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使用手冊(男人版)
- 廉勇
- 2255字
- 2019-01-03 12:02:14
與健康息息相關的營養素
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的營養素主要有6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這些營養素為人體提供能量,調節人體必需的生理功能,對人體的生長發育也起著重要作用,一旦缺乏某種營養素,可能會導致相關的疾病。
◎ 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從單細胞到復雜的人體器官,都是由蛋白質這種基礎材料構成的。蛋白質主要存在于人體肌肉組織中,其余存在于血液、皮膚、軟組織、毛發、骨骼及牙齒中,約占這些組織的1/3。蛋白質產熱供給量占人體需要總能量的10%,所以成人每日需要攝入70~80克的蛋白質,而發育期的青少年則需攝入80~90克。在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蛋類、魚類等)及植物性食物(如豆類等)中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 脂肪
脂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分為類脂和中性脂肪。類脂包括磷脂和固醇類,中性脂肪又稱甘油三酯,廣泛存在于皮下、腹腔、臟器周圍及肌肉間隙中。脂肪約占人體體重的13%,女性高于男性。
脂肪產生的熱量占人體需要總能量的16%~20%,成人每日需要量為50~70克,食入過多脂肪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而且容易患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脂肪的來源有牛奶、蛋黃、花生、大豆、芝麻、核桃等。
◎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是組成人體的成分。它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對維持身體的健康有明顯的作用。碳水化合物是最有效、最經濟的人體能量來源,進食后半小時即可產生熱量,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一般成人每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是480~600克。食物中的谷類、薯類、豆類、食糖、水果及蔬菜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
◎ 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是一種維持人體生命健康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某些維生素是機體內某些酶的重要成分,而酶又是機體進行生化反應的催化劑。因此,沒有維生素就沒有人體的生命活動。
維生素除參與人體最基本的新陳代謝活動外,還能增強機體解毒的功能,可提高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 礦物質
礦物質由無機元素構成,占人體體重的4%。礦物質在人體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構造人體組織,使骨骼堅硬并可支持身體,同時,又存在于細胞、血液、神經、肌肉等組織中,構成人體的柔軟組織。礦物質溶于體液,可加強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使人體得以維持相對平衡狀態。根據無機鹽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 人體內的常量元素
鈣與磷。人體內鈣總量約700~1 400克,磷總量約400~800克,主要存在于骨、牙齒和血清中。缺鈣容易發生佝僂病、軟骨病、骨質疏松癥、高血壓、糖尿病。成年人每天應補充800毫克的鈣。磷是骨中重要的元素,也是核酸、磷脂的組成部分。
鉀、鈉、氯。鉀在體內能保持水分、調節滲透壓、維持酸堿平衡,成人每日應攝入2~3克鉀。鈉和氯在人體內一般不缺乏,應防止過多的鈉。過多的鈉易導致高血壓。
鎂。一般不會發生缺乏癥。
◆ 人體內的微量元素
鐵、氟、硒、鋅、銅、鈷、鉬、鉻、錳、碘、鎳、錫、硅、釩等14種元素是人體所必需的,缺乏則影響人的生長、發育、生殖和壽命。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心臟病與缺銅有一定的關系。缺碘或長期過量的碘均可引起單純性甲狀腺腫。氟缺乏影響牙的生長,易患齲齒。氟過多則引起氟中毒和氟斑牙。身體的一切器官都含鋅,生長發育不能缺少鋅。
◎ 水
水在人體中約占體重的60%,分布于人體各組織、器官和體液中,并由皮膚及大小便排出體外,人同時又不斷地從體外攝取水分進行補充,從而使體內的水分得以維持平衡。
水是營養素的溶劑,是代謝產物的溶劑和體內所有反應的介質。營養素的消化和吸收、物質的交換、血液的循環、新組織的合成、廢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泄都離不開水。此外,水還可滑潤關節、肌肉、體腔,保持皮膚的柔軟,調節人體的溫度,保護人體的組織和器官。一般成年人每日需水量為2 000~3 000毫升,可通過食物和飲水獲得足夠的水分。
小知識:營養缺乏預警信號
1.牙齦出血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C。
對策:維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因為光線、溫度、儲存和烹調方法都會造成維生素C的破壞或流失。因此,每日應大量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攝入500克左右的蔬菜和2~3個水果。其中,蔬菜的烹調方法以熱炒和涼拌結合為好。
2.味覺減退
可能缺乏的營養:鋅。
對策:適量增加貝殼類食物,如牡蠣、扇貝等,這是補充微量元素鋅的有效手段。另外,每日確保1個雞蛋、150克紅色肉類和50克豆類也是補充微量元素鋅所必需的。
3.頭發干燥、變細、易斷、脫發
可能缺乏的營養:蛋白質、必需脂肪酸、鋅。
對策:每日保證主食的攝入。每日保證攝入150克瘦肉、1個雞蛋、250毫升牛奶,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同時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攝入。每周攝入2~3次海魚,并可多吃些牡蠣,以增加微量元素鋅。
4.夜晚視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A。
對策:增加胡蘿卜和豬肝等食物的攝入。兩者分別以植物和動物的形式提供維生素A,后者吸收率更高。應注意的是,維生素A是溶于油脂而不溶于水的維生素,因此為提高維生素A的吸收率,最好用植物油烹炒胡蘿卜,這比生吃胡蘿卜時的吸收率高。
5.舌炎、舌裂、舌水腫
可能缺乏的營養:B族維生素。
對策:洗米、蒸飯等可造成B族維生素的大量丟失。長期進食精細米面、長期吃素食,同時又沒有其他的補充,很容易造成B族維生素的缺失。因此,應做到主食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如果有吃素的習慣,每日應補充一定量的復合B族維生素藥物制劑。
6.口角潰瘍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B2(核黃素)和維生素B3(煙酸)。
對策:維生素B2(核黃素)在不同食物中含量差異很大。動物肝臟、蛋黃、奶類等含量較為豐富。為此,每周應補充1次(100~150克)豬肝,每日應補充250毫升牛奶和1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