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要養(yǎng)成的習(xí)慣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若谷
- 3237字
- 2019-01-03 03:08:26
習(xí)慣28 不陷入憂慮的沼澤地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憂慮在所難免。但人們切不可沉溺于憂慮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應(yīng)盡快調(diào)整心態(tài)和情緒,采取積極的行動來改變已遭到改變的生活。
老約翰·洛克菲勒在他33歲那年賺到了他的第一個100萬。到了43歲,他建立了一個世界最龐大的壟斷企業(yè)——美國標(biāo)準石油公司。
那么,53歲時他又成就了什么呢?
不幸的是,53歲時,他卻成了憂慮的俘虜。充滿憂慮及壓力的生活早已摧毀了他的健康,他的傳記作者溫格勒說,他在53歲時,看起來就像個僵硬的木乃伊。
洛克菲勒53歲時因為莫名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頭發(fā)不斷脫落,甚至連睫毛也無法幸免,最后只剩幾根稀疏的眉毛。
溫格勒說:“他的情況極為惡劣,有一陣子他只得依賴酸奶為生。”醫(yī)生們診斷他患了一種神經(jīng)性脫毛病,后來,他不得不戴一頂扁帽。不久以后,他定做了一個500美元的假發(fā),從此,一生都沒有脫下來過。
洛克菲勒原來體魄強健,他是在農(nóng)莊長大的,有寬闊的肩膀,邁著有力的步伐。
可是,在多數(shù)人的巔峰歲月——53歲時,他卻肩膀下垂、步履蹣跚。
另一位傳記作者說:“當(dāng)照鏡子時,他看到的是一位老人。無休止地工作、操勞、體力透支、整晚失眠、運動和休息的缺乏,終于讓他付出慘重的代價。”
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卻只能靠簡單飲食為生。他每周收入高達幾萬美元——可是他一個星期能吃得下的食物卻花不了多少錢。醫(yī)生只允許他喝酸奶,吃幾片蘇打餅干。他的皮膚毫無血色,那只是包在骨頭上的一層皮。他只能用錢買最好的醫(yī)療,使他不至于53歲就去世。
后來,醫(yī)生告訴他一個驚人的事實,他或者選擇財富與憂慮,或者他的生命。他們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條”。
他終于退休了,可惜退休前,憂慮、貪婪與恐懼已經(jīng)摧毀了他的身體。
當(dāng)全美著名的女作家艾達·塔貝爾見到他時,大吃一驚,她寫道:“他的臉上飽經(jīng)憂患,他是我見過的最老的人。”
老?怎么會呢?
他的身體狀況極差,以致艾達·塔貝爾感到他太可憐了,當(dāng)時她正著手寫一篇討伐標(biāo)準石油公司的文章,她沒有任何理由同情這位一手建立起這個超級“八爪魚”的首腦,然而,當(dāng)她看見洛克菲勒在教堂主日,急切地渴求他人同情的目光時——她說:“我心中涌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而且那個感覺十分強烈,那就是我為他難過,我了解孤獨恐懼的滋味。”
醫(yī)生竭盡全力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們要他遵守三項原則——這三項原則,終其一生,他都牢牢記住。這三項原則是:
(1)避免憂慮,絕不要在任何情況下為任何事煩惱。
(2)放輕松,多在戶外從事轉(zhuǎn)緩的運動。
(3)注意飲食,每頓只吃七分飽。
洛克菲勒嚴格遵守這些原則,因此他撿回一條命。
他退休了,他開始學(xué)習(xí)打高爾夫球,從事園藝,與鄰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他開始想到別人。
這一生他終于不再只想著如何賺錢,而開始思考如何用錢去為人類造福。總而言之,洛克菲勒開始把他的億萬財富散播出去。后來他更前進一步,他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會——旨在消滅世界的疾病與無知。后來他活到98歲。
如何擺脫憂慮
憂慮,是人在面臨不利環(huán)境和條件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情緒抑制。它是一種沉重的精神壓力,使人精神沮喪,身心疲憊。我們看那些憂心忡忡的人,整日愁眉苦臉,唉聲嘆氣,一副暮氣沉沉的樣子。他們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生活成了一種苦刑。恰如高爾基說的,憂愁像磨盤似的,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的幻想所賦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單調(diào)而又刺鼻的煙。
憂慮的人是無法專注于工作的。憂慮也使人神思恍惚、反應(yīng)減慢、智力水平下降。整天為不如意的事憂慮傷神,大腦長期處于低潮狀態(tài),工作、勞動自然不會取得成果。憂愁也會使人生病,中醫(yī)早就指出“憂者傷神”。長期心緒不佳,胃口必然不好,體質(zhì)必然虛弱。嚴重的憂郁癥,還可能引發(fā)輕生。
憂慮的人常常有這樣一些行為:
逃避問題。由于問題難以解決而干脆采取回避態(tài)度,但事實上問題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內(nèi)心深處還是放不下,難題成為心頭的沉重包袱。
對問題過分執(zhí)著,將其看得過于嚴重。這實際上是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壓力。
不敢正視自己的內(nèi)心,自我封閉。所謂“煩著呢,別理我”,就是這樣一種心態(tài)的反映。
無論是逃避問題還是對問題過分執(zhí)著,實際上只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問題并不像我們所想的那么糟,至少沒有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只要采取積極正確的態(tài)度,問題就會得到解決。這樣,我們也就沒有什么可憂愁的了。另一種情況是,問題的確是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所能解決的范圍。對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樂觀一些,就像楊柳承受風(fēng)雨一樣,我們也要承受無可避免的事實。哲學(xué)家威廉·詹姆士說:“要樂于承認事情就是這樣的情況。能夠接受發(fā)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美國克萊斯勒公司的總經(jīng)理凱勒說:“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況,只要想得出辦法能解決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我就干脆把它忘了。我從來不為未來擔(dān)心,因為,沒有人能夠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影響未來的因素太多了,也沒有人能說清這些影響都從何而來,所以,何必為它們擔(dān)心呢?”
對自我封閉的心理行為,要通過積極地與外界交流來改變。有了煩心的事,不要悶在心里,試著向親人、朋友、老師講講,他們的傾聽以及有益的勸慰,會驅(qū)走你心中的陰云。
你也可以通過改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和“心像”(自我的內(nèi)心形象)來擺脫憂愁,比如:
在情緒陰郁時,盡量想象自己很快活的樣子,充滿信心地去做事。挺起胸,抬起頭,微笑!雖然這在開始時需要相當(dāng)?shù)挠職夂团Γ灰銏猿肿鱿氯ィ蜁l(fā)現(xiàn)其實這并不難。
憂慮的人往往變得邋遢。你應(yīng)反其道而行之。服裝整潔,理理發(fā),洗個澡。
反復(fù)地說出自己的名字,給自己打氣。說:“這沒有什么了不起!”這是一種積極有效的心理暗示術(shù)。
改變交往的對象,結(jié)識新朋友。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如跑步、唱歌、聽音樂等。
幫助別人,做一些公益性的事。你將會找回自我的價值,感受到生活中有比個人的憂愁更為重要的事。
還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讓自己忙碌”。卡耐基說,憂慮的人一定要讓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則只有在絕望中掙扎。
曾經(jīng)有個故事,戰(zhàn)爭中,敵機把家園炸成了廢墟,許多人在那里悲痛欲絕。而惟有一名男子,默默地從廢墟中撿出一塊又一塊磚,放到一邊——這是重建家園所需要的。他的行動影響了眾人,眾人不再哭泣,也默默地撿了起來。
的確,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次退潮,憂慮會成為生命中一時難以承受之重。要祛除這沉重,達觀安然的哲學(xué)態(tài)度是一劑良方。另一劑良方就是行動,行動可以有效地轉(zhuǎn)移你的注意力。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在煩惱憂慮時,會去拳擊館或足球場拼命運動的原因。行動會使你找回自信和力量,行動也會直接產(chǎn)生實際成果,從而更加鼓舞你。
請牢記下面這些話
(1)今天我要很開心。因為林肯說過:“多半的人都可以決定自己要有多快樂。”快樂源于人的內(nèi)心,它并非外來之物。
(2)今天我要調(diào)試自己,而非調(diào)整世界來配合我。我要讓自己配合我的家庭、事業(yè)與機遇。
(3)今天我要照顧自己的身體。我要運動、關(guān)心它、滋養(yǎng)它、不濫用它、不忽略它,使它成為我心靈的殿堂。
(4)今天我要強化我的心靈。我要學(xué)習(xí),不讓心靈閑置,我將閱讀需要專注、思想與努力的讀物。
(5)今天我從三方面鍛煉我的心靈:我要默默地為某人做一件好事。再做兩件我不想做的事,照威廉·詹姆士所說的,只是為了讓心靈不致怠惰。
(6)今天我要使自己怡人。我要使自己看來愉悅,穿著得體,輕聲慢語,舉止恰當(dāng),多予贊賞,少作批評,不找任何事的毛病,也不想挑任何人的缺點。
(7)今天我要全心全意只活這一天,不去想我整個的人生。一天工作12小時固然很好,如果想到一輩子都得如此,可能會先嚇壞我自己。
(8)今天我要制訂計劃。我要計劃每小時要做的事。可能不能完全遵行,但我還是要計劃,為的是避免倉促及猶豫不決。
(9)今天我要給自己保留半小時輕松時間。我要用這半小時祈禱,想想我人生的遠景。
(10)今天我將無所畏懼,特別是我不怕更快樂,更享受人生的美好;也不怕更去愛人,相信我愛的人亦愛我。想要培養(yǎng)更加平和快樂的心理態(tài)度,請記住:想得開心、做得開心,你就真的會感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