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當代哲學 實用主義(4)

這些假定的解決法,是思想最要緊的一部分。我們說某人能思想,其實只是說某人能隨時提出種種假定來解決遇到的困難。但是我們不可忘記,這些假設的解決,都是從經驗學問上產生出來的。沒有經驗學問,決沒有這些假設的解決。有了學問,若不能提出解決疑難的假設,那就成了吃飯的書櫥,有學問等于無學問。經驗學問之所以可貴,正因為它們可以提供解決這些假設的材料。

4.評判各種可能有效的解決,確定哪一個解決方案最適用

在所有的提示中,評判一下可行性,找到最有可能解決當前難題的提示,接著假定一個方案。有時候,一個疑難的問題能引起好幾個假設的解決辦法。

比如上文迷路的例子,有三種假設;一句《墨子》有兩種解法。思想的人,同時遇到幾種解決法時,應該把每種假設包含的意義,一一推演出來:如果用這種假設,應該有什么結果?這種結果是否能解決所遇的疑難?如果某種假設,比較起來最能解決困難,我們就采用這種解決。如果按照這種假設能解決疑難,那就應該采用這種假設。

5.證實(就是解決困難)

這一步是思想的終點,最終確認假設是否為真,一旦確認,假設就成了真理,提示也就變成合適的工具。第四步所采用的解決法,還只是假定的,究竟是否真實可靠,還不能確定下來,必須有實際的檢驗證明,才可以讓人相信;如果不能證實,就不能讓人相信,只能算一種假定。已證實的假設,能使人相信,自然就成了“真理”。

如迷路的人,跟著水流,果然脫離了危險,他那個假設便成了真正適用的解決辦法了。這種證明比較容易。有時候,一種假設不容易證明,這種假設的證明所需要的條件不容易達到,必須特地制造出一些條件,才可以驗證那種假設的是非。凡科學上的證明,大概都是這一種,我們叫做“實驗”。

譬如科學家伽利略觀察抽氣筒能使水升高至三十四尺,但是不能再升上去了。他心想這個大概是因為空氣有重量,有壓力,所以水不能上去了。這是一個假設,不曾證實。他的弟子托里拆利認為,如果水升至三十四英尺是空氣壓力所致,那么,水銀比水重十三又十分之六倍,只能升高到三十英寸。他試驗起來,果然不錯。那時伽利略已死。

后來又有一位哲學家帕斯卡提出假設,如果托里拆利的氣壓說不錯,那么,山頂上的空氣應該比山腳下的空氣稀薄。拿了水銀管子上山,水銀應該下降。所以他叫他的親戚拿了一管水銀上山,水銀果然逐漸低下,到山頂時水銀比平地要低三寸。于是從前的假設,就成了科學的真理了。思想的結果,到了這個地步,不但可以解決面前的疑難,簡直是發明真理,供后人使用,功用更大。

七、小結

在這五步里,何止細碎的感覺?哪有什么超越經驗的理性?從第一步感覺困難起,到最后一步解決困難止,步步都是一段經驗的一個小部分,都是“適應作用”的一個小段落。這五個步驟包含了歸納法和演繹法。第一二兩步是歸納法:注重事實,從事實中找出困難,發現問題。第三步到第五步是演繹法:相當于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因此,思想方法絕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它面對的是真切的困難、鮮活的問題,以及清晰的實驗驗證程序。

杜威認為,無論什么知識、思想或者學說,都必須能夠控制和改進經驗,使將來的經驗比現在的經驗更滿意,更適合應對環境。所謂實用主義,只是科學方法在哲學上的應用。

八、對思想的五個步驟的幾點說明

(一)思想的起點是實際上的困難,因為要解決這種困難,所以要思想;思想的結果,疑難解決了,實際上的活動照常進行;有了這一番思想作用,經驗更豐富一些,以后應對疑難境地的本領就更增長一些。思想起于應用,終于應用;思想是運用從前的經驗,來幫助現在的生活,更預備將來的生活。

(二)思想的作用,不單是演繹法,也不僅僅是歸納法;不單是從普通定理里推演出個別的案例,也不局限于從個體的事物中抽象出一個普遍的法則。看這五步,從第一步到第三步,是偏向歸納法的,先考察眼前的特別事實和個別情形,然后產生一些假定的通則;但是從第三步到第五步,是偏向演繹法的,先有通則,再把這些通則所包含的意義一一推演出來,有了某種前提,必然要有某種結果:用直接或間接的方法,證明某種前提是否真能發生某種效果。

懂得這個道理,就會明白兩千年來西洋的“形式邏輯學”只教人牢記普遍、特殊、肯定、否定等等規則和求同求異等等細則,都不是訓練思想力的正當方法。思想的真正訓練,是使人有真切的經驗能當作假設的來源;使人有批評判斷種種假設的能力;使人能創造出證明假設的是非真假的方法。

杜威一系的哲學家論思想的作用,最注意“假設”。試看上文所說的五步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步。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工作,只是要引起這第三步的種種假設;以下第四五兩步只是把第三步的假設演繹出來,加上評判,加上驗證,以決定那種假設能否適用。

這第三步的假設是承上起下的關鍵,是歸納法和演繹法的開頭。我們研究這第三步,應該知道這一步是靈光一閃的,不可強求,就像自然涌上來的潮水一樣,壓制不住,而如果不出現,隨你怎樣抓耳撓腮,苦思冥想,都不中用。假如你在大樹林里迷了路,你腦子里熟讀的一部密爾的《邏輯學》,這無濟于事,都不能給你“找到水流,跟著水走出去”的一個假設。

所以思想訓練的著手工夫,在于使人有許多鮮活的學問知識,鮮活的學問知識的最大來源是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從有意識的活動得來的經驗,才是真實可靠的學問知識。這種有意識的活動,不但能讓我們確立假設的來源,還可以訓練我們時時刻刻拿當前的問題來限制假設的范圍,不至于胡思亂想。

還有一層,人生實際的事業,處處是實用的,處處用效果來證實理論,這可以養成我們用效果來評判假設的能力,可以養成我們的實驗態度。養成了實驗的習慣,每確立一個假設,自然會推想到它所包含的效果,自然會用這種推想出來的效果評判原有假設的價值。這才是思想訓練的效果,也才能養成科學的思想能力。

九、結論

西方哲學發展至今,已經為世界貢獻了大量的思想資源,教義五花八門,觀點紛然雜陳,想從其中選出一個正確的學說,幾成幻想。可如果我們秉持經驗主義、實驗驗證的科學態度,自然就能對各派哲學做一個較為中肯、正確的評判。雖然各人的認知不同,各人有各人的方法,但是,至少要有科學的精神和態度。

這種科學精神和態度可以分四點來講:

一、懷疑。

第一點是懷疑。先抱有不輕易相信的態度,就會發現有很多問題。有了懷疑的態度,就不會上當。以前我們幼時的智識,都從習俗得來,未經驗證;但是現在自己要反省,問問以前的知識是否靠得住。

二、事實。

我們要實事求是,貼貼標語,喊喊口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應該做切實的工作,不可避實就虛。

三、證據。

懷疑以后,相信總歸要相信,但是相信的條件,就是拿憑據來。有了這一句,邏輯學等等書籍,都可以不讀。赫胥黎的兒子死后,神父勸他信教,但是他很堅決地回答,“拿上帝存在的證據來。”有了這種態度,就不會上當。

四、真理。

追求真理,不一定要成功,因為真理無窮,宇宙無窮;我們去追求,只是盡一點責任,希望在總分上,加上萬萬分之一。勝固然可喜,敗也不足憂慮。所以科學家的最終目的是追求真理。莊子雖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已”的話,但是我們還是得努力去做,得一分就是一分,得一寸就是一寸。有了這種精神,追求真理才會有所收獲。

我簡略地說一說科學方法的要點:

第一注重事實。

科學方法用事實作起點,不要問孔子怎么說,柏拉圖怎么說,康德怎么說;我們先從研究事實入手,游歷、調查、統計等等都屬于這種事項。

第二注重假設。

單純研究事實,還算不上科學方法。科學家最重假設。觀察事物之后,確立一下幾個假設;把每一個假設的含義徹底分析出來,看看它的含義是否可以解釋所觀察的事實,是否可以解決所遇到的疑難。這就需要博學。正是因為博學方才可以有許多假設,學問只是供給我們種種假設的來源。

第三注重證實。

我們從許多假設之中挑出一個最合用的假設;這個假設是否真正合用,就必須實地驗證。有時候,驗證很容易;有時候,必須用“試驗”才能得到證實。證實了的假設,方可說是“真”的,方才可用。一切古人今人的主張、東哲西哲的學說,如果沒有經過這一層證實的檢驗,就只能看成有待驗證的假設,不能當作真理。

從近代走到今天,西方哲學尚未完全展現它的全部含義,但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它的未來一定是實驗派大展身手的時代。實用主義的試驗驗證原則,在我國哲學中并不少見,墨子,王充,戴震,都強調驗證,只是后來儒家務虛的學說占據統治地位,實證精神遽然喪失。經過西方哲學的這幾段歷程,獲得“無處不疑,有疑必問;無據不信,有信必證”的為學致思精神,已然成型。實驗驗證,不只是實用主義的工具,而應該是一切嚴謹的學問必備的方法和一切學科的根本觀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区。| 沾化县| 津市市| 巨野县| 蓬莱市| 永宁县| 甘南县| 东兰县| 突泉县| 汽车| 兖州市| 桦川县| 疏附县| 祁连县| 沙河市| 富裕县| 台北市| 镇坪县| 宜君县| 项城市| 静安区| 南昌县| 湖南省| 高要市| 砚山县| 卫辉市| 古交市| 德化县| 西青区| 罗甸县| 湖口县| 色达县| 东乌珠穆沁旗| 探索| 平安县| 万年县| 龙州县| 黄陵县| 揭阳市|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