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言古詩】
- 納蘭性德全集第三冊:詩集
- (清)納蘭性德
- 2458字
- 2016-11-02 22:06:11
填詞
詩亡詞乃盛,比興[1]此焉托。
往往歡娛工,不如憂患作。
冬郎[2]一生極憔悴,判與三閭共醒醉。
美人香草可憐春,鳳蠟紅巾無限淚。
芒鞋心事杜陵[3]知,只今惟賞杜陵詩。
古人且失風(fēng)人旨,何怪俗眼輕填詞。
詞源遠過詩律近,擬古樂府特加潤。
不見句讀參差三百篇,已自換頭[4]兼轉(zhuǎn)韻。
【注】
[1]比興:古代詩歌的一種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指詩有寄托之意。
[2]冬郎:韓偓(八四二年至九二三年),字致光,號致堯,乳名為冬郎,晚唐著名詩人。其人才華橫溢,工詩,滿腔抱負卻不獲用,仕途十分坎坷,故有“冬郎憔悴”一說。
[3]杜陵:即杜甫。
[4]換頭:詩詞的下闋開始處句式與上闋開始處不同。
新晴
新晴暖風(fēng)吹柔荑[1],綠煙如剪稻苗齊。
夕陽一片照長堤,隔林殘雨猶凄凄。
柳外如聞驄馬[2]嘶,柳絲帶雨拂深閨。
誰家少婦最高梯,凝情空怨錦江西。
【注】
[1]柔荑:柔嫩的茅草嫩芽。
[2]驄馬:御史所乘之馬。
長安行贈葉讱庵庶子[1]
長安舊是帝王宅,萬戶千門麗金碧,歌鐘甲第[2]盡王侯,繡幰[3]雕鞍照長陌。
紛紛入眼競繁華,春日春光好誰惜!春風(fēng)初吹上林草,一夜雪深山盡老。
雪花飛來大如席,化作新泥遍周道[4]。角聲嗚嗚破早煙,驚鴉飛去未明天。
青樓綺閣不卷簾,玉河凍合層冰堅。只疑此際行人絕,寧知槐柳森成列。
經(jīng)過借問此為誰?云是東南貴游客。嗟哉人生何不齊,清者如云濁者泥。
忽憶昆山葉夫子,磊磊落落隨所棲。羨君著書窮歲月,羨君意氣凌云霓。
世無伯樂誰相識?驊騮[5]日暮空長嘶。我亦憂時人,志欲吞鯨鯢。
請君勿復(fù)言,此道棄如遺。聞道西山有瑤草[6],何不同君一采之。
【注】
[1]葉方靄(一六二九年至一六八二年),字子吉,號讱庵,蘇州昆山人。順治十六年(一六五九年)進士。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清廷借口“抗糧”,發(fā)生“江南奏銷案”,因欠銀一厘即被降官,因此民間有“探花不值一文錢”的說法。不久授上林苑蕃育署丞。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年),遷國子監(jiān)司業(yè),再遷侍講。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年),撰修《明史》,任總裁官。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病卒。謚文敏。有《讀書偶存稿》、《獨賞集》留世。
[2]甲第:豪門貴族。
[3]幰:車上的帷幔。
[4]周道:大路、官路。
[5]驊騮:紅色的駿馬。
[6]瑤草:傳說中的一種仙草,能醫(yī)治百病。
送馬云翎歸江南[1]
側(cè)身宇宙間,長嘯久獨立。
之子我友人,南歸事蓑笠。
交情如谷風(fēng),澹澹[2]復(fù)習(xí)習(xí)[3]。
吹君渡江去,片帆春雨濕。
棄捐[4]世所悲,予獨為君喜。
君歸葺屋南山里,燕麥青青才覆雉。
新鶯啼過眠未起,笑看我輩紅塵死。
【注】
[1]馬翀(一六四九年至一六七八年),字云翎,江蘇無錫人,工詩,尤擅《柳枝詞》。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年)考中舉人,與性德相交甚契。馬分別于十二年、十五年兩應(yīng)會試均未中,返無錫故里,十七年秋逝,年僅三十。此詩當寫于云翎第一次落第歸鄉(xiāng)之時。
[2]澹澹:恬美安靜的樣子。
[3]習(xí)習(xí):微風(fēng)和煦的樣子。
[4]棄捐:遺棄、廢置。
又贈馬云翎[1]
岧峣[2]最高山,山氣蒸為云。
物本相感生,相感乃相親。
吁嗟人生不可擬[3],君南我北三千里。
一朝傾蓋便相歡,兩人心事如江水。
君身似是秋風(fēng)客[4],身輕欲奮凌霄翮。
語君無限傷心事,終古長江江月白。
世事紛紛等飛絮,我今潦倒隨所寓。
惟愿飲酒讀君詩,花前醉臥夢君去。
【注】
[1]此詩作于《送馬云翎歸江南》之后不久。
[2]岧峣:又作“岹嶢”。山之高峻貌。
[3]擬:猜測、揣度。
[4]秋風(fēng)客:因漢武帝曾作《秋風(fēng)辭》,故得名“秋風(fēng)客”。
送蓀友[1]
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無別恨橫胸臆。
留君不住我心苦,橫門驪歌[2]淚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
江流浩淼江月墮,此時君亦應(yīng)思我。
我今落拓[3]何所止,一事無成已如此。
平生縱有英雄血,無由一濺荊江水。
荊江日落陣云低,橫戈躍馬今何時。
忽憶去年風(fēng)雨夜,與君展卷論王霸。
君今偃仰[4]九龍間,吾欲從茲事耕稼。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風(fēng)未落如朝霞。
君如載酒須盡醉,醉來不復(fù)思天涯。
【注】
[1]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四月嚴繩孫將自京返鄉(xiāng)之時,性德作此詩以送別。當時各地戰(zhàn)事如火如荼,性德此詩中亦顯示出其壯志難酬之情,感慨良多。
[2]驪歌:作者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分別之時唱的歌。
[3]落拓:窮困潦倒,寂寞失落。
[4]偃仰:《荀子·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比喻跟隨世俗進退。
柳條邊邊墻也,以柳為之,在塞外[1]
是處垣籬防絕塞[2],角端[3]西來畫疆界。
漢使今行虎落[4]中,秦城合筑龍荒外。
龍荒虎落兩依然,護得當時飲馬泉。
若使春風(fēng)知別苦,不應(yīng)吹到柳條邊。
【注】
[1]此詩系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春隨扈至東北時所作。
[2]絕塞:極遠的邊塞地區(qū)。
[3]角端:弓名,是以異獸之角做成的。
[4]虎落:用以邊界防御的竹籬。
春曉曲效《金荃》體[1]
銅龍[2]水盡霞光小,細霧纖纖織幽草。
煙鎖綠紗春色深,簾鉤燕踏呢喃早。
海棠咽露胭脂重,花底嫩寒吹鳥夢。
嬌眠繡被起來遲,一枕香云[3]墜金鳳。
芙蓉淚濕鴛鴦綺,郎騎嘶風(fēng)[4]蹴花去。
游絲不解系相思,半縈愁緒橫塘[5]路。
【注】
[1]唐代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著有《金荃集》(已佚)。其所撰之《樂府倚曲》中有《春曉曲》,納蘭性德此詩乃效其體。
[2]銅龍:銅制的龍形噴水器。
[3]香云:比喻婦女帶有香味的頭發(fā)。
[4]嘶風(fēng):形容馬勢迅猛。
[5]橫塘:古堤名,此處指山水之路。
題趙松雪畫《鵲華秋色》卷[1]
歷下亭[2]邊兩拳石,不似江南好山色。
乍看落日照來黃,渾疑劫火燒將黑。
更無楓橘點清秋,惟見蕭蕭白楊白。
君為此山令山好,空翠俄從楮間滴。
知君著意在明湖,掩映山光若有無。
曲折似還通濼口[3],蒼茫定不屬城隅。
鯉魚風(fēng)高網(wǎng)囗集,仿佛漁唱來菰蒲[4]。
一竿我欲隨風(fēng)去,不信扁舟是畫圖。
【注】
[1]《鵲華秋色圖》是趙孟頫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鄉(xiāng)時為周密所畫。此詩系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三年所作。
[2]歷下亭:位于濟南,因南臨歷山,故得名。
[3]濼口:位于濟南市北部地區(qū),因地處古濼口而得名。
[4]菰蒲:代指湖泊河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