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這些年來·3月 4月
- 念榮
- 韓喬
- 1344字
- 2018-06-01 20:35:45
“我發覺了一件事情,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迷信?就是每逢3月到5月,我都是倒霉的……每年的3月、4月,我總是不太走運……”張國榮在談及自己成名前的生活時如是說。[1]
香港的三四月,潮濕又悶熱,正是春意正濃、夏暑未至的時間。走在林蔭路上,人們抵不過黏膩的汗水煎熬,自是煩躁;聽著頭上的鳥鳴不斷,心緒更添不寧。
飛上枝頭的鳥兒只管意氣風發,睥睨人間的它可曾想過脆弱的軀殼終有墜落的一天?落地之時,縱然展翅,亦已無力拍翼。
從初中時期開始,張發宗就不喜歡三四月。
“老師好,老師好。”張活海拿出名片遞給訓導主任,“老師,請多多提攜我這個兒子。”
帶上客套寒暄的話,張活海跟訓導主任談得真是默契,兩人聊著聊著,偶爾還會把視線投到一旁的張發宗身上。
少年在他們面前不哼半聲,心想:“真老土,還送名片,你以為自己是在談生意嗎?不就是兒子被停學而已?”
那是3月左右的事情,張發宗被學校停學了。原因是這樣的:某天下課后,多嘴多舌的他把姓古的體育老師叫作“蠱惑榮”,當下倒沒受到責難,但是第二天訓導主任卻找到他的班上來了……
“不知尊師重道,對師長無禮!”訓導主任的臉比平常更可怕,然后宣判了對張發宗的懲罰:“見家長!停學兩個星期!”
見家長,倒也沒有什么,張發宗甚至覺得爸爸跟訓導主任越聊越投緣。但是停學嘛,當他聽到這兩個字,心里就怕得要死。
無論是哪個時代的學生,被學校停學都不是光彩的事情。停學和放假明明在本質上相似得很,但是意義卻差之千里,不但在同學們面前丟臉,還得待在家里挨打挨罵……想想也夠可怕的了。
停學的兩個星期,張發宗的日子過得相當難挨。同學們都在學校里一起讀書一起玩,就只有被處分的自己不能回去,一個人孤零零的,一點也不好受。
無可奈何的張發宗只能在內心呼喊:我以后、以后再也不要停學了!
打從那次之后,張發宗就覺得自己在三四月的時候總是特別倒霉,而這個令人厭惡的預感又在一年之后應驗了。
某一天,大家姐和姐夫帶著張發宗到銅鑼灣的京華戲院看電影。
“買罐雜果再回家吧!”看完了電影,他們當中的誰這樣說。
于是,他們走進一家“士多”(廣東人對售賣零食雜貨的小店的稱呼)買了個雜果罐頭,店里拿來薄薄的黃色紙袋把罐頭給包起來。
張發宗拿著那個冰涼的罐頭跟著姐姐和姐夫去取車子。街上的熱氣漸漸令罐頭表面冒出像汗珠似的水氣,淡黃色的紙袋也因為沾水而變成淺啡色。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的他走著走著……
“哎呀!”
那個雜果罐頭從張發宗的手中滑下來,不偏不倚地砸在他的大腳趾上。腳指頭都因為劇痛而發麻了,但是張發宗還是忍住痛楚,彎下腰把罐頭撿起來,又繼續走了。
好不容易,終于走到車上。張發宗才剛剛坐穩,便立即聽到姐姐大叫……
“你的腳在流血啊!”
張發宗低頭一看,原來那被砸中的大腳趾早已血流如注了。
這一年,張發宗因為腳上的傷勢停學一個星期,那個“以后再也不要停學了”的許諾也自然付之流水。后來,他回學校上課的時候還得在腳上包紗布,一拐一拐地走……當然,體育課、做運動什么的都只能看著其他同學玩了。
這又是發生在三四月的事情。
“每年的3月、4月,我總是不太走運……”很多年后,張國榮提起這些兒時回憶,苦笑著下了這樣一句注腳。如今,每年3月已盡、4月伊始之時,想起留下過這些話的他,聲聲嘆息似乎也在無數人的心間回蕩。
注 釋
[1].張國榮口述自傳,商業電臺,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