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2013年2月(1)
- 資深心理咨詢師手記:巧玲的365天
- 馬修霞
- 4907字
- 2016-09-07 17:13:16
2013 02·01 周五:老者的風范
早上四點多,我斜著身子看著窗外,下弦月就掛在天際偏西的方向,許是天上有云彩吧,所以它不是很分明,如同隔了一層薄薄的水霧,但仍看得分明。月亮的弧形是鼓起來的,我知道,這鼓起來的部分會慢慢地凹下去,流逝的時光也就盛在凹下去的槽中,積攢的感情也蓄積在這里,雖成為過去但卻是影響心際的因子,波光盈盈,經心田的溫潤或許會成為生動的風景。
人生也如月亮吧,那隱在暗處的并沒有消失,只不過沒有發散出光來而已。我們呢,過去經歷的一切也沒有消失,它就積聚在我們的心里,時不時地刺痛我們一下。人的情緒與過去有關的積極情緒是“滿意、滿足、充實、驕傲、安詳”,梳理一下自己的心倉,這樣的情緒有多少呢?代表人幸福的三個取向是“愉快地生活、投入地生活、有意義地生活”,而這三個取向都與人的生活滿意度有關。
因為汶水小學校長的邀請,我去他們學校洽談家校共育的事情。在校長室的旁側,我看到了一幅生動的畫面——一位古稀之年的學者授課的真實照片,這位老者精神矍鑠,一群孩子眾星捧月般地圍在他的身旁,融洽又溫馨。校長告訴我,這位學者是國內著名的教育家于永正,他已有七十二歲了,來給孩子上課一上就是兩節課,然后再給老師做報告,真是精力充沛啊!看看于老先生,我就想到凡是以“老了”當借口的人,并不是精力不行,也不是干不了,而是不想干,是用“老了”來進行推托和逃避,“我老了”就是最好的逃避方式??!
2013 02·02 周六:鍋緣何破了呢
同事要為我慶祝身體的康復,在家里招待同事,吃點什么好呢?冬天養胃還是羊肉??!大羊為美嘛!我家有上好的大鍋,何不殺只羊來,我們也享受一下大塊朵頤的愜意?天上飄著羊絨似的雪花,上好的新鮮羊肉放在大鍋里,然后架上條兒順的木頭,鍋底是如花瓣繚繞的火苗,鍋里羊肉跟骨頭摻在一起糾纏著,沸騰的熱氣把肉的香味送出去好遠,這生活的場景?。∵@樣想著的時候,就這樣做了,一只整羊已經送來了。
我把久已不用的大鍋刷了一遍又一遍,心想這口鍋跟隨我們多少年也記不清了,要是正在煮著羊肉,鍋突然破了怎么辦?邊想邊把老公剁好的肉和骨頭放進鍋里,蹲下來正要點火呢,就聽到小溪流的聲音。嗯?泉水之聲從何而來?低頭看時,就見從灶間溢出了渾濁的水流,挾帶著污濁的灰燼,正沖破艱難險阻往我的腳下流來呢。大事不好,鍋真的破了!忙把老公喊出來看時,就證實了自己的判斷。
接下來的時間就忙了,老公出去買新鍋了,我則忙著收拾,然后又從網上查新鍋如何使用,又在擔心這么貴的羊肉要是煮出來黑炭似的,同事可如何下咽?新鍋換上了,我按照網上教的辦法一遍遍地清洗著新鍋,不知用了多少水來刷,光醋就用了二斤!終于懷著忐忑的心把羊肉煮上,還是百般地放心不下,要是煮出的肉沒法吃呢?鍋破了是不是要觸霉頭?——一顆不寧靜的心,能承受什么?亂了方寸?。⊥聛砹?,大家聚在乒乓球室打球,我一個人在廚房百轉千回,早已泡好的粉皮放在瓷盆里,自己回轉身的時候,一屁股把盆子蹭到了地下,盆里的粉皮灑了一地,水四處溢開來,廚房里又一次“水漫金山”!濕的粉皮沾上土沒法吃,只得重新泡。忙天活地地炒了幾個菜,放在案子上往外端時,一盤炒好的芹菜又因為沒有放正菜全倒在了案子上!捉襟見肘狼狽不堪?。?
沒想到煮出來的羊肉味美可口顏色也好看,大家吃得美喝得也爽。酒宴結束后我對著滿桌子的狼藉心想:結果還是很好的,但過程亂了。想想我自己做飯時受的折磨,感覺真是沒有意義。過了幾天見到娘家的大嫂,我嘻嘻哈哈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她說了,大嫂就是個智慧的人,她一語道破天機:“知道你們的鍋為什么破了嗎?那是因為使用的時間太久了,肯定很薄了,你又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肯定隔著老遠就往鍋里扔骨頭,新剁的骨頭碴如刀一樣尖,還不會把鍋扎破?”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我要是再因為鍋破了,就自認倒霉厄運會來到,那倒是極易因為自己的情緒而使厄運真的來到??!
2013 02·03 周日:我的婆母
婆母與時俱進,拿著筆整天研究學問。今天周末我兒子回來后,我們去樓上看婆母,大包小包地拎著剛進樓門,婆母就顛顛地用力挽著孫子的胳膊,往臥室里拽,我以為她又給孫子什么好吃的東西,趕緊跟過去看,結果婆母拿出了一張匯款單。我還以為是哪位親戚給兒子買房子的贊助,聽婆母絮絮叨叨地說,我才知道那是她投稿《老干部之家》稿件刊登后得的稿費,數量不多只有十元,但足以令全家振奮,兒子把他的奶奶攙在懷里,說:“奶奶呀,這張匯款單你就不用支了,我們照這個單子上面的錢倍數給你,等我有時間把這匯款單裝裱好張掛起來看,看我的奶奶多有才呀!”我也跟著打哈哈,表揚年事已高的婆母真是不簡單,婆母就用幸福的眼光看著我們。
我整天表揚婆母是智慧的老人,享有自由、享有智慧、享有高度的自尊。享有這些的老人是最幸福的吧?因為身體健康的老人是時間的富翁啊,婆母有足夠的時間來行動——不用為生計奔波?。?
2013 02·04 周一:春天來了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一年的時光又始了,心中滿是對春天的憧憬和向往。讀積極心理學的時候,對一個觀點很是認同:凡是外向和樂觀的人,生活的幸福感指數會普遍地高一些。我這樣分析,因為外向,就容易跟人相處,人際關系中“施”與“受”就會多,而大量的“施”與“受”就是能量的傳遞,這樣人的心田會衍生不盡的生機,從而締造無盡的繁華。談到樂觀,樂觀與期望密切相關,懷有期望是樂觀的前提,期望就是人仰望的動機,人總是活在期望當中的。春天來了,期望就種滿心田了,而這個種滿是用耐心成就的。
2013 02·05 周二:眉眼盈盈處
雖然依舊是天寒地凍,我卻從中嗅出了春天的氣息,這種氣息從薔薇的枝上得到了最明顯的印證。
要過年了,薔薇也應裝扮一下,冬日的陽光中,我在西屋頂給薔薇裝扮,今年新長出的枝條斜伸出來,足有丈把長?。∥矣觅|地柔軟的毛線把它們捆到籬笆上去,那感覺如同給漂亮的女孩梳扎小辮。扎著扎著,我發現薔薇每枝要長葉的丫間,皮膚變白了,中間已經鼓出紅的尖尖的芽,這多像動人的秋波??!這就是薔薇氣息流通的地方吧,它借助這樣動人的“眼眸”,與尚是滴水成冰的外界進行著氣息的交換,感受春天已經不遠的訊息,從內心萌動絲絲縷縷的生機,看似靜止的外表,內心實則是風起云涌!這就是生命??!總有一個地方進行能量或是訊息的交換,總有一個地方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歡暢!
我想到了前幾天去青云湖邊玩的時候,看到湖面結的冰,足有幾尺厚,整個湖面成了一個冰場,湖中心有一個騎自行車的人,正在冰上騎著自行車踽踽獨行。我激動得不行,也要騎自行車去冰上玩,被同伴拉住了,同伴說不常在冰上走的人不熟悉冰的習性,冰再厚,也有一個氣眼與水相通,要是不小心踩到冰的氣眼上,人掉進冰窟里面去,那不就完了?
我當即嚇出一身冷汗,第一次聽說冰還有氣眼,生活在湖邊的同伴白了我一眼:“水也需要喘氣,也要進行能量的交換!”是啊,在冰底下并沒有靜止的水,不斷熱脹冷縮的水,不斷受潮汐涌動的水,也有大量的能量需要與外界進行交換??!
人是有靈性的,所以人有著多種與外界交換的“氣眼”——眼睛、皮膚、鼻子、嘴巴、耳朵,等等。萬物皆有靈性啊!看著薔薇的“眼眸”,好感慨這盈盈眼??!
2013 02·06 周三:體驗司空見慣的幸福
一個初一的男生,因為英語成績不好,媽媽帶他來做咨詢。男孩子一提英語就頭疼。我讓媽媽回家,給孩子專門設計了一個難度很大的體驗——我把自己想看的書放進包里,然后掛在西屋頂藤蘿架下,給這孩子蒙上雙眼,讓他把書給拿回來。先帶男孩子看好路線,然后在咨詢室給他蒙了眼睛,告訴他:“去吧!”男孩子上路了,結果才到陽臺上,方向感就錯了,他如同一只無頭蒼蠅一樣在陽臺上轉了半天,并且喃喃自語:“這是些什么東西???我怎么沒想到有這些東西???”他請求摘下眼罩,再看看去的路線,我答應了。
這一次,他自己去看路線,我遠遠地看著他,他對每一處地方都留心,幾處地方都用手去觸摸——多么聰明的孩子啊!他在用腦思考,他在調用自己的觸覺!而此前他是被家長誤以為有智力障礙帶到我面前來的。等他回來后,我重新給他蒙上眼罩,然后用強有力的聲音告訴他:“老師就在這個房間等你回來,準備好了沒有?”他說:“準備好了?!薄昂玫模霭l!”
他并沒有費很多周折就找到了上屋頂的梯子,然后小心翼翼地就爬到了屋頂上。此時孩子的內心一定恐懼到了極點,因為他不敢站著,他趴在屋頂上用手四處觸摸。此時,我就悄悄地跟在他的后面,他小聲地跟別人又好像跟自己說:“老師啊,我好害怕!我就要被嚇死了!咱不玩了行吧?這個游戲太難了,我受不了了?!贝藭r我真怕他自己會摘下眼罩來,那樣就會前功盡棄。但孩子是堅強的,他一邊在地上摸索,動作雖然慢,但是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嘗試!好幾次,他停了下來,那動作就是雕像《思想者》的翻版,我驚嘆于藝術的貼近生活。他哆嗦著,摸索著,前行著,害怕到極點的時候趕緊蹲到地上。此時,他的身上已經是一身的土,我感覺他唯有趴在地上才感覺是安全的,啊!厚重的大地啊,你無論什么時候都是人的庇護神??!我想到了希臘神話中力大無比的“安泰”!
孩子對于書包位置的判斷是準確的,因為他就在書包的周圍打轉,有好幾次,他都跟近在咫尺的書包擦肩而過,我站在他的身邊,看得兩眼濕乎乎,我甚至都想牽他摸到那個懸掛在那里、如同旗幟一樣的書包,但我不能,因為這樣他就失去了成功的體驗。我在心里想啊,要是這樣的場景被他的媽媽看見了,媽媽一定是淚水橫流,媽媽會不會不顧一切把孩子摟在懷里,或是干脆就替孩子去取那個書包呢?可孩子畢竟要自己長大??!
終于,這頑強的孩子抓住書包了,他如同找到親人一樣,先是長長地吁了一口氣,接著如同見了久別的親人一樣把書包緊緊地摟在懷里,生怕它會飛了!可能想到還要把書包送回的任務,他又上路了,顯然,拿到書包后的他輕松了許多,而且聰明的孩子竟然會借力用力——他把書包整理好,當成了探路的工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堅毅地,他回到了我們的咨詢房間。當他摸到我的時候,竟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我告訴他:“孩子,你想告訴我什么?”他當即高聲說:“我太想說我的感受了,在樓梯那里……在屋頂上……”他有些語無倫次,我笑著說:“我知道,這些等把眼罩給你摘下來,再跟我說,好嗎?你的任務是什么?”他明白了,他抓住我的手,大聲告訴我:“老師,你的書我給你拿回來了!”當眼罩摘下來的時候,孩子的眼睛晶晶發亮,他逼視著我的眼睛,跟我說他的恐懼、擔憂、小心、興奮、驚喜!此時孩子的心多么開放??!他強調最多的就是,當他上梯子時感覺自己浮起來了,他感覺自己是空的。我又一次想到了大地給人的厚實和安全感。他說完了,我問他:“孩子,那你現在還有害怕和擔心的事情沒有?”他拍著胸脯,信誓旦旦:“沒有了!”“那與你剛才完成這個任務相比,背英語單詞、學英語,還是難題嗎?”他笑了,說:“不是了。”于是我跟他商量聽一段音樂來把剛才的一切沉淀一下——我打開音響,一曲《唱給太陽》中,他如雕像一樣靜默著,而我卻淚眼迷蒙——我又一次因生命的奇跡而感動!
聽完曲子后,我讓他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感悟,他用心地寫著:“1.要落實行動不放棄。2.相信自己能行。3.克服膽小恐懼心理。4.要有勇氣和自信。5.要堅持行動。6.實現目標和理想后感到很高興。”我又啟發他,當眼睛蒙上后,他使用的最多的信息交流的渠道是什么?他很明白,是觸覺。然后,我又啟發他,當他使用觸覺時,更多地啟用了自己的哪部分器官的功能?他更明白,是大腦,很努力地思考。我給他升華:人接受外界的信息,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耳朵聽,可以嗅、可以嘗,當然也可以觸,而無論用哪種,都要用腦來思考,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擁有明亮的眼睛,擁有一雙聰慧的耳朵,是這樣幸福,所以我們要珍惜,更要把它們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體驗和分享結束了,我又模擬他的動作,他當即哈哈哈大笑,我從網上查出《思想者》的雕像圖片給他看,他很驚訝,還小聲嘀咕:“原來是這樣!”然后我又學他退回到地上的動作,從網上查希臘神話《安泰俄斯》的故事,他看后更驚訝。我知道以他初一孩子的心智水平說不出“藝術源于生活”這樣的話來,但他對這話已有感覺,這就足矣。因為這體驗給孩子帶來的記憶,是終生都不會忘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