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向軍隊學勇氣:攻城不畏堅(1)
- 服從命令聽指揮:向軍隊學執行
- 楊朝暉
- 4998字
- 2016-07-23 15:27:54
敢打硬仗,善于攻關
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應該怎么辦?解放軍戰士給出了響亮的回答:“狹路相逢勇者勝!”毛主席說:“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所屈服。”
面對困難永不言敗,面對挑戰迎頭而上,在職場中這樣的勇氣同樣難能可貴。有了這樣的勇氣,有了這種拼搏精神,困難就會被踩在腳下,就會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職場如同戰場,處處“硝煙彌漫”。職場上的人往往也像戰爭中的人一樣:有的成了勝利者,有的成了失敗者,有的成了領導者,有的則成了俘虜,還有一些則在激烈的戰斗中變成了“炮灰”!
縱觀世界大大小小的戰役,往往都是那些“敢打硬仗、敢于攻堅”的隊伍取得最后的勝利。而那些失敗者,往往都有著懦弱、不敢擔當、懼怕困難的性格弱點。其實工作就像打仗,只有敢打硬仗,才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我認為,“敢打硬仗、敢于攻堅”不僅僅是戰士們應具備的精神,職場人也同樣應當具備,尤其面對一些重大的、關鍵的課題,也要選擇一次一次地攻堅、一次又一次地挑戰。現實中,凡是能夠打開局面、率先突破的往往是那些勇于擔當、敢打硬仗的人。曾經有個軍人出身的老板對自己的員工說:“成功是一口一口‘咬’下來的,如果堅持不住,就容易被擊垮,成為一個失敗者!”
某護膚品公司為了研發一款具有保濕功能的化妝品,高價從國外引進了先進設備和技術。馮曉鵬是該護膚品公司的科研人員,他肩負著公司研發課題的重大使命。用馮曉鵬的話說:“如果拿不下課題,就等于拖公司后腿。”馮曉鵬的科研團隊不分晝夜地在化驗室里“奮斗”。經過數次實驗失敗,克服了種種困難,他們終于在一個月內完成了任務,而這款新產品成了公司的王牌產品,迅速占領了市場,為公司創造了巨額的利潤。敢打硬仗、敢于攻關的馮曉鵬團隊因此得到一筆巨額津貼。
敢于攻關、善于攻關不僅僅適用于“特殊時期”,而且還適用于職場中的各個工作環節。敢于攻關、善于攻關的人往往能夠為企業、為領導承擔責任并且背負使命。也就是說,一個敢打硬仗的人往往有不怕輸、不服輸的職業精神,而這種精神恰恰是職場中最寶貴的。
我的朋友趙總是深圳一家保險公司的總經理,與他一同進入保險公司的人大多已經“跳槽”或者轉行。為什么趙總能夠成功,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嗎?
趙總說:“在國外,保險行業是十分令人尊重的行業。跑保險的人也是十分受人敬重的,因為‘保險’就意味著一份‘保障’!在國內,保險行業還在起步階段。由于許多老百姓不懂保險,擔心上當受騙,所以推銷保險是一份高挑戰的工作。在我看來,不應該把賣保險當成一種簡單的推銷,而應該把它當成一個社會問題去解決。我們應該了解百姓的需求,逐漸向他們推廣、宣傳保險的好處,尤其對無保障的老年人和工作風險大的職業人而言,保險是一種‘保障’,而不是一份‘彩票’!當然許多人都覺得跑保險太難了,甚至一個月也賣不出去一份。但是如果你把保險行業當作是自己追求的事業,把它當成一個高地,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克服困難、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你就會拿到滿意的成績單!”
趙總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敢于挑戰自我、敢于攻堅、敢打硬仗!其實敢于攻堅的前提就是挑戰自我、樹立信心。那些半路“跳槽”者或者改行者,往往因為一點挫折就選擇了放棄,所以與成功擦肩而過。
敢打硬仗,善于攻堅,挑戰自我,孜孜以求,這是立足職場的前提。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個臺階,一次一次不斷努力追求的結果。正如一名將軍所說:“不敢打硬仗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支不敢攻堅的隊伍不是好隊伍!”
作風頑強,敢于擔當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不具有擔當精神。1971年,作為氫彈投放實驗現場總指揮的朱光亞在三次投彈未果的情況下大膽做出決定:“帶彈著陸,我負責!”事后證明,敢于承擔一切責任的朱光亞“賭”贏了。敢于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重大考驗下臨危不懼并做出抉擇,這是在成就事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氣質。
“盤根錯節乃見利器,畏刀避劍豈是丈夫?”兩彈功勛朱光亞正是以這種“擔當”為中國軍隊的發展、為中國國力的增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古人說:“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
工作中我們同樣需要作風頑強、敢于擔當、勇于承擔責任、有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大樹撐起一片綠蔭,責任構建和諧社會。”過去有人把挑重擔的人比作“挑山工”,挑山工的特點是毅力頑強、堅忍不拔、敢于攀登、勇挑重擔。挑山工雖然是個行業,是個謀生存的技能,但許多人卻無法像那些挑山工一樣憑借自己的毅力挑起生活的重擔。對于挑山工而言,挑起重擔是一種責任,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金庸寫過十多部武俠小說,塑造了無數經典武俠人物。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即是“俠之大者”,那些功夫超群的人,由于行俠江湖、除暴安良,被世人所仰慕。所以人們常說: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功夫”讓一個人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能力,所以“功夫”自然就成為行俠仗義的助推器。換句話說,所謂的“俠”,就是敢于承擔責任的人,工作中“敢擔當”的員工會憑借自己的“功夫”解決問題、難題。
工作中,敢于擔當、敢于負責任的人是難能可貴的;多數人往往容易遇事找借口,怕惹事上身,在困難面前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
某公司倉庫,因為看管不嚴而造成物資被盜。倉庫管理員老張怕承擔物資丟失責任,于是將責任推給了保安小吳。老張說:“倉庫管理員只負責物資出入庫,保衛人員負責物資安全。既然東西被盜,丟失責任應該由保衛人員負責!”
物資被盜一事發生在深夜,當時小吳正在公司的別處巡邏。但是小吳并沒有找理由為自己開脫責任,而是將此事承擔下來。得知小吳承擔全部責任一事,許多人都為他鳴不平。有人說:“倉庫鑰匙只有老張有,丟了東西憑什么讓你承擔?”還有人說:“小吳,你太傻了,既然監控攝像給了你清白,為什么你還要將此事承擔下來?你應該去和領導說清楚。”其實小偷盜竊公司財物的經過都已經被攝像頭拍到了,其中還包括老張在值班時間睡大覺的畫面,這一切都被領導看在眼里。領導想借此事對手下員工進行一次考察和教育。
事情發生后,老張還是像往常那樣上班下班;而小吳卻常常犧牲休息時間,積極配合派出所人員破案。兩周之后,盜竊案有了突破,小吳協助派出所公安干警在某廢品回收站抓住了盜竊分子,并當場繳獲被盜物資。
后來領導在會議上公布了攝像頭拍攝的監控錄像,并且點名批評老張這種推卸責任的行為,同時表揚了小吳敢于擔當的態度。領導總結道:“有些人為了公司的利益可以肩負更多的責任,甚至不怕‘受委屈’;而有些人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可以出賣自己的良心。公司是我們的家,大家應該像小吳那樣為公司盡一份責任。”會議結束后,領導將不負責任的老張調離了原崗位,而小吳被提拔為保衛科副科長。
敢于擔當不僅僅意味著責任,更是一種使命感、一種境界、一種大智慧。
1.敢于擔當是一種責任
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所謂的大俠,就是能力突出的人。至于為國為民,則是有能力的人無形之中使自己肩負的一種責任。除暴安良、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都是一種將個人能力轉化成社會責任的方式。現實之中,一個有能力的人想要得到別人的贊賞就要敢于擔當、敢于付出。尤其在危難時刻,能夠站出來主動承擔,這樣的人才能夠得到周圍人的敬重。
某化工公司由于工藝落后,產品面臨著市場淘汰的危險,企業遭遇生存危機。此時老板認為:公司要么轉型,要么關門,而轉型意味著要冒很大的風險、付出非常大的代價。首先,轉型需要投建新設備,新設備的購買需要很大一筆錢;其次,新工藝上馬后,能否生產出符合市場的新產品還是一個未知數;再次,市場調查、銷售環節是否能跟上?回款能否及時?許多問題擺在決策者面前,讓人頭疼不已。后來老板召開董事會,希望每個部門的負責人都能拿出方案。董事會開完后,各部門又分別開會傳達會議精神。
有一個名叫劉學強的工程師,年紀不大,有闖勁兒,最近剛剛考取了注冊工程師,正打算一展身手!他開始從網上查閱各種資料,并且自學新產品的化學工藝流程。有人私下嘲笑劉學強:“老板都解決不了的事還能輪到你解決,真是不自量力!”還有人說:“劉學強無非是想出出風頭罷了!”說閑話的人多,但是像劉學強那樣堅持學習、打算背上鋼槍上戰場的人卻太少!劉學強認為: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展現自己的學識;另一方面作為公司重點培養的員工有義務幫助企業走出困境。他沒有將閑言碎語放在心上,而是隨時等待迎接挑戰。
幾個月后,新設備運來了,老板非常重視新產品的生產,特召開動員會,號召所有員工努力攻關。早已做好準備的劉學強此時挺身而出,向老板“毛遂自薦”,并立下“軍令狀”。隨后劉學強成立攻關小組,連夜在工作車間奮戰,前前后后改進工藝十多項,終于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敢于擔當、敢于展現能力的劉學強因此被老板提拔為生產部長,而那些嘲笑過他的人也對他另眼相看了。
2.敢于擔當是一種使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馬克思曾經這樣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由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使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物質為轉移,它伴隨著人的出生一直到人的消亡。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青少年時期“學習”是一種使命,成年時期“工作”是一種使命,老年時期“頤養天年”是一種使命。對于職場人而言,聽從領導命令、履行自己的工作責任就是一種使命。職場中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社會定位和社會使命,這就賦予每個公司中的每一位員工都有自己的工作目標和發展方向,而這個發展方向也與每一位員工的夢想、成就息息相關,那么如何才能提升這種使命感呢?
敢于擔當,敢于冒險,敢于承擔,這些方式都可以提升一個人的使命感。我們常說:安于現狀者無法做領導。因為人安于現狀、懶散、自私自利,不可能完成社會、公司賦予他的使命。一個不能夠為社會、為公司、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人怎么能夠有大的成就呢?職場人的使命與公司、社會的價值觀應該是一致的。因此,敢于承擔自己的使命、履行責任,就等同于為公司、為社會做貢獻。正如歌德所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敢于擔當是一種使命,更是實現夢想、創造財富的基礎。
3.敢于擔當是一種境界
一位企業家說:“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事,叫他承擔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擔當精神可以挖掘一個人內在的潛能,可以提升一個人做人的境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合格的職場人往往能從公司利益的角度出發,敢于承擔一切、挑戰一切,為了尋求公司穩定、企業發展而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4.敢于擔當是一種智慧
一個人的能力要靠實踐檢驗,而最好的實踐就是承擔一項有挑戰性的事情。現實中,許多人具備足夠能力,但之所以沒有表現出來,原因之一就是恐懼失敗的心理。人都會遭遇失敗,沒有失敗也就不會有成功。
有些年輕人說:“老板不允許失敗,而我恰恰失敗了,那不是自找麻煩嗎?”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職場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挑戰,而這些挑戰往往是躲避不了的,有些人看到產品銷售疲軟就盲目歸納為市場需求不旺;有些人因為客戶難“伺候”而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就選擇逃避;有些人因為部門間工作聯系不暢就選擇放棄……說白了還是一個人的意志不夠堅定,不敢擔當責任。
在職場上,敢于擔當就意味著替上司分憂解難。一個能替領導分擔責任的人,領導一定會信任他、喜歡他。付出一定有回報,因敢于擔當而得到的信任更是無價的。敢于擔當、有責任心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領導的信任和重用。在領導的心里,只有工作任勞任怨、扎扎實實、負責到底、敢于承擔責任后果的員工才是公司所需要的。
錢小飛是某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將包裹安全快速地送到客戶手里。快遞工作非常辛苦,而且責任很重,有時候還要承擔郵包破損、丟失等責任。錢小飛說:“自掏腰包賠償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尤其是貴重物品。”不久前錢小飛就碰到這么一件事。
幾天前,一個客戶打來投訴電話,說自己買的進口香水在運送過程中破損,要求快遞公司賠償。就此快遞公司內部議論紛紛,有人說:“東西破損了就說是我們的責任,說不定郵寄之前就破損了!”還有人說:“既然那個客戶已經簽收了,這種責任就不應由我們承擔!”但是錢小飛沒有這么想,既然郵件經過自己的手,他必須要對這位客戶負責。于是他自掏腰包,買了一瓶同款香水作為賠償。
同事都認為錢小飛傻,但是錢小飛說:“既然東西經過我的手,我就要承擔這種風險。這位客戶得到了賠償,就會更加滿意我們的服務,以后還會選擇我們快遞公司發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