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章zhānɡ

【姓氏來源】

章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姜姓,以國名為氏,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始祖為姜子牙。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齊地,建立齊國,鄣國為齊國的附庸國。后來姜子牙將鄣國分封給自己的庶子,于是鄣國為姜姓。后來春秋時鄣國被齊國攻滅,鄣國人以國名為氏,去掉表示國家的“阝”旁,意為國家已不復(fù)存在,成章姓。

其二:出自他姓改姓。漢朝時,章弇原姓仇,為避仇而改姓章;《元史·孝友傳》上記載元朝時有章卿孫,原姓劉,由章姓人撫養(yǎng)成人,因此為章姓。

【郡望堂號】

章姓的郡望主要有武都郡、京兆郡和豫章郡等。

武都郡:春秋時置郡,治所在今陜西省漢中東部,是章姓的第一個郡望。

京兆郡:漢朝前置郡,治所在今陜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

豫章郡:漢時置郡,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

章姓的堂號主要有:“思綺”、“萊山”、“豫章”、“式訓(xùn)”等。

姜太公釣魚。

【繁衍變遷】

章姓發(fā)源于山東,春秋時期,鄣國被其同宗齊國吞滅,章姓人散居在山東、河北的齊國境內(nèi)。秦漢之際,章姓人向北進(jìn)入蒙古,向西進(jìn)入陜西,南至江西、江蘇等地。魏晉南北朝時期,章姓在江西豫章已經(jīng)形成名門望族。隋唐時期,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四川等地都有了章姓氏族的分布。章姓人徙居福建,是從五代十國開始的。到了兩宋時期,章姓人名家輩出,不過因為北方時局動蕩,戰(zhàn)爭頻繁,章姓氏族紛紛向南方遷徙。明朝初期,山西章姓人落籍于湖南、湖北、陜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時期,章姓人在各地都有散播與發(fā)展,居住在沿海地區(qū)的章姓人渡海遷往臺灣,以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歷史名人】

章邯:秦朝末期著名將領(lǐng)、軍事支柱,是秦朝的最后一員大將。

章鑒:字公秉,號杭山,南宋大臣。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政嚴(yán)謹(jǐn),居官清廉,寬厚待人,人稱“滿朝歡”。

章學(xué)誠:字實齋,清朝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誠倡“六經(jīng)皆史”的論點,著有學(xué)術(shù)理論著作《文史通義》。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以及近代著名樸學(xué)大師。他與蔡元培等合作發(fā)起光復(fù)會,在文學(xué)、歷史、哲學(xué)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著有《章氏叢書》等,人稱“太炎先生”。

【姓氏名人故事】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章邯,秦末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后追隨項羽,被封為雍王。

陳勝、吳廣起義后,他受命討伐,對朝廷忠心耿耿。因其性情直率,不喜諂媚,對當(dāng)時掌控朝政的權(quán)臣趙高也不逢迎。趙高為了報復(fù)他,竟對他的大功視而不見,更無封賞之意。

項羽崛起后,章邯多有敗績。不想趙高為置其于死地,不僅不派兵援助,還將告急文書一律扣壓。秦二世昏庸無道,聽信讒言,竟下詔對他大加指責(zé),言辭甚厲。

章邯接詔,一時六神無主。從長史司馬欣那里得知,趙高對他有心排斥。此時,趙將陳馀派人送書前來,勸他反叛秦國。他見信落淚。皇上不識奸佞,反責(zé)忠臣,他不想反叛,可是不得不反。

章邯擇明主成大事。

于是,章邯向項羽投降,隨項羽攻城略地,最后攻下咸陽,滅秦。后來,被項羽封為雍王。識時務(wù)者為俊杰,他的反叛加速了秦朝的滅亡和一個新朝代的建立。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木而事。”做人要辨別是非曲直,做忠臣可以,但不要做愚忠之臣。遇到小人暗算而又無路可走時,最佳的辦法便是棄暗投明,另擇明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无锡市| 和田县| 巩留县| 沙坪坝区| 高要市| 汤阴县| 陆川县| 洛隆县| 五家渠市| 体育| 乌兰浩特市| 楚雄市| 左贡县| 昌江| 广灵县| 灌云县| 建平县| 固镇县| 齐齐哈尔市| 平南县| 汉阴县| 浑源县| 会理县| 石屏县| 平阴县| 乐清市| 金华市| 卢龙县| 托里县| 东安县| 集贤县| 凉山| 剑川县| 德化县| 阿拉尔市| 平原县| 于田县| 兴宁市| 大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