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五言古詩】(5)
- 納蘭性德全集第三冊:詩集
- (清)納蘭性德
- 3254字
- 2016-11-02 22:06:11
南飛有烏鵲,繞樹棲不定。
持杯欲問之,東風吹酒醒。
【注】
[1]房櫳:窗戶。
[2]娟娟:美好的樣子。
[3]開徑:心情極好。
又
魏闕[1]有浮云,蔭茲白日暮。
返景下銅臺[2],歌聲發紈素[3]。
流輝如有情,千載照長路。
漳河不西還,百川盡東赴。
時哉不可失,讜言[4]思所悟。
雨后望西陵,蔓草縈古墓。
安得為飄風,永吹連枝樹[5]。
【注】
[1]魏闕:宮門之上赫然顯立的觀樓,后借指朝廷。
[2]銅臺:即銅雀臺,位于河北臨漳縣境內。該地古時稱鄴,三國時期曹操營建鄴都,修建了“三臺”之一的銅雀臺。
[3]紈素:潔白的細絹。此處代指歌女。
[4]讜言:正直、慷慨之言。
[5]連枝樹:枝葉相連之樹。常用來比喻愛情,而此處比喻兄弟之情。
又
春風解河冰,戚里[1]多歡娛。
置酒坐相招,鼓瑟復吹竽。
而我出郭門,望遠心煩紆[2]。
垂鞭信所歷,舊壘啼饑烏。
吁嗟獻納者,誰上流民圖!
一騎紅塵來,傳有雙羽書[3]。
慷慨欲請纓,沉吟且踟躕。
終為孤鳴鶴,奮翥凌云衢。
【注】
[1]戚里:君主外戚聚集之地。
[2]紆:心中郁悶盤結。
[3]雙羽書:類似雞毛信,表軍事急件。
又
彩虹亙東方,照耀不知晚。
川長組練明,關塞若在眼。
我友昔從征,三歲胡不返?
邊馬鳴蕭蕭,落日照沙苑[1]。
封侯固有時,寄語加餐飯。
【注】
[1]沙苑:又稱“沙海”,位于大荔縣洛、渭河之間。其地多沙,環境惡劣。此處泛指沙漠一帶。
又
朔風[1]吹古柳,時序忽代續。
庭草萎已盡,顧視白日速。
吾本落拓[2]人,無為自拘束。
倜儻寄天地,樊籠非所欲。
嗟哉華亭鶴[3],榮名反以辱。
有客嘆二毛[4],操觚序金谷[5]。
酒空人盡去,聚散何局促。
攬衣起長歌,明月皎如玉。
【注】
[1]朔風:冬天的寒風。
[2]落拓:不受約束,放蕩不羈。
[3]華亭鶴:有“華亭鶴唳”一說;指華亭谷的鶴的叫聲,表示對過去的留戀不舍之情。
[4]二毛:斑白的頭發。
[5]金谷:晉石崇所筑的金谷園。
又
吾憐趙松雪[1],身是帝王裔。
神采照殿廷,至尊嘆昳麗[2]。
少年疏遠臣,侃侃持正議。
才高興轉逸,敏妙擅一切。
旁通佛老言,窮探音律細。
鑒古定誰作,真偽不容諦。
亦有同心人,閨中金蘭契[3]。
書畫掩文章,文章掩經濟。
得此良已足,風流渺誰繼?
【注】
[1]趙孟頫(一二五四年至一三二二年),號松雪,吳興人,元代著名畫家、書法家,亦工詩文。曾受元世祖贊賞,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等職。后雖因朝廷矛盾重重,曾借病歸隱,但到了延祐三年,太子對其信賴有加,使其官至一品,聲震天下。
[2]昳麗:神采奕奕,容顏煥發。
[3]金蘭契:又稱“金蘭會”。舊時漢族婦女婚姻習俗及組織。相傳舊時少女多人結為姐妹,她們互相依偎,不肯嫁人,即使嫁人,也不肯住在夫家。更有甚者還加害強迫她們成婚的丈夫。
平原過漢樊侯墓[1]
云龍會影響,駕馭從豁達。
樊侯鼓刀人,時來遂揮喝。
一撞重瞳[2]營,再排隆準[3]闥。
良平[4]信美好,對此氣應奪。
斯人在層泉,猶勝懦夫活。
【注】
[1]樊噲(前二四二年至前一八九年),沛縣人。漢初大將軍,封舞陽侯,謚武侯。其墓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十月初六日(十一月十二日)納蘭性德隨皇帝南巡經過平原,作此詩。
[2]重瞳:一個眼睛里有兩個瞳孔;傳說項羽便是重瞳子。
[3]隆準:宋·蘇軾《送鄭戶曹》詩:“隆準飛上天,重瞳亦成灰。”代指漢高祖劉邦。
[4]良平:即張良、陳平,皆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
圣駕臨江恭賦[1]
黃幄[2]臨大江,山川借顏色。
鯨鯢[3]久已盡,不待天弧射。
按圖識要汛,懷古討遺跡。
帆檣擒虎渡,營壘佛貍[4]壁。
時清非恃險,何事限南北。
卻上妙高臺[5],悠悠天水碧。
【注】
[1]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納蘭性德隨扈南巡鎮江,作此詩。
[2]黃幄:天子所用之黃色帳幕。
[3]鯨鯢:比喻兇狠的敵人;這里指吳三桂等三藩之徒。
[4]佛貍:《宋書·索虜傳》:“嗣死,謚曰明元皇帝,子燾,字佛貍,代立。”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小字。
[5]妙高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又名妙高峰,因頂上有坪如臺,故名妙高臺。又“妙高”乃梵語“須彌”之意,故又名“曬經臺”。
虎阜[1]
孤峰一片石,卻疑誰家園。
煙林晚逾密,草花冬尚繁。
人因警蹕[2]靜,地從歌吹喧。
一泓劍池水,可以清心魂。
金虎既銷滅,玉燕亦飛翻。
美人與死士,中夜相為言。
【注】
[1]即虎丘,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十月二十七日納蘭性德隨皇帝南巡至虎丘,作此詩。
[2]警蹕:古代皇帝出入時,侍衛站于道路兩旁,為其清道;出為警,入為蹕。
江行[1]
木落江已空,清輝澹鷗鷺。
不見系纜石[2],寒潮沒瓜步[3]。
帆移青楓林,人歸白沙渡。
似有山猿啼,窈然[4]瀟湘暮。
【注】
[1]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十月二十三日納蘭性德隨皇帝乘舟南巡至鎮江,后又于十一月初四日乘舟江行北返。結合詩意,此詩當作于此次江行北返途中。
[2]系纜石:船只靠岸時用以系纜繩之石。
[3]瓜步:“步”又作“埠”,山名,且此山南臨大江,相傳吳人曾于江畔賣瓜,故得名。
[4]窈然:深遠、幽然貌。
宿龍泉山寺[1]
招提[2]偶然到,再宿離喧雜。
列岫霽[3]始開,雙扉晚初闔。
禪心投缽龍,梵響[4]下檐鴿。
既閑陵闕望,亦謝主賓答。
遙夜一燈深,石爐燒艾囗[5]。
【注】
[1]關于“龍泉山寺”的所在地,各家頗執一說。一說此寺在河北阜平縣之龍泉關附近。云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二月和九月納蘭性德曾隨扈途經此關,此詩或作于其時。但考《康熙起居注》,當時并無登山詣寺之記載。又一說此寺在今遼寧千山,云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春性德隨扈至此處時曾詣該寺,并于其時作此詩。但考《康熙起居注》,此年四月二十一日(五月二十七日)皇帝雖曾詣寺,但并未停駐,與詩中所云“再宿無喧雜”情景不合。又北京城不遠之處有古剎潭柘寺(曾名嘉福寺、龍泉寺)和靈光寺(曾名龍泉寺、覺山寺),或亦有可能為此詩所云之“龍泉山寺”。
[2]招提:宋應麟《雜識》:“私造者為招提、若蘭,杜枚所謂善臺野邑是也。”寺院的別稱。
[3]霽:《說文》:“霽,雨止也。”此處指雪停。
[4]梵響:誦經念佛之聲。
[5]艾囗:又作“艾納”,松樹皮上生出的一種莓苔,散發香氣。
題李空同詩卷,和王黃湄韻[1]
李侯卓犖[2]人,骨體本不媚。
貂珰[3]焰屢觸,全生偶然遂。
昌言[4]勖友朋,贈答不無謂。
想其詩成時,良亦自矜貴。
果得身后名,譏讒復何畏!
【注】
[1]李夢陽(一四七三年至一五三〇年),號空同子,字獻吉,明朝著名文學家,工詩文,為前七子之一,與何景明并稱文壇領袖。曾因寫彈劾劉瑾奏章,被謫山西布政司,不久又因他事下獄,后得幸免。王黃湄(一六四五年至一六九七年),名又旦,字幼華,清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年)進士,善詩文詞句,文采風流,清初著名詩人。
[2]卓犖:卓越出眾。
[3]貂珰:原意為古代侍中的冠飾;此處借指宦官、權貴一類。
[4]昌言:正當、正大的言論。
野鶴吟贈友
鶴生本自野,終歲不見人。
朝飲碧溪水,暮宿滄江濱。
忽然被繒繳[1],矯首盼青云。
仆亦本狂士,富貴鴻毛輕。
欲隱道無由,幡然[2]逐華纓[3]。
動止類循墻[4],戢身[5]避高名。
憐君是知己,習俗苦不更。
安得從君去,心同流水清!
【注】
[1]繒繳:又作矰繳,射取飛禽的工具。
[2]幡然:快速而徹底地改變。
[3]華纓:古代宦官的冠纓,此處代指官場。
[4]循墻:沿墻而走,表示小心而畏懼之感。
[5]戢身:藏身隱跡,代指引退。
暮春別嚴四蓀友[1]
高云媚春日,坐覺魚鳥親。
可憐暮春候,病中別故人。
鶯啼花亂落,風吹成錦茵[2]。
君去一何速,到家垂柳新。
芙蓉湖上月,照君垂長綸[3]。
【注】
[1]嚴繩孫(一六二三年至一七〇二年),字蓀友,晚號藕蕩漁人,無錫人。善詩詞書畫,與朱彝尊、姜宸英并稱為“江南三布衣”。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年),與性德結交,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嚴辭官歸隱,此詩當為其年四月性德送嚴歸鄉時作。
[2]錦茵:錦制的墊子。這里指花草鋪地之景。
[3]垂長綸:垂下長長的釣魚絲。這里借指閑逸的隱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