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博工廠案例3:員工執行力提升對話錄
- 曾偉 曾子豪
- 2460字
- 2019-01-03 06:32:02
前言
這套案例(共23個)代表著一套完整的工廠管理模式,是作者在廣東歐博企業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歐博)團隊駐廠輔導十二年中實實在在所做的上千個案例中提取出來的精華。其中有思想、有方法、有動作、有工具、有表單、有方案、有系統、有細節,是作者帶領幾百人的研究團隊與幾萬名企業管理人員,投入上億元資金,精心輔導四百多家工廠而形成的管理研究成果,可稱為當前中國企業研究最具規模、最具深度、最見實效的一次管理實踐!
對于工廠各部門的管理者而言,在“行”的層面,此套案例是難得而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模板;在“知”的層面,則是工廠老板和高管認識工廠、理解管理的思維工具。它讓大家對工廠管理的很多核心問題,如人的執行力問題、效率低下問題、交貨不及時問題、品質不穩定問題、采購物料不及時問題、材料損耗嚴重問題、員工積極性問題、人難留難管問題等都能有一個明明白白的答案,并且能從我們對這23個案例實施過程的詳細描述中,找到切實有效的方案和動作以及拿來就能用的表單、制度、文件、流程。
這套案例共分三大部分(三冊):
第一大部分(第一冊)為生產計劃管控模塊,共八個案例。針對的企業問題是:
·ERP系統數據不準,計劃無法真正指導生產;
·很多工廠的生產過程極不穩定,從接訂單到采購物料、生產加工、出貨,可以說整個過程都異常頻發。對于異常頻發的工廠,我們無法根據理論計算來安排生產計劃,管理生產過程,怎么辦?
這八個案例從滾動計劃、備料排查、采購管控、快速清尾、分段控制等多個方面展示了一套專門針對異常頻發的工廠的生產管控模式。
第二大部分(第二冊)為品質、技術、效率管理模塊,共十個案例。
前五個品質管控案例針對的問題是:
企業產品品質問題層出不窮,客戶投訴不斷。企業內部設立了品質管控部門,每天也召開品質改善會議,實施品質管控動作,但問題依舊。久而久之,企業內會產生一種企業問題是“行業難題”的情況,仿佛企業的問題都是些高深的技術問題,非一般人所能解決的,大家在問題面前止步不前。
這五個案例從目標設定、組織保障、責任到人、動作細化、頻繁檢查和每日激勵這六個非常簡單的管理動作入手,讓大家看到真正改善企業的產品品質,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識和技術,只需要現場對老員工和基層管理者進行調動和約束。
中間兩個技術管理案例針對的問題是:
·技術人員經常以技術工作需要靈感和創意為理由而排斥企業管理。
·技術人員會以自己的技能為資本挑戰公司權威。
·技術工作較難進行工作任務的細化、時間分段和進度跟進,難以進行以天為單位的考核。
這兩個案例從技術部門的流程規范到技術人員的工作細分、任務的時間分段、每日考核等幾個方面,讓大家看到技術部門和技術人員照樣需要管理,而且技術管理帶來的效益絕不少于技術創新帶來的效益。
后三個案例針對的問題是:
·現場管理混亂,車間半成品堆積。
·工效達標率低,拉線不平衡問題嚴重,企業沒有統籌改善的部門和人員。
·有的企業有統籌改善的部門和人員,但這些人不下現場,不去改善,其職能職責流于形式。
·員工操作隨意性大,大量浪費無人關注。
這幾個案例從現場頻繁調整、制定數據標準、隨時察覺偏差等動作入手,讓大家看到提升效率其實非常簡單,重要的是你要隨時隨地去觀察,去調整。
第三大部分(第三冊)為人員管控模塊,共五個案例。
前三個薪酬改革與績效考核案例針對的問題是:
·公司薪酬體系不合理,很難留住老員工,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或者老員工混日子,新員工沒有積極性。
·很多企業也有績效考核,但主觀評分的比重大,很難客觀評估每個人的工作績效,導致員工一考就跑,要么就變成變相調工資。
·有的企業的績效考核搞得像模像樣,但數據不真實,最終企業不肯兌現承諾,使員工意見很大。
·績效考核指標定得太多或太高,員工根本達不到,最終考核流產。
這三個案例從生產運作流程的理順、崗位職責的動作規范、指標的逐步完善等幾個方面,讓大家看到有效的考核是幫人而非控人的思想。
后兩個執行力提升的案例針對的問題是:
·企業管理人員朝夕相處,“凡事過得去就行”的現象隨處可見,相互究責意識淡薄。
·口頭文化嚴重,隨意承諾盛行,檢查機制缺失。
這兩個案例從橫向問責機制的建立及稽核機制的建立入手,讓大家看到反復檢查和相互究責的力量,更讓大家明白企業的管理重在發揮每一名員工的管理作用。
要相信:執行是檢查出來的,執行率比執行力有用得多。
這套書采取一人講述、一人點評的方式,互動探討使案例展示的過程、細節顯得更為生動和深刻。
歐博的曾子豪副總經理擔任此套案例的講述工作。他長期負責歐博企業管理研究所的項目管理工作,可以說,每個案例的細節策劃和跟進調整,他都參與其中,他的講述將讓你身臨其境。
本人作為歐博的創始人及領導者,主持了所有這些案例項目的策劃管理工作。在本人的意識中,所有案例都在陳述一件事:工廠有巨大的潛力可挖,工人有巨大的潛力可挖,但他們因為不自信和錯覺而一直低效甚至無效地工作。
歐博經過十二年幾百家企業上千個案例的經歷證明:只要我們轉變觀念,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去改變自己,改變做法,我們的工廠,我們自己都會得到巨大的回報。相信我!這是真的!
我們不需太多的知識和技能,只需要改變,而且是很細小的改變,但要一直改下去,奇跡就會發生!
非常感謝許兆鋒、趙貴忠、張應春、吳永和、王建華、陳陽左、甘國軒、陳生、陸永滿、衡陽、劉應佑、劉紅軍、付繼清、陳宋云、曾明、毛萬會、田科學、羅正純等人的辛苦付出,他們是這些案例的執行人、實操者,向他們致敬!
中國的管理學界應該記住一群普通人的名字:徐軍、陳志國、賀紹德、邱順華、譚炳炎、黃一平、王雁秋、洪光波、杜斌、段蘭勇、馮景宏、唐海雄、梁冬春、鄧輝龍、李永強、鄒意中、張勇、陳湘君、蔡炎軍、李軍輝、賴東海、孫亞軍、毛陽濤、鐘順達……,他們與前面那些戰友一道,都同屬于歐博這個團隊。他們的工作都為了同一個目標:為中國大量的普通工廠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管理模式!
一個制造業大國一定有屬于自己的可以復制的工廠管理模式!這是歐博人堅定的信念,他們為此而工作,而生活,而痛苦,而快樂,而永恒!
曾偉
2014年3月12日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