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FBI說:一切從心開始(3)
- 誰都不敢騙你:FBI教你一分鐘識破謊言
- 移然
- 5554字
- 2016-05-25 14:30:01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勾踐非常后悔,問范蠡道:“我當初不聽你的勸告,莽撞行事,才釀成了今天的苦果,我們現在該怎么辦呢?”
范蠡說:“要想保住性命,可以先送給吳王珍貴的禮物;他要是還不肯放過您,您就親自去吳國侍奉他吧。您要記住,能夠完全保住功業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夠平定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謙卑的;能夠節制事情的人,就會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
勾踐聽從了范蠡的建議,他派文種去吳王那里求和,表達了勾踐愿意成為吳王的奴仆,并讓自己的妻子做吳王侍妾的意思。
伍子胥勸說夫差道:“上天既然已經把越國賜給大王了,此刻不收它,還等什么呢?還請大王不要答應勾踐的要求。”
文種將伍子胥勸告吳王的話帶給了勾踐,勾踐決定殺死妻子,焚燒寶物,然后拼死一戰。文種阻止了他,告訴他說:“吳王身邊的太宰伯嚭十分貪婪,我們可以從他那里入手。”
于是勾踐讓文種給伯嚭送去了很多金銀珠寶和美女,請伯嚭在吳王面前說說好話。貪財好色的伯嚭果然答應為勾踐求情,他勸吳王說:“勾踐已經輸得這么慘了,上天有好生之德,您不妨就饒了他的性命吧,讓他來吳國給您當侍臣,這對您也是有利的。”
吳王聽從了伯嚭的建議,饒過了勾踐的性命。于是勾踐帶著妻子和范蠡一起去了吳國。
到了吳國之后,夫差有意侮辱勾踐,讓他住在闔閭墳前的一個小石屋中守靈喂馬。有時候夫差騎馬出去,還故意要勾踐幫他牽著馬在集市上走過,讓大家看到勾踐卑躬屈膝的樣子。勾踐將自己掩藏得非常好,自稱賤臣,對吳王更是畢恭畢敬。他吃粗糧,住馬房,服苦役,小心地伺候著夫差,做到百依百順,他的妻子也跟著打掃馬糞,收拾庭院,極盡下人之責。整整三年,勾踐毫無慍怒和怨恨之色。
由于勾踐這邊盡職盡責地做著仆役,而文種也不時賄賂伯嚭,伯嚭拿了好處,在吳王面前替勾踐說了很多好話。最后,吳王看勾踐已經沒有了任何大王的氣勢,被磨得只剩下滄桑和頹喪,便答應放他們回國。
伍子胥再度勸說吳王,說勾踐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在吳國的三年,他是藏起了自己所有的鋒芒,這樣的人放回去,無異于放虎歸山。這一次,吳王依舊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建議。
臥薪嘗膽得勝利
經歷三年的忍辱負重,勾踐終于回到了越國。經歷了戰敗的越國此時已是田地荒蕪、人口稀少,生產受到了很大的破壞。為使國家富強,勾踐采納了范蠡和文種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策略,讓范蠡負責練兵,文種管理國家政事,使越國迅速強大起來。另外,他把國內最漂亮的女人西施和鄭旦送給了吳王,迷惑吳王終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
勾踐的勵精圖治和夫差的驕奢淫逸都被伍子胥看在眼里,他多次勸諫,希望夫差看到勾踐要報復的陰謀,早日醒悟。可惜夫差一直認為勾踐在吳國已經卑賤至極,這樣的手下敗將,留給他性命就該感激涕零了,他的傲氣已經被磨盡,垂垂老矣,怎么可能有東山再起的能力呢?他不但不聽伍子胥的良言,還對伍子胥產生了強烈的反感。
后來,夫差要北上伐齊,伍子胥極力阻止,說越國才是最大的敵人。夫差不聽,固執出兵,并取得了勝利,這讓他非常得意。
吳齊戰爭之后,勾踐的使者又來到了伯嚭府上。這一次,伯嚭收受了重金,對伍子胥施以致命一擊。他在夫差面前進讒言,說伍子胥這么阻擋吳王伐齊,是因為他心里根本就是向著齊國的。
夫差本來對伍子胥就有嫌隙,再聽伯嚭這么一說,勃然大怒,賜劍令伍子胥自盡。伍子胥死前憤恨不已地說:“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眼睛放在城東門,我要看著越兵是怎樣攻入城內的。”
伍子胥一死,夫差身邊就沒有什么值得防范的人了。幾年之后,勾踐起兵伐吳。多年以來,夫差幾乎不理朝事,不管百姓疾苦,而代理朝政的伯嚭又只顧自己斂財享樂,這時的吳國實際上已經是國力空虛了。勾踐對吳國實施了長達三年的圍困,夫差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于是派公孫雄脫去上衣跪著前行,與越王講和。
勾踐于心不忍,想就此饒了夫差。范蠡對他說道:“當年在會稽山的時候,上天要吳國收越,吳王心慈,才有了您的今天。而今在這里,上天要我越國收吳,如果您也心慈,歷史就會輪回。您臥薪嘗膽為的是什么?”
勾踐聽罷,收起了仁慈之心。吳王夫差見事情已無回旋的余地,只得自殺身亡。臨死前,他用巾帕蒙住自己的臉,感慨道:“我下去無顏見子胥啊。”
兩國相爭,非勝即敗,勾踐殺了夫差的父親,夫差報仇雪恥,戰勝了勾踐,吳國占盡上風。夫差輸就輸在他忽略了對方的智慧,被勝利、美女和奸臣的讒言沖昏頭腦,自負到以為自己是常勝將軍,不可能被打敗、被顛覆,這也最終決定了他悲慘的命運。
兩國相爭之事我們無法評說,但是把這些事情放到當今為人處世之上,卻是能得出一些教訓的。競爭中,要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同時也不能忽略對方的能力和努力。只看得到自己的光芒,而看不到別人的用心,注定會失敗。
懂得傾聽才會戰無不勝
比起傾聽,更多人喜歡傾訴。我們有壓力,有迷惑,有不愉快和感到煩惱的事情,我們需要為這些事情找一個出口。有時候我們覺得沒有人能理解我們,那是因為大多數人忙忙碌碌,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事情,除非你說的是對他有用的,否則他很難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來聽你傾訴。
成功的大使
德懷特·莫羅曾經是摩根的法律秘書,后來柯立芝總統任命他為美國駐墨西哥大使。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差事,墨西哥是山姆大叔手上最敏感的一根手指頭,到那里當大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莫羅依然躊躇滿志。
第一次拜見墨西哥總統瓜達盧佩·維多利亞,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刻,莫羅知道自己必須給對方留下好印象,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莫羅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使緊繃著一根弦的墨西哥人和焦躁不安的美國人都放下了心中那塊大石頭。瓜達盧佩總統私下對朋友說:“像莫羅這樣的人才是真正進退有據的大使。”
莫羅是怎樣做到的呢?
莫羅和瓜達盧佩總統見面的時候,根本沒有談那些該由大使負責談判的重要問題,他只是稱贊了廚師的廚藝,然后不慌不忙地抽了根雪茄,并請瓜達盧佩總統說了說墨西哥的情況,這邊的內閣對國家的期望,總統想做些什么事情,以及對于未來總統有什么樣的看法……
莫羅說得很少,只是偶爾提問,誘導瓜達盧佩總統開口說話。他則認真地傾聽,這給瓜達盧佩總統的感覺是莫羅很尊重自己,并且愿意傾聽。就這樣,莫羅讓瓜達盧佩總統的榮譽感得到了滿足,瓜達盧佩總統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尊敬。
傾聽的力量
許多時候懂得傾聽比懂得怎么說話更重要。因此懂得傾聽的人更能贏得別人的好感。讓我們看看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怎么做的吧。
對舍瓦普先生而言,傾聽就是上天賜予他的天賦,他一言不發,就能恰到好處地使每一個朋友獲得安全感和榮譽感。哪怕是自己的賬房先生、廚師或者清潔工,只要他們需要傾訴,舍瓦普先生都能讓他們滔滔不絕地說上半小時。
而舍瓦普自己呢?他凝視著你,非常注意你說的話,直到你說完。他甚至不需要給你什么建議,不需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你就已經覺得自己像公主或者王子那樣受寵了。
很多人評價美國著名政治家約翰·海伊說,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更是一名忠實的傾聽者,不管誰在對他說話,他表現出來的姿態都是一種非常明顯的恭維,他態度謙卑,讓那些滔滔不絕的人感到面前這位先生已經為自己所傾倒,這會讓傾訴的人感動于自己優秀的表現。
實際上,那些沉默的傾聽者才是最有魅力的人。因為他們深深知道,比起交流有一方不感興趣的話題,傾聽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他們不僅會安靜地、饒有興致地聽別人講話,還會把傾聽時的那種愉悅的感覺表現出來,讓傾訴者覺得自豪。
新聞記者馬克森以能成功采訪那些領袖人物而聞名。他在介紹自己經驗的時候說,為什么很多新聞記者感慨自己并不能給領袖人物留下好印象,而的確有很多領袖會認為他們是有偏見或者很粗心的人,事實上是記者們自己給領袖造成了這樣的印象,因為他們普遍不懂得如何傾聽,哪怕他們已經提出了相應的問題,但在傾聽的過程中要么不夠認真,要么打岔,要么急于進入下一個話題,或者他們自己就是健談的人,而且把這種健談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個大人物曾經對我說過,他們更喜歡那些善于傾聽而非健談的人。”馬克森總結道。懂得傾聽是一種才能。事實證明,傾聽是你能給予別人的最微妙的恭維,也是你贏得他人好感的最有力的武器。
運用他人熟悉的語言
當我們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會在心理上防備性地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在別人面對我們的時候也存在。那么回想一下,那些讓你在幾分鐘之內就產生好感的人通常的表現是什么樣的?他們是不是會用一種你聽起來親切的語言,或者說起你感到親切的事情,迅速讓你們的心靠攏了呢?
相同的經驗
18歲的阿莫斯·科明第一次來到美國紐約,他想在報社找一份編輯的工作。可是紐約比他想象的更加繁華,人才濟濟,大家都需要工作。他找了很多地方,但是所有報社都被求職的人擠滿了。科明知道,憑著自己只在印刷廠做過幾年排字工人的經驗,是很難如愿的,該怎么辦呢?
后來,科明打聽到《紐約論壇》的老板賀拉斯·格里萊和自己一樣,年輕時曾經在印刷廠做過排字工人,他決定去《紐約論壇》試一試。
科明覺得格里萊一定會對那些與他有著相似經歷的年輕人感興趣的。科明想得沒錯,他果然被錄用了。科明求職成功原因在于格里萊是從印刷廠的學徒做到老板的,他對自己的這段經歷感到很驕傲,他同樣會給予和自己有相似經歷的年輕人機會。
當然,科明采用的策略不只是相似經歷那么簡單,這里面還有語言的藝術。比如我們看到一艘新式輪船,想要介紹給別人,當我們對街上的人說輪船有多長時,就可以說從這棟大樓至那棟大樓那么長。要是我們告訴村里的人,就應該說從這塊地到那塊地那么長。我們應該用別人聽得懂的話,用他們已經掌握的經驗來說話,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
用別人熟悉的語言交流
查爾斯·布朗曾經是一名船長,后來他成了全球最大的玻璃工廠匹茲堡平板玻璃公司的總經理。最初創業的時候,他還在做著彩色玻璃的生意。當時,有一個同行在和他競爭一筆很大的生意,當然最終布朗贏得了合作機會。
因為布朗了解到,能對這筆生意說了算的人都是些美國西部的人,西部人的性格粗獷豪放,不拘小節,非常霸氣,于是布朗針對他們的性格,做了一份風格非常豪放的計劃書。而他的競爭對手卻恰恰相反,所以布朗做成了這筆生意。
布朗抓住了買主熟悉的、喜歡的風格,并最終得勝。
伊萬杰琳·普斯女士也是很好地運用這種策略的代表,她在同罪犯溝通的時候,總是能讓那些冥頑不靈的、兇狠的罪犯在幾分鐘內淚流滿面地懺悔。她的辦法是開始就談罪犯們幼年的事情,甚至用他們熟悉的地方語言。不管這些人在成年之后感受到了多少壓力、不公和欺辱,也不管他們鍛煉出多么狠毒和冷漠的心靈,卻無法忘記藏于內心深處的關于年少時的種種回憶……
在美國電影《與狼共舞》中,男主人公鄧巴中尉剛被派到西部的時候,差點兒無法生存下去。最初,他不熟悉當地人生存的方式,更是被當地的印第安人當成外來的“可惡的人”。后來,他慢慢學會了印第安語,學會了用印第安人特殊的方式與他們交流,甚至學會了他們的祭祀和祈禱方式,學會和當地的狼相處,最終受到了部落的歡迎,并在那里迎娶了自己美麗的妻子。
當你想要獲得陌生人好感的時候,最棒的策略無異于知道點兒他們的語言或者他們熟悉的經驗,并且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來。
亨利·桑敦是美國鐵路專家,他出任英國大東鐵路公司總經理。剛上任的時候,他發現這里的人對他很冷漠,雖然身處高位,但是明顯地感到高處不勝寒。想來想去,他突然記起來自己曾經說過那么一句話:“任何英國人都沒有擔任此職務的資格。”想必這句話惹惱了英國人,才招來人們對他的不滿。
要如何彌補過失、改變現狀呢?亨利為此苦惱了好一陣子,后來,他用了一個小辦法就把英國人的敵意消除了。他改用純正的英式英語并且引用他們的成語發表了一次公開演說。在演說中,他特意強調自己到英國來任職,只是想有個戶外競技的機會罷了。
如果你不能一開始就讓別人知道你打算說什么,那么后面的話對方可能就懶得聽了,特別是在你為自己解釋的時候。所以,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說對方聽得懂的話,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打好友情牌
“動人心者,莫過于情。”當你懂得用感情去打動對方的時候,就算你的表現方式不夠完美,你的嘴巴不夠靈巧,說出來的話有些笨拙,照樣能夠贏得對方的好感,因為這樣的真情能讓對方內心溫暖,而不只是嘴角帶笑。
說服罷工的工人
1915年的時候,小洛克菲勒還是一個沒有什么名氣的人,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沒有幾個人認識他。當時,美國發生了歷史上最激烈的罷工,而且持續了兩年之久。憤怒的礦工們要求科羅拉多燃料鋼鐵公司提高薪水,當時的小洛克菲勒正負責管理這家公司。
工人們的情緒被一次又一次抗議之后無響應的沉默徹底激怒了,他們沖進公司,砸壞了很多設備。公司財產遭到破壞,公司不得已請來軍隊鎮壓,又造成了一些流血傷亡,雙方的矛盾越發激化了。
當時的情況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民怨沸騰”。后來小洛克菲勒運用了一點兒小策略,擺平了這件事情,并贏得了罷工者的信服。
小洛克菲勒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來他提前幾個星期就開始結交朋友,去走訪那些工人,看到他們實際的困難。他和大家聊天,了解工人們真實的想法。工人們的要求并不高,可是一切都被開始的不協調激化了。
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后,小洛克菲勒對工人們發表了一次充滿真情的演說。這次演說讓小洛克菲勒一下子出了名,而且為他贏得不少的贊譽。他是這么說的:
“這是我一生當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代表公司出面,而且是和我們的員工代表以及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員見面。我可以真誠地說,我很高興站在這里,而且有生之年都不會忘記這次聚會。
“要是這次聚會早三個星期進行的話,我敢說我對大家來講是陌生的,而我自己也只認識少數幾張面孔。可是三個星期以來,我走訪了整個南區礦場的營地,認識了很多人。我和你們交談過,去你們的家里拜訪過,還和你們的家人共進晚餐,因此現在我們已經不是陌生人了,是朋友了,那么我就要和我的朋友們一起探討一下我們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