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賢[1],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注釋】

[1]尚:推崇。

【譯文】

不推崇賢能之才,使人民不爭名奪位;不以奇珍異寶為貴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盜的壞事;不炫耀可貪的事物,使人民不產生邪惡、動亂的念頭。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凈化人民的心靈,滿足人民的溫飽,減損人民爭名奪利的心志,強健人民的體魄。要常使人民沒有偽詐的心志,沒有爭名奪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為。以無為的態度去處理政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不尚賢,使民不爭。

【解析】

本章是老子對無為之治的具體論述與見解。

虛其心,實其腹。

圣人之治在于無為。只要心里沒有貪念,就不會有不滿及爭奪之心,從而使自己到達一種純樸自然的狀態。社會物質條件豐富,民眾就不會為溫飽而起紛爭,生活安逸自在,達到一種最理想的境界。民眾為了能使這種美好生活永遠延續,就會自覺地維護這種和諧共處的狀態。即便有一些自以為是的人想改變這種生活,民眾也不會同意,從而使有智的人也不敢有所作為。

老子還說,不要使民眾產生志向,但是要使民眾的體格強健起來,有了強健的身體,就不會有痛苦產生;不崇尚賢者,就不會產生志向,志向是人心滋生貪欲的前因,如果內心存有志向,人們就會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而不擇手段,這是惡行發生的一個前提。不以難得的貨物為尊貴,那么民眾就不會為了得到這些難以得到的東西而產生偷盜之心。老子還特別提到,作為最高統治者,首先不要存有欲望,而應與民眾一樣達到無知無欲的境界,因為民眾是以圣人為榜樣的,圣人如果有欲望表現出來,民眾就會覺得不知所措而出現混亂。最后老子說,能做到這些,就是無為之治,就沒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了。

不推崇賢能之才,使人民不爭名奪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什邡市| 翁源县| 比如县| 泸水县| 翁牛特旗| 虎林市| 遂宁市| 克东县| 旺苍县| 永仁县| 乌海市| 原阳县| 隆德县| 伊春市| 丽水市| 绥滨县| 高雄市| 凌源市| 石景山区| 长治市| 会昌县| 宁都县| 湖北省| 邵东县| 定安县| 栾城县| 扎赉特旗| 云和县| 冀州市| 建昌县| 陆良县| 宁阳县| 东丰县| 三河市| 米易县| 开封市| 横山县| 梁山县| 锡林浩特市|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