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爾轉型:人人都是CEO
- 曹仰鋒
- 1506字
- 2019-01-03 19:50:57
“零距離”與顧客交互
“與顧客共創價值”這一新的商業思維向企業的傳統式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傳統的層級式、官僚式的組織管理模式成為阻礙與顧客共同創造價值的最大障礙,因為,僵化的管理體制限制了組織的靈活性與創造性,所以,張瑞敏不僅將海爾與外部顧客的“零距離”作為組織變革的首要目標,更將其視為與顧客共創價值的核心原則。
在海爾,每個自主經營體和每個員工都需要將“與顧客零距離進行交互”作為制定戰略目標的首要原則。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戰略目標的制定首先需要回答兩個基本問題:我的顧客是誰?顧客有什么個性化的需求?
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無處不在,但是,只有你能夠認真聆聽,才能識別這些個性化的需求。而且,許多個性化的需求就蘊藏在顧客的抱怨之中。海爾所開發的“洗地瓜的洗衣機”就是這樣一個案例。1996年,一位四川農民投訴海爾洗衣機的排水管老是被堵,服務人員上門維修時發現,這位農民用洗衣機洗地瓜(南方又稱紅薯),有泥塊,當然容易堵塞。服務人員并不推卸自己的責任,幫顧客加粗了排水管。顧客感激之余,埋怨自己給海爾人添了麻煩,說如果能有洗紅薯的洗衣機,就不用煩勞海爾人了。
這位顧客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海爾的服務人員記在了心上。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原來這位農民生活在一個“地瓜之鄉”,當年紅薯喜獲豐收,賣不出去的地瓜需要加工成薯條。在加工前要先把地瓜洗凈,但地瓜上粘帶的泥土洗起來費時費力,于是農民就動用了洗衣機。更深一步地調查發現,在四川農村有不少洗衣機用過一段時間后,電機轉速減弱、電機殼體發燙。向農民一打聽,才知道他們冬天用洗衣機洗地瓜,夏天用它來洗衣服。
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就是“指揮棒”,能否發明一種洗地瓜的洗衣機呢?1997年海爾為洗地瓜的洗衣機立了項,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1998年4月投入批量生產。這種新型的洗衣機不僅具有一般雙桶洗衣機的全部功能,還可以洗地瓜、水果甚至蛤蜊,而且價格還很便宜。首次生產了1萬臺投放到四川農村,立刻被一搶而空。
與顧客零距離互動,緊盯他們的需求,開發出適應顧客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就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市場。你可能想不到,海爾還產生了一種“臘肉保鮮冰箱”。2009年1月的某一天,海爾的市場人員到四川綿陽市彭州進行調研。來到一個顧客家里,他們發現在屋檐下掛滿了各種各樣自制的臘肉。起初,這一現象并沒有引起海爾員工的注意。但是,當員工發現女主人家里的冰箱全塞滿了啤酒的時候,就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員工好奇地問道:“您家的冰箱冷藏室里都塞滿了啤酒,外面那么多臘肉怎么儲存?”
“我丈夫喜歡喝啤酒,所以一年四季都儲存著。至于臘肉,我們一般過完年后才會把臘肉放到冰箱里,這時候也吃得差不多了。”其實,女主人并不想這樣做,而是因為冰箱太小,大塊的臘肉放不進去。“之前不會放,因為臘肉太大了,冰箱冷藏室放不下,要放臘肉就一定得切開,而切開冷藏臘肉味道就不如以前純正了。”
通過與更多的顧客交流,海爾發現了當地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在四川省的許多地方,臘肉是特色食品,更是春節年夜飯上的“主角”。幾乎每家每戶冬天都要做臘肉。許多消費者都希望冰箱的冷藏室再大一些,這樣就可以整塊臘肉冷藏,又不串味道。結果,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催生出了海爾“臘肉保鮮冰箱”。
在海爾,像“洗地瓜的洗衣機”和“臘肉保鮮冰箱”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而隱藏在這些創新產品背后的正是海爾所建立的“端到端的卓越運營流程體系”。從“顧客需求”到“顧客滿足”,再到“創造顧客資源”。
事實上,在海爾,“創造顧客資源”被譽為自主經營體的第一要義,也是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真諦。而這一切都需要與顧客零距離交互才能做到,只有無限地縮短與顧客的距離,才能真正識別顧客的需求,這也是海爾持續創新的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