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欲望多一點,痛苦多一分
- 因為苦過,所以知足:智藏法師教你守住幸福
- 智藏法師
- 1802字
- 2016-05-23 15:26:31
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
——《法華經卷二·譬喻品》
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體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欲望,因此佛說欲是生命體內在的希求。那么,欲望過多會造成什么樣的苦果呢?
有句俗語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的欲望太多,貪心太重,永遠不滿足,小小的蛇妄想吞下大象。什么都想要,可能什么也得不到。這樣活著,豈不是很累?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扮演著這樣一個悲劇的角色。每個人從出生起,似乎身上擁有的東西越多,就越富有、越幸福,到頭來卻把自己弄得不堪重負、身心俱疲。即使是這樣,內心還是不滿足,一輩子將自身置于忙忙碌碌、患得患失之中。最后,累垮了身體,甚至失去了生命。
所以,《法華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各種痛苦煩惱的根源是貪欲;如果把貪欲的問題解決,就等于拔除了苦果的根源。
從前有一位非常有錢的老財主,擁有良田百畝,妻妾成群,吃喝不愁,進進出出皆有奴仆伺候,卻總是悶悶不樂。有一天,老財主忽然聽到有人在快樂地哼著小曲。循聲看去,原來是一個廚子在一邊做飯一邊唱歌,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老財主很奇怪,問廚子:“你為什么如此快樂?”
廚子答道:“因為我的家人很快樂。雖然我是個廚子,收入不多,但我們一家人所需要的也不多,有間草屋安身,有足夠的食物吃飽肚子,便夠了。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一直盡我所能讓他們快樂著。”
老財主聽了不解,就差人把管家請來咨詢此事。管家答道:“東家,這個廚子如此快樂,是因為他還沒有成為99族奴。”
老財主更是不解:“什么是99族奴?”
管家答道:“東家,要想確切了解什么是99族奴,您不妨準備一個包,再放進去99枚銀元,然后把這個包放在那個廚子的家門口,答案立見分曉。”
老財主即刻命管家照辦。
那個廚子回家的時候發現了門前的包。他帶著滿心的疑問,拿著包回家,并交給了妻子。好奇心促使他和妻子打開包來看。打開后,他和妻子的雙眼立刻就瞪圓了,包里全是銀元啊!他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銀元,于是,便迫不及待地數起來。“99枚?肯定是數錯了”,廚子和妻子想。他們再數,還是99枚。廚子納悶了:怎么會只有99枚啊?肯定是我剛才不小心丟了一枚。妻子也不無遺憾地說:“要是100枚該多好啊!”于是妻子和他開始尋找,屋子、院子、大門前找了個遍,都沒有。他們累得筋疲力盡,心中沮喪到了極點,仍然一無所獲。他和妻子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攢夠100枚銀元。
于是,從第二天起,他們更加倍地努力工作,想早日掙回一枚銀元,以使他們的銀元數達到100枚。由于頭天晚上找銀元累了,第二天早上廚子起晚了,情緒很壞,斥責妻子沒有及時叫醒他,耽誤了他掙錢。他匆匆來到東家的廚房,不再像往日那樣快樂,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只是埋頭拼命地干活,一點也沒有注意到老財主正悄悄地觀察著他。
看到廚子的變化,老財主大為不解。他再次詢問管家。管家答道:“東家,這個廚子現在已經正式加入99族奴了。這些人擁有很多,但從來不滿足,為了額外的那個‘1’,他們苦苦努力,渴望盡早實現‘100’。結果在追求‘100’的過程中失去了原本生活中的快樂,這就是99族奴。”
佛經中有“八苦”之說,“求不得苦”便是欲望不能滿足所造成的痛苦。誠然,真正讓那位廚子不快樂的,也不是金錢和財富本身,而是那個“1”所代表的未能滿足的欲望!
其實,痛苦的根源都來源于欲望。控制欲望的就是心魔,控制不了自己的心魔,留下的就只有痛苦、失望、無助……
生活在欲望中的人,總是不停地向外希求,一旦所求不能得,就會痛苦得像被箭射中一樣難受。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都在上演著像那個廚子一樣的悲劇,他們并不滿足于已經擁有的幸福生活,而是處在不斷向外的追求中,要名車、要豪宅、要高官厚祿、要錦衣玉食……不斷地占有、攀比、競爭,所有的一切,無非是想過上所謂的別人眼中的幸福生活。但有得必有失。他們在得到財富、事業、名聲、享樂的同時,卻失去了輕松、自由的心靈,甚至是孜孜求得的幸福。
欲望是罪惡的淵藪,是心靈不能清凈的本源。為滿足心中的欲望,勉強去做那些不可能去做的事,結果只能是常年置自己于苦惱之中。因此,清醒地認識自身的條件,順應事物發展的本身規律,減少自己的欲望,就能以平和的心態去享受人生,獲得幸福。
◎人生智慧
欲望像一只猛獸,無情地吞噬著你的心靈,引發你無盡的痛苦和煩惱。真正的幸福出自毫無拘束的心靈,無欲無求是快樂的源泉,只有這樣你才能遠離痛苦,找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