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使用手冊(男人版)
- 廉勇
- 1179字
- 2019-01-03 12:02:14
能量:維持生命的根本
能量指的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熱能。人體所需要的熱能都來自產(chǎn)熱的營養(yǎng)素,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人體從食物中獲得能量,用于各種生命活動,如內臟的活動、肌肉的收縮、維持體溫以及生長發(fā)育等。
◎ 能量的食物來源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是人體的能量來源。這3種蘊藏能量的物質普遍存在于各類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蛋白質。植物性食物中,油料作物的籽仁含有豐富的脂肪;谷類中則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大豆除含脂肪外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堅果,如花生、核桃等與大豆近似;蔬菜水果中含能量很少。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這3種供給能量的營養(yǎng)素在代謝中可以互相轉化,但彼此不能完全替代,因為它們在人體內各自有獨特的生理功能。它們在膳食中應保持恰當?shù)谋壤?/p>
根據(jù)我國居民膳食習慣,在攝入的總能量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占60%~70%,脂肪提供的能量應占20%~25%,蛋白質提供的能量應占10%~15%。
◎ 影響能量消耗的因素
人體每天從食物中獲取能量以維持各種生命活動的需要,影響這些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有:
● 肌肉活動的影響。肌肉活動對能量代謝的影響最為顯著。肌肉的任何輕微的活動都可提高機體代謝率。劇烈運動或強體力勞動可使產(chǎn)熱量超過安靜時很多倍。在肌肉活動停止后的一段時間內,能量代謝仍保持較高水平,而后才逐漸恢復到正常。
● 精神活動的影響。人在平靜思考問題時,能量代謝受到的影響并不大,產(chǎn)熱量增加一般不超過4%;但在精神處于緊張狀態(tài)時,如煩惱、恐懼或情緒強烈激動時,由于隨之而出現(xiàn)的無意識的肌緊張加強,雖無明顯的肌肉活動,但產(chǎn)熱量已明顯增多。另外,由于神經(jīng)緊張狀態(tài)可促使某些激素(如腎上腺素)分泌,結果使機體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加速,產(chǎn)熱量增加。
小知識:從能量光知健康
通過特殊攝影方法,可以把人體的能量光拍攝下來。人在健康的時候所拍下的光譜和在疲勞或生病時所拍下的光譜,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也就是說,一個人身體健康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包裹著他身體周圍的能量場的強弱。而這種人體能量場的強弱,又會直接影響它對人體保護作用的大小。
● 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人在進食后的一段時間內(從食后1小時開始,延續(xù)到7~8小時左右),機體雖然處于安靜狀態(tài),但產(chǎn)熱量比進食前有所增加。飯后2~3小時代謝率升高達最大值,若膳食全部是蛋白質,則額外增加熱量達30%左右;若為糖類或脂肪,增加熱量約為4%~6%;混合食物可增加產(chǎn)熱量10%左右。因此,為了彌補機體額外產(chǎn)熱的消耗,需要補充足夠的能量。
● 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人在20~30℃的環(huán)境中,在安靜狀態(tài)下,能量代謝最穩(wěn)定。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20℃時代謝率即開始有所增加,在10℃以下顯著增加,主要是因寒冷刺激引起寒戰(zhàn)以及肌肉緊張度增加所致。當環(huán)境溫度為30~40℃時,代謝率又會逐漸增加。原因可能是體內生化反應速度有所增加。此外,還有發(fā)汗功能旺盛及呼吸、循環(huán)功能增強等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