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準備問題:我們是否已為建立人際關系做好準備?(2)

當女孩轉身要回家時,這位著名的大法官說:“如果你媽媽問你去哪兒了,就告訴她和霍姆斯散步去了。”

“好啊!”女孩自信地說,“如果你的家人問你干什么去了,就告訴他們剛和瑪麗·蘇珊娜·布朗散步去了。”看,這就是積極的自我形象。

3.生活經驗

從前,村民們告訴年少的羊倌:“如果看到狼,就大喊‘狼’,我們就會帶著槍和獵叉趕過來。”

第二天,小羊倌正在放羊,看到遠處有只獅子,他喊道:“獅子!獅子!”但沒有一個人來。獅子吃掉了好幾只羊,小羊倌氣得發瘋。

“我喊的時候你們為什么不來?”他問村民們。

“我們這個地方沒有獅子,”村民回答,“你留心狼就行了。”

小羊倌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人們只會對其愿意相信的東西做出反應。他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經驗。

你是否也是如此呢?回憶一下童年的經歷,如果你在運動方面很拔尖,它將有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如果你善于交朋友,你很可能愿意和人扎堆兒;如果你曾被忽視,或遭虐待,它將帶給你另一種影響。你經歷的每一件事都塑造了今天的你。

我們無法選擇所有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孩提時代的。但我們可以對現在的生活作出選擇。我們可以選擇配偶,選擇職業,選擇去何處度假,選擇是否鍛煉身體,選擇學習什么。那些有著艱辛過去的人,可以選擇是否追求積極正面的經驗,以改善生活和思考方式。我們無法抹去過去的經歷,但可以重整旗鼓,塑造全新的自我。

4.心態和選擇

對過去經驗保有的心態,比選擇何種經歷更重要。正如前面提到的,對于所經歷過的事,我們的掌控有限;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掌控心態。無論前景光明還是暗淡,如愿還是失望,開放還是封閉,完全在于我們的選擇。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眼界。

———————————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眼界。

———————————

我相信心態是第二位的決定因素(信念是第一位的)。你的心態將會造就或摧毀你。

成敗的要素,并非出身、境遇或者銀行存款,而是心態。

5.朋友

在查爾斯·舒爾茨(Charles Schulz)的《史努比》(Peanuts)漫畫系列中,查理·布朗斜靠著墻,雙手抱著頭,痛苦不堪。他的朋友露西緊挨著她。

“又不高興了啊,查理·布朗?”

查理·布朗一言不發。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嗎?”露西問。還沒等查理回答,露西就宣稱:“全部的問題就在于‘你是就只有一個人’!”

查理·布朗說:“那,我究竟該怎么辦?”

“我不能裝模作樣地給你什么建議,”露西答道,“我只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如果查理·布朗想擺脫困境,結交個新朋友或許是個好辦法。

選擇朋友是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作為父母,我和瑪格麗特總是很仔細地觀察我們的孩子交往的朋友。我們知道,擁有良好品質和積極心態的人有助于孩子的成長;具有不良品質和消極心態的人則會使孩子墮落沉淪。我們總是把家布置成孩子和他們的朋友喜歡待的地方,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影響他們的是哪些人。

你最親近的人——特別是你的配偶會塑造你的人格。你是否曾經看到,本來天性純良的孩子與惹是生非的朋友在一起,不久就開始有問題?或者你是否看到過,同事或朋友花時間和能夠拓展其心智、激勵他成長的人在一起相處,他很快在事業上起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家和演說家“奇妙的”查理·瓊斯(Charlie“Tremendous”Jones)的話一針見血:“今天的你和5年以后的你,差別在于你和誰在一起、讀什么書。”

———————————

今天的你和5年以后的你,差別在于你和誰在一起、讀什么書。

——查理·瓊斯

———————————

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了你如何看待他人。你不可能逃避這個事實。如果你不喜歡他人,正說明了你是怎樣的人以及你看待別人的眼光。問題出在你的觀點上。如果有這種情況存在,不要試圖改變他人;不要總盯著別人的不足,你才是問題的所在。如果你能改變自己,成為自己所期望成為的人,你會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他人。如此一來,你的社交也會煥然一新。

—討論問題—

1.請你對人及其本性做個概括,你將如何作答?現在就花點時間做這項工作!你的人生觀是樂觀、懷疑、喜歡嘗試、超然物外,還是其他?他人對你的評價,你如何看待?

2.總體上說,你的心態積極還是消極呢?(不要以現實主義者自居逃避問題,你更傾向于哪種心態?)你認為自己的心態是“資產”還是“負債”?如何提升自己的心態?

3.回憶童年,什么樣的特殊經歷塑造了你的人格特質?它激發了你對人們的信任還是懷疑?它使你成年以后對人際關系的看法蒙上了何種色彩?如果它的影響是負面的,你能開始追求一種積極的經歷,開啟全新的、積極的人生嗎?

4.你是否同意“今天的你和5年以后的你,差別在于你和誰在一起、讀什么書”?你認為還有哪些因素也同樣或更重要?

5.思考你希望培養的個人品質。把它們列下來。現在就訂一個提升計劃。首先,花時間與那些擁有你所渴望的品質的人待在一起;其次,選擇每月要閱讀的書籍來幫助你成長。

‖鏡子法則‖

正人先正己

對付難纏的人常常令人懊惱,尤其那個人恰恰就是你。

捫心自問:是否已經檢省自我,并對自己負起責任?

名字有什么關系?

你是否認識這樣的人,他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面對成功,總是可望而不可即;對工作總是拿不起放不下。這些人空有潛力卻難以成事。當然這些人中也不是沒有成功的。這類人通過不斷磨煉、逐步改善與他人的關系,也能夠成就大事。我相信彼得·羅斯(Pete Rose)就是這種人。

提起棒球,很少有人能望羅斯項背。以下只是羅斯的部分主要戰績:

·職業生涯中擊出安打數量最多(4256次)

·出賽場數最多(3562場)

·擊球數最多(14053次)

·能以左右手擊打者,擊球數最多(5752次)

·每賽季安打數200次以上(10季)

·每賽季擊球600次以上(17季)

·國家聯盟職業生涯中累計得分記錄最高者(2615)

·國家聯盟中出賽年限最長(24年)

羅斯這位曾兩度榮膺“金手套獎”的外場手,所獲嘉獎無數,包括:國家聯盟年度新人獎(1963年);國家聯盟最有價值球員(1973年);世界職業棒球大賽最有價值球員(1975年)。

正當羅斯在棒球界日漸輝煌時,生活方面卻身陷泥淖,尤其是沉迷賭博攪得其生活一團糟,并最終有可能結束其棒球生涯。

早在1900年,世界職業棒球大賽發生賭博丑聞以來,大聯盟就一直禁止涉賭球隊參與比賽。美國每一個聯盟球隊的俱樂部會所中都張貼著相關說明,在每個球員和教練耳目所及之處,其中第21條(d)款為禁賭規定,該條規定為:

任何球員、裁判,球隊或聯盟官員、員工,在任何比賽中,凡是未參賽或未當值者涉及任何數目的賭博,將被宣布停賽或停職一年。

任何球員、裁判,球隊或聯盟官員、員工,在任何比賽中,凡是參賽或當值者涉及任何數目的賭博,將被宣布終身禁賽或終身停職。

作為球員,彼得·羅斯肯定經過那張布告超過3562次,因為他參加了這么多次的比賽。當了球隊經理以后,他至少還應該看過554次,但他仍舊參與了賭球。2004年1月,否認參賭14年后,羅斯終于承認了其參與賭球,包括下注他自己的球隊——辛辛那提紅人隊。

盲點

彼得·羅斯1987年開始參與棒球賭博,他說他“居然沒考慮過后果”。或許,這理所當然地使其墮落成“賭博強迫癥”——雖然羅斯強烈地反對這一稱謂。但是,一個整年醉心于各類體育賽事賭博的人,盡管賭博很可能摧毀他的職業生涯,但就是難以停手,其所擲下的賭資數額也令人咋舌。對于這種人,還有什么更恰如其分的稱謂嗎?賭注登記經紀人朗·彼得斯證明,僅一個棒球賽季,他就從羅斯那里拿到了100萬美金的賭金。

為什么羅斯看不到自己變成了什么樣子?為什么他不能遠離棒球賭博?為什么他能對十多年來的所作所為持續說謊?為什么他說自己真正的問題是擇友失誤?他怎么一再地說自己沒有問題?我認為答案就是他太醉心于棒球,而從來沒有照照鏡子,檢省一下自己。

好好注視一下自己

羅斯認識到自己和其他球員不同,但很少停下來反省一下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他說:“喬·摩根(Joe Morgan,羅斯的前隊友,現在已進入‘美國棒球名人堂’)常常為我感到遺憾,因為當棒球生涯結束后,我除了苦度余生外一無所有。我從來不理解喬的思考方式。我總是認為他不像我那樣全力投入,不像我那樣熱愛棒球比賽。哪個頭腦清醒的人會把其他事情看得比棒球更重要呢?”

羅斯打球的時候,拒絕自我反省并沒有對其職業生涯帶來多少損害,盡管這破壞了他的私人關系。但一旦離開球場,問題就開始了。羅斯承認:

事后看來,我應該花點時間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想想自己走過的路以及將向何方。如果讀書,應該讀一讀其他名人是如何安排退休以后的生活的……我應該打電話給狄克·巴特庫斯(Dick Butkus),請教他作為成就輝煌的球王,從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退休后感想如何;也應該打電話給特里·巴萊德肖(Terry Bradshaw)……可我不知道他們這些人是如何對待退休的,因為我從來沒有和他們聊過這些事,沒跟任何人聊過。這不是我的風格。

在一次難得的反省和真誠的自我評估中,羅斯總結出他面對自我的方式:“在棒球史上,我知道自己的紀錄和地位,但我從來都不清楚它的界限,也從來無法掌控這部分生活。承認自己失控,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我只意識到我享有的特權,卻沒意識到所負的責任。”在我看來,他仍舊在苦苦掙扎,難明他的責任到底是什么。不喜歡照照鏡子看看自己你就很難做成事。

鏡子測試

意識不到自己是怎樣的人,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的人,常常會破壞和他人的關系。改變的方法就是拿出鏡子照照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做。這就是我所說的“鏡子測試”。請考慮這些事實,它們都是了解自我所必須做的:

必須了解的第一個人是自己——自我認知。

我們本性上總喜歡評論別人卻不自知。彼得·羅斯的問題在于沒有清晰的自我形象。他傾向于以受害者自居。羅斯把自己描述成出生于貧民窟的孩子,只有普通運動員的天分。他認為他所受的處罰(逐出棒球界)與他的過錯相比過重。

———————————

我們本性上總喜歡評論別人卻不自知。

———————————

一些人天生就有自我認知的品質。《成功人生的7種智慧》(7 Kinds of Smart)的作者托馬斯·阿姆斯特朗(Thomas Armstrong)指出,這類人擁有內在的智慧。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自我認知并不容易。這是一個過程——有時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還需要刻意培養。

必須和睦相處的第一個人是自己——自我形象。

作家悉尼·J.哈里斯(Sydney J.Harris)說:“如果你總和自己過不去,你也很難與他人相處。”我要更進一步說,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就會破壞你的人際關系。

多年來,我一直在傳授一個理論,稱之為“蓋子法則”(Law of the Lid),在《領導力21法則》一書中有詳盡解釋。蓋子法則意即:“領導力決定一個人的成效水平。”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一個糟糕的領導人,無論工作多努力,你的專業都無法提升多少。”一家公司、一個部門、一支團隊常常會因能力低下的領導人受挫。

在人際關系方面,自我形象也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它如同“人際關系的蓋子”。你對自身形象的設計決定了你建立健康人際關系的能力。負面的自我形象會阻礙一個人的成功。對感覺有負面的自我形象的人而言,即使有所成就,也不能持久,因為他最終會把自己拉回到其認定的低層次。從某種意義上說,彼得·羅斯的自信彌補了他在自我意識方面的欠缺,使其這方面的缺陷影響減緩。

———————————

我常常強調,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就是和你自己的關系,首先要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

——菲爾·麥格勞

———————————

心理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菲爾·麥格勞說:“我常常強調,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就是和你自己的關系,首先要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如果不了解或者不喜歡某人,能和他成為“最好的朋友”嗎?不能!這就是為什么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努力成為自己欣賞和尊崇的那種人非常重要。

造成我的問題的第一個人是自己——自我坦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桦甸市| 昂仁县| 临高县| 博湖县| 宝清县| 玉林市| 甘泉县| 申扎县| 沿河| 宝坻区| 沁水县| 霍州市| 宜川县| 靖安县| 安福县| 武邑县| 九龙城区| 营口市| 昌平区| 乌鲁木齐县| 东乌| 抚州市| 清镇市| 郓城县| 阜新市| 张家界市| 扎兰屯市| 剑阁县| 泗洪县| 东乌珠穆沁旗| 积石山| 太康县| 环江| 双城市| 栖霞市| 沂水县| 宜章县| 岳普湖县| 桦南县|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