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堅忍彰顯氣度(6)

曾國藩十分清醒地認識到當時世道的混亂,因此對四弟不去參加一些官員的聚會是贊同的,并且希望四弟以后類似的聚會也不要多去,把自己的身份放得越低越好,一定不要在外面過分地嶄露頭角,并對這一點再三地強調。曾國藩還用自己為官以來所經歷風波的感受來勉勵四弟,不要參與衙門中的事。

這就是曾國藩隱忍的處世哲學,也體現了曾國藩在宦海沉浮中磨礪出來的忍的氣度。

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曾國藩在湖南擔任湘軍團練大臣。當時,在長沙駐扎的軍隊不僅有湘軍,還有清朝廷的“綠營兵”。這些“綠營兵”不管士兵還是將領,都驕橫無禮,自認是受朝廷派遣,高人一等,根本不把曾國藩這個“鄉下人”看在眼里,時不時就找曾國藩的麻煩,經常不服從指揮,向上級打小報告,說曾國藩壞話等,總之是不讓曾國藩安生。

而朝廷也對曾國藩的湘軍有所顧忌,因此對“綠營兵”平時的所作所為也有意縱容。作為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大臣,曾國藩卻屢屢受到排擠,有一次甚至險些喪命。但曾國藩還是忍下了這口氣,不與他們計較,把精力都用在了團練上,最后用湘軍在戰場上屢立奇功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并最終得到了朝廷的認可。

曾國藩認為,但凡成大事者,就必須有“忍”的本領,忍受不公,忍受屈辱。忍讓,不是怯懦,而是要讓時間、讓事實來證明自己。

忍,是對一個人意志力的磨煉。一個人能忍毀謗,聽惡罵如飲甘露,定是一個有氣度、有定力的人。有氣度、有定力就能在紛亂的環境中靜下心來觀察、思考、分析自己所處的環境,在別人尚未察覺之時就一招制勝。

知足常樂,能忍則安

既來之,則安之。行于人間,就要能忍苦、忍難、忍冷、忍熱、忍濃、忍淡。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環境,也沒有完美的人。知足常樂,能忍則安。忍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能忍的程度,決定人生成就的高度。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還可能送了性命。

從前,一只狐貍和一只鹿,同住在大森林的一棵大樹下。有一次,大樹被大風吹斷了樹枝,樹枝砸在野鹿與野狐的身上。野鹿并沒有因為被樹枝砸了一下而覺得有什么,倒覺得這是很平常的事。但野狐就無法忍耐,打算遷移。臨走時野鹿對它說:“你真的要離去嗎?這么多年,大樹為我們擋風遮雨,又能供給我們甜美的果實,陌生的地方我們不了解,會有危險的。”“不,我受不了!”野狐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后來,它來到一處空曠的地方,但這個地方沒有任何遮蔽物,氣溫晝熱夜冷。野狐對這忽冷忽熱的氣候又無法忍受,沒住幾天又要走。臨走時,居住此地的鄰居對它說:“狐兄,這里氣候雖差,但沒有虎狼出沒,比較安全,你還是安心住下來吧!”“不,我難以忍受這反常的氣候!”最后,它到了一處氣候好、環境又優美的地方,覺得這是一個很理想的居所。但住下來后,它發現美好舒適的環境中卻生活著各種兇猛的野獸,處處都是獵人布下的陷阱。但它貪戀這里的舒適生活,不愿意離去,最終喪命于此。

雖然這只是一個寓言故事,其中的寓意卻是再簡單不過:不要抱怨生活的辛苦與艱難,不要抱怨生活的挫折與打擊。逃避不是辦法,堅忍才是真理。面對優越的環境、金錢的誘惑、利益的吸引,忍住不貪,才能保一生平安。

有多少忍耐,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很多人,讓他忍皮肉之苦容易,但讓他忍下一口氣難。這種人是有志氣的,但是這是小志氣,大志者身心都有強大的忍耐力。越王勾踐為復國,在吳國為吳王鞍前馬后,低三下四,忍受吳王的侮辱,回到越國仍臥薪嘗膽,磨煉身心,最終成就千古霸業。爭一時容易,爭千秋就必須以忍為鎧。有多少忍耐,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1206年,鐵木真成為蒙古部落的可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本部元老扎木合唯恐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對成吉思汗懷恨在心。

一天,成吉思汗帶著士兵來到不爾罕山打獵。扎木合知道以后,便設下計謀,打算謀害成吉思汗。他命令仆人在成吉思汗狩獵歸途中搭了一個漂亮的雕花帳篷,帳篷里挖了一個很深的陷阱,陷阱里插滿了槍尖,陷阱口裝上了陷板,又鋪上了地毯。帳篷里還準備了許多美酒佳肴。扎木合和成吉思汗在十幾年前曾在此結拜兄弟,他深知成吉思汗是個重情義的人,這樣他就可以假借祭盟之日誘騙成吉思汗到此,輕而易舉地除掉對手。

成吉思汗狩獵歸來,正巧途經扎木合的帳篷,當他得知扎木合在此祭盟,便立刻翻身下馬,一同參加祭盟。正要入座時,成吉思汗的獵鷹突然飛下來落在地毯上,追一只鉆入地毯下的老鼠。扎木合見此大驚失色,急忙割了一塊肉扔給獵鷹。就在那一瞬間,成吉思汗發現了這個陷阱。但他仍做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恭恭敬敬地將扎木合推到座上。只聽“撲通”一聲,扎木合掉進了陷阱。成吉思汗命令侍從們把扎木合救上來,然后一言不發地騎馬離去了。

這里成吉思汗的忍,體現了一種韜光養晦的氣度,不露真心,暫收鋒芒,待時而動的謀略。“韜”,本義是袋子,有“進去”的意思;“晦”,是“黑暗”“隱晦”之意。所謂“韜晦”之計,就是把自己的真實意圖隱藏起來,以擺脫困境,化險為夷,而后再尋機東山再起,重振雄風。此乃身處逆境的政治家聰明機智的表現。

韜晦既然作為一種謀略,或為了明哲保身,求全避禍;或為了使對方失去戒備,自己則暗里積蓄力量,伺機消滅對手。實現此計的關鍵在于偽裝,要偽裝得像,要使對方信而不疑。

心懷大志的人,始終注視著遠大的目標,從不計較一時的榮辱,不在乎小人或對手的挑釁。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勢下,切不可意氣用事、硬打硬拼,而應以理智控制自己,以機智戰勝對手。

這里成吉思汗的忍,是一種等待,為圖大業等待時機成熟,忍之有道。這種忍,不是性格軟弱、忍氣吞聲、含淚度日之舉,而是高明的人的一種謀略,是為人處世的上上之策。

忍的智慧和氣度

忍是一種智慧,忍讓也是一種美德。外界流言制造的是非,訛傳導致的輕信,身邊朋友的誤解,家里親人的錯怪……覺得委屈?惱羞成怒?當然不是,此時惱怒不會春風化雨,生氣也無助于流言、訛傳的消散,還有可能讓惡意者因為你的惱怒而得意,讓誹謗者因為你的生氣而繼續作為傷害你的工具。忍,讓流言不攻自破,化解朋友間的誤會,讓家庭更和諧。但忍讓并不代表懦弱可欺,正相反,忍需具備自信和堅忍的品格。忍是堅韌和頑強,正如晉朝朱伺在《晉書·朱伺傳》中說:“兩敵相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它是一種頑強的精神體現。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胸懷“上馬擊狂胡,下馬草戰書”的報國壯志,也曾寫下過“忍志常須作座銘”。忍當然不是懦弱可欺,因為懦弱可欺者,那不是忍,是諂媚。

生活中與人交往要以誠相待,與人發生爭執時也要記住“忍”字當先。能忍則安,能忍則百氣消,能忍則家庭和睦。

不要懷疑別人的智慧,也不要得意于自己的小聰明。當你利用小聰明,占了一點別人的便宜,沾沾自喜時,別人也可能在等時機算計你,這樣沒完沒了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如果你因為寬容能忍,反而會得到對方的尊敬和愛戴。

有一天,歌德在公園散步,遇到一位曾經對他的作品提出過尖銳批評的批評家。他仍舊是那么無禮,不放過任何侮辱歌德的機會。他站在歌德面前大聲嚷道:“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歌德回答道:“而我正相反!”他邊說邊滿面笑容地讓在一旁。歌德的幽默消除了自己的惱和怒,避免了一場無謂的爭吵,從某種意義上講,既為自己擺脫了尷尬難堪的局面,順勢下臺,又顯示出了自己的心胸和氣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凤山市| 栾川县| 乌鲁木齐县| 揭阳市| 岢岚县| 新丰县| 宜川县| 龙泉市| 华蓥市| 纳雍县| 全椒县| 封丘县| 屯留县| 湘西| 镇原县| 射洪县| 蕲春县| 大同县| 崇州市| 焦作市| 东乡| 扎赉特旗| 潜江市| 阿拉善盟| 黄龙县| 磐石市| 景泰县| 定西市| 霸州市| 望江县| 滨州市| 临湘市| 肃北| 广宗县| 读书| 余姚市| 平乡县| 当雄县| 房山区|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