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菲利普滿十三周歲,就要轉(zhuǎn)去特坎伯雷皇家公學讀書。這所學校以其悠久的歷史而聞名。它創(chuàng)建于諾曼征服之前,最初是一所修道院學校,由奧古斯汀的修道士負責教課。后來,像其他同類學校一樣,在修道院遭到破壞之后,經(jīng)亨利八世陛下的官員重建,改名為皇家公學。從那之后,學校的課程開始貼近實際,向當?shù)厣狭魅耸康淖拥芤约皝碜陨鐣鱾€階級的孩子教授所需的知識技能。從這所學校走出過幾位文壇大師,他們首先作為詩人出道,才氣沖天、文思敏捷,唯有莎士比亞能略勝其一籌;最后都成為了散文作家,字里行間中顯露出的世界觀深刻地影響了菲利普這一代人。還有那么一兩個杰出的律師也畢業(yè)于此,但鑒于當今社會上優(yōu)秀的律師一抓一把,所以倒也沒什么了不起。除此之外,這里還涌現(xiàn)出個把戰(zhàn)績卓著的軍人。然而,在學校脫離了修道會后的三百年里,它所培養(yǎng)的人才大都服務于教會:牧師、主教、教長、教士和鄉(xiāng)村牧師。這些學生的父親、祖父、曾祖父也曾在這兒上學,并且都是特坎伯雷鎮(zhèn)主教區(qū)的教牧人員。他們來這之前就抱定決心將來要擔任圣職。但即使是在這樣的學校,還是有跡象表明學生的思想正在發(fā)生變化。有那么幾個人散播著他們在家聽到的言論,說教會已經(jīng)變質(zhì)了。倒不是錢的問題,只是教會構(gòu)成的階級越來越亂,魚龍混雜。有幾個男孩說他們認識的一些副牧師竟是來自小商小販的家庭。他們說自己寧愿去殖民地混日子(當時只有在英國走投無路的人才會去殖民地),也不要在這些亂七八糟的人手底下。不管是在皇家公學還是在布萊克斯塔布爾的教區(qū),那些做買賣的人都是既沒有土地(在這里,擁有土地的上流人士和單純的地主還是有點差別的),又不去找體面工作(人們普遍認為紳士應該從事四種職業(yè):律師、建筑師、醫(yī)師、牧師)的人。學校的走讀生里有一百五十個來自當?shù)氐纳狭魃鐣蛘吒赣H是駐地軍人,而商販家庭出身的孩子都只能因為自己的卑賤地位感到低人一等。
皇家公學的老師偶爾會從《泰晤士報》或者《衛(wèi)報》上讀到一些關于現(xiàn)代教育的文章。他們才沒有耐心去研究這些,只是強烈希望學校能夠固守傳統(tǒng)。每次學到古代僵硬陳腐的語言,這些老師倒是講得特別透徹,以至于從這里畢業(yè)的孩子日后一想起荷馬或者維吉爾[29],胃里就止不住地返酸。老師們在休息室用餐時,曾經(jīng)有幾人斗膽暗示說數(shù)學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但大家都不以為然,一致覺得這種學科遠沒有古代經(jīng)典來得高尚偉大。學校里沒人教德語或化學。法語課也是由學級主任來帶,比起從國外請的教師,他們更會維持班里的秩序,而且語法知識對他們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其實如果去布洛涅的咖啡館點餐,要是服務員不會英語他們就什么都吃不到,但這又算什么?地理課就是帶著學生畫地圖,這個活動很受歡迎,尤其是當所畫的國家里山脈林立的時候,孩子們就能花好長時間描繪安第斯山和亞平寧山的輪廓了。老師們畢業(yè)于牛津或劍橋,都有圣職,也都沒結(jié)婚。如果哪天想成家了,就只能聽從教會安排,從事一項薪水更微薄的工作。現(xiàn)在這些老師都已經(jīng)人到中年,可這么多年誰都沒有想過要離開特坎伯雷,去鄉(xiāng)村的小教區(qū)一天天捱日子。特坎伯雷是個優(yōu)雅的小城,不僅有濃厚的宗教氛圍,這里的騎兵站更是賦予了它幾分英武陽剛的氣質(zhì)。
至于校長,則另當別論。他必須結(jié)婚,而且需要主持管理學校的事務一直到老眼昏花,力不從心。但等到退休的時候,他能領到讓其他老師眼饞不已的俸祿,還會被授予名譽教士頭銜。
在菲利普入學的前一年,學校發(fā)生了一大劇變。大家早就注意到,已經(jīng)做了二十五年校長的弗萊明博士最近聽力退化得厲害,不適合繼續(xù)工作,為主效力了。所以一等城郊教區(qū)有職位空缺下來,教會就安排他以年薪六百鎊為待遇去那里就職,還暗示道,這是他退休的最佳時機。有了這筆豐厚的報酬,弗萊明博士完全可以養(yǎng)好身體,安享晚年。而幾個早就對這個職位垂涎的副牧師都回家跟妻子抱怨,說教區(qū)明明需要的是充滿活力的精壯小伙兒,卻派來了這么一個對教區(qū)工作一竅不通的糟老頭,更可恨的是,這個老頭還一早就肥了私囊。這傳出去簡直是一樁丑聞。盡管這些不拿圣俸的牧師牢騷陣陣,但始終是傳不到大教堂牧師會成員的耳朵里的。教區(qū)的居民更無權(quán)參與教會的任命決定,所以也沒有人詢問他們的意見。衛(wèi)理公會和浸禮會都在鎮(zhèn)里有自己的小教堂。
弗萊明博士離開后,學校急需任命一位新的校長。根據(jù)傳統(tǒng),不能從教師中選擇繼任者,所以大家一致同意讓沃森先生來擔任校長的職位。因為他是預備學校的校長,不算皇家公學的老師,況且大家認識他的時間已經(jīng)有二十年之久,不用擔心他不好相處。但是牧師會最后的決定讓所有老師大吃一驚:他們選了一個叫珀金斯的人。這是何許人也?沒人知道他,也沒人對他有什么好印象。震驚之余,大家忽然記起這人竟是布商珀金斯的兒子!吃晚餐前弗萊明博士才正式公布了這個消息,他看上去也滿是惶恐。在場人都埋頭吃飯,一點動靜都不出,也不對這件事發(fā)表任何言論,直到雇工們都走出餐廳,議論之聲才逐漸響起。在場的這些老師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人物,學校里的男孩給他們起了些奇奇怪怪的外號:嘆氣兄、柏油桶、瞌睡蟲、機關槍和快活精。
他們都認識湯姆·珀金斯。首先,這不是位紳士。大家都記得他的樣子:個子不高,黑不溜秋,頭發(fā)總是油膩膩的,兩只大眼睛往里摳著,跟個流浪漢一模一樣。他在這里上學的時候是走讀生,拿著學校里的最高獎學金,幾年書讀下來都沒花家里什么錢。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每年學校的授獎日,都能看見他手里捧著滿滿的獎品。學校以他為傲,把他當成門面。當時老師們都很害怕他會拿到更大的公立學校的獎學金,離開皇家公學。弗萊明博士想起自己曾去他父親店里談過話——學校的老師都還記得他父親的布店叫珀金斯·庫珀,在圣凱瑟琳大街上——他希望湯姆能留在這兒,一直到考上牛津。鑒于皇家公學是珀金斯·庫珀布店的最大主顧,珀金斯先生聽了這話心里美滋滋的,忙不迭地答應下來。湯姆·珀金斯在學校屢創(chuàng)佳績,在弗萊明博士的印象里,學習起古典文學來,沒有人能比他更出色。湯姆畢業(yè)時拿走了學校的一等獎學金,之后去了莫德林學院,又拿到了那里的最高獎,隨后開始自己燦爛的大學生涯。學校的校刊每年都記錄著他又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有一次他拿到兩門第一,校刊首頁還刊登了弗萊明博士特意為他寫的表揚詞。此時正值珀金斯家布店的敗落之際,而他絲毫沒受家中瑣事的干擾,這樣的上進態(tài)度讓老師心里倍感欣慰。他父親的合作伙伴庫珀日日買醉,嗜酒如命,在湯姆·珀金斯取得學位的前夕,兩位布商遞交了破產(chǎn)申請。
湯姆抓住時機成為了一名牧師,而這份職業(yè)也的確像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之后,他又先后在威靈頓公學和拉格比公學做了一段時間的助理校長。
盡管老師們看著他在別的學校做得風生水起,都覺得很驕傲,可一下子要接受在他的手下工作,這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柏油桶之前經(jīng)常罵他,機關槍也曾經(jīng)扇過他耳光。他們現(xiàn)在都不明白牧師會怎么能犯下這樣的錯誤,派湯姆回來當校長。在他們的腦海中,湯姆是個破產(chǎn)布商家的孩子這個印象始終揮之不去,更不用提庫珀的酒癮問題讓他的出身顯得更加低賤了。鎮(zhèn)里的教務長對自己欽點的候選者非常滿意——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他可能會叫湯姆一起來用餐。教區(qū)內(nèi)的餐會一直以來都非常雅致,怕是湯姆·珀金斯一落座就會拉低整個宴會的檔次。兵站那邊也不好打發(fā),軍官和上流紳士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湯姆這樣的人進入他們的生活。搞不好學校也會大受其害,學生父母一定滿腹牢騷,要是有大批學生退學也只能見怪不怪了。再想想將來要稱呼他為“珀金斯先生”,這可真是莫大的侮辱!老師們一開始想集體辭職以示抗議,但后來又只能作罷——萬一學校真的同意了,到時候傻眼的可就是自己了。
“我們能做的只有準備好迎接改變了。”嘆氣兄說。二十五年來,他一直負責教五年級的課程,要論其不稱職的程度,絕對舉世無雙。
這些老師第一眼見到學成歸來的湯姆時,內(nèi)心的疑慮沒有打消一分一毫。弗萊明博士在吃午餐的時候把他帶到了大家面前。湯姆現(xiàn)在是個三十二歲的壯年男人,長得又高又瘦,但他蓬頭垢面的邋遢樣兒倒是和小時候沒什么不同。衣服剪裁馬虎,破破爛爛。黑色的頭發(fā)蓄得很長,看起來好像從來沒梳過,每動一下就有幾捋跑到額頭上、耷在眼皮前,他只是伸出手極快地從眼前一撩完事兒。臉上濃密的黑胡須不受控制地瘋長,一直長到顴骨上去。他和老師們說話的語氣非常自然,好像只是幾個星期沒見。能看出他見到曾經(jīng)的老師心里很激動。當上校長的湯姆似乎對這個職位一點也不生疏,別人稱他為“珀金斯先生”,他也特別坦然地接受了。
說了一會兒話,湯姆準備起身道別,有一位老師純屬沒話找話,冷不丁冒了一句:離火車開動還早著呢。
“我想四處轉(zhuǎn)轉(zhuǎn),去之前的布店看看。”湯姆興沖沖地說。
場面頓時冷下來,大家心里都沒有想到湯姆竟然如此不識時務,正好又趕著弗萊明博士沒聽清,夫人在他耳邊大聲重復了一遍:
“他說,他要四處轉(zhuǎn)轉(zhuǎn),去他爸爸的布店看看。”
在場的人都聽出話里帶刺,只有湯姆·珀金斯渾然不覺,還轉(zhuǎn)過頭問:
“那家店現(xiàn)在是誰的了,您知道嗎?”
弗萊明夫人氣得一時話都說不利索。
“還是一個布商,叫格魯夫。我們都不光顧了。”
“不知道他讓不讓我進屋瞧瞧。”
“只要你自報家門,我想他不會不愿意的。”
這天,一直到晚餐快結(jié)束,所有人都把想說的話憋在心里。他們都揣著同一個想法,只是誰也不先張口。最后,還是嘆氣兄先發(fā)話了:
“呃,你們覺得新校長怎么樣?”大家開始回想午餐時候的對話。與其說是對話,不如說是珀金斯一人在滔滔不絕。他連珠炮似的說個不停,語速又快,嗓音洪亮深沉,時不時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沒幾個人能跟上珀金斯的思路,他想到哪就說到哪,話與話之間的聯(lián)系讓人很難捕捉。他大談特談教學方法,這本是再自然不過的,可他偏要拿德國的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說事。老師們從沒聽過這項理論,聽完了也沒明白個所以然。后來又說到古典文學,可因為他是真真正正地去過希臘,所以很多見解都別出心裁。他還研究了考古學,曾經(jīng)整個冬天都在進行考古實踐。這些老先生可不理解這對幫助學生通過考試有什么幫助。他還提到了政治,拿比肯斯菲爾德勛爵和亞西比德相提并論[30],把在場的人聽得一頭霧水。后來又聽他談到格萊斯頓先生[31]和地方自治的問題,眾人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是個自由黨派,心一下子涼了半截。接著他又口若懸河地大侃特侃德國哲學和法國小說。老師們覺得一個愛好如此廣泛的人一定什么都學不精。
瞌睡蟲最后把大家心里對珀金斯的印象做了個最準確的概括。他本人是位三年級高班的老師,眼皮總往下耷拉著。個性膽小怕事,個子雖高卻手無縛雞之力,干什么事都特別拖沓,天生一副沒精打采的懶樣。“瞌睡蟲”這個外號真是起得太貼切了。
“他挺有勁頭的。”瞌睡蟲這樣總結(jié)。
這個“有勁頭”是莽莽撞撞、沒有教養(yǎng),更是粗俗野蠻、不夠得體。這個詞讓眾人聯(lián)想到救世軍敲鑼打鼓、吵吵鬧鬧的樣子。“有勁頭”還意味著要改變。他們一想到那些可親可愛的陳規(guī)舊俗如今已是岌岌可危,就禁不住雞皮疙瘩起了一身,不敢考慮將來的事。
“他比以前更像個流浪漢了。”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老師說。
“你們說,教務長和牧師會選他當校長的時候知不知道這是個激進分子?”另一個酸溜溜地評論。
談話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所有人都心煩意亂,不再吱聲。
等到一星期之后的授獎日,柏油桶和嘆氣兄一起步行去牧師會,在路上尖酸刻薄的柏油桶這樣跟自己的同事說:
“我們可參加過不少了,對吧?就是不知道以后還有沒有機會再來了。”
嘆氣兄一臉愁苦,眉頭皺得比往日更甚。
“要是現(xiàn)在能給我個像樣的差事,我還不如退休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