缺乏自信的人永遠不會成功,而且他們還會阻礙周圍的人成功。

在牧師生涯的早期,我做過很多輔導咨詢的工作,但最終我把這些事務轉給同事負責,因為我的性格不適合這項工作。那些年,我輔導過很多遭遇創痛的夫妻,發現他們之間的互動有著共同的模式,夫妻間一個人情緒失控,另一個則低眉順眼,小心善后。我看到這一幕不斷上演。通常,遭受創痛越深的人,傷害他人也越深。

3.有受害者心理的人經常被人傷害

有受害者心理的人不僅傷害他人,也容易被他人傷害。我的朋友凱文·邁爾斯(Kevin Myers)如此解釋:如果有人手指扎進一根刺,而任由它留在那里,他的手指就會腫脹、感染。如果另一個人恰巧碰了一下他的手指,那個人就會疼得亂叫:“你弄疼我了!”事實上,問題不是出在不小心碰人手指的無辜的人身上,而是出在有刺不拔卻聲稱受人傷害的人身上。

情緒上的痛苦也與此相似。有受害者心理的人過度反應、過度夸張且過度自我保護。他們也過度影響他人,我的意思是他們控制著人際關系。湯姆的例子即是如此。他的舊傷口是與前任牧師未解決的沖突。他從沒有拔除“那根刺”讓傷口愈合。而且因為仍在受傷害,他阻撓我們成為朋友長達7年之久。事實總是這樣:不健康的人總是阻礙人際關系的發展。

當你與人相處時,請記住一點:無論何時,如果一個人的反應超乎問題本身,他的反應幾乎都與其他的事情有關。

4.有受害者心理的人經常傷害自己

有個經典的幽默,一位“萬事通”,每天早上都和他的朋友在車站等市郊火車,他總喜歡對朋友喋喋不休、不懂裝懂地大放厥詞,而且總用手指在其胸前指指戳戳,這當然讓朋友感到不自在,所以那位朋友最終下定決心要制止這種行為。

第二天,在去車站的路上,這位朋友遇到第三位朋友,對其說道:“真是受夠了那個家伙喋喋不休,戳我胸口,今天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你準備怎么做呢?”第三位朋友問道。

朋友掀開外套,露出三支綁在胸前的炸藥?!八裉煸俅廖业臅r候,”他詭笑道,“就炸飛他的手指。”

———————————

一個人如果不能寬恕他人,等于把自己前面的橋拆了。

——喬治·赫伯特

———————————

受傷害的人經常會這樣。他們可能傷害他人,但受傷最深、最頻繁的是他們自己。詩人喬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寬恕他人,等于把自己前面的橋拆了?!?

如何對待有受害者心理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商南县| 额尔古纳市| 万山特区| 旌德县| 兴义市| 乐山市| 大埔区| 梅河口市| 赣榆县| 汕头市| 夹江县| 丹棱县| 望都县| 金堂县| 凯里市| 隆子县| 新和县| 巩留县| 庆城县| 江津市| 丹凤县| 泗洪县| 健康| 郸城县| 明光市| 临海市| 大名县| 碌曲县| 西昌市| 安仁县| 吉林省| 玉门市| 平舆县| 洪泽县| 满城县| 京山县| 阿瓦提县| 鹤峰县| 辛集市|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