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莊子彩圖館
- (春秋)老子 (戰國)莊子著 黃威編
- 1281字
- 2018-11-08 17:11:33
第四章 和光同塵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1]。淵兮,似萬物之宗[2];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3]。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4]。
【注釋】
[1]沖:虛而不滿的意思。盈:滿的意思,引申為盡。[2]兮:語氣詞,可譯為“啊”。[3]湛(zhàn):沒有、虛無的意思。[4]帝之先:天帝的祖先,形容其出現之早。
【譯文】
大道是空虛無形的,但它發生作用時卻永無止境。它如深淵一樣廣大,像是世間萬物的宗主。它不顯露鋒芒,解除世間的紛亂,收斂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塵世。它看起來幽隱虛無卻又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產生出來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經有了。
【解析】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論述“道”的內涵。他認為,道是抽象的,無形無象,人們視而不見,觸而不著,只能依賴意識去感知它。雖然道是抽象的,但它并非一無所有,而是蘊含著物質世界的創造性因素。這種因素極為豐富,存在于天帝產生之先。因此,創造宇宙、天地、萬物及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這樣,老子從物質方面再次解釋了道的屬性。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睕_,通“盅”,虛的意思。把道喻為一只肚內空虛的容器,是對其神秘性、不可觸摸性和無限作用的最直觀和最形象的譬喻。道的境界是心靈的世界,它的空虛,是相對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為人的外觀所感覺到的。淵,形容道境深遠,找不到邊際。道的境界是虛幻的,但它虛而有物,它的無窮妙用對于得道之士來說,是永遠不會感到滿足的。因為心靈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樂的,也最能滿足人的天性。在浩瀚無際的道境之中,蘊藏著天地萬物的本原。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銳,銳氣、鋒芒,指各種自以為是的行為和輕薄浮躁的情緒。紛,紛繁雜亂、支離破碎的事物及意識。塵,指現象世界,相對于本質世界而言。暢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徹悟了人生真諦,獲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種不可一世的銳氣及浮躁情緒被挫銷了,一切與我無益的紛亂都得以解除;摒棄那種張揚外顯、積極進取的心態,代之以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人生態度。以合乎道的觀點來看待世間的美丑、善惡、榮辱、貴賤,這時的人才是清醒的、有覺悟的?!安谎灾獭钡墓τ眉大w現于此。

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湛,深沉、幽隱,指道隱而不顯?!八苹虼妗敝杆苹枚鴮嵳?,似無而實存。老子認為,道幽隱深沉,不可捉摸,看上去虛無卻又是真實存在的。在這里,老子自問:道是從哪里產生出來的呢?他沒有從正面作出回答,而是說它存在于天帝現相之前。既然在天帝產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無疑是由道產生出來的。
本章旨在說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只有親歷道境,不為現象世界所羈絆,才能獲得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道是虛幻的,又是客觀存在的;正是它的虛幻,才可充實人們的內心。有了充實的內心,就可以挫銳解紛,和光同塵。把握了世界的本質規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以下觀點: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并且處于變化發展之中;等等。此外,老子還提出了自己對社會政治和人生處世的某些基本觀點,這些學說無不充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