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1],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2];豫兮若冬涉川[3];猶兮若畏四鄰[4];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釋】

[1]士:懂得“道”,行為符合道之法則的人。[2]容:形容,描述之意。[3]豫:獸名,性多疑,每有行動,踟躇不敢行,這里用以形容行為之瞻前顧后。[4]猶:獸名,其特點與“豫”相似。

【譯文】

古時善于行“道”的人,見解微妙而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正因為他深藏不露無法了解,所以只好勉強用下面一些比喻來將他描述:他的小心謹慎啊,就像冬天赤腳涉水過河時那樣逡巡不前;他的警覺戒備啊,就好像居于強鄰的包圍之中,不得不時時警惕萬分;他的拘謹嚴肅啊,就像在做客一樣;他的融合可親啊,就好像正在消融的冰;他的醇厚質(zhì)樸啊,就像沒有雕琢過的原木;他的曠遠豁達啊,就像空曠的山谷一樣;他的渾厚寬容啊,就像渾渾濁濁的江河大流一樣。誰能在動蕩中靜止下來,在安靜中慢慢變得澄清?誰能在安定中變動起來,使其慢慢顯出生機?保持上述道的要義的人,不肯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解析】

本章緊接前章,對體道之士作了具體描寫。老子稱贊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事物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懂得運用普遍規(guī)律來處理現(xiàn)實存在的具體事物。因得道之人具有良好的人格修養(yǎng)和心理素質(zhì),有很強的靜定功夫。他們表面上清靜無為,而實質(zhì)上蘊藏著極大的潛能,他們極富創(chuàng)造性,只是不愿顯山露水。他們靜謐幽深,難以測識。因而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要遠遠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

澹兮其若海。

在中國古代,為官者通常被稱為士。如果說在中國古代社會,世襲的貴族階層以及作為社會基石的貧民階層構成了固定的整體框架,那么,士人就構成了這個固定框架中最為復雜、活躍,并產(chǎn)生了深遠文化影響的階層。老子所描述“善為道者”,能夠“濁以澄”而“不盈”,因“不盈”而“能敝而新成”,因此其也成了老子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主要依托者。

為了使人們能深刻領悟“道紀”之人的情貌特征,老子就得道之人的特征作了概括,我們歸結為以下九點,并逐一進行解析。

一是“豫兮若冬涉川”。豫,原是野獸的名稱,性好疑慮。豫兮,引申為遲疑慎重的意思。涉川,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的每一步行動都是無比警惕、小心的,就如同冬天赤腳過河一樣小心謹慎。眾所周知,在冬天沿著冰面過河是十分危險的行為,稍有不慎就會滑倒,甚至掉進冰窟里丟掉性命。得道之人,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情況都會表現(xiàn)出謹慎的態(tài)度,就如同冬天涉河一般。

二是“猶兮若畏四鄰”。猶,小心、猶豫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好像畏懼自己的鄰居一樣,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不逾越常規(guī);制止自己的行動使自己不囂張放肆,干擾鄰居的生活。人是群居動物,得道之人也是人,他們不可能脫離社會生活而存在,他們要生存就必須與周圍的人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離群索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當他們和周圍的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矛盾,處理矛盾的過程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觀和處世哲學,因而周圍的鄰居對其評價的高低是至關重要的,它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水平。

三是“儼兮其若客”。儼,莊嚴肅穆的樣子。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無論在什么場合、什么情形之下,都會把自己擺在客人的位置上,小心謹慎、嚴肅認真地對待人和事,而不會隨隨便便地對待日常生活問題。從生命的本質(zhì)意義上來講,每個人都是人生路途上的匆匆過客,都是大自然的普通客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樣,不能超越生和死,這是“大道”的必然規(guī)律,得道之人和大道同步,他們以謙遜的心態(tài)做客人,嚴肅認真地對待日常生活瑣事,這和世間的庸人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庸人總是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勢必以尊貴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己,而以驕縱的態(tài)度對待自然。庸俗之人以損害自然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最后也必將以毀滅自己而結束。老子主張以客人般的身份,來度過自己的一生,而不是以主宰者的身份肆意妄為。

曠兮其若谷。

四是“渙兮其若凌釋”。渙,渙散;釋,消解,形容冰解凍的情形,比喻得道之人從自己的欲望、夢想、抱負、追求、知識等重負中解脫出來,回復為本我,就會有難以言表的輕松愉悅、悠然自得。這種感覺就像是冰封了一個冬季的河水,在春風的吹拂下慢慢消融,是一種輕松愜意的感覺。得道者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釋放自己,老子把得道者的覺悟恰當?shù)乇扔鳛楸┤冢瑥亩鵁òl(fā)出自然的勃勃生機;從得道者自身而言,他們能沖破束縛完成自我解脫,不執(zhí)著于一事一物,了無牽掛,自然也就逍遙自在。

五是“敦兮其若樸”。敦,內(nèi)在端莊、厚重;外在樸素、自然。整句話的意思是:得道之人能以其端莊厚實的本質(zhì),輕易地抵御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因而表現(xiàn)出返璞歸真的外在形象。敦厚實在的品格是人類社會一直所提倡和贊頌的,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也是人類社會所提倡的。人們常常用渾金璞玉來形容那些不炫耀、敦厚樸實的人,因而得道之人就如同渾金璞玉,既具有真材實料,又默默無聞。

六是“曠兮其若谷”。曠,開闊、寬廣;谷,比喻像山谷一樣虛空。全句的意思是:得道之人心胸遼闊,就如同山谷一般空虛高深。他們能夠藏污納垢、包容萬物,無所謂仇恨,也無所謂感恩,因為沒有親戚和仇敵的概念,心中就自然充滿了友善,這一點和沒能體悟“大道”的人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沒領悟大道的人喜歡潔凈而厭惡污穢,有分別就有煩惱和禍患。得道之人處污穢無所謂污穢,處清潔無所謂清潔,與外在世界渾然一體,他也就無所謂痛苦、煩惱、禍患和災難了。沒有了這些分別,他因而也就顯得自在無為、隨心所欲了。

七是“混兮其若濁”。混,混同;濁,混濁。得道之人是清醒的——清醒的最高境界,是使內(nèi)心明凈,與污濁的世界同為一體。

八是“澹兮其若海”。澹,淡泊,寧靜。得道之人心境淡泊,如江海一樣渾厚。

九是“飂兮若無止”。飂,高風,形容形跡飄逸。老子希望人能在動蕩中靜止下來,這就是清靜無為的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陵县| 门源| 瓦房店市| 屏东市| 桦南县| 洞口县| 崇左市| 环江| 无极县| 太仓市| 南安市| 连江县| 庆云县| 炉霍县| 武威市| 开江县| 金堂县| 玛曲县| 武安市| 华池县| 龙川县| 上栗县| 昌邑市| 莒南县| 鸡泽县| 甘洛县| 巢湖市| 龙岩市| 建昌县| 乌鲁木齐市| 饶河县| 新竹市| 扶余县| 天祝| 天柱县| 肇州县| 淮滨县| 临武县| 邢台市| 深州市|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