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堅定目標,激發正能量
- 早一天立志,早一天成才:正能量規劃好人生
- 和力
- 3014字
- 2016-09-22 17:00:02
世上有沒有好運氣?如果有,如何抓住它?對此大家莫衷一是。來看看高爾夫球手米德克夫·加爾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說的話:“我揮出第一桿時,我就有一種自己一定會贏的感覺。我覺得我揮桿擊球的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肌肉活動也使我揮擊自如。在將球打入洞時,我也一樣有那種美妙的感覺。我明知我握桿的姿勢及兩腳的位置仍和往常一樣,但我心中一有那種感覺之后,我只要隨意一揮轉,自然就穩操勝券了。這種穩操勝券的心理,是每個高爾夫球好手的秘密。當你有這種心情時,連球都會聽你的話,而且這種心情似乎也可以控制那不可捉摸的‘運氣’。”
凱撒爾丁·亨利也曾說過:“每當我碰到一件很傷腦筋的難事時,我便物色一位樂觀而又熱心的人去辦,他會熱衷而滿懷自信地去解決困難,他有足夠的勇氣及想象力,以小心的計劃及勤勞的工作,來抓住那種輕松的心情,他會說:‘事情雖然棘手,但還是可能辦到的’。”
是的,如果我們有積極的想法,我們時常就能抓住看似不可捉摸的“運氣”;反之,對于未來的不積極的想法,會使我們心急如焚,隨之好運似乎也不翼而飛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我們的意識創造系統發揮了作用。我們想象自己已經失敗了,這種“想象的失敗”會讓我們的心理及行為都發生相應的變化。要是我們念念不忘失敗,而且不斷地把失敗的景象灌輸給我們的腦中樞,使它益發深刻及生動,以至于我們的神經系統也確認其為真,于是我們就會有失敗的感受。相反的,若我們腦子里一直有個積極目標,又一再生動地把這個目標向自己灌輸,使它更加深刻清晰,并且把它看作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實,于是我們就會產生一種“穩操勝券的心理”:自信、勇往直前,而且深信結果一定滿意。
意識創造系統的運用有什么秘訣呢?那就是:喚起、抓住及啟發成功的感覺。當你感到成功的自信時,你就會有追求成功的舉動。要是這種感覺非常強烈,那就會無往而不勝了。記住:不管你期待著好運或壞運,最終的結果都會印證你的期待。
雖然“穩操勝券的心理”本身是不會使你成功的,但是它是一種暗示,象征著你正向成功邁進。當你能感到那種穩操勝券的心情時,你的內部機器就已經在成功的方向上了。也就是說,“穩操勝券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功是極有幫助的。
美國潘尼百貨公司的老板吉姆·潘尼曾經講過,在他父親臨終時,他聽到父親說:“我知道吉姆一定會成大器的。”打從那時起,潘尼就覺得自己會成功——雖然那時他并無資產,也沒有受過什么教育。懷著“一定會成大器”的信念,他硬是在艱難的環境下,成為了一位擁有大大小小數十間連鎖商店的老板。每當他感到沮喪時,他就會記起他父親的話,而“感到”無論如何要克服這些困難。在他發財之后,他曾一度把所有的錢賠光了,那時他年紀已經相當大了,有很多人在他那個年紀早已退休了。不過,他又再度記起他父親的話,于是,他內心便又充滿了那種“穩操勝券的心理”,于是他東山再起,幾年之間,他的店鋪開得比以前還要多。
所以,堅定你的目標,往往就能產生非凡的效果。要清晰而生動地對自己灌輸這種目標,再體會當你實際達成目標時的那種心情,你的意志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巨大力量。換句話說,你這樣做,就是利用你下意識的力量,而你的內部機器也就朝成功的方向定了位,就會引導你做出正確的肌肉動作,也就會使你擁有更富有創意的見解。
曾經有一位先生,由于受到職業問題的困擾,他就跑去找職業規劃師。這位先生很聰明,未婚,大學畢業已經4年。職業規劃師先談這位先生目前的工作、教育背景和對事情的態度,然后職業規劃師對先生說:“你找我幫你規劃工作,你喜歡哪一種工作呢?”先生說:“這就是我找你的目的,無論做什么我都沒有信心,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職業規劃師說:“我希望你明白,找工作以前,一定要先深入了解哪一行才適合自己。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看你的計劃,10年以后你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呢?”
這位先生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別人一樣,待遇很優厚,并且我能掙足夠的錢買一棟好房子。當然我還沒深入考慮過這個問題呢。”
職業規劃師說:“你現在的情形仿佛跑到航空公司里說:‘給我一張機票’一樣。除非你說出你的目的地,否則人家無法賣給你機票。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的目標,別人也無法幫你找工作。只有你自己的信念才能讓你到達目的地。”
可見,只有確定了自己奮斗的目標,我們才能調動沉睡在心里那些優秀、獨特的品質,才能鍛煉自己、造就自己,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才能像雄鷹一樣展翅翱翔。
《愛拼才會贏》里有句歌詞很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1996年,21歲的毛頭小伙子章勇來到上海闖蕩,尋找發家的機會。人生地不熟,住在沒有風扇和電視機的房子里,他天天思忖著怎么打開自己的IT產品財務軟件——金蝶的銷路。沒人告訴他未來的道路應該如何走,他只能聽從內心的呼喚:自信、努力、拼搏!
“金蝶是賣碟片的?”面對客戶的疑問,章勇意識到要想贏得市場,必須要敢想敢干,有先聲奪人的商戰策略。經過對產品的深入研發,他率先在上海市場上將Windows操作系統的中文界面引入財務軟件,使財務軟件的操作界面更友好,這個改變使金蝶戰勝了諸多國際著名的ERP廠商,金碟迅速在上海財務軟件市場中脫穎而出。在上海的軟件企業中,章勇最早率領金碟建立研發部門,使金碟從做單一的財務軟件轉向又做管理軟件。隨著業務的發展,客戶提出許多新需求,比如一些國際廠商希望系統能與國外總部的系統接軌。公司只有一兩個研發人員,大家在章勇的帶領下,不斷對產品進行技術改革,為上海金蝶成功轉變為集銷售、市場、研發、技術支持等諸多職能于一體的企業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奠定了基礎。當許多軟件企業還沒想到投放廣告時,章勇已開始一家家拜訪媒體,將市場宣傳做得有聲有色。他免費派送財務管理軟件試用版,給財務人員做管理軟件培訓。雖然很多人認為,這些“大手筆”對于一個發展中的企業來說太過冒險,可章勇仍覺得值!
章勇在金蝶一直保持著幾個“最”:從剛進金蝶時最年輕的員工,到最年輕的區域總經理,一直到集團最年輕的副總裁,甚至當初在評選上海IT新銳人物時候,他也是最年輕、最有朝氣的一位。
愛拼才會贏,人只要拼搏,就會向前發展的。風光無限的事業都是努力而來的,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哈佛大學的伯頓·懷特博士曾以“自信的習慣”為題做過一次演講,他說,很多小學生在學校的功課不好,成績的“失敗”是由于沒有給他們足夠數量的功課,以至于他們沒有機會去發展一種“成功的氣氛”或是“穩操勝券的心理”。
懷特博士指出,在早期生活中沒有經歷過成功的學生,往往沒有機會養成“成功的習慣”——那是在從事新工作時自然有的一種信念和自信。他鼓勵老師們在教低年級時,為學生安排一些容易獲得成功的功課,使學生們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那種功課必須是學生們能夠勝任,同時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感到熱衷而引起自發的創造性。懷特博士說:“‘小小成功’可使學生們有‘成功的感覺’,這對他日后的學習會有無比的幫助。”
我們可以養成“自信的習慣”,只要依懷特博士對老師們的建議去做,我們便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年齡,把成功的模式及感覺注入我們頭腦中。要是我們一直都因“失敗”而耿耿于懷,很可能就會染上“失敗的感覺”,而使我們遭受不利的影響。運用這種“成功的習慣”,會讓我們在小事上取得成功,并延伸到大事上去,我們便能做更困難的事。所以,如果我們想追求成功,首先一定要相信自己會獲得成功,并充分地去“感受”那種成功的感覺,然后付出足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