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認識高脂血癥(8)

(3)對病情嚴重,血脂過高,飲食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要采用藥物降脂。其品種很多,如消膽胺、煙酸肌醇脂、多烯康、月見草油、必降脂、安妥明以及諾衡等。很多降脂藥物多需要大劑量長期服用才能維持降脂效果,因此不可避免帶來許多副作用,尤其對老年人更要慎用,患者應嚴格按醫囑服藥。另外也可選擇降脂保健藥品服用,如γ-亞麻酸,它能有效的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不會破壞人體內的生理平衡,并且無副作用。

46.高脂血癥如何選用藥物?

高脂血癥患者的飲食療法雖然十分重要,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長期堅持,而且其降脂的作用也只有10%左右。所以,服用藥物調整血脂代謝,就成了必須采取也更樂于為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了。但飲食治療畢竟是控制高脂血癥的基本防治對策,千萬不可誤認為服用了降脂劑,便可無節制地享用高脂肪和高熱量的美味佳肴,否則勢必得不償失。

近20年來血脂調整藥物種類繁多,各有特點,但應從中選擇既能明顯降低血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又可升高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即全面調整血脂代謝的藥物。

根據主要治療作用的不同,血脂調整分為兩大類:以降低血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為主者首推他汀類,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降低甘油三酯為主者以貝特類為代表,如非諾貝特和諾衡等。它們是防治高脂血癥的一線藥物,又都具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在我國已廣泛應用,深得專家的好評。

他汀類可使血總膽固醇降低25%~35%,低密度脂蛋白減少30%~40%,但對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療效略差,所以主要用于高膽固醇血癥的防治。這類藥物一般只需每天服藥一次,以晚餐后服用效果最好。如辛伐他汀(舒降元)每晚口服5毫克,約4周后療效便很明顯。普伐他汀(普拉固)和氟伐他汀(來適可)每晚服用10~20毫克。上述各藥如服用一個月后效果不佳,可適當增量。國產的血脂康也含他汀類降脂成分,療效亦佳,可每天服用兩次,每次0.6克。近年已有很多大規模長期的臨床研究充分證明這類藥物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使冠心患者的心肌梗死發生率或復發率大為降低,腦卒中和死亡人數都明顯減少,因而受到廣泛好評。凡已患冠心病者,最好長期服用本類藥物,使血總膽固醇控制在4.7mmol/L以下。

貝特類可降低甘油三酯30%~40%,高密度脂蛋白上升20%~30%,是高甘油三酯血癥的首選藥物,其中以非諾貝特(立平脂)和諾衡(去非諾齊)為常用。

他汀類和貝特類藥物也可聯合應用,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即同時有血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者。

其他調整血脂藥物還有比較常用的魚油制劑,它們都含有從海洋魚類中提煉出來的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國產者以多烯康為代表。這類藥物可能引起胃腸道出血、肝功能受損甚至視力下降,其安全性與療效還有待更多的臨床驗證。至于過去常用的煙酸肌醇酯和許多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降脂藥物,尚缺乏大規模的科學臨床驗證,難以確定它們的治療效果,通常不作為一線調整血脂的藥物。

服用他汀類或貝特類等藥物,應當注意:①嚴格按照醫師處方服藥,不可自行隨意更改藥物和劑量。②長期堅持不可中斷,才能穩定降脂療效,防治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患。③初次服藥1~3個月內復查血脂和肝腎功能等,長期治療過程中也應定期檢查以上項目,以便及時調整劑量,糾正不良反應。④同時堅持飲食治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⑤這些藥物都有一些不良反應,如引起惡心、厭食、轉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所以服藥前請詳細閱讀說明書,如有副作用應及時就醫加以糾正,包括減量服藥與停藥。

47.調血脂的常用藥物有哪些?

對頑固而嚴重的高脂血癥,可適當給予藥物治療,目前還沒有很合乎生理要求的降脂藥物。多數降脂僅有短時療效,而長期服用則出現明顯副作用。所以,藥物治療應被看作是治療冠心病高危者脂代謝紊亂的萬不得已的措施,且需與非藥物療法聯合進行。

高脂血癥經過嚴格飲食控制3~6個月后,血脂水平仍明顯增高者,特別對于中、老年人和有其他危險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病和有心血管疾病家庭史等)存在者必須給予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期間仍應堅持飲食治療。目前常用的降血脂藥物有如下幾類。藥物治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綜合分析病史后選擇使用。

(1)苯氧芳酸類:此類藥物有非諾貝特、吉非羅齊、苯扎貝特等。苯氧芳酸類藥物降血脂作用強,起效快,降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膽固醇的作用強。

(2)三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此類藥物有洛伐他丁、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此類藥物以降膽固醇為主,降脂作用強,起效快。

(3)煙酸類:此類藥物中氧甲吡嗪較常用,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低膽固醇強。

(4)多不飽和脂肪酸類:包括各種植物種子油。如橡膠種子油,月見草子,水飛薊種子的油和海魚的制劑。這類藥物有降血脂和降低血黏度的作用,但作用比較溫和。

(5)泛硫乙胺:為輔酶A的衍生物,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

(6)藻酸雙酯鈉(PPS):是以海藻提取物為原料的類肝素海洋藥物。有降低血黏度、擴張血管和降低血脂、升高HDL水平的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

(7)其他:如銀杏類(天保寧)實驗證明能使血清甘油三酯(TG)顯著降低。

48.如何用藥物調整高血脂?

高脂血癥患者的飲食療法雖然十分重要,但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長期堅持,而且其降脂的作用也只有10%左右。所以,服用藥物調整血脂代謝,就成了必須采取也更樂于為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了。但飲食治療畢竟是控制高脂血癥的基本防治對策,千萬不可誤認為服用了降脂劑,便可無節制地享用高脂肪和高熱量的美味佳肴,否則勢必得不償失。

近20年來血脂調整藥物種類繁多,各有特點,但應從中選擇既能明顯降低血總膽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又可升高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既全面調整血脂代謝的藥物。

根據主要治療作用的不同,血脂調整分為兩大類:以降低血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為主者首推他汀類,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降低甘油三酯為主者以貝特類為代表,如非諾貝特和諾衡等。它們是防治高脂血癥的一線藥物,又都具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在我國已廣泛應用,深得專家的好評。

他汀類可使血總膽固醇降低25%~35%,低密度脂蛋白減少30%~40%,但對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療效略差,所以主要用于高膽固醇血癥的防治。這類藥物一般只需每天服藥1次,以晚餐后服用效果最好。如辛伐他汀每晚口服5毫克,約4周后療效便很明顯。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每晚服用10~20毫克。上述各藥如服用1個月后效果不佳,可適當增量。國產的血脂康也含他汀類降脂成分,療效亦佳,可每天服用2次,每次0.6克。近年已有很多大規模長期的臨床研究充分證明這類藥物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使冠心患者的心肌梗死發生率或復發率大為降低,腦卒中和死亡人數都明顯減少,因而受到廣泛好評。凡已患冠心病者,最好長期服用本類藥物,使血總膽固醇控制在4.7mmol/L以下。

貝特類可降低甘油三酯30%~40%,高密度脂蛋白上升20%~30%,是高甘油三酯血癥的首選藥物,其中以非諾貝特和諾衡為常用。

他汀類和貝特類藥物也可聯合應用,治療混合性高脂血癥即同時有血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者。

其他調整血脂藥物還有比較常用的魚油制劑,它們都含有從海洋魚類中提煉出來的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國產者以多烯康為代表。近年許多患者服用的美國深海魚油與多烯康同類,并無特殊不同的功效,沒有受到專家們的大力推薦。這類藥物可能引起胃腸道出血、肝功能受損甚至視力下降,其安全性與療效還有待更多的臨床驗證。至于過去常用的煙酸肌醇酯和許多以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降脂藥物,尚缺乏大規模的科學臨床驗證,難以確定它們的治療效果,通常不作為一線調整血脂的藥物。

服用他汀類或貝特類等藥物,應當注意:①嚴格按照醫師處方服藥,不可自行隨意更改藥物和劑量。②長期堅持不可中斷,才能穩定降脂療效,防治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患。③初次服藥1~3個月內復查血脂和肝腎功能等,長期治療過程中也應定期檢查以上項目,以便及時調整劑量,糾正不良反應。④同時堅持飲食治療,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⑤這些藥物都有一些不良反應,如引起惡心、厭食、轉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所以服藥前請詳細閱讀說明書,如有副作用應及時就醫加以糾正,包括減量服藥與停藥。

49.影響血脂水平的藥物有哪些?

影響血脂水平的藥物很多,除了降血脂的藥物,概括起來可分為下面兩類:

(1)可使血脂升高的藥物:皮質類固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孕激素雌激素合用(口服避孕藥)、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氧烯洛爾)、噻嗪類利尿劑(雙氫克尿塞)、匹拉米洞、青霉胺、氯丙嗪、硫脲嘧啶、水楊酸鹽、三甲雙酮、維生素A、維生素D、溴化物、碘劑、酒精、苯妥英鈉和乙醚等。

(2)可使血脂降低的藥物:祛脂乙酯、對氨基水楊酸、秋水仙堿、甲狀腺激素、甲狀腺制劑、降糖靈、肝素、乙二氨四醋酸、金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巴龍霉素等。

50.膽固醇是不是越低越好?

膽固醇是人體組織結構、生命活動及新陳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它參與細胞與細胞膜的構成,對生物膜的透性、神經髓鞘的絕緣性及保護細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害起著不可低估的效用。其次,人體的免疫系統只有在膽固醇的協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穩定和免疫監視三大功能。第三,膽固醇是類固醇激素的基本原料,這些激素與人的生理反應、水和電解質代謝、生殖繁衍關系密切,若其原料匱乏,勢必影響人體的健康發育。近10年來,科學家發現膽固醇在抗御癌癥方面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科學實驗表明,體內血膽固醇水平過低的人,患結腸癌的機會是膽固醇水平較高的人的3倍。膽固醇過低還會造成機體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精神狀態不穩,血管壁變脆,腦溢血的危險性增加等。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人員還提出一種新觀點,認為吃高膽固醇食品對老年人反而有益。10年的研究發現,膽固醇含量豐富的食品能降低那些與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有關的有害膽固醇。

當然,膽固醇也并非越高越好。多余的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因此,營養學家提出:要少量攝入含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的食物。中老年人,尤其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者尤應注意慎食或不食豬油、黃油、動物內臟及鵪鶉蛋、墨魚等高膽固醇食物。營養學家建議:膽固醇日攝入量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為宜。

51.為什么不能把高血脂等同于冠心病?

在臨床上,患者化驗表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時,往往被輕率地扣上“冠心病”的帽子。這是誤把高血脂當作冠心病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診斷標準。有關專家強調,血清總膽固醇既不特異也不靈敏,其他高脂血癥同樣只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而非診斷指標。

冠心病等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一種多因素疾病,高血脂只是其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盡管高血脂者發生冠心病的機會較多,但我國多數冠心病患者血清總膽固醇接近平均水平,而且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膽固醇升高。事實上,在冠心病診斷標準中也未將其列入,而其他血脂指標同樣是用作冠心病風險程度的評估,而不是診斷指標。

有些醫生和患者習慣于把生化檢驗項目(如血脂)的檢測等當作診斷指標看待,這就導致了兩個誤區。一是在評價一項新的血脂指標時,由于其平均值在冠心病與對照組之間有統計學上的差異,就輕率地認為這項指標可以用作冠心病診斷。二是有些群眾受某些不科學宣傳的誤導,過分計較血脂的變動,錯誤地把高血脂與冠心病發病等同起來。因此,有必要糾正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避免把危險因素當作診斷指標,從而使血脂檢驗分析得到合理應用,恰如其分地評價其應用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惠州市| 广灵县| 洞头县| 温泉县| 萍乡市| 靖边县| 彰武县| 吉安市| 噶尔县| 赣榆县| 尉氏县| 时尚| 怀化市| 高碑店市| 临江市| 卓尼县| 建水县| 龙江县| 恩平市| 上杭县| 蒙自县| 汾西县| 阳高县| 邯郸县| 东明县| 谷城县| 岢岚县| 鹤峰县| 安西县| 罗源县| 牟定县| 沙田区| 峡江县| 镇宁| 柏乡县| 玉门市| 绿春县| 分宜县| 无锡市|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