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要養成的習慣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若谷
- 3482字
- 2019-01-03 03:08:34
習慣7 運用20/80法則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于是潛心研究這一模式,并于后來提出了著名的20/80法則,即二八法則。
帕累托研究發現,社會上的大部分財富被少數人占有了,而且這一部分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與這些人所擁有的財富數量,具有極不平衡的關系。帕累托還發現,這種不平衡的模式會重復出現,而且也是可以提前預測的。
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讓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結論:一般情況下,我們付出的80%的努力,也就是絕大部分的努力,都沒有創造收益和效果,或者是沒有直接創造收益和效果。而我們80%的收獲卻僅僅來源于20%的努力,其他80%的付出只帶來20%的成果。
很明顯,二八法則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即投入與產出、努力與收獲、原因和結果之間,普遍存在著不平衡關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獲得大的收獲;起關鍵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個組織的產出、盈虧和成敗。
無所不在的二八法則
現實世界中,只要你用心去體會,你就會發現存在許多二八法則的情況:
20%的罪犯所犯的案占所有犯罪案的80%;20%的粗心大意的司機,引起80%的交通事故;20%的產品,或20%的客戶,涵蓋了公司約80%的營業額;20%的產品,或20%的客戶,通常占該公司的80%的贏利;占公司人數20%的業務員,其營業額占公司總營業額的80%;占出席會議人數20%的與會者,發言率占所有發言的80%;20%的地毯面積可能集中了整個地毯80%的磨損;80%的時間里,你只穿你衣服的20%。
也就是說,重要的東西只占了很小的部分,它的比例是20%,因此,你只要集中精力處理工作中比較重要的20%的那部分,就可以解決全部工作的80%。
研究二八法則的專家理查德·科克認為:凡是洞悉了二八法則的人,都會從中受益匪淺,有的甚至會因此改變命運。
理查德·科克在牛津大學讀書時,學兄告訴他千萬不要上課,“要盡可能做得快,沒有必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尾全部讀完,除非你是為了享受讀書本身的樂趣。在你讀書時,應該領悟這本書的精髓,這比讀完整本書有價值得多。”這位學兄想表達的意思實際上是:一本書80%的價值,已經在20%的頁數中就已經闡明了,所以只要看完整部書的20%就可以了。
理查德·科克很喜歡這種學習的方法,而且以后一直沿用它。牛津并沒有一個連續的評分系統,課程結束時的期末考試就足以裁定一個學生在學校的成績。他發現,如果分析了過去的考試試題,把所學到知識的20%,甚至更少的與課程有關的知識準備充分,就有把握回答好試卷中80%的題目。這就是為什么專精于一小部分內容的學生,可以給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什么都知道一點但沒有一門精通的學生卻不盡考官之意。這項心得讓他并沒有披星戴月終日辛苦地學習,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理查德·科克到殼牌石油公司工作后,在可怕的煉油廠內服務。他很快就意識到,像他這種既年輕又沒有什么經驗的人,最好的工作也許是咨詢業。所以,他去了費城,并且比較輕松地獲取了Wharton工商管理的碩士學位,隨后加盟一家頂尖的美國咨詢公司。上班的第一天,他領到的薪水是在殼牌石油公司的4倍。
就在這里,理查德·科克發現了許多二八法則的實例。咨詢行業幾乎80%的成長,來自專業人員不到20%的公司。而80%的快速升職也只有在小公司里才有——有沒有才能根本不是主要的問題。
當他離開第一家咨詢公司,跳槽到第二家的時候,他驚奇地發現,新同事比以前公司的同事更有效率。
怎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新同事并沒有更賣力地工作,但他們在兩個主要方面充分利用了二八法則。首先,他們明白,80%的利潤是由20%的客戶帶來的,這條規律對大部分公司來說都行之有效。而這樣一個規律意味著兩個重大信息:關注大客戶和長期客戶。大客戶所給的任務大,這表示你更有機會運用更年輕的咨詢人員;長期客戶的關系造就了依賴性,因為如果他們要換另外一家咨詢公司,就會增加成本,而且長期客戶通常不在意價錢問題。
對大部分的咨詢公司而言,爭取新客戶是工作重點。但在他的新公司里,盡可能與現有的大客戶維持長久關系才是明智之舉。
不久后,理查德·科克確信,對于咨詢師和他們的客戶來說,努力和報酬之間也沒有什么關系,即使有也是微不足道的。聰明人應該看重結果,而不是一味地努力。依照一些解釋真理的見解做事,而不是像頭老黃牛單純地低頭向前。相反,僅僅憑著腦子聰明和做事努力,不見得就能取得頂尖的成就。
二八法則無論是對企業家、商人還是電腦愛好者、技術工程師和其他任何人,其意義都十分重大。這條法則能促進企業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能幫助個人和企業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更多的利潤;能讓每個人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快樂;它還是企業降低服務成本、提升服務質量的關鍵。
聞名全球的IBM公司,它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早在20世紀60年代,IBM公司睿智的管理人員就通曉二八法則,并將其運用于電腦開發創新之中。在1963年,IBM的電腦系統專家發現,一部電腦約80%的使用時間,是花在20%的執行指令上的。當時,基于這一重要的發現,公司立刻重寫它的操作軟件,讓大部分的人都能容易接近這20%。進而輕輕松松使用,因此,與其他競爭者的電腦相比,IBM制造的電腦更易操作,更有效率,速度更快。這令IBM電腦一時風靡全球,成為了電腦行業中的佼佼者。
把握關鍵客戶
一個高效能人士只要分析一下自己成功的因素就知道,二八法則在默默地協助自己走向成功。80%的成長、獲利,來自于20%的顧客。因此公司至少應知道這20%的客戶,才可以清楚地看見公司未來成長的前景。即你必須先知道這20%的“關鍵人物”是誰,才談得上以他們為目標,永遠留住這些最重要的客人,給他們提供周到的服務。為此,你需要了解這些關鍵客戶的基本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客戶的姓名、稱謂;
(2)教育背景;
(3)生活水準;
(4)購買能力;
(5)有無決定權;
(6)周圍有哪些具有影響力的人;
(7)興趣、愛好;
(8)社會群體。
如果你的營銷對象是群體單位,比方說工廠、公司等,除了要搜集采購人員的個人資料外,還要特別注意搜集某些相關的重要資料:
(1)最高決策人是誰?
(2)最具影響力的人是誰?
(3)哪一個單位要使用?
(4)誰有最終決定權?
(5)哪一個部門負責采購?
準確掌握了這些信息,你就能清楚地區分與判定顧客的價值,從而避免撒大魚網,最后網到的都是沒有什么重大價值的小魚。
你可以根據客戶對你營銷業績的重要性程度,將其分為:
(1)重要客戶,即在過去特定期間內,購買金額占比重最大的前1%客戶;
(2)主要客戶,即在特定期間內,消費金額占比重最大的5%的客戶;
(3)普通客戶,除了重要客戶與主要客戶外,購買金額占比重最大的前20%的客戶;
(4)小客戶,除了上述3種客戶外的其他客戶。
尋找事業中的“貴人”
職場中有一條不成文的守則就是:“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認識誰?!币簿褪钦f,要提高工作績效,達成事業的目的僅靠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靠二八法則,找出事業中的貴人,借助他人的力量謀求事業上的發展。
人在一生中能夠建立的人際關系數目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一樣的,雖然地理位置、文化和生活習慣有些不同。在我們的一生中,影響最大的往往是一小部分人,他們的比例約占人際關系總數的20%。但是,恰恰是這20%的人際關系,構成了我們80%的情感價值。
人類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和資源一樣,也會出現流失或耗盡的情況。比如,每天和人打交道的業務員和頻繁搬家的人,他們的交際雖然廣泛,但大部分流于表面。
因此,那些通曉二八法則的人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會小心選擇朋友。
拿破侖·希爾認為,為了提高一個人的交際效率。應該對生活中的人進行“名片整理”。這并非是讓我們將朋友劃分等級,而是根據不同的工作需要和重度程度來決定,這樣就可以保證我們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高質量的活動中。
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個月都會交換一百余張名片,其中可以歸為“A類”的約占20%,也就是說,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20%的朋友給我們帶來了80%的價值。
當我們知道那些重要人物的重要性以后,就應該在交往中更加注重這關鍵的20%的人物,這樣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如果讓你說出朋友的名字,你可能會說出上百個,但是,如果我們進行一下評估,就會發現,每個朋友提供的價值有著天壤之別,通常五六個人比其他的重要得多。因此,朋友不在于數量的多少,而在于真正的價值。你和每個重要朋友之間的真正關系是,他們能及時給你提供幫助,共同謀求利益。你們之間必須相互信任。
現在,你拿出紙筆,按照生活和工作,分別寫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朋友的情況,然后看看誰更重要。測驗的結果也許會讓你感到的驚訝,但是,你從此就能夠合理地調配人際交往,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想獲得穩固而長期的成功,就必須掌握20%的關鍵的人際關系,這樣,你也就掌握了80%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