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日暮(4)
書名: 微宇宙的上帝(世界頂級科幻大師杰作選)作者名: (美)艾薩克·阿西莫夫等本章字數: 3724字更新時間: 2016-08-25 16:41:40
他深吸了一口氣,臉上重煥光彩,“但如果我還期望著事情好的一面,我就要把這椅子從窗口轉過去。”
謝林說:“是啊,但你最好小聲點說話。阿托恩剛剛鉆進那機子后,又把頭探出來看了你一眼,他是真想殺了你。”
塞爾蒙噓了一聲,“我差點忘了那老家伙。”然后煞是小心地把椅子從窗口挪開,回頭厭惡地看了一眼,說:“我突然想到,對群星的這種瘋狂臆想,一定有什么應對方法。”
心理學家沒有立即回答。貝塔已經越過了最高點,血紅色陽光穿過了窗戶,在地面上映照出一大塊,光線現在爬到了謝林的膝蓋上。他若有所思地凝視著這黯淡的色彩,彎下腰,斜起眼看著太陽。
原來邊緣上的一小塊殘缺已經擴張,侵蝕了貝塔的三分之一。謝林不寒而栗,他抖擻了一下身體,但是原本紅潤的臉頰已經失去了之前的光彩。
帶著種近乎歉意的微笑,他也翻轉了一下他的椅子,“薩羅市大概有兩百萬人,他們都巴不得立刻加入教會。”接著他的語氣又變得諷刺,“教會在一小時內已是空前的繁榮,他們肯定會盡其所能地興風作浪。你剛才說什么?”
“我是說,教徒們是怎么把《啟示錄》世代輪回地傳承下來的?在拉伽什,它最初是被怎么記錄下來的?一定有應對方法,因為如果每個人都瘋了,誰來寫這本書呢?”
謝林悲傷地看著發問者,“年輕人,沒有目擊者,也沒有答案。但是對于發生的一切,我們倒是有一些觀點,有三種人可能不會受其影響,一種是極少數根本就沒見到群星的人,或是那些從頭至尾都爛醉如泥的人,別管他們,他們也不是真正的目擊者。”
還有就是六歲以下的小孩兒,世界對于他們依然充滿新奇,黑暗和群星并不能嚇到他們,就像這世界上的其他奇妙現象一樣,你懂我的意思吧?
對方點點頭,“我想我懂。”
“最后,就是那種頭腦過于僵化的人,他們才不會崩潰,比如那些年老的農民,他們的腦子已經錯亂了,幾乎不會受到影響。嗯,孩子們會存有逃亡時的記憶,聯系那些半瘋半傻者的語無倫次,這些就構成了《啟示錄》的基礎。”
“當然,書最初是基于那些不合格的歷史學家的見證記錄的,就是那些孩子和傻子,然后在輪回中一次次地重新編纂。”
“你不覺得……”塞爾蒙打斷道,“他們在輪回中傳承這本書的方式,跟我們處理萬有引力奧秘的打算一樣嗎?”
謝林聳聳肩,“大概吧,不過那不重要,雖然他們這么做了。我想說的重點是這書不但沒有幫助,甚至還會引起混亂,即便建立在事實之上。比如說,你記不記得范羅和葉莫特失敗的實驗?”
“記得。”
“你知道為什么它沒……”他突然停下,然后警覺地站起身。阿托恩過來了,一副驚慌失措的表情。
“發生什么事了?”
阿托恩把謝林拉到一邊,謝林能感到搭在他肩上的手指在顫抖。
“別這么大聲!”阿托恩的聲音低沉而扭曲,“我剛從避難所接到專線。”
“他們有麻煩了?”謝林憂慮地問。
“不是他們。”阿托恩特別加重了語氣,“他們剛剛封鎖了避難所,要一直待到后天,他們很安全,有麻煩的是城市。謝林,現在一片混亂,你根本不能想象。”他連說話都開始困難。
“是嗎?”謝林不耐煩地打斷道,“那又怎么樣?它還會變得更糟,你在害怕什么?”
阿托恩對他的嘲諷感到生氣,但雙眼中的憤怒立刻又變成了焦慮,“你不明白,教眾們很猖獗,他們在煽動人群破壞天文臺,教會承諾給他們和平,承諾給他們救贖,承諾給他們任何東西。我們要做什么呢,謝林?”
謝林低下頭,盯著自己的腳趾,他敲了敲下巴,然后抬起頭清晰地說道:“什么做什么?我們還能做什么?沒了,人們知道發生了什么嗎?”
“不,當然不!”
“好!那就別管他們了,日全食還有多久?”
“不到一小時。”
“只能賭一下了。那些暴徒聚集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要到這里則需要更久,我們離市中心可有五英里呢。”
他望向窗外,農田為他的視線讓開道路,他望向郊外的白色房屋,望向地平線上的大都會,它在貝塔衰弱的光線中一片模糊。
“還有時間,繼續工作,祈禱日全食率先到來吧。”他頭也不回地重復道。
貝塔被吞沒了一半,分割線向著太陽發光的部分漸漸凹陷,猶如巨大的眼瞼,半閉著,遮擋外世界的光。
房間里微弱的嘈雜被漸漸吞沒,外面的田野寂靜無聲,昆蟲也害怕地保持沉默。世界變暗了。
他被耳邊的聲音嚇了一跳。“怎么了?”塞爾蒙問道。
“啊?嗯,沒什么。回到椅子上,我們還沒聊完呢。”
但是心理學家不再說話。他伸手松開領子,轉了轉脖子,卻沒感到舒緩。突然,他起頭,“你有感到呼吸困難嗎?”
新聞記者瞪大了雙眼,深吸了幾口氣,“沒有,為什么這么問?”
“我往窗外看太久了,昏暗讓我感到難受,呼吸困難是幽閉恐懼癥發作的第一個癥狀。”
塞爾蒙有深吸一口氣,“嗯,我不覺得難受,又有個家伙來了。”
比內將身體擠到有光的一角,謝林焦慮地斜視著他,“你好啊,比內。”
這位宇航員把重心挪到另一只腳上,微微笑道,“你不介意我坐一會兒,跟你們聊聊吧?我的攝像機已經架設好了,日全食到來之前我都沒事做了。”他說著看了一眼那個教徒,他十五分鐘前從袖子里取出了一本硬皮的小冊子,然后專心致志地看到了現在。
“那只耗子沒惹麻煩吧?”
謝林搖了搖頭,他放下肩膀,集中精力,迫使自己均勻呼吸,“你有感到呼吸困難嗎,比內?”
比內吸了口氣,“我沒覺得有什么不順暢。”
“是幽閉恐懼癥。”謝林解釋道。
“哦!我是另一種感覺,我感到我的雙眼不受控制,眼前模糊一片,好吧,現在沒什么是清楚的,而且感到很冷。”
“對,很冷,原來這不是錯覺。”塞爾蒙扮了張鬼臉,“我的腳指頭就感覺是被裝在冰箱里似的。”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想些無關的事情。”謝林說,“我告訴過你了,塞爾蒙,范羅的實驗為什么失敗。”
“你還沒說完呢。”塞爾蒙回道,他用雙手抱住膝蓋,下巴緊緊地挨在上面。
“好吧,我正要開始說,這是因為他們被《啟示錄》誤導了,把注意力集中在群星上可能意義不大,你知道,光線對我們是必需的,所以在黑暗中,光線被無意識地創造出來了,群星不過是一種幻覺。”
“換句話說。”塞爾蒙插嘴,“群星是發瘋后的癥狀,而不是原因。那么,比內要拍下的照片不是沒意義了?”
“照片可以證明這種幻覺,或者證明群星存在,據我所知是這樣。”
但是比內拉近了椅子,臉上突然熱情洋溢,“繼續說啊,你們談到這個話題我倒是很高興。”他瞇起眼睛,伸出了食指,“我一直在想群星的事兒,倒是有個獨到的想法,當然只有一個雛形,也沒打算去完善它,但還是挺有趣的,你們想聽嗎?”
他看上去有點糾結,但謝林向后靠了靠說,“繼續,我在聽著。”
“好吧。假設宇宙中還有其他太陽。”他羞怯地頓了頓,“我是說,那些太陽太遠了,它們暗得幾乎看不見。聽起來好像是我在異想天開,我覺得。”
“不一定,這種可能性并沒有被排除,盡管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它們強大的吸引力會使它們變得很顯眼。”
“我是說它們足夠遠。”比內又補充,“真的非常遠,可能有四個光年的距離,甚至更遠,我們就不能偵測到它們了,因為它們太小了。假說這樣遙遠的太陽有許許多多個,大概有十幾二十個。”
塞爾蒙愉悅地吹了聲口哨,“對于周日的補充報道來說真是個不錯的想法,宇宙中有二十幾個太陽,還在八光年之外。哇!相較而言,我們的世界就真是渺小得毫無意義。讀者肯定會吃了這篇文章。”
“這只是個想法。”比內咧嘴笑笑,“但你抓到要點了,在日食期間,這幾十個太陽就會變得可見,因為不再有太陽光淹沒它們。它們是那么遙遠,看上去很小,就像許許多多的彈球一樣。當然,教徒們提到的是成千上萬的群星,但那可能只是種夸大。宇宙中可沒那么多空間容納上百萬顆太陽——除非它們一個緊挨著另一個。”
謝林聽得興趣盎然,“比內,你真是命中盲區了,夸大無疑就是將要發生的。我們的思維,如你所知,無法立刻計算5以上的數量級,這時只能用‘許多’的概念形容它。‘十’就這樣變成了‘百萬’,真是個好想法!”
“我還有一個獨到的小見解。”比內說,“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個足夠簡單的體系,引力問題多么簡單。假設在宇宙中,有一顆行星只有一個太陽。這顆行星就會完全地按照橢圓形的軌跡運行,萬有引力的自然作用就變得十分明顯,并成為一個公理被大眾接受。這個世界的天文學家可能會在發明望遠鏡之前就開始研究引力學,因為靠裸眼觀察就足夠了。”
“但這樣一個體系能達到動態穩定嗎?”謝林懷疑道。
“當然了!他們稱之為‘1+1’理論,它被當作數學問題計算,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它背后的哲學含義。”
“作為一個抽象的理念,這么想確實不錯。”謝林承認,“像是理想氣體[1]或絕對零度[2]。”
“當然。”比內繼續道,“問題是,生命在這樣的星球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它沒有足夠的熱和光,如果它會自轉的話,每天都會有一半陷于完全的黑暗。生命建立在有光的基礎上,這種情況下,你不能指望它有生命。另外——”
謝林匆匆站起,粗魯地打斷了比內,椅子也隨之向后滑,“阿托恩造出光了。”
“哈!”比內轉過頭,然后開懷地大笑。
阿托恩雙手抱著六七根一英尺長一英寸粗的木條,他的視線越過它們,瞪著這群聚集的工作人員。
“所有人都回去工作,謝林,過來幫我忙!”
謝林快步來到老人的旁邊,他們交替著把木條插入懸在墻上的臨時金屬支架中。
像是在舉行一場神圣的宗教儀式,謝林擦亮了一根火柴,遞給了阿托恩,阿托恩將這火苗引燃了最前面的木條。
火花在上面停留了一會兒,徒勞地跳動著。突然之間,迸裂的火光將阿托恩的面部輪廓映成金黃,他熄滅了火柴,面龐的影像在窗戶中不安地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