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圣人之治,無為而治

不尚[1]賢,使民不爭。

不貴[2]難得之貨[3],使民不為盜。

不見[4]可欲[5],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6]無欲[7],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注釋

[1]尚:崇尚,尊崇。

[2]貴:動詞,以之為貴,重視,珍貴。

[3]貨:財物。

[4]見(xiàn):動詞,使之看見,顯示,炫耀。

[5]可欲:能引發欲望的東西。

[6]無知:沒有奸巧之心。

[7]無欲:沒有非分之想。

譯文

不崇尚賢德才能之人,使百姓不因此相爭。

不以難得稀有之物為珍寶,使百姓不因此而做偷盜之事。

不炫耀能引發欲望的財物,使民心不為此受到迷亂。

所以圣人治理政事,

會凈化人民的心靈,滿足其溫飽,削弱其爭名奪利之心,強健其筋骨體魄,使百姓無奸巧之心,無非分之想,內心純凈淡泊,使那些爭名奪利的“智巧”之人不敢為非作歹。

所以圣人治世,按照“無為”的原則來做事,那么天下也就沒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解讀心得

1.老子認為,只有凈化人的心靈,減少心中的欲望,讓心寧靜淡泊,才能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圣人之治,才能達到淳樸民風和盛世之治。這里的“不尚賢”,使民心“無知”,是指舉國之人都賢德,都有智識,不需要尚賢,從而避免了亂世不得不尚賢,不得不推重智識的情形。

2.如果百姓都安分守己,安于現狀,社會一派和諧祥和,那么一定是太平盛世,百姓寧靜淡泊,安于現世的生活,那么社會一定是公平的太平盛世;如果民心思亂,人心浮躁,盜賊蜂起,群雄作亂,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是不公平的亂世。

3.一個人只有內心純凈、寧靜、淡泊,才能不被欲望迷亂,減少爭名奪利而帶來的浮躁和苦惱。

4.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讓生命處于一種自由自在而又寧靜充實的狀態,這是最理想的。

5.從某種角度說,人只有回歸簡單,返樸歸真,抱道守一,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和解放。這并非老子的消極觀念,而實在是他體認大道之后的真知灼見。

前人校注

賢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則爭名而長亂,故老子矯之,欲人尚其實,不尚其名也。

——王弼

見可欲則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亂。

——蘇轍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欲。

——司馬光

為無為,不造作,動因循。則無不治,德化厚,百姓安。

——河上公

經典故事

無為而治的賢相曹參

曹參很有才能,且又善于謀略,尤其深諳黃老學說。他在齊國擔任相國時,戰亂初定,人心思平,他就認識到不能以繁政擾民,讓人民休養生息,于是他請來一位高人蓋公,曹參仰仗蓋公的黃老之術治理齊國,結果使齊國人民安居樂業,國家一派升平景象。曹參也被譽為“賢相”。

漢惠帝即位第二年,相國蕭何病重。漢惠帝去看他,并問將來誰可接替他的位置。蕭何沒明說,只說:“還有誰比陛下了解臣子呢?”

漢惠帝問:“曹參如何?”

蕭何和曹參早年都跟隨漢高祖劉邦起兵。兩個原是好朋友,但后來曹參立有很多戰功,他的地位卻比不上蕭何,兩人從此就不那么好了。但蕭何知道曹參是個治國的人才,所以漢惠帝一提到他,蕭何就表示贊成,說:“陛下的主意很好。有曹參接任,我死也安心了?!?

就這樣,曹參當了漢朝的相國。

但是,曹參當了相國后,卻不見他有大動作,每天就是飲酒吃肉,不思進取,無所作為。明眼人知道,他這是沿用清靜無為的老一套——繼續沿襲蕭何在世時所制定的政策,不予改變。

漢惠帝有些奇怪,問他:“你為何如此?”

曹參說:“皇上跟高祖誰比較圣明?”

惠帝說:“我怎敢跟先帝比?”

曹參又問:“我跟蕭何誰賢能?”

惠帝說:“你倆挺像,但你似乎不如他?!?

曹參接著說:“陛下說得對。且高祖與蕭何定天下,法令已經明白、完備了,陛下垂拱而治,參等堅守崗位,遵守他們的法度而不違背,不是很對么?”

因為曹參的無為而治,時人歌頌曰:“蕭何為法,若劃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靜,民以寧一。”史稱“蕭規曹隨”。

曹參的做法是人心所向,不需要他大動作,有所作為,所以他順道而行,低調做人治政,沿襲前人科學的施政手段,清靜無為而天下自治,他因此得到人們的好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山东省| 南平市| 六枝特区| 应城市| 岳阳县| 砀山县| 涿鹿县| 德兴市| 当雄县| 凭祥市| 章丘市| 会泽县| 安顺市| 蒙城县| 平谷区| 蓝山县| 临安市| 樟树市| 宣恩县| 洛浦县| 新巴尔虎左旗| 视频| 宁安市| 松滋市| 通渭县| 教育| 蕉岭县| 金阳县| 宣汉县| 修文县| 奉节县| 微山县| 桦川县| 涿鹿县| 中牟县| 客服| 沙田区| 吉隆县| 讷河市|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