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16章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 第15章 讓一步山高水長,退一步海闊天空
- 第14章 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 第13章 完美生活,舍得才是引路人
- 第12章 感悟舍得,成功的黃金法則
- 第11章 舍得之道,職場上的付出與收獲
第1章 前言
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鳴蟬舍棄外殼,得自由高歌;壁虎臨危棄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愛,得繁衍生息;溪流舍棄自我,得以匯入江海;鳳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槃重生。人舍墨守成規(guī),得別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獨辟蹊徑。可見,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才能夠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擁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從而活得精彩,活得快樂。
人生就是一個舍與得的過程,人們常常面臨著舍與得的考驗,“得”是本事,“舍”是學問,正如一位高僧所說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關于舍得,佛家認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即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認為: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圣;而在現(xiàn)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其實,懂得舍與得的智慧和尺度,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諦。我們需要通過“取舍”來豐富人生,在“舍得”中體現(xiàn)智慧,在“舍得”后感悟人生。
舍與得是一種哲學,更是一種處世的藝術。我們生活的世界原本紛繁復雜,很多東西在追求和面對的時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選擇,去割舍。大部分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得與失當中想要做出正確的選擇,是一件艱難而痛苦的事,所以,需要我們有“看開、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態(tài)來面對。其實,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學會舍,才會有得,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巔峰。舍和得的關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緊密相連的。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讓你走不遠的負累,留下那些輕快的、靈性的美好,從而讓你閃耀著含蓄、內斂、從容的光芒。
舍與得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對生活的領悟。有人說,世上從來沒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執(zhí)著。患得者得不到,患失者必失去。佛教導我們要舍得,只有舍掉陳舊不堪的執(zhí)著,才能得到新的觀念、新的思維;只有放下不切實際的妄想,輕松上路,你才有機會比別人跑得快,才有體力比別人跑得遠。人生充滿變數(shù),所以人生必然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獲得與失去的過程,如果沒有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那么不管是多么幸運的人,都不會擁有真正完美快樂的人生。人不可能永遠只是獲得,而從不失去,珍惜曾經(jīng)的擁有,就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舍與得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在人生的旅途中,懂得舍與得的智慧,你才會快樂,才會讓自己無怨無悔。星云大師說:“心隨境轉則不自在,心能轉境則無處不自在。”舍得是一種好心態(tài),會讓你擁有一個好人生。對于想要成就大業(yè)者來說,看破了得與失的玄機,學會從得到中失去,就能從失去中獲得,成功即是由此而來。我們都希望長命百歲、榮華富貴、眷屬和諧、名譽高尚、身體健康、聰明智慧,但先要問:你想要秋天的碩果,可否在春時播種?只有真正懂得舍與得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要知道,人生苦短,不過是來去匆匆的幾十年,與其在抱怨中度過,不如為自己營造一方快樂的天地。
泰戈爾說過:當鳥翼系上了黃金,鳥就再也飛不遠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是愈得愈少,愈舍愈多。本書圍繞“舍與得”這個似乎人人熟悉、卻又難以參悟透徹的命題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探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為讀者提供一種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態(tài)、一種正確的哲學態(tài)度、一種走向幸福與成功的方法,讓你能夠更好地享受生活、成就大業(yè),經(jīng)營好自己的人生。舍得是一種境界,不計付出,舍己為人,體現(xiàn)出了胸懷寬廣的做人高度;舍得是一種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體現(xiàn)出了明朗大氣的做事風格;舍得是一種心態(tài),有取有棄,低調淡泊,體現(xiàn)出了坦蕩灑脫的人生追求。學會取舍的智慧,懂得進退的真諦,就能夠享受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