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米飯損陽不用愁,古法新招好幫手

日常生活中,我們長期感受外界寒濕之氣,及長時間地喝茶、吃冷飲,甚至長期吃水果,都容易造成體內濕邪過重。除了避免寒濕和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建議使用古法烹制米飯以祛除大米中的濕氣。

古法烹制米飯更健康

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都是以米飯作為主食,在長年診療過程中我發現,長期吃米飯的人,特別是南方人,非常容易得腳氣病、濕氣病。南方的氣候本來就多濕,稻米又是生在水里,也含有濕氣。潮濕的氣候加上人們常吃帶濕氣的米飯,這樣身體沒有濕邪才怪呢。

做米飯時會有水蒸氣,蒸氣是大濕大熱的,更是進一步增大了米飯的濕氣。帶有大量濕氣的米飯吃到胃里,增大了脾的運化難度,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撐脹感,而濕氣也滯留在人體內了,危害無窮。“脾主濕”,所以脾功能不好的人不大適合吃米飯。但這與人的體質關系并不大,從烹調的角度來說,我們吃的都是生米。我們根本沒有理解傳統米飯做法所蘊含的養生妙理,簡單地以為只要把米蒸成米飯的形狀,就算“生米煮成熟飯”了,其實大家吃的還是生米!

難道我們對米飯就沒有什么好辦法嗎?我翻看了很多資料,咨詢了很多長輩,有機會外出去不同地方的時候也隨時和做飯的主人們聊天,還真讓我發現了這其中的門道。原來只有現在的米飯才會讓我們吃進去大量的濕氣,過去的米飯是真正的熟飯,一點都不濕。

那么過去的米飯是怎么做的呢?在現代化程度還沒有這么高的時候,人們做米飯還都是遵循煮、濾、蒸這3個步驟的,即下鍋時,將大米和適量水同入鍋中,大火煮沸,濾去米湯,再將大米倒回鍋里,改文火蒸熟。

這是傳統的做飯方法,只不過電飯鍋和鍋爐問世之后,傳統蒸米飯之法就漸漸被淘汰了。傳統方法做出來的飯里邊就不再有濕氣了,因為濕氣一部分化到米湯里去了,另一部分在文火蒸煮的過程中發散出去了。知道了這個情況真是讓我感慨:科技的進步一定帶來我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嗎?從做米飯這件小事來看——未必啊。

我到底是怎么找出米飯制作的秘密的呢?還要從有一年我去一個山區開研討會說起。那里地處皖西南,長江北岸,屬于大別山余脈,山川秀麗,空氣清新。但剛到那里的時候,我心里挺緊張的。當時正是秋季,山中難免秋雨綿綿,加上當地以稻米為主食,稻米也含有濕氣,濕濕相加,這濕氣可更重了。《黃帝內經》說:“秋傷于濕,冬生咳嗽。”這里可不像是開會的好地點啊。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去了,召集聚會的“東道主”朋友古道熱腸,一路不斷向我介紹家鄉的風物。這里地處偏僻,沒有受到太多現代化的洗禮,古風猶存。山間秋草萋萋,秋果累累。山里的人,都像我這位朋友那樣,清瘦清瘦的,精神健旺,看樣子體內并沒有什么濕氣啊。我不禁疑惑了,這是為什么呢?朋友的老母親在用土磚壘砌而成的灶臺旁點燃柴草,為我們做飯。目睹了這里做飯的全過程,我心里的疑團就被解開了一大半。

這里的做飯方法是: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鍋里煮,煮開后,濾去米湯,再把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鍋里,用小火慢慢蒸熟,成為真正的熟米飯。這樣做出來的米飯吃進嘴里,感覺很蓬松,很香,吃多了肚子也不脹,使我飯量比平時增大了一倍。

吃過飯之后,我還感覺尿比以前多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仔細一琢磨,才想起稻米有利水的功效。喜愛養花的朋友都知道,很多盆栽花草,如果澆水過多,植物的根長時間浸泡在水里,就會腐爛,發出一股酒精味,但是,水稻的根一直浸泡在水里都沒有腐爛。為什么?就是因為它能耐水、利水。按照上面的方法做成的米飯,祛除了稻米中的濕氣,但仍保留了它的利水功能。這樣,它不僅沒有濕氣,反而能幫助排除體內固有的水濕,真是太妙了!

稍微勤快點,生飯變熟飯

真正做熟了的米,有利尿之功而無濕氣為患,是養生的佳品。但有的朋友會說,我家也沒有土鍋土灶啊,那我只能忍受濕邪入體了?別著急,并非只有用上面介紹的傳統方法做成的米飯才有這個功效。其實,只要我們稍微勤快一點,用現代化的炊具也是可以進行這個“煮、濾、蒸”三步走的操作程序的。

首先,當把米放到飯煲里的時候,盡量多放一些水,按下煮飯鍵,在水煮開后,打開飯煲,把多余的水濾出來,然后再繼續煮飯,做出來的米飯就大不一樣了。濾在一旁的米湯還可以喝,是滋補的佳品。

有人也許要問,稻米的濕氣到了米湯里,喝米湯不是又把濕氣喝進體內了?不用擔心,濕氣溶到水里,就不復存在了。

如果讀者朋友嫌上邊的方法比較麻煩、不愿意嘗試的話,沒關系,把米做成“熟飯”,不再“吃生米”也還有別的方法,最典型、最簡便的一種就是熬粥。把米放在火上長期煎煮,可以逼出其中的濕氣。所以喝粥可以溫里健脾,因為粥里濕氣少。

再說說鍋巴、饃片和面包干

除了古法做米飯、熬粥,我們還能用什么方法吃上熟飯呢?我看過這樣一個有關中醫的事例,讓我深受啟發。

有一位老中醫,每年春節都要回農村的老家探親。回去以后三鄉五里的街坊鄰居,有個頭痛腦熱、不舒服的,都請這位老先生來看病。

其中一個小孩是長期的胃病,從他七八歲開始老先生就一直給他治,小孩吃老先生的藥很有效,連著治了兩三年,但一直不能根治。到第四年的時候,這個小孩沒有像往年一樣來治病。老先生對這個小孩印象很深,于是問周圍的人:“那個小孩怎么今年沒過來,胃病好了嗎?”旁人告訴他說小孩的胃病好了。老先生問怎么好的,旁邊的人都說不知道。

老先生知道這個小孩的病很難纏,不會輕而易舉就好了,就說:“你們把他給我找來,我問問他到底是怎么好的。”

鄰居把這個小孩找來了。見面之后,老先生發現小孩面色紅潤,沒有了往年的晦暗之色,給他把了把脈,脈象平和,果然好了。老先生問:“每年吃藥都沒去病根,怎么今年就徹底好了呢?”

“您不知道,我有一個遠房親戚,他看我吃完您開的藥之后,胃還疼,他就讓我吃一種藥,吃完后我的胃舒服極了。”小孩說。

老先生心里奇怪了:“他讓你吃的什么藥呢?”

小孩嘿嘿一笑,說:“我告訴您,其實它不是藥。”

老先生更奇怪了:“那是什么呢?”

小孩做了個鬼臉,說:“他讓我吃的是干饅頭片!把饅頭切成一片一片放到爐子上,烤成干饅頭片天天吃,我吃了一段時間就好了。”

老先生聽了連連點頭稱是,逢人就說,小孩的親戚才是真正的良醫啊。

這個干饅頭片治好胃病的事例讓我深受啟發。鍋巴、干饅頭片、干面包片,這三種都是很簡單的食物,也都是對除濕非常有效的食物。

中醫里有一個理論,叫“焦香者入脾”,認為焦香的東西有燥濕、化濕的功效。所以中醫主張用焦香的東西來健脾、化濕。比如由濕邪引發的慢性胃炎,中醫通常就會用一味藥叫焦三仙來治療。焦三仙實際上是三味藥組合而成的——焦麥芽、焦神曲和焦山楂。同樣,鍋巴也是焦香入脾的好食物。

臨床上,我遇到患者有濕邪的時候,就會告訴他要盡量減少米飯的攝入量,尤其是濕癥比較嚴重的患者,要盡量多吃一些面食或者鍋巴,這樣對緩解體內濕邪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我說的鍋巴不是超市里賣的那種小零食,而是在蒸米飯時,米飯底部和鍋相接處,形成的焦焦的那一層。

杏林小典

鍋巴

又叫“鍋底飯”,煮飯的時候,黏在鍋底部燒焦的飯,一般呈黃色,吃起來又香又脆,可以煎成香酥鍋巴,調味后做點心食用。

干饅頭片、面包干也有同樣的功效。干饅頭片不是時間長風干了的饅頭片,而是把饅頭切成片,放在爐子上烤干的。而香脆的面包干則可以在超市和面包房購買到。在日常生活養生保健中,鍋巴、干饅頭片、面包干就是焦香入脾、健脾化濕的最好的藥。

這三種食物也非常易得。聽說現代的年輕人們都喜歡烘焙這個很小資的廚房藝術,烤箱也成為了很多年輕讀者家中的必備,我想,用烤箱烤饅頭片和面包,應該不是什么難事,如果在家自制,最好都別加調味品,保持饅頭片和面包干的原味,是最好的了。對于體內有濕引起胃病的朋友,這三種食物真是既能充饑又能治病的良藥。

有些患者來我這里求診,進門就問我有沒有什么良藥、特效藥。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世間哪有包治百病即時見效的靈丹妙藥呢?我雖然理解患者急切的心情,但也還是要說,養生治病的妙藥往往就在日用平常間,只要有心就能找到,而治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持之以恒的心態才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太白县| 安义县| 辽阳县| 县级市| 同德县| 泉州市| 子长县| 图片| 贵阳市| 迁西县| 宝山区| 逊克县| 凤凰县| 醴陵市| 滁州市| 太原市| 墨脱县| 车致| 于田县| 文化| 麻城市| 凤冈县| 英山县| 湖口县| 奉新县| 广丰县| 青田县| 临猗县| 贵南县| 永吉县| 邻水| 东辽县| 武冈市| 宁武县| 玉树县| 岢岚县| 长寿区| 新昌县| 青海省| 绵阳市|