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爾轉型:人人都是CEO
- 曹仰鋒
- 1896字
- 2019-01-03 19:50:54
從負債147萬到“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
海爾集團的前身是由兩個集體小廠合并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1984年10月23日,青島電冰箱總廠和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簽約引進當時亞洲第一條四星級電冰箱生產線。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啟動,“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正大行其道,其主要目標是通過開放國內市場,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引導外資企業的技術轉移,獲取國外先進技術,并通過消化吸收,最終形成中國獨立自主的研發能力,提高國內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
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合作伙伴德國利勃海爾家族企業,是由漢斯·利勃海爾在1949年建立的。利勃海爾不僅是世界建筑機械的領先制造商,也是一家歐洲知名的冰箱制造商。應當說,青島電冰箱總廠所選擇的合作伙伴其實還是非常強大的。張瑞敏是引進利勃海爾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是他“費盡周折到輕工部,到省里爭取來的,并承諾一定要把它做好”。當時,張瑞敏的職務是青島市家電公司的副經理,并不是電冰箱總廠的員工。
項目雖然引進來了,但是項目執行卻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主要的困難是缺少資金支持。因為這個項目要貸款900多萬元。當時職工的月收入不到40元人民幣,900萬元無疑是天文數字!很多廠長不敢承擔如此大的經營風險,冰箱總廠“一年中連換了三個廠長”。
1984年12月26日,被任命為新廠長的張瑞敏帶領他的新領導班子來到青島電冰箱總廠。當時的冰箱廠已經負債147萬元,產品滯銷,人心渙散。企業經營非常困難,連員工的工資也不能正常發放。1985年春節,新任領導張瑞敏想方設法給每個員工買了5斤魚,但是,發工資卻成了大問題。像這樣的虧損廠,銀行是不愿借錢的。張瑞敏等人聽說附近農民辦鄉鎮企業賺了錢,就跑到附近的農村大隊去借錢。原青島市嶗山區李村公社黨委書記王棟貴回憶了當年張瑞敏向他借錢給員工發工資的情景:
張瑞敏那時剛剛接手冰箱廠,廠子根本不行,人都往紅星電器廠跑,留不住人。快過年了也發不出錢,他心里很著急,跑來跟我借錢,說到了年根兒得給大伙兒發點過年費啊!我跟他吃飯時,他不喝酒,我就跟他開玩笑,說你要是不喝,我就不借你錢!那次張瑞敏真被我灌醉了。他為了什么?就為了給工人發工資過年。沒想到幾個月后他真的把廠子給帶了起來,并且很快就把錢還給了我。張瑞敏有信譽,有眼力,有水平。
從1984年到2013年,海爾走過了近30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30年是彈指一揮間,但發生在1985年的這個創業故事至今仍然在海爾廣泛流傳,它讓人想起了海爾創業者的艱辛。1985年前后,當海爾開始做電冰箱的時候,全國有300多家冰箱廠,現在已經所剩無幾。然而海爾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天的海爾早已不是那家破爛不堪的電冰箱小廠,當時負債147萬的破舊小廠,已經發展成為年收入達到1 800多億元的大型跨國公司,且擁有了青島海爾和海爾電器兩家上市公司,在全球擁有8萬多名員工。在美國波士頓管理咨詢公司(BCG)發布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50強”中,與蘋果、谷歌等世界知名企業一同位列十強,海爾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來自中國的企業,并且位居消費及零售類企業榜首。2013年,海爾大型家用電器2013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場的9.7%,第五次蟬聯全球第一。
海爾取得的成功,也給張瑞敏本人贏得了極高的榮譽。2012年12月14日,《財富》雜志中文版刊登創刊15周年專題報道,張瑞敏被認為是過去15年來對中國商業進程有著深刻影響的企業家之一,并對張瑞敏的管理思想、管理實踐成果進行了精練的總結:“最令他人望塵莫及的成就,是他(張瑞敏)將西方管理經驗與中國傳統哲學結合的管理思想,成為過去15年間高速發展的中國企業管理者的行動指南。”
海爾成功了嗎?在張瑞敏的詞典里沒有“成功”這兩個字。他經常引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名言,“根本沒有成功這回事,所有的成功只不過是我們用以自鑒的鏡像。如果你認為自己成功了,只不過是自鑒的影像,就像照鏡子一樣,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而已”。

圖1-2 海爾大型家用電器品牌全球零售市場份額:2009~2013年
資料來源:歐睿信息咨詢公司
十多年來,張瑞敏的辦公桌上一直擺放著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財富》雜志的一期封面,標題是“成功是失敗之母”,上下共有兩句話。上面一句話是,“企業為什么失敗”,下邊一句話是“首席執行官總是為企業失敗尋找借口,但是根源就在他們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張瑞敏從中得到的啟發是,“首席執行官們所犯的錯誤源于過去的成功”。許多成功的企業之所以在一夜之間突然倒掉,正是因為過去成功的思維定式迷住了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無法清晰地看到企業外界的變化,無法識別企業內部出現的問題。
翻開海爾的歷史,它就是一部變革的歷史。張瑞敏從來沒有停止過創新和變革的步伐,因為他相信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海爾距離失敗永遠只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