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莫怪世間“太炎涼”(2)
- 活法:為人處世智慧書
- 杜禮青
- 2555字
- 2016-05-30 17:52:17
王輔臣曾經在官宦家為奴,后來又跟隨洪承疇去平定云南,之后還在吳三桂手下為官,但依然保持本色,為了不讓做飯的伙計受罰將蒼蠅吞下腹中,沒有因為這些原因就與人大吵。但是在面對吳應期當眾羞辱自己的時候,就將自己的怒氣發泄出來,這就說明他該屈的時候絕對不會因為自己的一點尊嚴而大發雷霆,在該伸的時候就將自己的怒氣發泄出來,正所謂是“屈伸有度”??!
生活之中,要做到屈伸有度,還要學會臥薪嘗膽,也就是說人們在遭受挫折和失敗的打擊后,采取一種積極的應變策略。我們常說的“失意莫失志”。無論是在事業,還是在個人的人生征途上,受到挫折和失敗是難免的。而臥薪嘗膽是戰勝挫折、走出困境的重要方略。
1995年4月22日,溫州解放劇院第一家“美特斯邦威”品牌專賣店開業,同年11月,邦威企業有限公司成立,周成建任董事長。周成建由此踏上了做大美特斯邦威品牌的征途。
美特斯邦威在成立之初由于資金短缺使得企業捉襟見肘,尤其是場地和設備讓周成建很是頭疼,啟動資金只有幾百萬,這讓周成建左右為難:滿足市場需求需要成倍購買機器擴大生產,但如果把錢用于建立工廠,規模不大,其他工作也做不了,更別說創什么品牌。
在他考察市場時,發現一些大型的服裝企業擁有先進的設備,可是它們的產品沒有市場,造成這些設備大量閑置。老板在想:既然有這么多好的設備閑著,那自己為什么不把它們利用起來呢?周成建很快地找到了這些大型服裝企業的老板,這些老板很樂意把這些設備和場地租賃給他,以彌補損失,并且和美特斯邦威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周成建先后投入上千萬元,與廣東、上海等地80多家服裝加工廠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年產系列休閑服1000多萬件的強大產能為美特斯邦威定牌生產,就這樣,美特斯邦威在沒有買一臺設備的情況下生產了近千萬件的服裝,而周成建則把主要精力和資金放在了品牌的經營上。
隨后,美特斯邦威又把這種借助外力的模式運用到銷售環節,采取特許經營的方式,招收了不同地域的許多家加盟店,而所有加盟店都采用了復制式的管理模式,為美特斯邦威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廣告效應。由此,隨著美特斯邦威的加盟店數量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增長,盈利也隨之大幅度增長。并且很快就搭起了一條服裝供應鏈。在激烈的服裝市場競爭中迅速崛起。
一條事后被周成建稱為“借雞下蛋”和“借網捕魚”的服裝產業供應鏈就這么搭建起來。就是這種“借雞下蛋”的方式,使當初一無廠房、二無設備,總部只有幾間業務洽談室和幾臺電腦的美特斯邦威,在短短數年中實現了產品市場的快速擴張。
目前美特斯邦威在全國共有專賣店1300多家,擁有一支具有國際水準的設計師隊伍,每年設計服裝新款式數千個品種,集團的銷售額8年增長300倍。2005年,美特斯邦威以20.21億元的業績躋身中國企業聯合會推出的“中國制造業500強”。
除了自身實力以外,懂得運用別人的實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如果不懂得利用外在環境、不懂得借用無法掌控的資源,是無法生存的,更無從奢談競爭。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中提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么就去適應環境。由此可見,在為人處世上,如果你發現周圍環境的變化過于無奈,你應該做的不是去埋怨或者退縮,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去適應它。沒有永遠的失敗者,只有永遠不努力的人。
很久以前,有個叫吳成的農民,因為躲避戰亂,把家搬到中原的伏牛山下。吳成自小就受到父母的熏陶,珍惜每一樣東西,勤儉持家,就算在當時民不聊生的情況下,吳家依然豐衣足食,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其他地方的農民常常跑過去問他:“怎么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面對這些平常不勤勞,花錢卻大手大腳的農民,吳成經常說這樣一句話:“勤儉節約,珍惜每一樣東西。”農民們若有所悟地聽著,然后拖著步子離開。
吳成有兩個兒子,從小因為家庭富裕的原因,嬌生慣養,這讓年邁的吳成十分擔心。就在吳成臨終前,他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拿了出來,告誡兩個兒子說:“你們只要按照這兩個字去做,你們也能過上好日子,不會挨餓受凍。”兩人頻頻點頭表示會依照父親的意愿行事。
就這樣,吳成離開后不久,兩兄弟便商議著分家的事情。
分家那天,由于家中的財產很多,兩兄弟分了很久才分好。最后只剩下父親留下的那塊橫匾。
兩人開始爭執起來。大兒子說:“我是老大,你應該聽我的?!毙鹤诱f:“我是小的,你應該讓著我,何況這只是一塊破木板,怎么這么小氣?”
爭論許久無果后,兩人開始想辦法,最后還是小兒子的腦袋靈光,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他們把橫匾用鋸子鋸成兩半,老大分了一個“勤”字,剩下的一半歸小兒子。
從此,兩兄弟開始各過各的日子。剛開始,仗著父親留下的東西,就算不去勞動,也能衣食無憂。但慢慢的,兩兄弟發現繼續這樣下去遲早會餓死。
于是,老大把當初分來的“勤”字高高懸掛在家中,每天不辭辛勞起早貪黑地去干活,他的勤勞使得家里年年五谷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從小就習慣了大手大腳地花錢,并不顧及家里的情況。這樣一來,不僅讓老大感覺力不從心,就連他的兒子也學習了母親的惡習,平常吃飯特別挑食,遇到不喜歡吃的食物咬一口便扔掉。久而久之,老大發現家里幾乎沒有糧食了。
相反,小兒子是相當的節儉,他像大兒子一樣把父親留下的“儉”字供奉起來,帶領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剛開始日子過得還可以,不用為吃穿費心。不過時間一久,問題便出來了。由于小兒子光顧著珍惜糧食,卻疏于農事,也不愿意花時間耕種,每年的收獲少得可憐。再者,這一年天公不作美,出現大旱,兩家人早已是寸步難行。
兩人這時想起父親的遺訓,覺得父親欺騙了他們,惱羞成怒之下把橫匾摘下,用腳踩碎。就在這時,從屋外飛進一張紙條,兩兄弟詫異地打開紙條,上面寫著“只勤不儉,像端沒底的碗,永遠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遲早要挨餓!”
兄弟兩人看完后面面相覷,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原來,勤勞和節儉是不能分家的,缺一不可。于是他們把兩個字重新黏合起來,掛在兩家的中間。
接著,兩兄弟不僅勤勞,以身作則,而且告誡家人也要做到勤儉,珍惜每一粒糧食。沒過多久,他們又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是的,現實不可怕,世間炎涼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斗志,不會變通,不會為人處世。為人處世其實就是一種情商,它幫助我們在成長的路上越走越順,最終找到成功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